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t Affinities over a Century 6 - Culture and Education 2 《百年佛緣6-文教篇2》

The Changing Situation of the Taiwanese Buddhism Publishing World 台灣佛教出版界的風雲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台灣佛教出版風雲

  早期台灣佛教徒時興跟人結緣印刷品獲得效果有限倒是另外有一些堪稱文化居士大德他們熱衷寫作發心編輯雜誌出版佛書甚至重印藏經確實佛教文化事業做出一番貢獻這些居士特殊緣分在此介紹藉以紀念同時台灣佛教出版過去留下點滴記錄





  江蘇吳縣一九二一年。「這個名字最初台灣非常不受歡迎大家以為共產黨朱德後來另外名字實際上還有外號叫做」。

  居士年齡相仿大不了幾歲一九四九年台中市圖書館擔任總務主任除此之外接任覺群週報主編工作

  《覺群週報太虛大師創辦倡導新佛教週刊一九四八年經由大同法師帶來台灣復刊台中後來大同法師因為嫌疑香港有人建議擔任編輯所以從中來到台中只是一期之後感覺到周圍氣氛怪異直覺有人跟蹤為了謹慎起見便工作回到中壢不敢外出經常圓光

  《覺群忽然沒有人主編後來拜託居士承擔編務居士篤信淨土印光大師弟子台中專修淨土李炳南居士師友因此覺群之後覺群宗旨改為推崇印光大師淨土思想李炳南居士擔任社長

  這麼一來身為讀者感到非常不以為然於是鼓起勇氣居士說明覺群雜誌太虛大師創辦一定宗旨不該用來提倡淨土念佛好比家的祠堂家的祠堂祖先各不相同不能忽然祠堂祭拜對象改變

  當時擔心這樣意見引起誤會以為反對淨土念佛法門所以一再告訴我們念佛主張禪淨共修」,事關大師佛教發展有理不容他人予以混淆哪知寄出之後居士全文刊登說明他們覺群重新登記另外名為覺生雜誌同樣紀念印光大師發行還是李炳南居士社長繼續做主

  結果這麼一來台灣有了一個反對淨土罪名其實一點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後來宜蘭念佛會邀請我去領導時候由於李炳南居士宜蘭弘法告誡宜蘭不可以事實上真是莫須有誤會

  後來將近記得覺生月刊第十三茶花再開時候投稿宣揚少校軍人信仰轉變居士等人非常欣賞化解過去誤會從此我們便來往甚至於繼續覺生稿

  只是不知經過多少時日,《覺生居士收回居士等人只有另起爐灶一九五二年創辦菩提樹雜誌第二開始成為菩提樹長期作者居士本著佛教文化想法相互尊重提攜一點隔閡沒有

  儘管菩提樹稿不曾獲得一點報酬乃至菩提樹雜誌社出版書籍不曾贈送一本但是並不介意甚至那時候我人宜蘭弘法一直幫助菩提樹當地推銷陸續增加三百讀者

  當年居士年輕出家在家分別實際上我們佛教弘法熱忱一樣只是引起一些誤會

  那時候我們經常台灣各地聯合弘法傳教許多年輕人熱情參與記得一回宜蘭念佛會青年台中佛教蓮社青年大家一起遠征澎湖當地青年會但是一次閒談居士告訴對於法師淨念法師道宣法師非常崇拜因為他們平時不對走動只是安居一地修行也就是說認為出家人應該安於一處修行對外弘法責任在家居士擔當即可

  當時不能接受這個想法雖然我們沒有為此爭執但是心裡逐漸產生距離所謂佛法弘揚本在僧」,太虛大師名言何況佛經經常提到僧住則法住」,假如僧團沒有弘法功能那麼僧團作用什麼

  所以後來主編人生雜誌時候文章叫做弘法護法求法〉,認為出家眾責任弘法在家居士義務護法不過後來漸漸警覺這個說法不對弘法護法一個佛子責任並不需要彼此

  總之之後居士雖然還是同在佛教發心但是心態覺得彼此思想距離

  第二誤會認為對於佛教人事言論應該要有褒貶予以褒揚不好給予批評糾正或許想法看來操之過急但是那個時候心中只有佛教沒有別的掛礙求得名聞利養不想當家住持一心只有想到佛教興隆佛教健全或許也是因為當年智勇法師宜興編輯月刊時候佛教熱忱促使我們勇於春秋褒貶佛教人事約定期許佛教人士一種重視輿論警覺自己行為表現所以來到台灣之後希望佛教這樣共識可惜事實不如人意

  物語香爐的話結集無聲息的歌唱》)提出祝願希望一些危害佛教人士能夠早日消滅居士之後即刻寫信表示不以為然批評出家人不可以傷害別人並且提出李炳南居士深深不以為然

  對於說法不由得感嘆佛教前途憂心每個人想要佛教好人沒有正義沒有公德心沒有公是公非任由部分佛教胡作非為佛教未來如何因此覺得居士太過明哲保身太過自私不得不芥蒂不過對於佛門處事氛圍早已明白並不容易改善

  雖然居士對於某些事情看法有一些立場差距但是我們不曾正面爭執至今五十餘年一直非常友好不僅菩提樹長期作者甚至於有一些特殊文章不管什麼筆名發表投稿菩提樹》。例如摩迦撰寫國家公園佛教聖地〉,居士第一發表翻譯日本大圓先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也是交給菩提樹》。

  另外幫忙稿煮雲法師普陀山傳奇異聞》,就是稿後來結集出書一本台灣不只發行十萬甚至多達數百萬一再再版洛陽紙貴真是一點不為

  乃至每次台中弘法受到慈善寺齋堂邀請前往講經必定李炳南居士居士甚至有時候晚間住宿居士府上

  因為李炳居士談話有關佛法信仰起來覺得可惜每次話題只能局限佛教教義假如論及佛教人事事業我們意見大不相同所以後來菩提樹發行或許由於事業交給來自越南台北靈山講堂創辦人淨行法師一九三四年接辦沒有繼承

  不過居士交出菩提樹幾年南部建設佛光山為了佛學院學生精神鼓勵怎樣一個佛光人〉,「佛光山」學生怎樣一個佛光人」。聽說文中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等觀相當認同認為只有佛光人這樣,所有佛教徒應該如此所以刊登經過同意改為怎樣一個佛教〉。

  好意肯定但是佛教那麼團體宗派那麼不敢提出這樣要求只是佛光小範圍提倡等於太虛大師過去整理僧伽制度菩薩瑜伽戒本」,對於僧團革新理念最初整理僧伽制度設立八十教團目標二十大綱最後縮減道場創立菩薩學處」。

  也是一樣廣大佛教徒意見只能要求佛光山徒眾這樣並且要求他們這樣做到

  當然居士想法沒錯但是還是彼此幾十相處下來思想一點差異感到可惜

  居士除了創辦菩提樹》,創辦菩提醫院成就圖書館可以當時台中佛教事業發達就是藉助李炳南居士領導居士信念成就

  後來移民到了美國覺得應該移民佛光山只是那時開山具備移居條件當然無法獲得前來不過居士這個佛教發心沒有想要佛教如何優待再說台中佛教蓮社當時台中佛教蓮社勢力其實也就是照顧庇護只是之後不知何故紐約故鄉上海大概由於夫人女士去世失去老伴男人想到故鄉

  大陸生活偶爾但是那個時候為了佛光山國內外法務不亦樂乎逐漸疏於聯絡一直到現在聽說台中一個養老院已經九十高齡雖然還是沒有佛光山居住但是只是因為法務繁忙因緣尚未成熟

  由於居士算是老友故人尤其台灣佛教文化非常重要貢獻所以文章時候對於這樣宣揚佛教努力道友不禁繫念倍感懷念之至



陳慧

  佛教青年居士同時代共同佛教打拚除了居士之外陳慧居士

  陳慧居士江蘇泗陽一九二五年一生更名多次本名早年筆名上官佛教雜誌發表文章陳慧則是使用筆名

  居士一生著作多種例如:《寒山子研究》、《當代佛門人物》、《維摩詰經今譯甚至於一九六一年中篇小說著作心靈畫師》,成立台北三重佛教文化服務出版

  因為主編人生雜誌非常注意佛教文化動態所以得知陳慧居士花蓮鄉間小學代課教書兼任中央日報地方記者加之太太護理工作收入有限生活陷入困難一度邀請台北發展總是:「如果沒有太太護理工作一個打拚沒有辦法養家活口。」因此始終北上

  一直到了一九那時候主編今日佛教》,最初先生助理後來發現編輯奇才實在不忍埋沒人才小小雜誌便鼓勵文藝擔任主編

  當時文藝救國刊物發行以上自從橋接以後擴大篇幅充實內容一時之間成為台灣雜誌龍頭老大因此文化編輯奠定崇高地位但是對我來說人間佛教推展缺少人手

  雖然那時候今日佛教但是他們只是基本上還是獨自擔當所以有時候雜誌只有一個賣命下午一直包裝隔天天亮經過整整一日一夜之後好不容易幾千雜誌寄出好像了卻大事似的稍稍可以鬆口

  尤其那時因為宜蘭羅東頭城台北虎尾龍岩念佛會高雄還有佛教偶爾總要到場給予信徒鼓勵乃至佛教文化服務出版工作負責策畫總編所以對於今日佛教發行實在力有未逮這個時候忽然助手編務工作當然更加為難

  後來陳慧居士終於來到台北編輯今日佛教》,得以兼顧其他佛教事業或許東部鄉間城市歷練格局並不只是一味文章計較優劣發行業務一直發展不過我們還是能夠非常友好合作就是

  之後,《今日佛教創辦人法師收回接辦覺世那時還是陳慧居士協助編輯只是後來台北取得正式中學教員資格台北到了高雄這樣我們各自前途打拚

  之後陳慧居士台北發表著作弘一大師》,受到各方好評從此佛教文化當中有了一定地位之後台北舉辦弘一大師畫展捧場其所每年前往參加只是不曉得性格使然還是那時候推動佛教發展能量只能到此一個弘一大師畫展只是幾十房子舉行覺得未能好好揮灑頗為可惜

  不過後來努力,「弘一大師紀念學會終於成立當時祝賀弘一大師紀念銅像主持開光落成典禮甚至於香港企業家先生弘一大師送給表達弘一大師紀念堂成立共襄盛舉總之幫助許多

  其實學會成立之前出任出版佛學書籍為主天華出版事業公司總編輯後來慈濟功德會擔任慈濟總編輯時間那時候倒是發揮契機,《慈濟編輯得很可見還是才華

  陳慧居士具有佛教性格他們是以虔誠正信熱心佛教文化居士我們知道年代台灣佛教文化可謂沙漠一般荒涼無比他們願意沙漠充任園丁難能可貴





  除了陳慧居士之外同樣撰寫弘法文章不遺餘力青年代表應該就是居士

  居士退役下來戰友一九二六年湖南衡山道安法師同鄉也是道安法師得力助手記得那時候台北隨從道安法師好像出家弟子亦步亦趨跟隨道安法師縱橫佛教文化事業各種活動尤其道安法師創辦獅子吼月刊記憶發行編輯大部分工作居士擔任甚至於有時候道安法師無法參加一些會議代表出席道安法師效忠恭敬可以沒有出家上僧罷了

  往來記得一九五九年成立佛教文化服務經常到訪我們工作場所可惜那個時候因為湖南太清加上聲音低沉難以暢快縱橫議論

  後來道安法師圓寂投身佛光山佛光精舍一段時間期間曾經參與佛光山《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審閱創辦普門雜誌不斷撰寫文章當初之所以沒有參與編輯普門雜誌因為那時張培耕先生擔任社長雖說之間不至於山難窘境何況他們沒有對立爭鬥不過他們分屬不同類型性格工作還是不會投機

  除此之外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服務只是那時候決心一套藏經比丘尼名義出版藉此提升比丘尼地位因此對於部分曾經參與編修比丘居士沒有特意表揚他們台灣比丘尼早先沒有地位出去念經沒有人接受這種情況改變真是要好謝謝

  後來居士佛光山皈依並且再三強調佛光弟子著作聖僧玄奘大師》、《雨花》、《紅樓夢》、《圓覺經白話譯本可以佛教也是著作等身文化





  佛教文化出版事業當中因緣關係比較應該算是居士父子

  江蘇南京一九二三年出生最初想要出版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特地前來拜託給予支持向來對於佛教公益事業感興趣尤其想到過去出版中華文化歷史系統圖實在雖然發想卻是辛苦工作成果硬是名義出版不得不順從

  據聞後來中華文化歷史系統圖》,各級學校作為老師教學教育方面貢獻想到過去付出現在要求出版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當然願意給予幫助

  此外一本訂定書名並且給予題簽毫不猶豫答應只是後來部分寺廟聽說書名不願居士來安:「即使所有寺院不願購買也是題簽。」

  感動居士這種義氣更加欣賞所以當初許多文化事業盡力給予贊助例如出版社發行人因此凡是出版社出版佛教有關書籍盡力經銷推介

  後來想要一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以及世界佛學名著》,希望擔任編輯委婉地表實在沒有時間建議先生協助沒想到先生開口就要三十作為編輯目錄費用記得那時候三十足以國民住宅但是為了出版意義深遠:「負擔部分費用。」後來先生有良心編輯後記提到事情總算當時三十新台幣不是白白花費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共有一百由於當時居士出版時候印刷為了獲利一部兩百不過知道這種有意義佛光山全世界圖書館一家一部也是不為

  至於後來究竟多少並不知道但是大陸台灣銷路漸漸困難前來第二次甚至第三購買那時一百八十下來甚至有一次還有八十沒有地方存放希望全部購買以便就此結束發行二話不說一次通通購買下來

  居士後來年紀漸漸兒子繼任文化事業先生經常海峽兩岸推動佛教文化時常購買印行書籍一次幾十

  後來父子台北建立法輪講堂出版法輪雜誌同樣儘量給予贊助尤其居士有時一些書籍推銷不出都會拜託包辦下來之所以贊助佛教文化事業這些文化心意只是為了免得發展佛教文化過於辛苦罷了

  說到這裡想起一九年代時候台南製作僧鞋居士賣價二十五:「三十。」非常訝異告訴:「人家討價還價二十為什麼?」:「並不幫忙自己因為僧鞋不容易但是一點業務擴展僧鞋品質提升日後鞋子方便。」

  對於一些佛教有緣經營商業總是其一佛法事業有人所以後來有些人乃至開設僧眾用品樂意給予幫助





  文化當中居士算是關係因緣特殊

  最初時候叫做」,後來不知何故回復本名叫做」。江蘇徐州一九三三年出生結緣一九五七年時候

  當時長者創辦覺世邀約擔任總編輯由於報紙編務內行難勝所以:「只能短期一段時間物色適當人選。」由於這樣因緣曾經創辦台北市中山二十九健康書局

  記得三十孫張清揚女士書局餐廳黃金打造餐具祝賀生日並且告訴這些黃金器皿從來還沒有其實一生不喜生日因為一天母難日不值得慶賀但是夫人盛意殷殷一天只好拘謹尷尬使用只是如今夫人許多黃金餐具流落何處不得而知

  不過宴席夫人張若虛父子支持印刷公司邀約加入股東記得那時候出資五千給予支持當選出版公司常務董事任職時期

  當年他們特地德國購買印刷機器回來預備影印大藏經可是後來由於大家不善印刷技術只有其事先生方面專長所以長者這個印刷公司交給經營當然我們大家歡喜同意

  想起齋飯雖然豐盛也是五千那個時候五千相當於今日五十一筆可觀數字不過因緣參與影印大藏經深感榮幸

  再說長者我們說明公司居士主要條件就是印行佛經弘揚佛法我們接受這樣說法後來居士確實做到台灣出版佛書可以源源不斷出版可見居士為人厚道誠信對於自己承諾的話都會落實至今十年屹立仍然持續發行佛書必然承諾有所關係

  公司影印卍續藏》、《高麗藏》、《磧砂藏》、《嘉興藏》、《乾隆大藏經其中,《高麗藏就是他們複印後來為了表示感謝一部高麗藏首頁

佛光山星雲大師影印 

 致謝         出版公司 謹啟

  居士佛教文化推展用力尤其當年得知我們籌辦佛光大學正在招生出版所有書籍贈送一套學校甚至後來全部出版將近分別捐給鑒真圖書館以及故鄉徐州師範大學圖書館

  前幾天聽說電視看到興建佛陀紀念館消息寄來五萬贊助個人並不計較許多捐獻只是知道飲水思源覺得真是難能可貴

  除了陳慧熱衷佛教文化工作居士之外佛教文化事業貢獻還有先生台灣發行最早一本佛教雜誌叫做台灣佛教》,時任台大圖書館職員先生擔任雜誌主編

  先生台灣新竹一九一九年出生李子居士邀請台北善導寺附設太虛佛教圖書館兼差負責編目工作在此期間發明佛教圖書分類法」。

  早期台灣佛教由於沒有美工編輯沒有人用心編排所以對於按時出版刊物只能翻譯一些日本佛教作品報導一些台灣佛教訊息儘管如此那個時候先生台灣佛教算是少有關心佛教文化對於早期台灣佛教而言這樣熱心佛教文化帶來生機

  另外台北成立大乘精舍居士北平一九二九年出生編輯印行各類佛書出版一時之選之後創辦雜誌一九七七年創刊至今已經出版四百二十

  除此之外從事教育台灣大學教授高雄美濃擔任日據時代創刊佛教主編歷任花蓮東淨住持一九二年生高雄美濃偶爾有一些禪門書籍出版再者經營社會事業佛教書籍台北健康書局居士台中成書高雄書局慶雲台南書局基隆自由書局台灣早期出版貢獻

  總之早期就是這些佛教文化許多流通佛書書店以及鼓勵各地成立佛經流通處加上居士台灣」,大量書籍居士普門文庫」,積極佛學書籍還有成立佛教文化服務」,主編今日佛教》、《人生》、《覺世刊物總算撐持佛教共同佛教文化半邊天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