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4 - A Life with Balanced Income and Expenses: The Joy of Being Busy 星雲日記24~收支平篌的人生 忙碌的喜悅(1993/8/1~1993/8/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4~收支平篌的人生 ■忙碌的喜悅(1993/8/1~1993/8/15)我喜歡忙,因為忙是法喜、忙是發心、忙是進步、忙是安住;從忙當中,我們可以體會生命的價值和工作的意義。
菁華語錄
◎耐力與恆心對年輕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因為耐煩有恆,做人才能通達;因為耐煩有恆,
修行才會有成就。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經得起磨練,從耐煩和恆心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年輕人私心越少,信心就越強,要隨時保持謙卑心,過簡樸、不貪心的生活。
◎年輕人要重視自己的生涯規畫,「修行」就是要自己身體力行,當下行善止惡,要有感恩心、反省心,隨時觀照
自己。
◎懂得修道的人,監獄是一個最好的修行道場。在獄中,身不自由,心可自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觀看內心的
世界。
◎人生要過得不寂莫,唯有真誠二字;想要高飛,就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身心清明,做得了自己的主人,便有信心
掌握住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佛門教育弟子的方法,是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慈愛代替呵罵,以關懷代替放縱,以同事代替隔閡。
◎佛門也有其特殊的教育法︰以毒攻毒的權巧教育、以事明理的圓融教育、以古證今的啟發教育、以智入道的幽默
教育。
八月 一日 星期日
多倫多的信徒發心、至誠、優秀,常常予人一種擋不住的熱情,為了在我逗留多倫多短暫的時間內能再與大家相聚片刻,又特地邀約佛光會會員幹部來禪淨中心共用早餐。
九點,由昨天剛皈依過的林澤民先生開車送我至機場,車子大約行駛了半小時,看看距離登機的時間還早,又轉道前往建寺工地察看工程。當大家的雙足踏在佛光寺建地的那一刻,每個人的臉上頓時湧現出欣喜愉悅的笑容,我看了也不禁為之感動,是啊!這即將是加拿大首府最大的一座佛教道場!希望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地護持它,成就它!
搭乘中午十一時的班機前往溫哥華,抵達時來接機的有佛光會顧問羅午堂、會長趙翠慧伉儷、副會長李安邦、蔡澄玄,還有理事劉心麗、曾鈴卿、姜王莉菁、劉鄭潔雅、梁國英伉儷和廖玉嬌等人,所有的佛光會幹部幾乎都來了,就是沒有看到依如,心裡感到有點奇怪,身旁的翠慧俏皮地對我說︰「依如法師知道師父不喜歡勞煩大家,一直叫我們不要來接機,但是我們硬要來接師父,如法師怕師父責怪,只好留在精舍等我們回去。」我聽了,只有哈哈一笑。
在精舍安單後稍微休息了一下,應邀至葛小寶和趙翠慧新開的「寶哥法式麵包店」慶賀一番,接著又來到鄰街的統一廣場中心,為將來在此成立溫哥華道場的規畫足足研究了三個小時。
在回精舍的途中,李安邦建議大家去參觀附近的「夢幻花園」。的確,一走進去就予人一種神遊夢幻世界的感覺,裡面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所到之處看到的都是奇花異草,所聽聞的皆為鳥語花香,經過好多地方,我還以為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是假的,用手摸一摸,才確信是真的,走過的草坪,最初我也以為是一張張人工鋪上去的地毯呢!如此令人讚美的地方,難怪好多新人要選擇在這裡拍攝結婚照片了。提到結婚,也讓我想起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趣事︰
◎一九七六年,美國洛杉磯有一名叫珍妮‧斯威夫特的女祕書與一塊五十磅重的岩石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婚禮,雖然來賓們對這樁婚事各有不同看法,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就是新郎絕對不會變心。
◎一位經驗不足的牧師,在婚禮進行至尾聲時準備向新人道賀,可是他的動作太快,結果讓新郎親到的不是新娘,而是牧師。
◎十七世紀時英王查爾斯二世的宮廷中有一名著名的侏儒,叫做傑弗里‧赫得森,身高僅有三英尺,他曾經為了博取一個正常體形女士的青睞而與一位身強力壯的武士決鬥,最後赫得森終於以勝利告終。
◎著名的馬戲團侏儒拉維尼亞‧邦普在嫁給另外一個侏儒湯姆‧桑伯時,他們的婚禮吸引了兩千多位嘉賓,其中包括林肯總統和夫人,以及美國政府全體內閣成員。這次聞名的新婚慶典被人們稱為「神仙之合」。
◎一位新牧師記得神學院的教授告訴過他,在主持婚禮時,如果一時忘了詞句,可以隨便引用當時浮上心頭的聖經文字應付場面。有一次他真的忘了臺詞,那位新牧師竟然對兩位新人說道︰「主啊!請原諒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八月 二日 星期一
這次的弘法旅程,從臺北開始,經過東京、莫斯科、巴黎、蘇黎世、柏林、倫敦、紐約、多倫多,現在又來到溫哥華,已經是第十站了,一路上除了要主持佛學講座、皈依三寶典禮、各地區佛光協會之成立大會,還要到各別分院察看工程、與徒眾接心座談、到信徒家裡佛光普照,又常常需要應信眾要求為他們題字寫序、隨緣開示,加上自己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天二十四小時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夠用。但是我喜歡忙,因為忙是法喜,忙是發心,忙是進步,忙是安住,從忙當中,我們可以體會生命的價值和工作的意義,忙也讓我獲得許多知識,認識很多朋友,所以我從來不以忙為苦,也不會因忙而有任何怨言,在我生命的歲月裡,我願意為眾生忙,更願為佛教而忙!
沿途除了弘法,我還要去適應氣候的轉變、時間的差異以及水土的不服,終於在氣候乾燥的紐約,患上了嚴重的感冒,一直到了溫哥華,還沒有完全康復。不過,這次的感冒倒幫助我對人體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中還發現好多鮮為人知的驚人事實呢!例如--
◎噴嚏的速度每小時高達一百英哩。
◎人類的眼睛相當敏銳,如果在一個晴朗沒有月亮的晚上,一個人坐在山頂的話,他可以清楚地看見五十英哩之外一根點燃的火柴。
◎當一個人看到他所愉悅的東西時,他的瞳孔會擴大百分之四十五。
◎當我們笑的時候會動用到十七塊肌肉,而皺眉的時候則會牽動四十三塊肌肉。
◎人體中最結實的骨頭是中空的股骨,它的堅韌性和強度能超過同樣重量相同形狀的鋼鐵的韌度。
◎普通人平均每分鐘呼吸十二至十八次,而每分鐘呼吸的空氣達八公升。
◎如果將一個人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氣中的碳元素提煉出來,可以製成重量一百克拉的金剛石一塊。
◎我們的大腦中百分之八十是水,遠比血液裡所含的水還要來得高。
◎人的心臟平均在二十四小時內跳動十萬次,如果你的壽命是七十二歲,那麼你的一生,心臟就要跳動超過二十五億次。
◎一個人的腸子比身高長六倍,而羊腸則比羊身長二十四倍,難怪人們要將狹而長的蜿蜒道路稱為「羊腸小徑」了。
◎不知大家曉不曉得將一個人身體中所有大小血管連接起來,可以沿著赤道圍繞地球一周。如果又將一個人的消化道,像食道、胃、大小腸全部拆散開來,大約有三層樓那麼高。
◎除了能被火燒掉以外,人類的頭髮幾乎不可能被毀壞。因為頭髮腐爛的速度非常慢,幾乎可以說是真正永存不朽,像現代出土的許多千年古墓中,有的甚至連骨頭都風化了,頭髮卻依舊完好無損。
下午二時,於精舍地下室主持佛光會幹部會議,同樣的,我也給予溫哥華佛光協會幹部一些進修的計畫,以及在近期內安排檀講師的訓練課程,希望每一個佛光會員都能弘法佈教,僧俗二眾共同為嶄新的佛教世紀攜手努力!
晚上七時三十分,假趙翠慧會長府上舉行皈依三寶典禮,今天前來皈依的人數約有二百多人,其中包括港臺明星曾志偉的太太曾朱錫珍、加拿大國會議員Robert Wenman的祕書張昭筠、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的文學碩士許海欽伉儷等人,來的人將地下室、客廳、談話室、庭院,甚至茶水間都擠得滿滿的,雖然人與人之間都是我挨著你、你靠著我,一點動彈的餘地也沒有,但是從每一個人會心的微笑和全神貫注的目光中,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靈山勝會!
八月 三日 星期二
目前依如住的地方位於Richman(富貴門)第四十八街一三三一號,距離機場很近,只要十五分鐘的車程就可到達。另一個特色就是佛光會員們個個都住在鄰近,大家守望相助,彼此照應,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佛光社區。
佛光會幹部們知道我今天要從溫哥華去洛杉磯,大家一大早就趕來送行。尤其是副會長蔡澄玄,晨起後直奔精舍,誰知才進門,三位師姊就瞪大了眼睛,望著氣喘吁吁的蔡副會長,關切地問他的牙齒到哪裡去了,這時副會長才發覺自己為了趕著見師父,在匆忙之餘,竟然忘記裝上假牙,最後只見副會長漲紅著臉,難為情地再開車回去裝上假牙。
這次環球弘法,所到之處,像巴黎、倫敦、瑞士、多倫多等地,每一個人都希望我能寫張毛筆字送給他們留作紀念,溫哥華也不例外。因此,我利用早上看書閱報的時間,一口氣寫了三十六幅毛筆字送給每一位佛光會幹部,想不到竟然給大家帶來了一陣驚喜。提到寫毛筆字,我可以說從來沒有練過字,也很少舞筆弄墨,但是為了給大家歡喜,我仍然常常隨喜提筆與之結緣。記憶中,我從小就喜歡看歷代書法家的故事,往往以他們刻苦勤學的精神來鞭策自己、勉勵自己,更把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像王獻之的十八缸練字水和張芝門前的洗硯水等,皆給予我很大的鼓舞。
懷素禪師小時候由於買不起大量紙張,就在誦經參禪之餘,利用白漆在木板和圓盤上面書畫寫字,寫滿一遍再抹去油漆重新書寫。後來,禪師在寺院附近種植了一萬多株芭蕉樹,每天就以摘下的芭蕉葉來臨帖揮毫,漸漸地,用過的芭蕉葉竟然堆滿了整整的一房間。過了不久,老芭蕉葉全部被剝光了,懷素禪師索性拿起筆墨在芭蕉樹的嫩葉上面書寫,雖然盛夏的太陽烤得他汗流浹背,嚴冬的寒風凍得他十指麻木,但是他依然不為所動,繼續練筆。
之後,懷素禪師為了綜覽前書法家的墨寶,又不辭勞苦地化緣來到長安,向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學習書藝特點,借閱書帖和典籍,虛心地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的不足。經過多位名師的指導,再加上懷素禪師不斷的切磋揣摩,終於領悟出字內字外的運筆方法,成為一代草書宗師。出自他手中的《自敘帖》、《苦笋帖》至今仍是書法中的瑰寶。
八月 四日 星期三
從七月中旬始於俄羅斯的弘法之旅,取道歐洲參訪各國,至今已經三個星期了,昨午才從溫哥華飛抵西來寺。晨起,即有徒眾迫不急待地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前來請法、請示。如︰溫哥華講堂的裝修、奧斯汀佛光寺建築藍圖之規畫等。整個上午,就在回答徒眾的問題當中很快過去了。
下午二時,接見作家林清玄先生等人。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的林清玄先生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金鼎獎、吳三連文藝獎、作家協會文藝獎等。其作品菩提系列、現代佛典系列、人生對話系列等,廣受讀者的喜愛,多年來皆名列十大作家排行榜,近三年更連續蟬連全國最暢銷作家榜首。
林先生此行應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和《世界日報》圖書部之邀,義務前來美西作一次巡迴講演,無論在洛杉磯、三藩市、鳳凰城或溫哥華,所到之處皆受到熱烈的歡迎,場場講演均爆滿,盛況空前。林清玄先生的發心講演為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籌了一筆款項,以便作為未來弘法度眾之用,真是功德無量。他又發心明年再度前來講演,真是聽眾的一大佳音。
林清玄先生告訴我,他要加入國際佛光會檀講師的行列。「從弟子到教師」是當初成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理念之一。我希望學佛有成的在家居士,也能加入弘法度生之工作,讓佛法深入各階層,甚至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同霑佛法的甘露。以林先生的才華與口才,相信會使檀講師的陣容更加堅強,也會有更多的人得度。
隨後,驅車前往澄清寺,為近日往生的心固法師拈香,祈祝他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心固法師稟性慈悲敦厚,護持佛法不遺餘力。早年於壽山寺隨我出家,後來創立臺灣澄清寺,度眾無數。數年前來美,也在此地創立澄清寺。然而,他對佛光山和西來寺的護持,始終有增無減。旅歐途中,忽聞惡耗,為之憾然。
其弟子宗道法師追隨心固法師出家多年,師徒間的道情法愛甚於一般世俗的父子之情。言談中念念不忘「師父的指示」、「師父的交代」,他的忠誠令人感動。
我希望宗道法師能做到--
1.承繼心固法師的慈悲精神。
2.將心固法師事蹟點滴紀錄成冊,成立心固法師紀念堂。
3.保護澄清寺此一正知正見的道場,不能走樣,凡事應本著「僧事僧決」的原則處理。
4.將其部分骨灰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以示追本溯源。
有人質疑︰心固法師一生行善,積功累德無數,為何會遭遇車禍?難道好心沒好報嗎?其實並非如此,神通抵不過業力,功德也抵不過業力。偉大如佛陀,也要為前世所造之業報,遭遇金鎗馬麥的災難。所造之業報,須自己消受,如同欠人的錢不能不還的道理一樣。
報載︰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向內政部長吳伯雄表示,陳家六兄弟姊妹一致決定,將遵循其父親前故副總統陳誠生前所立「死後火葬,以不占地為原則」之遺囑,近日內將雙親骨骸火化,遷至佛光山萬壽園靈骨塔安厝。父親的「一句話」,令陳家六兄弟姊妹奉行不渝,孝行感人。
在家人士會為了父親的一句話而遵守不違,宗道法師也為其師父之遺訓信誓旦旦。反觀我的徒眾當中,有多少人對我的指示深信不疑,始終奉行呢?
報載︰全球佛教院校巡禮,其中包括西來大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茲摘錄如下--
在眾多佛教學府中,錫金的噶瑪師利那爛陀學院特負盛名,因為它有佛教史上最富盛名的「那爛陀」之名,也因為它的創建人是藏傳佛教白教的大寶法王「噶瑪巴」。
日本佛教教育相當發達,各地佛教大學計三十餘所,其中以曹洞宗及淨土真宗所辦的最多。淨土真宗所辦的大學有淑德大學、武藏野女子大學、同明大學及佛教大學。曹洞宗所辦的大學包括東北福祉大學、駒澤大學、鶴見女子大學、愛知學院大學,其中駒澤大學創於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年),是全世界禪學研究及藏書最豐富的大學。
目前,韓國教育部所承認的佛教大學有兩所︰一所是東國大學,另一所是中央僧伽大學。東國大學成立於一九○六年,其教育目標在透過「悲智願行」使學生「體得智慧」、「實踐慈悲」、「菩薩精神不退轉」。僧伽大學的設立理念在追循佛陀精神,培育學生的慈心悲願,發揮僧伽和合與為法忘軀的精神,光大佛法、續佛慧命,並繼承韓國佛教傳統文化,授予學生廣博的人文及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其深入社會、服務世間的願力與能力。
泰國佛教分為兩大宗派︰法宗派與大宗派。泰國佛教大學也是由法宗派與大宗派各辦一所。法宗派的大學設在僧王的道場,大宗派的大界寺大學設在曼谷僧長的道場。泰國佛教大學學費全免,由國家宗教廳負責管理。泰國出家眾有三十餘萬,佛學院學生卻不到兩千位,顯見泰國佛教並不大重視教育式的佛學院,而比較重視寺院式的僧團修行方式。
設於美國西來寺的西來大學,碩士班學生現有三十餘名。師資方面,有加州柏克萊大學的藍卡斯特教授,他不辭路途遙遠定期搭機從舊金山前來授課,他是中韓佛教專家,尤其對北京出土的房山石經特別有研究。大陸的西藏學專家王堯教授也在西來大學任教。西來大學圖書館藏書有中、英、巴利、日文,曾經來參加西來寺學術會議的學者讚歎西來大學有不少非常難得的絕版藏書;還有一套由中國佛教協會贈送的藏文大藏經,以及可配合教學的寶藏館。
八月 五日 星期四
一早,來自鳳凰城的永念就過來找我談話,他告訴我信徒的激增使原本的小佛堂不敷容納,因此想要放棄佈教所,購置一座比較大的小教堂來應信徒之需,我聽了立即鼓勵他積極進行。不久,奧斯汀的滿晹也來問我有關佛堂的設計與規畫等等,聖地牙哥的依瑞則請我八日去西方寺主持佛學講座和西方分會的成立大會,我應允後,三藩市的依通、佛羅里達州的永哲以及達拉斯的滿亞亦紛紛來電向我問候,我則一一於電話中祝福他們法務興隆,一切順利。
才將依瑞和永念送走,緊接著,在美就讀大三的小女孩余佳霖又來找我乞求出家。兩個月前,余佳霖曾經到佛光山向我表示出家的意願,因當時考慮到她年紀尚輕,出家的決定是一時的,而出家後所走的路卻是漫長的、永遠的,所以我就婉轉地勉勵她繼續努力求學,等待日後因緣成熟再出家也未遲。在這期間,余佳霖寫過好幾封信給我,我一直未回,沒想到這次她又千里迢迢地趕到西來寺表白出家的決心。經過慈容、依空的審核,認為他信心堅定、志願懇切、求法認真,我終於答應他的請求,取法名妙淨,並且祝願他在佛道上精進勇猛,不忘初心。在這裡,我希望發心出家的弟子們要常常提醒自己--
◎出家是龍天歡喜的事,不要成為將來煩惱的事。
◎今日別人成就我,明日我要去成就別人。
◎永不回頭,永不反悔。
屈指一算,我出家已邁入第五十五個年頭,我還深深地記得承諾師父上志下開上人的那句「我要做個好和尚」,直至今天,這句話仍然給我極大的力量,因此我期盼剛才所講的幾句話能夠成為大家五十年後的一句偈!
下午二時,於國際佛光會召開工作會議,就會務的推動以及未來的發展動向作了以下的研討,包括--
1.第二屆世界大會各項工作草案報告。
2.佛光會與佛光山及各別分院互相支援辦法及注意事項。
3.舉辦會員大會注意事項。
4.會刊教材工作內容。
5.《佛光世紀》工作流程。
6.各國總、協會組織簡表。
7.國際佛光會組織分層簡表。
8.國際活動科工作內容。
9.設立佛光會世界總會辦事處。
10.佛光會申請參加聯合國案。
11.世界總會一九九四年活動行事。
12.世界總會佈教區劃分。
13.世界總會弘法法師提名名單。
14.檀講師已收推薦及參考名單。
下午五時三十分,李自健邀請我前往他的畫室為進行中的「佛光山開山記」提供一點意見,我就將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告訴他,也希望李自健同時將國際佛光會、佛光大學以及籌備中的佛光電臺、佛光電視、《佛光日報》等佛教弘法事業藉由這幅開山記充分表現出來,讓大家齊心合力將佛光普照世間每一個角落,讓法水流入每一個人的心海!
八月 六日 星期五
下午,由魏承思先生陪同高爾泰、浦小雨夫婦前來談話,夫婦二人都是著名的畫家。高爾泰教授本人是享譽國際的美學家,曾在大陸各重要大學教授哲學、美學,美國哈佛大學並聘為客座教授,曾獲大陸國家科委頒贈「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榮銜,為國寶級的畫家,其傳記被收錄於美國《國際名人錄》、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之中。
高教授自幼隨父親習畫,先後師承大陸呂鳳子、烏叔養、顏文樑、呂斯百等名家,少年即富盛名。尤其可貴者,曾在敦煌十餘年,臨摹歷代壁畫真跡,畫風脫俗。中國大陸歷次敦煌文物出國展覽中,必有高教授的摹本。香港大會堂曾展出他的油畫、水墨畫,回響熱烈。他最喜愛、最擅長的佛畫則尚未公開於世,希望佛光山的展覽館能有因緣展出。
高夫人浦小雨女士不僅是個畫家,也是文學家。她的摹古畫作長期在北京博物館展出,今年五月曾在香港大會堂展出巨幅大作「千手千眼觀音」,廣受好評。夫婦倆帶來他們的敦煌古畫,古樸的畫風,畫中的菩薩彷彿跨過千年的時光隧道,從敦煌的牆壁上走入人間一般栩栩如生。我邀請夫婦二人為佛教繪製百幅的禪話禪畫、百幅的觀音畫,兩人慨然答允。晚上,以素齋招待高教授夫妻,同座的尚有中華電視臺王美小姐,她前來洽談電視採訪許家屯先生。
下午,抽空去探望張少齊老居士。張少齊老居士一家人由臺灣舉家遷來美國定居,住在西來寺附近,三代同堂,慈孝傳家,人間稱賢。隨行的依空、依法好奇地問我與張少齊的因緣。張少齊老居士曾就讀於南京毘盧佛學院,輾轉來臺後,得到孫立人夫人孫張清揚居士的幫助,創建益華文具店,後改為健康書局,出版佛教書籍;另創行《覺世》旬刊,報導佛教的各種動態消息,為早期臺灣佛教的振興所做的努力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德,譬如智光商職就在《覺世》的呼籲報導下,得到廣大佛教徒的贊助,才得以順利建校。《覺世》後來由佛光山接辦,我接任發行人,刊行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張老居士更創建「琉璃印經室」,影印大藏經,民國四十五年,我曾帶領一批年輕人,巡迴臺灣全島,推廣大藏經,許多寺院因此得以把佛陀的智慧帶入道場。張少齊老居士可以說是臺灣佛教文化的耆老、源頭,臺灣佛教今日的蓬勃興盛,不能忘記歷史,斬斷源流,沒有根本的文化是不能長久的。
我在佛光山興建佛光精舍的時候,曾有一個心願,在佛光精舍保留十個房間,提供給對佛教界有貢獻的長老大德安單,譬如馮永楨(佛教會祕書長)、趙茂林、張劍芬、孫張清揚、張少齊等佛教耆老,以報答他們對佛教的貢獻。佛教徒常常對發心的信徒說,將來往生西方世界就是最大的功德回向。我個人認為不要把責任推給阿彌陀佛,不要讓阿彌陀佛來代替我們報恩,對於佛教有功德的人,不一定對我個人有恩惠,只要對佛教有恩惠,我都歡喜來報恩,以佛教為己任,況且功德回報也不一定等到來生,今生當下就可以得到報答。因此,我在西來寺也備有幾間房子,來報答佛教界的大德。感謝張少齊老居士接受我的供養,完成我多年的心願。
八月 七日 星期六
年輕、熱誠、和平、慈悲是青年人的特性。像觀世音菩薩給人一種年輕、慈藹的美麗形象,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也具有妙吉祥的莊嚴相貌。又如《華嚴經》裡面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法華經》中八歲龍女成佛的故事,這些例子都證明了年輕人不容忽視的潛力和他們未來無限的希望。因此,凡是有關青年的事情,我都喜歡參與;凡是青年需要我幫助的地方,我都義不容辭。上午十一時,洛杉磯青年分會要求與我見面談話,我當然一口答應。
最近看到青年,就感覺到目前的青年人崇尚潮流、追求物質的享受、缺乏對未來的前瞻性、喜歡變化,沒有恆心和不堅持理想也都幾乎成為今日青年朋友的通病。古人云︰「有恆乃成功之本。」因此不下一番功夫,事情是不會成功的。就像漢朝的董仲舒,他在青年時代立志向學,曾經三年不窺園,終於成為一代名儒學者。晉朝的王羲之,也是經過臨池磨硯,甚至持之以恆地寫完一缸水才成為一位曠古書法大家。在佛教裡的成功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唐朝的道宣律師聽一部戒律就是反復十次百次、玄奘大師不辭艱險地越過千里流沙到印度取經、慧可大師佇立雪地斷臂求法……由此可見,耐力與恆心對年輕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因為耐煩有恆,做人才能通達;因為耐煩有恆,修行才會有成就。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經得起磨練,從耐煩和恆心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下午二時,在西來寺主持洛杉磯佛光協會理監事會議。出席的幹部會員有吳劍雄、黃柏森、張迺彬、張幼珠、Fred Webb、陳居、沈乃宣、楊立仁、洪憲雄、游明輝等四十餘人。會議中,大家共同達成了以下幾項協議--
1.以三寶頌作為往後開會前的教歌。
2.會議結束前唱頌國際佛光會會歌。
3.三餐前稱念佛光會員四句偈。
4.普遍運用蓮花指。
5.以佛光三昧拜願法、讀誦法作為日常的修持。
6.設立分會,從佛光會員組織佛光人家,再發展佛光社區,建立佛光淨土。
7.佛光會與佛光山各別分院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