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Study of the Chan School for Everyone” Preface 《大眾禪學》序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外界序文 《大眾禪學》序禪是亙古今而不變宇宙的心;禪像一朵花、一幅畫,增添人生無限的撫媚與氣氛;禪是大自然、是生活;禪是永恒的生命;禪更是自性本心,擁有了禪,才擁有自己。
九儀出版社應現代人心的正思,出版《大眾禪學》,從胡適研究六祖慧能大師的禪學開始,出版一系列的叢書,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禪宗能夠在中國大放異彩,特別要感謝六祖慧能大師的發揚。他原本是個不識字的鄉下青年,只因聽聞《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當下了悟,由此以傳奇性的頓悟禪,為中國佛教開創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悟法門。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慧能大師一般的大根器──能夠當下頓悟,然而每一個人都具足成佛的根性,卻是可以肯定的。這種「佛性」或「真如本性」,是本來就存在的,只要以「戒、定、慧」的基礎,向內開發,自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現代人有極大的不同,但是在面對人類生、死、病、死的無常現象,則有其普遍性與必然性,而整個生命過程所顯現的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也都是古今不變的。究竟而言,無論環境順逆的變化,或者心理好惡的反應,都只是一種現象而已,並不會改變眾生的佛性。
佛法就是教導人如何發掘本性,了解宇宙真實本體的一門學問,能夠照見真實的自我,必然也能認識事物的真相。如果能夠依循佛法的八正道做為生活的指向,即使未能證悟,也能擁有平靜的心靈、不凡的思維、開擴的胸襟,由此而能開創積極進取的人生。
佛陀當年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用意,就是希望學佛者能夠放下對各種現象的執著,能夠把握「當下的禪機」。禪修的道路從神秀的「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循序漸進,到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頓悟本體,這也是一種次第。如果要提出具體的方法,從禪坐時的數息或者使用棒喝,乃至一個話頭,只要能夠「對機」,都能從五欲六塵的迷誤中解脫出來,進一步而能徹證心源,找回本來面目。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一天的時間,經常因為不同的事務,而將專注的心念,分割成支離破碎的認知,痴迷由此而生。若談到修行,面對三藏十二部浩瀚的佛典,更不知如何入門。禪門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源流,祖師大德們代代相傳的智慧,可以說都是現代人學佛的方便法門。
《大眾禪學》系列,就是本著這種精神,將佛學重要經典及禪宗的公案、偈語,保留原文深意,結合現代生活,附註白話說明,陸續介紹給大家,讓一般大眾也能得到佛法的滋潤。祝福各位閱讀者,能夠──
「得聞甚深微妙法 充滿法喜身語意
誓行諸佛菩薩道 與眾同證如來身」
九儀出版社副總編輯丁鴻樂小姐索序於我,感於丁小姐出書之善願,是為序!
西元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