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7 - Organization and Ceremonies 《佛教叢書7-儀制》
1. Cultivation - 2. Amitabha Chanting Service 壹、修行資糧篇 二、念佛共修會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壹、修行資糧篇 二、念佛共修會念佛共修會是每週定時集會念佛共修,一來可以藉著大眾威德鞭策自己向上,二來可以促進彼此道誼。
佛光山全世界派下道場,每週六晚上七點半,舉行念佛共修會,此時此刻,同時有幾萬人在一起念佛,共修的力量非自修所能比擬,在互相激盪中將佛號念熟,念到心裏去。
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因此,當我們的心受到污染的時候,要用清淨的法水來洗滌,才能使心地無邪,使人生有意義。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鈍兼攝的修行法門,尤其適合繁忙緊張生活的現代人。念佛法門簡單易入,八十歲老翁念得,三歲孩兒也念得,大學教授念得,販夫走卒,乃至目不識丁的人也能朗朗上口。
念佛共修會程序、內容如下:
(一)念佛的程序:
1.爐香讚
2.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3.念誦《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
4.讚佛偈
5.念佛(稱念六字七音彌陀聖號)
6.繞佛
7.拜願(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拜)或靜坐(十分鐘)
8.三皈依
9.回向
10.開示
(二)念佛的方法:
要修持淨土法門,當先建立信心,依信心為支柱,然後才能生起舉動,才會因果圓滿,否則佛門雖大,不度無信之人。有了信心,而後發願,由願生行,所謂信願行為淨土三資糧,譬如離家遠行,一要資財,二要糧食,缺此二事,則難到達。
信者:當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其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因圓果滿,我若念佛,必得往生。其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一定蒙佛接引。
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更願既生西方,復回娑婆,度脫一切眾生。
行者:即老實念佛。
信、願、行,為修淨土法門的諸行者少不了的資糧。因此,古德的淨土經論及現今的諸師淨土論章等。凡談及往生的要事,都離不了這三秘要之法。
淨土的修持法門很多,可大致分為三類,即:一、持名;二、觀想;三、實相,修此三種法門,都可以生於淨土。此中,實相念佛即是入第一義心,觀佛法身實相,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這一法門,本來屬於禪宗,但因禪心所顯的境界,便是淨土,因此亦攝於淨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兩根,便不能普及,所以在淨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歸禪門去提倡。
其次是觀想念佛,這是依照《觀無量壽經》中,對於阿彌陀佛極樂國的依正莊嚴,作十六種觀法,觀行若得純熟,則開目閉目皆是極樂,立可轉此娑婆為淨土,即身便能暢遊極樂,功效之大,不可言喻,修此法所得的三昧,為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只是這種觀法微細深玄,有五種難成:一者、根鈍則難成;二者、心粗則難成;三者、無善巧方便則難成;四者、認識不深刻則難成;五者、精力不足則難成。若要根利、心細、聰巧,還要印象深刻、精神強旺,實在不容易,因此,這種法門也不能普及,亦屬難行門。
再次就是持名念佛了,持名比上述二種念法容易得多,不論上中下根機,皆能念佛,若念到一心不亂,便能得三昧,所得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經過二千年來佛門大德不斷提倡和實行的結果,已成為最普遍、最深入民間的佛法。
持名念佛的方法,因念佛時的環境和心境,以及念佛人的根器不同,因此念法也有種種的不同。諸如:
1.高聲念:念時聲音洪大,其效用可治昏沈,提起精神,掃除雜念。
2.默念:口不出聲,但在心裏明明白白,適用於公共場所或旅遊。
3.金剛念:聲調在高聲與默念之間,一句句口念分明,耳聽分明,想分明,佛聲能在身口意中不散失,便為金剛念。
4.追頂念:字句緊急,一聲追一聲,中間毫無空隙,因此雜念無從生起。
5.覺照念:一念念迴光返照,向於自性。
6.觀想念:一面念佛,一面觀想佛身相好,佛國莊嚴。
7.禮拜念:拜佛念佛同時進行。
8.記數念:以念珠記念佛次數。
9.記十念:每念十聲,撥一念珠,即一邊念佛一邊記十數,心力專注,則不生妄想。
10.十口氣念:以盡一口出氣為度,用追頂法念佛,當出氣已促,再吸一口氣,方能續念,名為一口氣,如是十次,故名為十口氣念。
如何持名念,可隨各人根機、環境而定,唯需念到渾然忘我,如古人所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三)念佛的感應:
1.東晉慧遠大師,結社念佛,三十年跡不入俗,感得三見彌陀聖像。
2.唐善導大師,念佛一聲,口出一道光明。
3.唐法照大師,曾開五會念佛,感得代宗宮中聞念佛聲,遣使請入宮內,教宮人念佛。
4.唐少康大師,念佛一聲,口出一佛。
5.唐懷玉法師,誦《彌陀經》三十萬遍,得紫金台往生。
6.宋黃打鐵,以打鐵為生,舉鎚打鐵一下,念一聲阿彌陀佛,後念佛而化。
7.宋思照大師,效法藏四十八願,結僧俗念佛三十年,臨終前夢見彌陀丈六金身,自知時至,趺坐念佛而化。
8.宋王日休,精進念佛,預知時至,感佛來迎。
9.民國臺北念佛團團長李清華居士,預知時至,沐浴淨身,集眾助念,自己端坐佛前,於念佛聲中往生。
10.民國宜蘭念佛會鄭昭暄居士,虔誠念佛,感應癱瘓八年的雙腿一旦痊癒。
此外,古今高僧及居士,因專修淨土法門,於臨終身心顯現瑞相感應者,如:預知時至、見佛現身、蒙佛放光接引、異香及光明遍滿室中,或自見坐金蓮華,隨佛往生,或臨終前夢見彌陀放光接引的感應事蹟,不勝枚舉。
(四)念佛的利益:
1.依《念佛鏡》載,念佛可得二十三種利益:
*1滅重罪障益。 *2感聖來迎益。 *3證無生法忍益。
*4光明攝受益。 *5慈光照觸益。 *6歷事他方受記益。
*7.大師護念益。 *8.聖友同讚益。 *9.還歸本國得陀羅尼益。
*10.菩薩冥加益。 *11.聖友同迎益。 *12.諸佛保護益。
*13.神通空駕益。 *14.八部防衛益。 *15.身色殊姿益。
*16.功德寶聚益。 *17.壽命長劫益。 *18.多聞智慧益。
*19.得生勝處益。 *20.不退菩提益。 *21.面睹聖眾益。
*22.奉覲大雄益。 *23.常聞妙法益。
2.《雲棲淨土彙語》載有受持一佛名號,當世即獲十種功德利益:
*1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2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導護。
*3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4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5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枷、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6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7.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
*8.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祥。
*9.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猶如敬佛。
*10.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並諸菩薩聖眾,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五)注意事項:
1.佛殿內不抽煙、不喝酒,不帶葷食、寵物進入寺院。
2.參加念佛會,服裝儀容宜簡單樸素。
3.入寺院參加念佛共修時,說話當輕聲細語。
4.入殿時,鞋子應整齊擺放於鞋櫃中,隨身之物不可任意置放。
5.若備有海青者,應先將海青穿好,再進入佛殿。
6.排班時,男女眾分東西單。
7.未著海青及縵衣者,宜站在後排,以維持殿堂莊嚴。
8.念佛共修會進行中,不可任意走動,干擾他人。
9.對課誦不熟悉或不會唱誦者,應輕聲隨著大眾唱念。
10.繞佛時,不得東張西望,宜收攝身心,專注於念佛聲中,不起妄想。
11.誦經念佛音調須和諧,不可無故閉口不唱;繞佛行道,腳步快慢自然。
12.念佛後,如當地信眾有親人往生,可以憑眾力給予隨堂超薦。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