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lected Letters 《人間佛教書信選》
Buddha's Light Newsletter - The Direction of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佛光世紀 佛光會的方向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光世紀 佛光會的方向俗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凡事在開始的時候,立定一個正確的方向努力向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同樣是學佛修行,目的在開悟見性,有的人朝著聲聞道的方向趣入,有的人朝著菩薩道的方向趣入,二者的結果就有很大的差別。「方向」既是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佛光會的四個方向︰
(一)從僧眾到信眾︰僧,有形象僧,有勝義僧。出家僧眾住持正法,固然被稱為僧寶,如果在家信眾心在佛道,身行佛法,又何嘗不是勝義僧呢?例如︰在經典中,維摩居士挺身而出,喝斥小乘行人不達實相;勝鬘夫人自說大乘法門,闡釋如來藏義;寶錦龍女不卑不亢,與文殊菩薩暢論空義;月上童女凌空說法,破眾貪欲。在歷史上,裴休宰相為圭峰宗密之著述撰寫序文,迎黃檗希運於宛陵共論禪道;耶律楚材以柔輔政,以慈止殺,使萬千生靈免於塗炭之苦;楊仁山成立金陵刻經處,講學於祇洹精舍,開中國近代佛學之風;呂碧城將佛經譯為英文,斥資流通,乃佛法傳入歐美的功臣之一。凡此可見在家信眾之中,不乏才幹之士,國際佛光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全球廣大的在家信眾組織起來,予以培訓,使他們也能發揮一己的力量,擔負弘法大任。我深信,僧俗二眾若能合作無間,相輔相成,則猶如超人同運雙臂,大鵬高展雙翼,必定可以將佛教帶入更高更遠的境界。
(二)從寺院到社會︰過去的人想要聽經聞法都必須到寺院裡去,沒有寺院的地方鮮有佛法可言,因此我們在世界各地成立佛光會,期使全球每個角落都能佛光普照,法水長流。佛光會員除了以當仁不讓的決心,在各地開疆拓土,遍撒菩提種子之外,更應深入本土社會,參與淨化人心的工作。
只要我們有心,不但國家會堂、公園廣場、十字街頭、學校教室可以作為弘法的道場,乃至廠房車庫、監牢獄所、家庭客廳、公司行號都可以成為佈教的講堂。希望各位會員都能同心同德,將我們的家園建設成佛化的社會。
(三)從自學到他學︰過去農業時代,交通不便,想要研究佛理,大部分都只能靠自修閱讀,所以為了求法,善財童子不惜千辛萬苦,南巡參學,遍訪五十三位大善知識;玄奘大師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走訪百餘個國家;年高八十的趙州禪師翻山越嶺,一介女身的無盡藏尼踏破芒鞋。他們刻苦求道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現代科技進步了,人類彼此之間往來頻繁,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取擷佛法真理,況且成就獨覺果位不但屬於少例,也不符合一般人的根性。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像《楞嚴經》中,佛陀集合二十五位菩薩、聲聞,共論圓通法門;《圓覺經》中,十二位大士聚集一堂,與佛陀問答圓覺妙理,凡此均令在場眾生悉發無上道念。所以我認為︰參學不僅應該「向他學」,還必須「助他學」,各位佛光會員可以成立讀書會、研究會、討論會、座談會,邀請法侶道友,互相切磋,或者自己做不請之友,為人講說,以期教學相長,自他二利。
(四)從靜態到動態︰昔日佛教的弘傳方式,崇尚參禪打坐、念佛觀想,這固然是個人修持上不可或缺的訓練,但太過注重的結果,使得許多人誤解佛教是一個消極避世的宗教。
其實佛教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早期弘傳教義的方式不但積極入世,也非常活潑;像佛世時,即以歌詠讚唄傳法給跋提比丘、優波利尊者、目連、阿難、難陀、婆耆舍等人;佛陀每次說法前,也總是發出各色毫光,並以各種悅耳的音聲,讓聽眾見聞歡喜,而天龍八部也紛紛奏樂散花,一面表示禮敬,一面助長聲勢;每天清晨,佛陀與諸弟子都藉著托缽乞食,深入民間,為眾說法;西元二世紀,馬鳴菩薩、戒日王甚至自編佛舞、佛劇,請人演出。宋朝理學家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止水固然可以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流水順勢俯衝,遇石則轉,在動中凝聚力量,在動中隨緣任運,不是更能發揮生命的活力嗎?
所謂「法輪常轉,佛日增輝」,法輪要經常轉動,佛教才能興隆,尤其在今天這個注重聲音、色彩的世界裡,我們更應該動員大家一起共修、巡訪寺院、朝山禮佛、聽聞佛法。此外,我們還可以動員大家舉辦園遊義賣、發起聖歌表演、舉行素食比賽、成立各種球隊。
古德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宇宙間,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開花結果,那一樣不是在動中展現生機?在動中自我更新?希望大家把握「動」的契機,將大家動員起來,行菩薩道,將佛教帶動起來,光照普世。
(五)從弟子到教師︰社會上,一般的機關行號都會就員工的工作年資、業績表現給予升遷的管道,但是在佛教界,在家信眾儘管皈依多年,學養深厚,卻只能以弟子自居,無法提升地位。為打破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佛光會特地建立檀講師制度,凡符合條件者,經由總會審核後,均頒以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資格,期使有德有能者都能從弟子提升為老師。
宇宙何其浩瀚﹗唯有僧俗二眾同心協力,弘揚法義,才能廣度三千世界的四生九有。所以在佛經裡,佛陀經常讚歎衛法護教不遺餘力的善男信女、天兵神將,乃至傍生異類、閻羅鬼王,授記他們將來得以悟道成佛,普度眾生如恆河沙,這無非是一種肯定成就的鼓勵。觀音、彌勒、文殊、普賢經常遊走四方,弘法利生,所以大家尊稱他們為「大士」,「大士」就是導師之意。希望大家都能見賢思齊,不斷充實自己,研究佛學,好好把握機會,考取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共同為弘揚佛法而努力。
(六)從本土到世界︰佛教向來沒有地域觀念,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每逢說法,非以一地、一國為對象,說到地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談到聽眾就說十方一切眾生,甚至佛陀涅槃以後,舍利還分到八個國家。《維摩詰經》中,眾香佛國香積如來以香缽盛滿香飯,遣九百萬菩薩來詣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阿彌陀經》裡,極樂世界諸上善人每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凡此都說明了佛教是一個極具世界宏觀的宗教。所以,我們設立國際佛光會,就是希望大家能從本土的佛教擴展開來,與世界各地的佛教互通訊息,合作無間,期使每一地與每一地之間的佛教都能如梵網寶珠一樣,交相輝映,光照大千,讓一切眾生都能共沐在佛陀的慈光之中,於無上菩提道永不退轉。
佛光會的方向是從僧眾到信眾,從寺院到社會,從自學到他學,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希望大家都能從傳統的窠臼中跳脫出來,迎向嶄新的未來,共建美好的佛國﹗
(一九九四年一月)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