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8 - Use of the Teachings 《佛教叢書8-教用》
Buddhism and Nature 佛教與自然界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與自然界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不是造物主,而是覺悟世間一切事物生滅相續理則的覺者。佛陀覺悟依據的媒介即是透過對宇宙大自然界的深入觀察、分析、思維、體證,而豁然明瞭的。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佛陀所宣說的教義,也就是解釋大自然界運行的真理。因此,佛陀常說「法爾如是」。
佛陀在《楞伽經》中,以世界萬有的生起幻滅,皆是如來藏心所變現的來說明:「何故剎土化?」「緣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名為地,星宿及日月?」「云何空風雲?」「云何為林樹?云何為蔓草?」「眾生生諸趣,何相何像類?」「云何日月形,須彌及蓮花?」等。《楞嚴經》第四卷裡記載富樓那向佛陀請問宇宙萬象的原理:「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對世界怎麼會相續,眾生怎麼有生死,林木怎麼生成,江河怎麼流注,有一番詳細的探討說明。在《世紀經》裡,佛陀也說到天地的形成和敗壞、生命所居的星球以及三千大千世界的情況。所以,二千五百多年前,大覺世尊早就對自然界的起源及其所產生的現象,有深入的觀察、分析和體證了。
◆佛教與自然界
佛教是具理性思辨和善於運用邏輯推理的宗教,故其對自然界的觀察,具有縝密精闢的看法。所謂自然界,是指宇宙間自然生成的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合稱。所以自然界具有不假任何造作之力,自然而然,法爾如是存在的狀態。也就是出乎天然、當然、不勉強的意思。
相對於因力、業力而言,自然力意謂無法說明的天然、自然之力。據《華嚴經探玄記》卷三所釋:1.就一切諸法的存在觀之,一切莫非因緣和合而成,無論水之就低、火之昇高,都是自然而然的事。2.就真如之法而言,真如之法,法爾隨緣,萬法俱興,法爾歸性,都是本來平等常然的事。總說,自然界存在著一個自然的法則規律,在此種法則規律下,從本體性能中出發,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世界萬有,宇宙森羅萬象,無不在其規律下受其駕馭。所以《法華經》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為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謂諸法,以十如是解釋順序即為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說明世界萬物皆有其內在不可見的理體本性,如木有火性,地有堅硬性,水有潮濕性,風有流動性。
佛教認為自然界的林林總總,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總離不開物質與精神的「色、心」二法。從小至一麻一麥、一微塵一心念,大至山河大地、須彌法界,總不出色心的範圍。以下列舉四點說明佛教對自然界的看法:
1.無常無我是自然界的現象:自然界的人、事、物、境,萬法色心的生起、還滅,均脫離不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普遍而必然的現象。《成佛之道》裡面有幾句話最能說明無常的道理:「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世間萬事萬物沒有永恆存在的實體。以時序來說,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四季遷流,輪迴不已;生物界有生、老、病、死的變化過程,若一息不還,即如同灰壤;國土世間危脆不實,逃不過成、住、壞、空的循環,如強烈的大地震,即能將高樓林立的城市夷平,地殼震裂,甚至能吞噬山川河流,使桑田變滄海,滄海變桑田;人心虛偽,生、住、異、滅,虛假難久停,所以詩人形容無常的心念「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佛本行集經》說:「世間無常燒眾生,猶如劫火毀萬物。無常猶如水泡沫,一如幻燄無一真。」
「諸法無我」更進一步說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會自己生自己成,不是固定不變,也不是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依緣剎那剎那而生滅的。例如房子是磚、瓦、木、石的結合體,因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各種變化轉換,最後灰飛煙滅;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不論是人或是狗,是一條魚或一隻蟲,乃至朝生暮死的蜉蝣,每一種生物都是由一些錯縱複雜,精微細密的細胞所集合而成,分析到最小單位的微生物,是連肉眼都看不到的。有些單細胞的微生物,可以一直分裂,不斷的產生新的生命,但是這些細胞的生命脆弱得隨時可被置於死地。不過只要再把這些細胞拼湊起來,不久又可以造出蟲、魚、鳥、獸,甚至圓顱方趾的人了。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只要把卵子和精子的細胞放在試管中培育一段時間,然後再移植至母親的子宮內,繼續發育,不也可以造出一個嬰兒了嗎!所以世間有那一樣東西是真實、常住不變的「我」呢?
2.緣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則:緣,意思是關係或條件。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和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這沒有永恆固定不變的自體就是「空」。緣起的理則甚深,譬如因陀羅網交錯反映,重重影現,微妙而錯縱複雜。
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是由一種或多種物質所構成的,其存在的理則是相互關係條件的配合,例如:決定人類命運的自然力量有颶風、雷電、火山爆發、地震和冰川,但是也因為這些自然的力量,而使人類在其他方面增加許多的養分。閃電是最突出的例子,以美國為例,每年因雷擊喪生的人數比其他任何自然災禍為多,平均每年四百人死亡,一千人受傷,財物損失約三千七百萬美元,因雷電而引起森林大火的損失,還不包括在內。可是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閃電,植物根本就不能生存。因為地球大氣中大約百分之八十是氮,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糧,每方哩地面的上空存有這種養分約二千二百噸。但是氣態的氮不能溶解於水,對於植物毫無用處,必須經過某種變化後,植物才能夠把它吸收。閃電就能觸發這種氮元素的化學變化,使氣體狀態的氮,變為植物可吸收的氮。又如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綠色植物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食物,並且補充空氣中的氧,而提供給我們人類。假如沒有閃電,就沒有氮,緊接著就沒有樹木,人也就很難生存了。這雖然只是大自然界中的一個例子,但也能充分說明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相依相待,相互關係的生存。在《增一阿含經》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緣起性空」的道理:「猶如鑽木求火,以前有對,然後火生;火亦不從木生,亦不離木。若復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緣會合,然後有火。」因此《大寶積經》云:「以眾緣故起,一切無堅實。法語自性空,自性無有相。」
3.地水火風是自然界的元素:佛教主張世界萬物及人的身體均由地、水、火、風所組成。這四大相倚,極微相聚而通於一切色法,四大雖通於一切色法,但在不同的色法中,其中之一較為增長者,世間就有森羅萬象的形成。如山岳等堅物之中,地大較增長;河海等濕物之中,水大較增長。另外未顯的三大,仍潛在其中,靜待其他條件因緣和合而顯現其相用。例如:流動的水在溫度寒冷到攝氏零度以下時,就會凝結成固體的冰;當溫度加熱到攝氏一百度以上時,又會蒸發成氣體。茲以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為例,來說明四大生成,相倚相聚的因緣關係。
我們的地球像是個有活動生命的東西,節奏的海潮規律地沖刷著大陸和島嶼,使海濱和海岸線改觀,陽光的照射,使海水蒸發成水氣,水氣又凝聚成水,不停的在天空和海洋之間循環。雨水落下,匯成河川,所向之處,堅實的巖石也難以阻擋。熔岩在地底深處流動,從地殼薄弱處冒出地面,形成火山,但是地形變化不一定都像火山爆發那樣來勢兇猛,無形的風也會改變大地。地球旋轉生風,吹起砂礫,像無數鑿刀把那些似乎永遠不變的岩石,雕成奇怪的模樣。由此看來,「四大元素」實在是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奇妙偉大。
4.真如自性是自然界的本體:古德云:「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這真如自性是萬有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本體。《楞嚴經》云:「諸法唯心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外在的世界如果離開這一顆能知覺的心、能分辨的識,並無實在意義,更無實體存在。因為有心識才有世間,心識若無,也感受不到世間的存在。所以僧肇大師有感而發:「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凡人總是以見聞覺知來看大自然,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個靈明不昧,能與大自然感應的真如自性。
一般人之所以有種種痛苦的產生,是由於與大自然界的人、事、物、境處於對立,不能調和的狀態。如果我們能奉行佛法,禪觀行道,藉大自然的景物而認識自家的真實面目;或因我人真如自性的本體而賦予山河大地真實永恆的生命,體悟自他不二、凡聖一如、物我一體、心境合一的境界,則花草樹木、情與無情與我同圓種智,與我共成佛道。這也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的境界。
◆禪與自然界
人類從自然界中吸取了無窮的創作靈感,發明了許多影響生活的物品。如英國科學家牛頓先生,有一天悠閒的坐在蘋果樹下,被掉落的蘋果打在腦袋上,這一敲,敲出了他偉大的發現,蘋果會掉落是地球有力量拉住他,地面上很多東西也同樣是被地球的引力所拉住。而且不只地球,宇宙間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有互相吸引的力量存在。兩物體間引力大小與他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之平方成反比,這就是有名的「萬有引力」學說;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十七歲時見到比薩寺院煤油燈的搖晃,因而發現了鐘擺的等時性;希臘的阿基米德,有一天洗澡,當他進入澡盆時,許多水被擠出了盆外,使他福至心靈的發現槓桿原理和浮力原理。可見得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
有人說,如果沒有鳥類做榜樣,人類怎能發現飛行的原理;如果沒有蝙蝠,大概人們也不知道可利用回聲判定位置的方法;由海豚學會聲納的原理和流線外型在水中所起的作用;更從響尾蛇身上發現了異常精密的感熱系統。可以說,人類從自然界的生物與非生物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更說明佛法不礙科學的研究,科學證明佛法的存在。
唐朝詩人李白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意思是大自然天地都是他寫文章的好材料。同樣的,大自然界的森羅萬象都是佛子悟道修心的道場機緣。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大自然並沒有為我們隱藏什麼。您看,雲駛月運、鶯啼燕語、綠水青山、姹紫嫣紅,甚至斷垣殘壁、滄海桑田,那一樣不是在為我們訴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真理妙諦呢?
佛陀歡喜在幽靜的森林散步經行,或者在寂靜的大自然中沈思冥想,終於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豁然覺悟宇宙世間生死起滅,無常變幻的道理。緣覺因觀飛花落葉,領悟自然緣起的理則。阿難在林間習定;須菩提於樹下宴坐,體會甚深的空義;中國禪宗祖師以大自然的山林水邊為禪房;茶陵郁禪師摔了一跤而悟道「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唐朝無盡藏比丘尼行過千山萬水之後,回到自己的住處,看到枝頭上綻放的梅花,悟道「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永明延壽禪師一日聞柴薪落地,豁然契悟「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南宋張九成參柏樹子公案,聽到蛙鳴,大大省悟「春天月下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與麼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寒山禪師的「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叫我如何說」,把自心境界與大自然界水乳交融在一起。宋朝蘇東坡居士從山風吟嘯,流水潺潺裡體會「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可以說大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是禪者悟道的機緣。反之,佛教的修行者如果失去了大自然的陶冶,也就失去了重心。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自然無言的說法,給予我們無盡的啟示。但願我們能從觀美麗繽紛的晚霞中體悟無常無我的真理;從觀看雲水卷舒,來去自由,體會人人本具任性逍遙的無住真心;觀靈奇崎嶇的山岳,悟世界萬物因角度的轉變,而有不同的意境;觀河海浩瀚無邊,能擴大我們無限的心胸法界;觀花草砂石,能認識三千大千世界。
觀自然界的成立、現象、理則是慈悲本體的展現,如無言的大地,承載養育一切眾生;山頂高峰不辭土壤,一切鳥獸蟲蟻皆可依附;花草樹木給人們庇蔭清涼;山泉流水灌溉農田,養育所有眾生,同時也潤澤修道者的心靈。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