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6 - Schools 《佛教叢書6-宗派》

Vignanavada - 2.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Foundational Sutras and Commentaries 唯識宗 貳、唯識宗所依經論略釋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唯識宗  唯識宗經論略釋

  華嚴經》、《解深密經》、《如來出現功德》、《大乘阿毘達磨》、《楞伽經》、《六經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大乘莊嚴經論》、《集量論》、《攝大乘論》、《十地經論》、《分別瑜伽論》、《觀所緣緣論》、《唯識二十論》、《辯中邊論》、《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一六經之中解深密經本經十一之中瑜伽師地論本論玄奘窺基二師護法成唯識論綜合

    六經

  1.《華嚴經》 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Buddhavatamsaka-mahavaipulyasutra版本東晉佛馱跋陀羅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實叉難陀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般若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入法界品譯本)。經典十足唯心論特色文中:「三界虛妄只是心所十二緣分依據。」唯識教證印度影響唯識瑜伽行派甚巨世親小乘有部論師認為大乘佛教佛說時常批評毀謗大乘兄長無著華嚴經十地品》,跟隨無著學習大乘唯識教

  2.《解深密經》 Samdhinirmocana-sutra。成立西元三百版本北魏菩提流支深密解脫經玄奘解深密經真諦佛說解節經()。現存註疏圓測解深密經徵引大小乘

  第一第二勝義諦第三心意識第四一切法第五無自性第六分別瑜伽第七波羅第八如來重要論點

  *1〈心意識〉:敘說名相闡明唯識轉變

  *2〈一切法〉、〈無自性〉:三性三無性空有大義一乘五姓三時(三時判教)隱密了義不了義

  *3〈分別瑜伽〉:說明唯識觀行

  3.《楞伽經》 Lankavatarasutra。成立西元○○年前版本劉宋求那跋陀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北魏菩提流支入楞伽經實叉難陀大乘入楞伽經本經宗旨說明五法八識三性無我思想結合阿賴耶識如來藏思想後世大乘起信論思想先驅後期唯識學說尤其是護法唯識影響

  4.《》 中土一說唐代日照大乘密嚴經》。宣說阿賴耶識示現染淨諸法以此闡明阿賴耶識迷悟凡聖

  5.《如來出現功德莊嚴》 中土

  6.《阿毘達磨中土

    十一

  1.《瑜伽師地論》 Yogacarabhumi。彌勒菩薩講述無著版本北涼曇無讖菩薩地持經劉宋求那跋摩菩薩善戒經真諦決定藏論玄奘三藏瑜伽師地論一百譯本玄奘最為詳實

  內容記錄作者聽聞彌勒菩薩兜率天中天竺阿踰陀講堂說法經過其中詳述瑜伽(yogacara)觀法主張客觀對象人類根本心識阿賴耶識(ala=yavijnana)現象遠離存在存在對立觀念才能悟入中道研究小乘大乘佛教思想大寶由於本論實踐唯識教瑜伽所行十七階段(十七),所以又稱十七地論》。十七地中菩薩地為重全書分為五分

  *1本地廣說瑜伽禪觀境界十七三相十七中的五十本論主體

  *2決擇分顯揚十七地中要義也就是決擇本地不盡要義發揮唯識道理談論八識詳述菩薩講說無住涅槃決擇深密》、《寶積唯識開基其次三十

  *3解釋八十一八十二

  *4異門闡釋所有諸法名義差別八十三八十四

  *5三藏要義最後十六

  2.《顯揚聖教論》 Prakaranaryavaca-sastra。無著論師又稱》。唐代玄奘顯揚聖教論二十本論無著節略瑜伽師地論精義分為十一善巧無常成空無性現觀瑜伽不思議品決擇共有二百五十二廣說無性闡發現觀瑜伽法相宗止觀根本

  3.《大乘莊嚴經論》 Mahayana-sutralamkara。又稱大乘莊嚴論》、《莊嚴論》、《莊嚴論》、《莊嚴經論》。無著唐代波羅頗蜜多羅大乘莊嚴經論十三西元法國學者(S.Levi)尼泊爾發現本論梵本西藏譯本全書分為」、「兩部宗旨解說菩薩發心修行以及修習各種法門二十四主要論述大乘要義對於大乘佛說非難提出答辯論據。〈菩提闡述佛身即是智慧圓滿菩提法界眾生一如一切眾生佛性義理本論品名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品目完全一致視作菩薩地但是論義解釋方式二者迥然不同菩薩地思想發揚大乘特色含有瑜伽師地論未有如來藏思想」。

  4.《集量論》 Pramana-samuccaya。西藏Tshad-maKun-lasbtus-pa。古印度陳那(Dignaga)唐代義淨景雲(西元一一)不久亡佚本論自陳正理門論有關部分全數收集彙編組織因明陳那自身集大成著作內容分為現量自比量他比量似喻包含世親(Vadavidhi,Rtsod-pasgrub-pa)、正理學派勝論學派彌曼蹉學派數論學派知識論批判本論分為兩個部分作者自身注釋陳那批判態度研究佛教外道各種歸結現量與比量二種闡明二者性質提出三分分為相分見分自證三部現量三分發展唯識學派認識論三支作法中心說明因三相同喻剖析多種似因似喻似能破推理錯誤因明重要著作之一

  5.《攝大乘論》 Mahayana-samparigraha-sastra。又稱攝論》、《大義》。無著論師版本後魏佛陀扇多攝大乘論真諦攝大乘論玄奘攝大乘論本本論印度大乘佛教重要著作主要詮釋大乘阿毘達磨大乘一品宗要著重瑜伽行派觀點開宗明義指出大乘真正佛陀由於本論內容賅攝大乘佛教一切聖教法門要義所以稱為攝大乘論

  6.《十地經論》 略稱十地論》。世親菩薩版本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十地經論十二另有版本解釋十地》(《華嚴經十地品)著作內容主要解說菩薩修行階位十地一切善法初三世間善法三乘修行一乘教法

  提出三界唯心論點世親唯識道理加以發揮講到十二緣起世親解釋一心」;講到還滅」,世親認為應從賴耶轉識解脫應從邪見如此即將三界唯心論點引申(緣起)、(還滅),歸於唯心」,進而闡述阿賴耶識諸法緣起根源

  7.《分別瑜伽論》 彌勒菩薩世親釋論又稱中土

  8.《二十唯識論》 Vimsatikavijnapti-matrata-siddhih。又稱唯識二十論》、《摧破邪山論》。世親菩薩版本北魏菩提流支大乘楞伽唯識論真諦三藏大乘唯識論玄奘唯識二十論內容主要闡述唯識教重點在於外道小乘偏見顯揚唯識正義為主三界唯識其次提出七難解答外道小乘唯識問難由此成立萬法唯識本論直接論述唯識義理唯識三十相比較著(外道小乘)實在」,顯示唯識義理

  9.《辯中邊論》 Madhyanta-vibhaga-tika。彌勒菩薩世親論師釋論版本真諦中邊分別論玄奘三藏辯中邊論內容彌勒辯中邊論頌注釋主要闡述大乘中道正行作者唯識觀點佛教根本思想--中道虛妄分別取與顯現等觀非空不空中道所以又稱中論》。

  10.《觀所緣緣論》 印度陳那論師版本玄奘三藏觀所緣緣論真諦無相思塵論其他版本西藏大藏經收錄一九二九年日本學山口博士作法譯本內容主要因明三支揭示所緣緣非有所緣緣

  11.《阿毘達磨雜集論》 Mahayanabhidharma-samuccaya-vyakhya。又稱雜集論》。安慧菩薩雜糅唐代玄奘三藏十六注釋無著菩薩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無著弟子師子安慧加以集論內容總括瑜伽師地論一切法阿毗達磨》所有宗要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Vijnaptimatratasiddhi-sastra。又稱唯識論》、《唯識論》。護法唐代玄奘窺基筆受重要注釋窺基成唯識論述記二十、《成唯識論掌中樞要、《成唯識論慧沼成唯識論了義燈十三智周成唯識論十四

  本論唯識三十論頌注釋內容論說人類存在根本阿賴耶識其中所藏種子由於緣起形成現在同時造作未來因而展開宇宙萬象萬法唯心諸法真理概述如下

  *1前段假說我法執著實法之外小乘

  *2阿賴耶識闡明阿賴耶識

  *3次第能變闡明末那識

  *4次第能變心所遍行依止根本次第闡明六識能變六識相應心所分位

  *5轉變一切習氣次第闡明一切唯識要義展轉因果生死相續道理

  *6闡明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三性要義

  *7三性闡明三無性要義

  *8乃至闡明五位五位悟入唯識次第

  引用其他瑜伽行派論師難陀陳那學說

  1.唯識凡夫外道不知唯識執著有別我法因此論主最初種種方便廣明唯識諸法

  2.唯識圓成心虛顯現未了真性是故唯識實性圓成真如常住一味

  3.唯識十三性相真俗有情妄染成佛佛果功德無邊修行可能必經三大無量無量資糧加行五位方能三身佛果次第三明唯識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