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 Ten Thousand Affairs 9 - Thinking about Positioning for Advantage 《人間萬事9-往好處去想》
Chapter 2: Thinking about Positioning for Advantage - The Abbot 卷二 往好處想 ■和尚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二 往好處想 ■和尚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佛教的出家僧侶,男眾比丘又稱「和尚」。其實比丘尼也可以稱為和尚,只是一般所謂「和尚」者,必須做到一寺的住持方丈,始能稱之,其他人可以稱「師父」、「法師」,但不能稱為「和尚」。
和尚乃「親教師」之謂,亦如學校的「校長」,所以寺院之中,只有一個方丈住持,也唯有方丈住持才能稱為和尚。
「和尚」之謂,乃因佛陀用「六和」主義,制定僧團共住的規約,所以能領導僧團實行六和政策的人,才稱為和尚。「六和」者,是指:
一、戒和同修,亦即「法制上人人平等」:當了出家人,不管年老年幼,不管初學老參,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在戒律上面,佛陀、菩薩、羅漢、比丘、比丘尼,都要尊重法律,都受佛陀戒條之規範,這是第一重要,也是第一「和」的意義。
二、見和同解,亦即「思想上建立共識」:僧團裡的分子,來自於社會的各階層、各領域,儘管生活上、性格上有許多差異,但是思想,也就是信仰的共識,是不容分歧的。僧團以法為中心,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這是根本的佛法,大家共信、共遵、共護,不容分歧。
三、利和同均,亦即「經濟上均衡分配」:僧團裡沒有貧富的階級,經濟上沒有差別的待遇,儘管大家修學的時間和證悟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經濟上的獲得,還是平均最為重要。這就如「三鳥飛空,跡有遠近,空無遠近」,又如「三獸渡河,跡有深淺,水無深淺」。修行縱有十地菩薩、四果羅漢等各自修證的不同,經濟上的分配,仍須有個標準。
四、身和同住,亦即「行為上不侵犯人」:在僧團裡,當然也有賢愚不等,龍蛇混雜,好像十個手指頭,難以整齊。盡管手指長短不一,但大家和好相處,彼此尊重包容,不容歧視。所以在僧團裡共處,大家的行持、威儀、舉止,都是彼此尊重,並以修證的階位為標準,不以過去在社會上的身分之貧富貴賤為標準。
五、口和無諍,亦即「言語上和諧無諍」:僧團人多,語言雖有南腔北調,大聲小聲各種不同,但是調門不能隨便亂唱,大家說話要相互尊重。僧團有僧團的語言,所謂僧團的語言,在消極上說,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在積極上來講,就是要尊重、讚美、溫和、友愛,凡事都是以請示、請教,不能用語言侵犯別人。也就是說,要讓別人聽了我們的說話,都能心平氣和,此即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這就是語言上的和諧無諍。
六、意和同悅,亦即「精神上志同道合」:在僧團裡,一師一道,在僧團裡,不但物質上、生活上同等、均等,就是在心理上,大家也有共同的喜悅。僧團裡的分子,每人都修習佛法,好像所有花草樹木,都有同樣的陽光照拂,都有同樣的雨水均霑。雖然各自的根機不同,故有高低前後,但基本上大家的人格平等,道念和合,所謂「禪悅法喜」不斷湧現,如此僧團怎麼會不和諧快樂呢?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