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3 - May Every Vow Be Accomplished: The Buddha's Work 星雲日記23~有願必成 佛陀的工作(1993/5/16~1993/5/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3~有願必成 ■佛陀的工作(1993/5/16~1993/5/31)佛陀每天以般若智慧的犁,耕種一切眾生的福田,
播撒菩提的種子,結出人天眾生的果實。
菁華語錄
◎禪,是一種藝術生活;禪,更是一種圓融生命,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
◎以一時所見論定一個人,並不全然客觀。一個人的生活動態,不能以一時為準,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
才好。
◎在還沒有能力回饋反哺之恩時,應有「責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保其平安,那就是孝順了。
◎浴佛就是淨心,心清淨即能見到佛陀的法身。
◎佛教是個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之教,唯有無我觀和平等心,才能消除鬥爭。
◎只要有理念,就能被人所接受;只要有人信仰,就會有發展。
◎如何調和亂象?在這佛魔、善惡、黑白各屬一半一半的世界,除了彼此包容、協調外,能中道處理事情,則為良策。
◎只要能給眾生正見、正覺,以及幸福、安樂,就是最完美的佛教。
◎要規畫人生,對自我因緣、環境、條件都必須注意。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慈悲歡喜、智慧靈巧、優閒自在、幽默風
趣、服務奉獻、忍耐寬容的人生。能如橋予人方便,如水予人解渴、如樹予人乘涼,如一根蠟燭予人光明,如一片大
地普載大眾。
五月 十六日 星期日
今天是國際佛光日,國內外各地區分會,都舉辦各項活動來慶祝,如︰環保運動、登山、捐血、友愛服務、健行、寫生、朝山、寺院參訪、兒童說故事、親子園遊會……等。中央社工會鍾榮吉主任也以快遞信函申賀「國際佛光日」,非常謝謝鍾主任的鼓勵。
「國際佛光會」成立,今天剛好滿周年,世界各地信眾都非常護持,如何爭取「國際佛光日成為全國性的公休日」是今後佛光會員們一致努力的目標。
九時,前往臺中殯儀館,為立委洪昭男先生令尊洪華老先生上香、誦經。
太府關係企業陳立興董事長、維力食品公司張登旺董事長、中區憲兵司令官沈雪峰先生、名演員楊慶煌先生等多人,中午不約而同先後抵東海道場。大家就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請我用佛法開示。如︰「如何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應無所住?」「如何才是如法的事業?」「受戒與沒有受戒最大的分別?」……
因演電視劇「再世情緣」裡的玉琳國師,而頗受觀眾喜愛的楊慶煌先生,這幾天剛好在臺中聯美做秀,特別抽空到東海道場來禮佛,其「法相」比在拍玉琳國師時更有氣質。
維力公司的張登旺董事長,今天又送來好幾箱「素清香油」供養我。近一年來,每隔一段日子,張董事長都會送素清香油到普門寺要供養我,不巧的是我都沒有機緣好當面謝謝他,這一次總算可以表達我的謝意,尤其是對我健康的關心。
下午二時,在臺中文化中心文英館主持佛光會中區寶幢分會等六個分會的成立大會。前來觀禮的貴賓有中央黨部祕書長許水德、立委沈智慧、臺中市長林柏榕、林郭月琴夫婦、《臺灣日報》總經理張篤弘、龍井鄉代表會王印宏、中區團管區司令張國威、維力食品公司董事長張登旺、廖思怡夫婦等。
許水德祕書長在大會中致詞道︰「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在日本成立時,那時我人還在日本,深感有佛光會的地方,工作起來似乎很順心,希望佛光會會員們,能帶動社區活動,來發揮我們的佛心,來淨化我們的社會。」
臺中市長林柏榕先生致辭時說;「從早上到剛才,我先後趕了十三場的告別式,對人生的無常感觸最深。」
可憐的地方首長,為了選舉的人情債,這麼的辛苦生活。難怪林夫人多年前就要我建議林市長,應該要有正常的休假。在佛教裡,休息也是精進的力量。
會中分別授證給六個分會--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會長 祕 書
寶幢分會 陳志鴻 莊景清、林添金 李淑美
東山分會 程信森 蔡秀月、郭建齊、廖漢平 張邦雄
中度分會 王淑美 吳爽、王速、陳和米 侯麗弘
龍井分會 陳清海 何勝得、李芳順、陳文明 陳文明
集集分會 鄭麗華 張秀琴、孫趙秀琴、李碧嬌 李梨雪
中寮分會 張明雄 謝勝雄、廖本棟、林寶貞 蕭文宮
四時,離開臺中文化中心北上,例假日的高速公路實在行不得也,現代的司機除了要具備優良的駕駛技術外,體力與耐心也不可少。看看手錶,永和禪淨中心信眾們七時三十分的座談會,時間將到,我才車行到楊梅,趕快打電話給普門寺的心定法師,請他先去代我主持一下。
八時四十分,抵禪淨中心,在佛光會永和分會督導張慈蓮、會長陳垂仁的接待下,只見禪淨中心共修的信眾,把佛堂擠得水泄不通,每一個人真的只能占一席之地,開示時大家聽聞的專注、歡喜的神情、不絕的掌聲、不瞬的眼神,令人感動。只要在行程上不衝突,日後類似此種聚會,我一定都會參加。
十一時,回到普門寺安單。
五月 十七日 星期一
上午,前往福華飯店探望養病中的嚴寬祜居士,適逢嚴居士去醫院複檢,沒有遇到,只好留下名片,題上問候之意並祝其早日康復。
今日在佛光會分別會見多位信徒及美國回來的劉秋岳先生、國際佛光會溫哥華協會會長趙翠慧小姐、日本東京協會會長西原佑一等。
隻筆可掃千軍,報紙是世界的鏡子。一項以「素食談禪」為題的座談會,於下午五時,在普門寺會議廳舉行,接受我邀請而出席的貴賓有中國新聞學會理監事、顧問、新聞業等負責人士,如--
中國新聞協會理事長楚崧秋、祕書長羊汝德、副祕書長彭麒。
《國語日報》總經理齊家珉、經理黃金塗、總務主任袁張榮。
《中華日報》董事長甘毓龍、社長詹天性、副社長陳德仁。
《新生報》董事長羅森棟、社長周光斗。
《聯合報》社長楊選堂、副總編輯高惠宇。
《中央日報》董事長莊懷義、主任祕書李在敬、國際版總編輯胡有瑞。
《中國時報》前社長楊乃藩、總管理處臧遠候。
中視公司董事長高育仁、總經理朱宗軻、主任祕書吳東權。
《財經時報》副社長袁睽九。
《青年日報》社長陳霽。
《臺灣日報》社長萬德群。
《自由時報》社長顏文閂。
中廣公司總經理李祖源、高雄臺許良雄。
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黃天才、副社長蔣震。
正聲廣播公司總經理涂大成。
新聞黨部書記長嚴重則。
中央文工會副主任鄭貞銘。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張錦華。
政大傳播學院院長潘家慶。
政戰學校新聞系主任劉新白、教授林大椿。
銘傳管理學院教授張凱元。
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主任曾連榮。
《英文中國郵報》社長黃致祥。
教主佛陀可算是新聞傳播界的先驅,佛門提倡的書寫、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乃至《金剛經》所提倡的受持四句偈勝過恆河沙的供養、佛陀出廣長舌相音聲可傳遍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一種傳播功用。
佛陀在理論上將慈悲、歡喜散播給人,從事宗教工作者,也依此理念來帶動社會的和諧,尤其是「禪」的傳播,更開拓了人們的思想領域。如果能在生活中加上一點禪味、禪趣、禪機,人生的境界就別有一番天地了。
生活在忙碌、緊張、動盪、紛亂的今日社會,必須尋找一股安定我們浮躁心靈的力量;禪,無疑是袪除我們心中焦慮疑懼的力量;禪,是安住我們身心的一劑清涼散。禪裡有智慧、有幽默、有慈悲;禪可以把我們的妄想煩惱止於無形,一句難堪的話,一個尷尬的場面,不悅的前塵往事,在禪的灑脫、幽默、勘破、逍遙之中,一切都能煙消雲散。
禪,是一種藝術生活;禪,更是一種圓融生命,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禪,非僅寺院所有;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人人具足的。
新聞界人士的觸角是最敏銳的,座談時大家所提出來的問題,都頗具代表性,關心國家大事、世界政局、社會脫序等。然問題癥結非制度問題,大都是人為關係。如何調和亂象?在這佛魔、善惡、黑白各屬一半一半的世界,除了彼此包容、協調外,能中道處理事情,則為良策。
五月 十八日 星期二
為佛光大學建校工程事宜,上午在心平及立委洪冬桂、潘維剛、臺北法院庭長林富村等一行人陪同下,前往中興工程公司聽取其對校地地基的簡介報告,中興工程公司總經理謝季壽、協理郭旭輝、張吉佐、林功位等多人,也在現場協助說明。
我對「佛光大學」未來的期許是一座林園化的大學城,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一系列的求學階段,在佛光大學內就能完成。教育事業非工商投資,是一種理想和抱負,儘管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在信眾們的支持及社會有心人士贊助下,我雖沒有錢,卻有信心毅力要完成它,更何況創辦大學是佛光山弟子的使命和任務,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服務於榮總的李武彥(慈照),將在下個月退休,計畫和友人合資,在三重市開設「福人護理安養復建中心」,下午抽空前去普照。慈照個性樂善不倦且熱心主動,相信這所安養中心,能讓他服務更多的人。
大聲先生今來訪,特別提及柏楊先生請他轉話給我。
柏楊說,有位法師,因看不懂一本佛經,想請柏楊翻譯成白話文。柏楊以前見過這位法師,對其印象是眼神有光,帶點靈氣,但這次見面,剛好碰到很多信徒對法師恭敬跪拜,而法師卻是一副傲慢的姿態,眼神散漫,不談佛法,只說一些恭維的話。一個人若被權勢名位沖昏了頭,會自我陶醉,忘了身在何處,不免迷失了自己。柏楊先生一再申明,他的感想一定要讓我知道。
感謝柏楊先生要人帶話給我,好意提醒我,不可被聲名利益沖昏了頭,真謝謝他的好意。
但我對柏楊先生也有所酬答︰以一時所見論定一個人,並不全然客觀。一個人的生活動態,不能以一時為準,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才好。
今天在報上看到幾則新聞,讓人很關心︰
◎大臺北地區的計程車資調整,由於新錶尚未檢定,致使計程車資有三種版本,乘客無所適從。
◎有兩輛警車在高速公路值勤時,不幸互相追撞,上級指示以後警車車速不可超過五十公里。如此一來,在緊急狀況時,如何辦案?
◎高雄大寮鄉公所,因幾次會議,常有肢體動作的場面,為安全起見,鄉公所發給每位職員一根木棍以自衛。真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
◎據一份由美國一百二十五家企業主管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企業界中,能讓老板賞識的條件,依序是--
1.具有團隊精神
2.可交付辦事者
3.負責任者
4.具絕佳工作能力者
5.適應能力強者
6.自動自發做事者
7.有人緣者
晚七點半,在普門寺主持一場一千五百名信眾的皈依典禮。
躺在床上,腦海中忽然興起一些念頭︰
「半間屋,六尺床,雖不寬廣,卻也平坦。
棉作團,布作被,日間可坐,夜間可睡。
椅一張,桌一個,稿紙滿堆,經書滿櫥。
不求全,不貪滿,得失不計,問心無愧。
閒便去,忙便來,地球村人,佛光自在。」
五月 十九日 星期三
中午由臺北回佛光山時,得知監察院長陳履安夫人來山,她為了舉辦「花展」,特地來作一些研究。
陳夫人衣著樸雅,給人第一個印象就是端莊嫻淑,平常除熱心公益事業外,對佛法的修持也很精進,幾次的花藝展中,讓她體悟到「花」在佛法中也有其意境,如︰「拈花微笑」、「百鳥啣花」、「天女散花」、「夢幻空華」、「妙法蓮華」、「蓮華藏世界」、「一花開五葉」、「鏡花水月」乃至「南泉庭前花」,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故陳夫人專程上山來收集一些資料,希望在下一次的花藝展中,更具創意及禪味。
花,在佛門稱之為「華」,獻於佛、菩薩前稱為「獻花」,將花散布則稱為「散華」。花之供養為佛門儀式之一,尤其密教修法中,花更是重要供養之一。
中國人對花的想法不是人格化,就是神話,所以古德在賞花時,並不完全只注意到花的顏色、形狀和芬芳,還特別注重花的氣質和精神,把高潔的玉蘭花稱為花之伯夷;把傾心向日的向日葵稱為花之伊尹;把污泥不染的蓮花稱為花之柳下惠;把色澤艷麗無比的牡丹稱為人間富貴花。
明宣宗曾題了一首〈百花詩〉,字裡行間充分表現了花期中官民同樂的情景。花的美麗、花的芬芳、花的色彩、花的應時,人兒哪有花兒好?
程羽文在他所著的《百花曆》中研究考證,每個月開花的植物,並不只限於一種,所以稱之為「百花」。若將十二個月內不同月分所開的花種在庭園裡,便可以不用月曆,而明確知道一年的時序,《百花曆》的內容是--
「正月蘭蕙芳,瑞香烈,櫻桃始葩,徑草綠,迎春初放,百花萌動。
二月桃夭,玉蘭解,紫荊繁,杏花飾靨,梨花溶,李花白。
三月薔薇蔓,木筆書空,棣萼韡韡,楊入大水為萍,海棠睡,繡球落。
四月牡丹王,芍藥相於階,麗春花,木香上升,杜鵑歸,荼夢。
五月榴花照眼,萱比鄉,夜合始交,簷葡有香,錦葵開,山丹頳。
六月桐花馥,菡萏為蓮,茉莉來賓,凌霄結,鳳仙降於庭,雞冠環戶。
七月葵傾赤,玉簪搔頭,紫薇浸月,木槿朝榮,蓼花紅,菱花乃實。
八月槐花黃,桂香飄,斷腸始嬌,白蘋開,金錢夜落,丁香紫。
九月蘭有英,芙蓉冷,漢宮秋老、菱荷化為衣,橙橘登,山藥乳。
十月木葉脫,芳草化為薪,苔枯,蘆始荻,朝菌歇,花臟不見。
十一月焦花紅,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蟄,剪綵時行,花信風至。
十二月臘梅坼,茗花發,水仙頁冰,梅青綻,山茶灼,雪花大出。」
此《百花曆》把一年好花,如數家珍的列出來,對有心於園藝工作者,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君看葉裡花,能得幾時好?
今日畏人攀,明朝待誰掃?
可憐嬌艷情,年多轉成老,
將世比於花,紅顏豈長保。」
花如人生,人生如花,易凋易謝。花最能表現人生無常的百態,值得一參!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五月 二十日 星期四
最近常在各處講說規畫生涯的問題。
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計畫來生活,似乎是現代人們生活的方式,不管任何行業,任何階級,大家都很用心的在做「生涯規畫」。在佛門中則不時提醒我們要規畫人生,如︰自利利人、自覺覺人、自度度他、行解並重、福慧雙修、「菩薩五十一個階位循序」、「五乘共法從人到佛」、「五年學戒,五年苦行,方准聽教參禪」……這都是佛門修道者的人生規畫。
孔子的人生規畫是︰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這就是儒家的生涯規畫。或者以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層次來規畫人生;或以立德、立言、立功來規畫人生。
◎在印度,將人生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二十年完成教育期,
第二個二十年服務社會期,
第三個二十年教化人間期,
第四個二十年遊歷世界期。
◎有一位金朝權先生將人生劃分為五個階段︰
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立志期(個人目標)。
三十五到四十五歲︰建立期(功名事業)。
四十五到五十五歲︰成就期(功名成就)。
五十五到六十五歲︰維持期(傳承接班)。
六十五歲以後︰傳益期(退而不休)。
◎佛門把人的一生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個十年(二十到三十歲)參學實習,要如一顆棋子,依需要而任人擺置。
第二個十年(三十到四十歲)服務實踐,要如一部汽車,到處替人服務。
第三個十年(四十到五十歲)講學授業,要如電臺,出廣長舌弘法講經。
第四個十年(五十到六十歲)傳道課徒,要如字典,樣樣精通傳授經驗。
第五個十年(六十到七十歲)修持遊化,要如蒲團,閉關自修隨緣助道。
第六個十年(七十歲以後)隨心隨緣,要如白雲,隨緣放曠,世出世間自在圓融。
我自己對人生的規畫,皆依現實的環境而任性隨緣,從最早的文化工作,再而教育、弘法、創建道場,到目前自許為地球人的隨緣生活。
每個人要自知自己的性向及條件,以擬定自己方向--
重視實際性格者,可從事勞工、機械、農業方面工作。
重視研究性格者,可往工程、化學、天文、數學方面發展。
重視藝術性格者,可做詩人、畫家、導演、音樂家。
重視社會性格者,可從事義工、社團輔導、傳教師等工作。
重視企業性格者,可擔任經理、政治家、推銷員。
重視傳統性格者,可擔任行政助理、會計、銀行員。
重視宗教性格者,可成為慈善家、修道者。
除了依年齡和性格來規畫人生外,也可依自己的專長來規畫︰如頭腦好者,可做思想家、作家;口才好者,可弘法講經,從事教育工作;聲音好者,可成音樂家、播音員;手藝好者,可成書法家、繪畫家;身體好者,成為運動員或服務人員;心地善良者,可以做慈善家。
在我們就讀幼稚園時,最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媽媽說的」;到讀小學時,則是「老師說的」;到初高中時,是「朋友說的」;上大學時,是「男(女)朋友說的」;經過社會歷練而成熟時,則是「聖人說的或前輩說的」。這也是一種成長而自然轉移的人生規畫。
要規畫人生,對自我因緣、環境、條件都必須注意。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慈悲歡喜的人生、智慧靈巧的人生、優閒自在的人生、幽默風趣的人生、服務奉獻的人生、忍耐寬容的人生,能如橋與人方便,如水與人解渴,如樹與人乘涼,如一根蠟燭與人光明,如一片大地普載大眾。
五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從昨天起,桌上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來自全省各地的信徒及國際佛光會會員(也有不少是海外會員),對有關昨天晚報刊載我不能回大陸的新聞,表示無限關心。
此新聞是來自︰「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昆輝先生,在行政院院會中提出『大陸工作報告』時指出,中共中央臺辦最近下令,嚴禁邀請佛教高僧星雲大師赴大陸訪問,和考察甚至從事傳教工作……」昨天我看到此一消息,也很訝異,因今年農曆正月初四春節期間,我才剛從大陸探親回來,怎麼忽然又說不准我進大陸呢?
不過,我到大陸與否,並沒有那麼重要,尤其是在行政院的院會上討論,我實在很擔當不起。承新聞界朋友關心,為此事還特地打電話到北京的國臺辦去詢問,承報社信徒好意,將訪問的內容,於上報前一日寄給我,《聯合報》記者採訪內容如下︰
「記者朱偉競、汪莉絹電訊︰
中共國臺辦副主任孫曉郁,今天否認曾下過任何文件禁止星雲大師到大陸訪問。孫曉郁在接受《聯合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關於外傳中共『中央國臺辦』下令各單位在未經過其核准前,禁止星雲大師到大陸訪問、考察一事,沒有這消息而且『沒有下過這方面文件』。
孫曉郁說,佛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一定分量,大陸人民有信教的自由,而兩岸宗教往來,也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中共不可能禁止這方面的交流。何況星雲大師年初回揚州省親,順道赴上海時,都受到中共有關方面禮遇,這兩、三個月沒有什麼特殊事情,不可能突然禁止星雲大師來訪。中共國臺辦文化交流局局長張金池也表示沒聽過這回事。」
這幾年對大陸佛教,我只想在文化、教育上給予一些助緣,其他皆非我能力所及。雖然現在大陸各地,從東北到西南,從江南到江北,都有人好意要將寺院託付予我復興,我雖有心,但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因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大可不必只寄望我一個人,復興大陸佛教,讓有心人士大家一起來吧!
關於黃昆輝先生之所以會在行政院會上,提及中共不准我回大陸之事,有人說是因為本月初我在西來寺歡迎郝柏村資政所引發的;也有人說是因為十四屆大會快要召開了,此為會議前的動作。我想都不是,只是一個誤會罷了。日後我到各地弘法時,對信徒及國際佛光會會員們的關心詢問,要費一番心思去解釋了。
五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為慶祝即將來臨的佛誕節(農曆四月初八),佛光山文物展覽館,正推出為期一個多月的「佛誕特展」,內容有呂永金先生提供的木雕藝術、陳石年先生提供的雕塑天地、林榮華先生提供的陶藝天地、十方賞石協會提供的禪與石,以及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製作的佛誕壁報、卡片特展等。佛誕節除了以傳統浴佛法會來慶祝外,「佛誕特展」則更具大眾化色彩,讓來山的信眾遊客們又多一處參觀場所,即使不是佛教徒,也能分享一份佛誕的喜悅。
中午一時三十分,在臺南講堂和南部地區的徒眾們座談,當談及佛光會和別分院間的關係時強調,各地區佛光會的輔導法師皆是別分院的義工;別分院的法師,都是兼職的佛光會輔導法師。另外,臺南講堂即將成立的「臺南圖書館文教中心」,其弘法講座內容和日期的安排,規畫完成時希望能及早通告,以方便信眾們聞法。
五時,在臺南大飯店,主持功德主吳修齊居士公子吳威德先生,和高雄陳啟川先生孫女陳怡慈小姐的結婚典禮,今天前來祝賀的貴賓有高雄市長吳敦義、臺南市長施治明、李登輝先生尊翁李金龍先生和多位地方顯要,大家都是忙人,難得能在此聚會。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繼去年舉辦全國性「把心找回來」運動後,今年下半年度擬計畫再推出「促進社會安寧,推行六誡運動」,預計從十月分起,展開勸導誡毒品、誡暴力、誡吸煙、誡酗酒、誡邪淫、誡賭博等全國性的運動,希望能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流。如何帶動這個運動?今在臺南往普門寺的車上,草擬幾個方案,提供給籌備會參考。
晚十時三十分抵普門寺,徒眾們還在辦公室處理文件,核對寺務,而這些工作都必須在送走信眾後才能處理,故深夜十二時仍未休息者,大有人在。除了一份責任感外,無怨無悔的發心,才是大家工作的原動力!
就寢前,翻了《景德傳燈錄》,有一則騰騰和尚的〈了元歌〉,值得一讀--
「修道道無可修,問法法無可問,
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無逆順。
八萬四千法門,至理不離方寸,
識取自家城郭,莫謾尋他州郡。
不用廣學多聞,不要辯才聰俊,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歲之餘閏。
煩惱即是菩提,淨華生於泥糞,
人來問我若為,不能共伊談論。
寅朝用粥充飢,齋時更餐一頓,
今日任運騰騰,明日騰騰任運。
心中了了總知,且作佯癡縛鈍。」
五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
上午九時,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臺灣大學體育館,舉辦第一屆北區會員運動大會,計有從基隆到新竹五十個分會,三千多名會員參加。
臺北市社會局局長陳士魁先生,在大會中祝福參加的運動員,比賽過程都能順利,且有很良好的成績,他並盛讚運動大會是最好的全民運動,能轉移社會不良風氣。
臺東玉里鎮鎮長林惠敏小姐說,很高興有此機會來觀摩學習佛光會主辦的運動大會,希望臺東將來也有因緣能承辦類似的運動大會。
潘維剛立委表示,運動會的團隊精神,能激勵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