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Fo Guang Shan 40th Anniversary Special Edition” Preface: Using Education for Life; Magnificent Sacred Teachings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序 : 以教為命 光大聖教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自序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序 : 以教為命 光大聖教佛光山的弟子們編輯了《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將開山四十年來的過程,翔實記錄下來,並配上許多珍貴的圖片,日前向我邀稿,要我撰寫總序。
看著這套書,彷彿時光倒流,四十年宛如一瞬,半生歲月隨著書頁的翻動迤邐開來。佛光山自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開山以來,我們的建設,從一片荒煙蔓草,到被稱喻為「現代十方叢林」、「國際化佛教道場」;我們的組織,從早期的五堂二會,到今日的五院十四會;我們的弘法,從傳統鄉間布教,走入國家殿堂;我們的人眾,由最初十餘位,增加到一千三百餘位。這一切都肇因於佛教發展的需求,僧信二眾數百萬人的發心努力,以及大時代、大環境的影響所趨。
猶記得最初開闢佛光山時,當時雖然沒有現代化的設備,沒有今日企業管理的理論,然而佛光山的每一棟建築,是我與弟子蹲在地面上,就著泥地,以樹枝繪出全山硬體的輪廓;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是我與心平、心定、慈莊、慈惠、慈容等弟子胼手胝足的開墾、搬運,始有現今的規模。甚至佛光山弘法的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亦是在群策群力、集體創作中規畫出來的。
佛光山的大眾在工作上,個人或許有見解、看法、判斷上的不同,但是一旦關係到本山的大體、佛教的需要,大家馬上步調一致,從未有思想上的爭執,所共有的是克服困難、同舟共濟的用心。原因無他,只因我們是佛光山的一份子,是佛教的一員;這就是開山的精神。
如今,佛光山開山四十年,在歷任住持心平、心定、心培等和尚的帶領下,在世界各地建立近兩百所的別分院道場,致力於人間佛教的推動,讓佛陀的慈雲法雨遍布於全球五大洲,潤澤群生。例如:
在文化上,出版各類佛教書籍和視聽教材,興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創辦電視媒體「人間衛視」,發行佛教學術論文雙月刊《普門學報》,舉辦國際性的佛教學術會議,於世界各地廣設十所美術館,將佛教梵唄帶上國際舞台,傳揚至西方等國家。
在教育上,於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學院,培養了一千三百餘位僧伽人才,在世界各地播撒佛法的種子。社會教育則辦有兒童教育、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如:佛光大學、南華大學、西來大學、南天大學;以及成人教育,如:都市佛學院、信徒大學、教師佛學夏令營、勝鬘書院、短期出家修道會等,讓在家居士能深入佛法,以之作為生命活水的泉源。
在慈善方面,規畫有育幼院、安養精舍、老人公寓、雲水醫院、萬壽園,將人的一生,從生、老、病、死四層面,納入服務項目,以及偏遠地區醫療義診、急難救助、海內外賑災等,輔以佛法的慰藉,滋潤有情眾生。
在共修方面,佛光山修持中心-襌淨法堂、念佛堂、抄經堂,常年舉辦修持活動供大眾參修,尤其舉辦朝山禮佛、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讓信眾從中長養法身慧命,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海內外各別分院亦成立念佛共修會、八關齋戒會、各項法會等,接引民眾沉澱心靈,奮起飛揚。
為將開山四十年來的弘法經驗傳予後人,佛光山宗委會特別編印《佛光山開山40週年紀念特刊》,記錄本山之宗風、組織、制度、教育、文化、慈善等弘法事業,留下重要且寶貴的歷史資料。因此,本書具有以下三項重要意涵:
一、是佛光七眾弟子見和同解、力行菩薩道的體驗。
二、是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由台灣邁向國際的軌跡。
三、是佛教與各宗教尊重包容、交流融和的展現。
《佛光山開山40週年紀念特刊》一共分為十冊,每冊的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冊佛光宗風:佛光山的宗門思想、組織制度、師徒傳法。
第二冊新春賀函:每年初我寫給信徒的新春賀函,並報告去年度佛光山的工作成果。
第三冊僧信教育:佛光山的僧伽教育、信眾教育、社會教育。
第四冊文化藝術:佛光山的文字出版、影音傳播、書畫特展、梵唄演唱、佛教學術會議。
第五冊慈善弘法:佛光山於國內外的慈善賑災、救援關懷、養老恤孤、監獄弘法布教。
第六冊國際佛光會:國際佛光會創會以來的成果報告。
第七冊國際交流:佛光山與各宗教的交流、佛光山於世界各地的貢獻、全球同祝佛誕節、佛光人的獲獎記錄及弘法度眾的諸多創意。
第八冊佛光道場:佛光山全球近兩百所道場的介紹。
第九冊佛光山大事記:條例開山四十年來的重大事件記錄。
第十冊創意與第一:呈現佛光山與時俱進、融和傳統與現代,弘揚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
本書的編輯架構,若用球體為喻,是以豎窮三界的「時間」為經,如:四十年來的《新春賀函》、《佛光山大事記》。橫遍十方的「空間」為緯,如:遍布全球的《佛光道場》、《國際佛光會》、《國際交流》。以佛光山「四大宗旨」為體,如:《僧信教育》、《文化藝術》、《慈善弘法》,及含融於各冊的共修活動。最後,覆以「解行並重」為用,如:精神領導的《佛光宗風》、力行事證的《創意與第一》。
四十年來,佛光山在弘法事業的推動上,對社會有著改善風氣、淨化人心、融和群我的貢獻,對佛教也戮力於「人間佛教」藍圖的建構。未來,佛光山在發展與思想準則上,有以下幾個方向:
1.繼承觀念,發展思想。
2.繼承制度,改進規約。
3.繼承宗風,認知歷史。
4.繼承傳統,重視人間。
5.繼承集體,團結大眾。
6.繼承善美,淘汰陋習。
7.繼承誓言,光大願力。
8.繼承過去,開拓未來。
自忖我這一生,皆以報恩的心情,來弘法度眾、回饋社會。為報師恩,我復興祖庭;為報佛恩,我建立佛陀紀念館;為報眾生恩,我廣弘佛法。期望佛光教團在大眾的深耕厚質中,行事續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為規範。佛光子弟必須具有「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信徒第一,自己第二」以教為命的精神;必須具有「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功成不居的理念,共同肩負起弘法利生的神聖使命,為全球各地的佛教發展,注入更多元的活力與生機。
西元二○○七年八月八日於佛光山開山寮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