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t Affinities over a Century 7 - A Monastic's Faith 1 《百年佛緣7-僧信篇1》
The Mainland Sangha in Taiwan 大陸僧侶在台灣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陸僧侶在台灣民國三十八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從南京、上海到台灣的佛教界長老,最早期的有大醒法師、東初法師、南亭法師、白聖法師等;接著第二年、第三年,從香港陸續來台的,有印順法師、演培法師、大本法師、道安法師、太滄老和尚、證蓮老和尚等。
在佛教界的師友當中,外省佛教長老可以說和我最有往來,例如我曾想要親近一九四八年就到台灣的慈航法師;後來我參訪東初法師,他不但是我在大陸焦山佛學院的副院長,也是我到台灣後效勞過的《人生》雜誌發行人;我也非常仰慕華嚴蓮社的南亭長老。
大概由大陸到台灣的數十位長老,我無一不曾親近過,所以我一再鼓勵年輕一代,要想成功,至少得親近五十位長老,並能記住他們說過的話,哪怕只有一句,人生就不一樣了。
現在就以我和這些長老接觸的時間先後,約略敘述一些我們往來的因緣。
慈航法師
先說慈航法師,我未到台灣時,就知道慈航法師在台灣,那時國民政府大肆逮捕大陸僧青年,慈航法師喊出「搶救僧寶」的口號。當時在台灣的大陸僧青年,可以說真如喪家之犬,無處可去。幸好慈航法師的勇敢,真是菩薩心腸,這句「搶救僧寶」,搶救了台灣很多僧青年的慧命,不然僧青年在佛教無處可以立足,在沒有辦法生存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流落到社會去了。
慈航法師是閩北建寧人,生於一八九二年,曾聽教於諦閑法師、學淨於度厄長老,但他自一九二七年就讀於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開始,就立志追隨太虛大師,因此寫下「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座右銘。
一九三○年,慈航法師隨太虛大師赴香港弘法,十年後又跟太虛大師組織中國佛教國際訪問團赴印度。之後便應信徒邀請,留在南洋弘法,直到一九四八年秋冬之際,應台灣中壢圓光寺方丈妙果老和尚邀請,到台灣主持佛學院院務。
在我來到台灣時,慈航法師身邊已有很多學生,雖承蒙他對我特別器重,但我謹守分寸,自我約束,不敢與人爭長較短。不過他得力的學生弟子自立法師,對我也很看重,在慈老到新竹辦學時,我們留守在中壢圓光寺,自立法師就分配給我一個工作,要我整理《慈航法師全集》。那時我的文字還不夠力量負擔,但是承蒙他的好意,幫我找個工作,讓我每天有點事情可做。
後來政府到處逮捕大陸旅行台灣的出家人,我與慈航法師分別遭到囚禁。我的這一組有二十餘人,被關在桃園一處工廠倉庫裡,為時二十三天;慈航法師與另外大約七、八十人,關在台北,長達一百多天。據說在監獄裡,他還帶領大家念佛打佛七,實在是一個慈悲、有道的長老,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佛教,有眾生。
經過這樣的風波之後,實在說,佛教真是「佛門廣大,法力無邊」。最後我們都得到釋放。出來後,台北信徒想為慈航法師找一個得以安身的歸宿之處,就有台北汐止靜修院的玄光、達心比丘尼,願意把靜修院後面一塊山坡地,提供給慈航法師興建彌勒內院,這時慈老應該是得其所哉。因為他想,如果自己能建一所寺院,免得在別人的地方辦學,只能任憑主人說要辦就辦,說不辦就不辦;自己有了彌勒內院,把青年收留在自己身邊,應該是最歡喜的事了。
由於彌勒內院只是簡單的建個平房,所以很快就完成了,大約有三十餘名外省青年都去投靠。我並沒有跟著前往,而是一直安住在中壢圓光寺做苦工效勞。後來也一直沒有因緣進一步再去親近慈航法師,好在我心目中還有一位尊敬的大醒法師,正準備在新竹青草湖辦台灣佛教講習會。
起初我也沒有答應前往講習會,後來因為大醒法師中風,講習會沒有人,我不得不濫竽充數,勉力而為,因此我與慈老的因緣,就注定不能成為他的入室弟子或學生。
一九五二年左右,我每年都會前往彌勒內院一、二次,探視慈航法師。慈老喜歡人稱他「老師」,我也隨大家「老師長、老師短」的稱呼他。講起來,他對我特別投緣,那時他正在閉關,我每次去看他,我們就透過一個小洞,我在關房外,他在關房裡,互相對話,一說數小時。
他對我一直都是善意殷殷,他的慈悲關心,讓流浪在外,四處找不到依靠的我們一群青年僧,感到無比的溫暖,他就像熱烈的火球,融化了我們的人生。
慈航法師對我的愛護,真是無以復加,他甚至在晚上睡覺時,都把自己蓋的被單,從關房洞口拿出來給我。他的弟子說,老師的慈悲,你就照做!我也只好「恭敬他,不如接受他」。
每次我到彌勒內院,有時是晚上到,他不敢叫人弄飯給我吃,都是說:「我想吃麵!」他叫人弄麵給他吃,徒弟、信徒當然都歡喜為他煮,於是大家就跟著沾光。由此可見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他的慈悲。
一九五○年,台北善導寺舉辦「護國仁王法會」。這一天慈航法師來到善導寺,我們沒有經過主辦者同意,就請他講話。他很歡喜,跟著就語重心長的講了這麼一段很感性的話,他說:「現在大陸的這許多青年僧寶,流浪到台灣,他們都是未來佛教『正法久住』的希望所在,但是現在他們流浪在台灣,前途飄渺,到處飄蕩,無家可歸……。」
那個時候不只是我,信徒們聽了他的講話,都情不自禁的眼淚直流。他憂心佛教,他愛護青年,他的話不只講到我們的處境,簡直是講進了我們的內心深處,因此深深觸動了我們。
慈航法師就是這麼一個慈悲的長者,他不只是對我,對所有青年都很愛護。那一天他來,還攜帶了幾捆的書,都是《太虛大師全書》第一集,是剛出版的。《太虛大師全書》一共有六十四本,第一集四本,他承諾給我們青年每人一套,他說後面還有六十本,等到出版後會一一寄給我們。
慈老的這種喜捨,實在讓人感動,因為在那個大家都窮困的年代,一紙難求,他竟然把有如「佛教小藏經」的《太虛大師全書》送給我們一人一套,真是感激。
說到這個老人家的喜捨,恐怕我們一生都很難學得到,我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確實很難學到,慈老的慈悲喜捨,只要你歡喜,他真的是什麼都可以給你。
「給」,在佛教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佛教講「布施」,我一生對於「給」,一直都想效法慈航長老,雖然不能學得十分圓滿,但總想學習。所以後來陳履安居士跟我說:「大師,佛光山是你給出來的!」我內心也有一些感觸,覺得應該要承受這句話的意義。
後來我與慈航長老一直有往來,我記得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他與甘珠活佛正在環島布教,經過青草湖就住在講習會。當天我在上課,他也坐在下面聽我講課,我看到他真是嚇了一跳,我不知道他當時是什麼想法,我也不知道他對我有什麼看法,總覺得他是來考試我的。
在青草湖講習會時,他數度和我談話,要我去接任嘉義天龍寺住持,他說這是天龍寺住持能源法師(陳登元)託他邀請我的。在那時,我的心願是弘法和教育,不想與寺院行政靠近,因此即使青草湖無上法師也跟我說過,要我當住持,妙果老和尚也說,要我做住持,我都覺得承蒙他們看重,但是他們客氣,我可不能當福氣。
因為有這樣的接觸,所以後來就更加時相往來。只不過新竹到汐止,雖然路途不遠,但那時的交通不方便,所以都靠書信往來。
慈航法師這個人,待人誠懇、熱忱,最初跟我通信,都是稱我「星雲學弟」,然後「星雲小友」,再然後就稱我「雲」,再然後就「親愛的雲」。可惜這些書信墨寶,因為我當時經常到處奔波,也沒有刻意收藏,現在覺得不無遺憾。
後來到了一九五四年,我人在宜蘭,他寫信給我,信上說:你這麼久不來看望老友,最近閻王小鬼一直來跟你的老友打交道,你再不來看的話,以後你可不要懊悔喔!
我看過信,嚇了一跳,就從宜蘭專程趕到彌勒內院向他禮座。看他非常健壯,熱誠依舊,我心想,為什麼要開這樣的玩笑呢?那時他在關房裡,我在關房外,他的語言都是很感動人的話,所以我很喜歡,也很樂於聽他開示。
回想起來,我在佛教裡,最早期能看得懂的書,第一本是《精忠岳傳》,那時佛教的書我都看不懂,但是慈航法師的《人生佛教講演集》,我視如天書,覺得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再者就是黃智海的《阿彌陀經白話解》,我認為他把極樂世界的淨土之莊嚴、美麗,描寫得十分生動,令人嚮往。
當我從汐止回宜蘭,過沒幾天,忽然接到慈航法師圓寂的消息。我記得那一天是四月初六,佛誕節就要到了,我們正在準備慶祝佛誕節的布置,聽說他圓寂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趕到汐止。
到的時候,看到禮堂裡已來了一批人,大家靜靜的坐在那裡念七音佛的「觀音菩薩」聖號。這時靈堂裡已經懸掛起布幔,並備好香花燈燭,聽著那麼多人一聲聲的念著觀音菩薩,念得真是感人至深。
我和慈航法師的因緣,再怎麼說也只是一個仰慕他的青年學僧,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他那時有七個傳法的弟子,還有很多信徒,大家都在忙著張羅,我禮拜過後就回宜蘭。第二天,也就是四月七號,接到他的信,是一張明信片。我心想,奇怪,他明明昨天圓寂了,怎麼又寫信?再一看,信上的日期是四月七日,但他六日就過世了呀!
對於這一點,其實我知道,他那個時候住在山上,每次寫信,他怕人家難免會慢個幾天幫他寄信,所以總把信上的日期延後幾天。所以我現在說,慈航法師六日往生,七日寫信給我,這還真是一樁公案。
後來入殮、安缸,但是他有一個遺囑,囑咐門人弟子,把他的坐缸埋在後山,三年後開缸,如果身體不壞,就裝金供養,如果壞了,就繼續掩埋。在我的想法,他一定在製造一個美麗的希望,讓信徒知道,三年後開缸,有一個肉身菩薩,那麼這三年內,信徒一定還會護持彌勒內院,那時有幾十個青年在那裡,還是要生活,不致於因為他的圓寂而作鳥獸散。
在他以為,三年後大家都回大陸了,或者大家都有辦法了,但是三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大家預備在他指示的那天開缸。我特地跑到汐止,我說不可以開缸,因為這不是賭博。佛法講,世間苦空無常,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哪有什麼是不壞的呢?這雖然是一個善美的希望,但不要當成真的,萬一開了之後,希望幻滅,不如把美麗的希望永遠放在那裡!
我的話也說服了大家,有很多人同意這樣的看法,大家說,再過三年吧!又過了三年,大家又要再開,我主張還是不要開。但是到了這一天,他們還是偷偷開了,並且找來專門裝佛像的泰山新佛具店,把慈航法師的肉身裝金供養。
那個時候,慈航法師肉身不壞的消息,經《中央日報》、《中央通訊社》傳播報導後,一時人潮如織,大家爭相前往瞻仰,把整條路都給塞滿了,根本走不進去。
回想起慈航法師圓寂前一、二年,我在北投和東初法師講話,他跟我說,慈航法師很快就會死的!我心想,慈航法師還這麼健康!怎麼咒他快死了呢?東初法師又說:「慈航」開到「汐止」,不死何為?沒想到東初老的一句話,竟然一語成讖!
慈老去了,無盡的思念,後來我幾次到新加坡收集他的行誼、資料,他和星馬一帶有很深的因緣,他在那裡建寺、講習、度眾、辦雜誌,尤其是一九四六年元旦創刊的一份《人間佛教》雜誌,我特地拷貝,影印帶回台灣,證明現在佛教界大家都在講「人間佛教」,這個人說是他發起的,那個人說是他提倡的,其實早在一九四六、七年,太虛大師在倡導人生佛教時,慈航長老已經喊出「人間佛教」的口號了。
東初法師
說過我和慈老來往親近的因緣以後,想起東初長老也跟我有很密切的因緣。
東老是江蘇泰州人,生於一九○八年,出身鎮江竹林佛學院和閩南佛學院,一九三五年在鎮江焦山定慧寺接受智光老和尚傳法,一九四六年擔任住持。
在東初法師任焦山佛學院副院長時,我是他的學生;我和他的往來,應該就從做他的學生開始,一直到他捨報圓寂,我和他都是因緣不斷。但是有一點,他只是我的副院長,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課的老師。
當時在大陸,正是日本侵華期中,大陸的佛教學院如雨後春筍,但是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一年期間,應該是閩南佛學院獨領風騷,一九四一年後,應該就是焦山佛學院了。那個時候大陸佛教的傳統,佛學院都由寺院主辦,住持是當然的院長,當家是當然的副院長。就這樣,我在焦山佛學院,他忙於當家寺院行政,我們並沒有常見面。但是我的學長智勇法師,不知什麼因緣,非常的不喜歡他,每天的日記,都是寫些諷刺他、批評他的話,所以定名叫「東初日記」。
有一天,陰錯陽差,冤哉枉也,剛好他來學院巡視,就坐在智勇學長的座位上。他不經意隨手打開抽屜,看到「東初日記」。很好奇,就拿起日記,打開一看,當然不用說,我這位學長就被開除了,因此我對他也留下很深的成見。
一九四六年秋冬之間,他接任焦山定慧寺住持,很自然的升任院長。因為我對智勇學長抱有義氣,就想離開焦山佛學院。我也按照禮貌,去向院長告假。他一口拒絕:「不准。」甚至於語帶權威的說:「就是你的師父來,也要尊重我的意見。」
當然,那時候血氣方剛的我,不會被他的話嚇住,於是就在剛剛過了二十歲生日後,心想,我對院長的禮貌到了,因此也就不管其他,第二天清晨就乘船過江離開焦山了。當時我什麼行李都沒有攜帶,後來我離開大陸到台灣也是如此,兩手空空,什麼行李都沒有,孑然一身,孤僧萬里遊。我覺得這兩次的「捨」,對我人生的洗禮,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離開焦山後,隔了二、三年,就在一九四九年春天到了台灣,最初掛單在中壢圓光寺,親近妙果老和尚。妙果老和尚當時創辦了一所台灣佛學院,我到的時候正逢佛學院即將畢業,學生要出畢業專刊,妙果老和尚是創辦人,當然要有他的一篇文章。
妙果老和尚因此叫我代他執筆,我便以妙果老和尚的口吻,寫了〈回顧與前瞻〉一文。文章寫好後,老和尚不放心,因為他是台灣人,對漢學不是有很深的研究,就把文章拿給教務主任圓明法師看,問他:「你看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圓明法師看了以後,坦白跟他說:「應該是出於東初法師之手。」
妙果老和尚聽了以後,就益加對我重視,因為我幫他寫的文章,能夠跟有德有望的東初法師相比,所以我在圓光寺更加獲得重視了。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也能夠沾到東初長老的光。
總之,到了台灣以後,我想他終究曾經當過我的院長,對於過去的往事,也就不再介意了。尤其當時我也知道,他擔任中國佛教會的常務理事,在大陸軍政撤退時,他把中國佛教會的招牌攜來台灣。我覺得凡是維護佛教利益的人,我都很尊敬,因此在他籌辦《人生》雜誌時,也試著投稿。他錄用以後就到處找我,邀約我做《人生》雜誌的主編。那時候我自覺自己的實力,偶爾舞文弄墨,投個一、二篇稿子還可以,叫我擔任主編,則力猶未逮。
但是那時候舞文弄墨寫文章的人不多,我也因為顧及出入安全問題,為了避免嫌疑,剛剛辭去由太虛大師創辦、在台中發行的《覺群》雜誌編輯。這時承東初老好意,我不得不就此擔任《人生》雜誌的主編,從一九五○年開始,前前後後有六年之久。
在六年之中,我從中壢、新竹、宜蘭,經常為了編務而到北投法藏寺受他指教。那時候在台北市一榻難求,我就睡在善導寺骨灰堂供奉骨灰罐的櫥櫃下,就著一點小小空間,作為床舖。
那時候在善導寺吃飯,一張普通的圓桌要坐十五、六個人,實在坐不下去,有時為了撿一塊菜,還要往後退才能站得起來。這樣的情況當然也不便去向老師訴說了。
不過,有一天東初法師跟我說:我幾月幾日要請客,你能提前把雜誌送來給我嗎?我想,這是正在閉關中的老師交代,我哪敢不去執行呢?所以我在印刷廠跟排字工人日夜趕工,終於在他交代的時日前完成了。
記得那一天,印刷廠先印了一百本給我,我扛著這一百本雜誌到萬華火車站,再轉北投線的火車到北投。下了火車,已經是初夜的九點多了,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我把長衫脫下來包裹雜誌,免得淋了雨水。扛著它,走在北投崎嶇的道路,上了有數百個台階的法藏寺,這時大概已經是晚間十點多了。我把雜誌交給正在關房裡的東初老,他很歡喜,對我說了一句話:「你很負責。」
說過以後,又跟我講:「你就不必回台北了,今天就住在這裡吧!」我想,那時候北投到台北,火車也有班次,公路局班車晚上十點以後也不走了,那就權宜住下來吧。
哪知到了第二天早晨,發現房門被人從外面反鎖,我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心想: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應該忍耐為要!就這樣一直到十點鐘左右,才有一個中年的尼師來開門,連聲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忘記為你開門了。」我當然說:「不要緊。」
我想,大概我們是年輕人,又是外省人,他們為了安全,也不得不在門外上鎖。這時我去向東初老告假,準備下山,他跟我說:「不要啦,我今天出關,中午請客,你就幫我張羅吧!」
這時我才想到,哦!原來今天是他要出關的日子,對於老師這種小小的託付,我當然樂意,就為他布置餐桌。
台北的客人很難請,當天辦了二桌的宴席,到了中午一點,才來不到十個人。我心想,東初老陪一桌的人吃飯,另外一桌就是我來陪了。哪知道,正要就座的時候,他跟我講:「你怎麼不到廚房去吃飯啊?」我一聽,哦,這是請客啊!應該不是我能參與的。好,到廚房吃飯。
這時,廚房裡非常熱鬧,因為大家正忙著張羅請客。我一看,裡面的人一個都不認識,實在不好意思進去吃飯,就從廚房的邊門出來,然後直接下山。
在下山的時候,我才感覺到,我今天的中飯沒有吃,早飯也沒有吃,甚至昨天的晚飯、中飯都沒有吃,實在說,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下那幾百個台階的,感覺就像騰雲駕霧一樣,雙腳是踩在棉花裡,後面的情況就完全沒有記憶了。
後來,我自己發願:我要建寺院,我要給人吃飯,因為飢餓實在難忍。結果二十年以後,我實現了願望,先後在台北成立「普門精舍」與「普門寺」,每天設席二桌,普門大開,來者都不用報姓名,吃過飯就走,我就是要給人吃飯。甚至後來建了佛光山,只要是出家人,在朝山會館吃過飯還有一個紅包供養,表示我奉行佛教的「一齋一嚫」。感謝我的老師東初長老,他讓我在修行的道路上,又能增進一步。
我在主編《人生》雜誌的六年之中,斷斷續續,我沒有用過雜誌社的一張郵票,也沒有用過他一張稿紙,更沒有領過一毛錢的車馬費。不過,我每次見到東老時,他的開導、他的立論,都啟發我很多,比再多的金錢都寶貴。例如:他跟我說:「不要每天只想到你們年輕人,你也要想到佛教啊!你要想到世界啊!」確實,我有茅塞頓開之感。他又談到:「金錢,用了才是自己的,不用,到後來都會引起子孫紛爭,都是別人的。」我一生也奉行這種理論,這些應該都是受益於老師東初長老。
後來他要發行《影印大正大藏經》,透過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清揚女士促成,得到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從日本空運一部《大正大藏經》到台灣來影印。那個時候的台灣,一本雜誌都難以推銷,哪裡談得上大藏經呢?他要我組織一個宣傳團,到台灣各地去宣傳。
我自覺聲望不夠,就提出要求,我說,是不是請我們《人生》雜誌的社長南亭長老擔任團長,我來領隊,請宜蘭弘法隊的青年來參與?他說:南亭法師那裡我來邀請,你回去宜蘭,就組織宣傳團吧!
那是一九五五年七、八月間的事,時值颱風季節,我們一團有近二十人,從宜蘭出發,經花蓮、台東,一路從北到南。那時候團員中,除了南亭老法師外,有煮雲法師、廣慈法師,再有就是宜蘭的佛教青年,都是在家眾,現在佛光山的慈惠法師、慈容法師,都是那時的團員。慈惠法師還撰寫〈宣傳影印大藏經弘法日記〉,後來收錄在影印續藏的藏經裡。
我們環島一周,整整四十四天,沒有一天遇到風雨。常常是前一站在下雨,我們一到,便已天朗氣清,感到真是不可思議,心想,是不是法寶重光的力量呢?
正如東初老跟我講的話:「你應該要感謝《人生》雜誌,替你發表文章,讓你的知名度提高。」不過我心裡想,「我為《人生》雜誌效勞,是以摩迦的筆名做總編輯,並不曾想為自己打什麼知名度。」只是這也不值得和長老辯論。今日想來,確實也不錯,年輕人不要太過計較待遇,只要你耕耘,播了種以後,還怕不能開花結果嗎?
就這樣,來來往往,後來因為《大藏經》發行的收入不錯,特地在北投光明路建了「中華佛教文化館」,我們也經常去聽他開示。他確實立論都有見解,不過假如現在要真正研究起來,他的立論見解,能奉行實踐的學生,大概就是我了!
後來,我在佛光山開山創建道場,因為平時我們相互來往很密切,我就說:「請老師到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主持破土典禮吧!」他這個人平時是不容易答應別人的請託,但是賣我的面子,立刻答應,也來替我主持破土。
不過,不久後他跟我借款八十萬元。那個時候我買佛光山的土地,最初十一公頃才五十五萬元,他要借八十萬元,我哪有那麼多錢呢?好在我把高雄市中山一路「佛教文化服務處」的房子,這應該是屬於幾位宜蘭佛教青年所有,我商之於他們,賣了以後,雖然佛光山也要建築,但老師跟我借八十萬,我也要勉力以赴。後來我開山困難,他一直不還我錢,原來他買了北投農禪寺那塊土地了。
後來承蒙他好意,寄了二十部《國譯禪學大成》給我。他說:我也困難,上次跟你借的款項,就以二十部書作為抵充吧!我想,大家師生一場,也就不去討論此事了。我在東初長老那裡,確實得到許多法寶、理論,真是一句名言,勝過七寶布施。
東初長老除了在焦山佛學院擔任過院長,在中國佛教會擔任過常務理事,後來到台灣以後,在北投法藏寺閉關,主辦《人生》雜誌,編印過《中華大藏經》,出版過《中華佛教美術》等等,總之,他是個熱心文化的長老。
和東初長老閒談,是人生樂事,但是聽他上課,長篇大論,就沒有那麼精彩了。後來我也促成聖嚴法師拜他為師,並且跟他建言,把中華佛教文化館交給聖嚴法師執掌。所幸,聖嚴法師後來創建法鼓山,弘化於一方,讓曹洞宗在台灣有了法脈傳承。
南亭法師
在外省的很多長老中,跟東初長老一樣,跟我有深厚法情的,就要算南亭長老了。因為他是《人生》雜誌的社長,我是編輯,所以關於內容、編務,我不得不經常跑到華嚴蓮社去請其開示。每次到的時候,因為華嚴蓮社在當時的台北,素齋很有名,南老第一句話都會問我:「你要不要在這裡吃飯?」我都很難為情的說:「不必了。」他就說:「那我就不替你準備了哦。」
雖然我沒有讓他請過一餐飯,不過我覺得南亭長老實在是佛教裡很令人尊敬的一位老和尚。他正直、坦誠,對佛教熱心;雖然小氣,不過那時候大家都貧窮,就是算他比我們好,有道場安居,三餐有人供應,這也是他的福德因緣。
南亭老創建華嚴蓮社,每月都有華嚴法會,偶爾到華嚴蓮社時,聽到他唱誦「華嚴字母」,真是蕩氣迴腸。南老也是江蘇泰州人,生於一九○○年,在一九六○年代的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應該稱為老法師了。在華嚴蓮社裡面,達官貴人很多,他也做過善導寺的住持,也當過中國佛教會的秘書長,在當時的台北,他的聲望無人能超越。
他發起在電台講說佛法,那時候在民本、民聲等電台都有佛教節目,如開闢「佛教之聲」,這應該歸功於他的提倡。後來慈惠法師、慈容法師等人,在宜蘭的中廣電台、民本電台也主持節目,也算是電台響應他的號召了。
台灣早期的「大專青年學佛基金會」,帶動青年學佛,他也有功勞。他鼓勵周宣德居士等,說動詹勵吾先生把重慶南路的一棟四層樓的房子賣出,所有的錢都捐做大專青年獎學金,那就是後來的《慧炬》雜誌社的前身了。
跟隨南老學佛的居士很多,當時許多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監察委員,都在華嚴蓮社出入。南老和東老,都是江蘇泰州人,泰州的出家人在台北者,有智光老和尚、太滄老和尚、悟一、妙然、成一、了中、守成等;我所不幸的是,只因為出身在和他們距離六十華里的揚州,所以多年來我一直不容易進入他們的核心。
後來聽說演培法師、月基法師、嚴持法師等都是揚州人,實際上我們都沒有來往,縱有來往,好像都沒有地域觀念,彼此也沒有相互照顧。南老最早期對台灣佛教的傳播,還是有很大的貢獻;東初法師影印大藏經,就曾獲得他的大力支持。由於那時南老每週都有講經說法,所以在台北就被佛教界尊為「經師」;後來的印順法師被人稱為「論師」,在中部的懺雲法師則被尊為「律師」。
我和南老關係最密切的,是後來我請他擔任永和智光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的創辦人。當時有一位陳秀平居士,是福州人,他有一些同鄉在台灣電力總公司擔任工程師。那許多工程師都聽過我講經,因為陳秀平是我們宜蘭弘法隊的隊員,所以他們一直鼓動他來辦中學。當中尤其有一位陳信銘中醫師,台灣大學畢業,個性親切,看到人都是笑咪咪的。大家願意每個人出五萬元,希望我也參加一份,就買下了現在永和智光商工學校的校址。
那個時候在台北開辦學校,我自知在台北沒有道場為根據,也沒有財力當後盾,就提議華嚴蓮社的南亭老,以及善導寺的監院悟一法師共同來創辦。那些福州的同鄉都同意,後來過了一段時期,學校要開辦了,南亭老說,你辦這個學校,都是邀一些在家人做董事,哪裡像個佛教的學校?最好讓那些福州的老鄉退出,請出家人來做。
他那樣說我就照做,這些福州老鄉真好,像蔣師佑等人我跟他們講過以後都全部退出,由南亭老提名華嚴蓮社的人擔任董事。我想,只要學校能辦得起來,什麼人來當董事都不重要。就這樣,後來這所學校就變成好像是華嚴蓮社所創辦專有的了,我覺得對那些負責的老鄉,深深覺得抱歉。
其實,這所學校所以創辦成功,應該有四個功臣,第一個就是這許多福州老鄉;第二應該歸功我主辦的《覺世》旬刊,現在如果查閱一九六○年代的《覺世》旬刊,每一期都可以看到刊登為智光學校建校募款滿版的功德芳名錄。等於我後來建大學時發起「百萬人興學」一樣,那也是百萬人捐獻的;第三就是華嚴蓮社,第四就是善導寺,他們也各自出錢出力。
因此,後來我們在政府登記,就是三個創辦人:南亭、悟一、星雲。但後來智光學校對外行文或每逢過年寄發賀年片的時候,都寫智光創辦人南亭、悟一,就是沒有我的名字。在多年後,南亭老發覺了這個問題,一直向我道歉。他向我道歉,我根本不以為意。至今,他們都已作古了,只剩我一個創辦人。現在智光學校的董事們都是華嚴蓮社的信徒,他們也都不認識我。我想,恐怕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創建的過程了。
今天寫到南老,不禁深深覺得有對他不起的地方,因為他是那麼樣的有地位、有權威,而我自己是後生小輩,常常為了佛教的事情和他力爭不諱。例如:沈家楨先生有一筆款項託付他辦「密勒學人獎學金」,紀念那時候張澄基教授正有一本關於密勒日巴的傳記發表,在台灣非常暢銷。想到佛教有一位密勒日巴尊者,修行、苦行、神通、道德都異於一般人,大家都想要學習,就來成立「密勒學人獎學金會」,並且聘請委員多人主其事。其中出家人就是南老和我,另外大部分都是各個學校的教授,有周宣德、劉中一、李武忠等。
當時沈家楨先生的財力雄厚,和過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先生,並稱為航業鉅子。為了鼓勵大家寫作,每年對外徵文,撰寫佛學論文三萬字,第一名獎金五千元,並為其出版著作。在那個時候,大約一九六○年代,社會一般的參賽作品,像一張照片、一首歌曲,甚至一幅漫畫,獎金都已高達五萬元了。因此我主張應該提高獎金,重賞之下才有勇夫,才能真正提高論文的水準、提高大家研究佛教的興趣。
在會議中,所有的委員都覺得我說得對,但南亭法師就一直說:「不可以聽信星雲的話,不要睬他、不要聽他的。」因為說了多次,我那個時候年輕氣盛,終於拿起桌上的茶杯,「啪」,用力一拍,就說:「你怎麼可以倚老賣老?我也是拿了六百塊的車馬費,從高雄來這裡開會,你能不讓我發言嗎?」我想,大概不曾有人忤逆過他吧!一時,他也愣住了,因為不曾有過晚生後輩,或者一般信徒敢這樣對他講話。後來他跟我認錯,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想到這許多老人叫我不要講話,也只把我當是徒子徒孫,今日想來,對南老真是深深的懺悔。
道安法師
接下來講到道安法師,他是一九○七年出生的,湖南人士,身高雖然不滿六尺,但是聲音很宏亮,精神抖擻。二十歲在衡陽佛國寺出家,曾住在仁瑞寺參禪三年,並在衡山南嶽龍池岩苦修十八個月,後來各處參學。抗日勝利後,曾擔任湖南省佛教會理事長;一九五三年來台後,因弘法熱忱、交友廣闊,很快地就在台北市的松山區吳興街建設了松山寺,占地二、三千坪,一時冠蓋雲集,松山寺裡面經常高朋滿座。
我和道安法師最早的來往交集,是因為中國佛教會改選,大概是第二屆還是第幾屆,現在已記不得了,時間應該是一九五一年初,確切的年代也早就忘記了。總之,就是在中國佛教會第二屆或第三屆改選時,選舉結果,全部為白聖長老十普寺的大眾,為此教界一時嘩然。
政府基於情勢,就解散中國佛教會,重新改組整理委員會,聘請十六位委員。這十六人的名字我也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都是在家居士,想要把白聖法師排除在外;出家眾只有南亭法師,道安法師和我,當時由王平居士擔任秘書長,期限半年,之後重新改選。
其時,我因為住在宜蘭,來回台北不便,無法在中國佛教會任職。我記得當時道安法師跟我講,他說:「我們現在奉政府的命令,成立佛教整理委員會,就等於公務員一樣,應該要為公家盡職服務!」但其時我並無一兵一卒,連一張桌椅都無法籌辦,哪有什麼力量貢獻到整理委員會呢?所以一切都仰賴秘書長王平居士。
王平居士曾擔任過內政部次長,是國大代表,山西人。他是怎麼能做到整理委員會秘書長的,我也不得而知。不過後來我們就信任王平居士的工作。這段期間,道安法師有直接參與,我們偶爾來開會,只是聊天,大家並沒有去過問整理的內容。
按照那時候,中國佛教會會員代表的產生,每省、市(特別市),都有七人代表,以半年為限;因為半年改選,日期屆滿後就要開會簽字。我想那時候雖有十六人的改選委員,實際上執行的好像是南亭法師、道安法師和我三人,王平秘書長是當然出席。
說到中國佛教會,一般人不懂他的組織章程。其實「中國佛教會」是全國最高的佛教機構,以「宗教法」來說,直屬內政部的民政局;但是如果以「團體法」來說,它是隸屬社會局。省分會是屬於民政廳,縣市支會就屬於各縣市的民政局,這是三階教會的組織。
一九四九年之前,每一個省有七個代表,中國有三十六個省(連東三省,後又改為東九省),因此他們應該有二百多個代表開大會。
除了三十六個省以外,四大名山各山也算一個特區,甚至地區,像西藏地區也算一個省,都有七個代表,當時台灣省也是有七個代表。除此,特別市(直轄市),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一樣也有七個代表。
但是大陸解放以後,中國佛教會第一次改選,只有台灣是七個代表,其他省、市(直轄市)都只有二個代表,因為他們選不出那麼多人來。可是江蘇省最多,光是出家僧侶就有百人以上,也只有二個代表。所以過去江蘇省就是南亭法師和另外一個法師代表,我們都沒能當江蘇省的代表,因此我也永遠進不了佛教會,因為我是屬於江蘇省。
後來,有人就建議佛光山,也可以像四大名山一樣,成立十個寺院,就可以做為一個特區。哪十個寺院呢?佛光山寺,地藏殿就叫地藏寺,萬壽園就叫萬壽寺,普賢殿叫普賢寺……;只要每年繳會費,就能有二個代表。不過我想,算了,我也不要。所以後來我一直不得辦法進入佛教會。
話題再回到當時我與道安、南亭法師負責整理委員會的事,當時中國佛教會有大陸的會員兩百多人,但是在屆滿的前一天,忽然增加了四百多人,全部都是由白聖法師提出申請的會員。這四百多人,大部分都是軍人,是一些老兵,或者是邊區的省份,如東北、新疆、雲南、貴州。
其時這許多地方中國佛教會並無會員,只要有人加入,立刻就成為代表;反而江蘇省有一百多人,也只能有二人參加。如此一算,整個改組後加入的那許多會員,必定都是將來的代表。
南亭法師、道安法師一看,即刻提出:這還得了,這仍然是十普寺白聖法師的勢力介入!我們三人不予承認。當時王平居士就非常著急,他說我們受政府委託,政府提供國家經費來做改組的費用,如果我們提出異議,讓政府又要重新再整理一次,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難堪。
我們就提出:你為什麼讓十普寺一寺之中就能提出那麼多會員參加呢?他說,我也搞不清楚佛教裡面有什麼問題,我以為,只要是人家喜歡參加,佛教會都接受;尤其最後拿到申請也來不及審查,就通通簽收蓋印,准許加入了,現在如果你們大家不同意的話,我實在難堪。
我當時也很想堅持反對,但是想到王平居士的家人,對我們也有很多的照顧,想到盛情在先,實在不忍無情的給他難堪。最後我想南亭法師、道安法師也認為王平居士是一個好人,為人正派,只是他不懂佛教的選舉內幕,再者王平居士也是他們的信徒,所以最後他們也只有妥協,我當然也不持反對。
如此整理案件通過之後,就注定了中國佛教會在後來的四十多年之中,全為白聖長老一人所組織成的中國佛教會了,除非是他喜愛的人之外,再也無人能夠參加中國佛教會。
這期間我偶爾也能當選佛教會的理事或常務理事,據聞是每屆改選時,都有國民黨中央黨部為我請客,拜託白聖法師務必把我列入名單之中。
因為要選舉什麼人當理事,都有一個參考名單,名單並且要經過黨團書記的同意。黨團書記是由國民黨中央任命,開會的人不一定能當選理事,他們有投票權,可以隨意投票給誰,但參考名單給誰當選、不給誰當選,黨團書記都有審查的權力。
這是因為當時每個社團,政府都派有黨團書記在裡面,基於黨的需要,他有權力指示。如果每次政府提供的名單不能當選,一個、二個或許還可以馬馬虎虎;如果多了,黨團書記和理事長都要下台,因為你們不聽話。
這樣的關係,所以每次為了我的名字能列入到參考名單裡面,政府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強力讓他們接受。有一次,為了政府指定要選我當常務理事,惹得白聖老不高興。當時,我雖不能當代表,但要當選理事,即使政府不發動,我相信還是有辦法;因為基本上公道自在人心,那許多代表看到我的名字,也會圈我一下,所以理事我是能當選的。
但是到了常務理事,那許多理事都是白聖法師區域的人,只要他招呼說不可以讓星雲當選,他們不圈我,那就不得人投我的票了。
所以後來政府就出面,請他們吃飯,說:「你們一定要把星雲列進去,如果他不進來,那你們就不像佛教會了。」
儘管有政府的苦心安排,還是抵不過他們的勢力,甚至從此以後即使是南亭、東初、慈航、印順等長老大德,也都不得辦法擔任佛教會的理事。
在當時我們三個整理委員之中,南亭老法師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道安法師是一個很耿直的人,而我是一個不懂得選舉組織的人。對於那時道安法師肯妥協,實在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後來整個中國佛教會儼然成為十普寺的中國佛教會,因為所有的會員代表都是十普寺的信徒和他們的員工,四年開一次會議,那許多代表出席的時候,對佛教界大德也不認識,他們只是奉命投票。
我想後來中國國民黨大概也對佛教會失望,認為佛教人士無能,他們也不要多管,就任這種情勢一直延續下去。所以那時候起,白聖法師就成為萬年理事長了。
在四十多年的理事長當中,偶爾他也做得不好意思,就說換個一任,讓道源、悟明法師做一下。其實他們也都只是代表,真正掌控佛教會權力的,仍然是白聖法師。
其實,哪個人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我們並不在意,我們重視的是,對佛教應該要有政策、計畫,對佛教的發展、前途,要制定大政方針。
後來大概是一九七一年左右,國民黨有一位劉耀中總幹事,是國民黨第五組的總幹事,他曾經要我對佛教會的選舉提出異議。但因為我人不在台北,不在這個中心裡面,自知無力,也就只有感嘆「時不我與」,除了暗自徒歎奈何,也只有眼看著佛教不幸而已!
後來我跟道安長老也時相過從。我記得他在松山寺,每年都辦有暑期大專學生佛學講座,也曾邀我去上課;有時在台灣傳戒,他擔任三師或尊證,當中偶爾也有我參加,大家時相會晤,見到我,也都是讚許有加。我想到這都是長老們提拔後進,期望後學的好意。
算一算,道安長老應該比我年長二十歲,二十年的經歷、閱歷,在一個人生數十年寒暑之中,那是一個相當深厚的時間,尤其在重視倫理、輩分的佛教裡,我要尊重他,感覺到他在台北活躍,佛教還需要有他各種的應付。
道安法師有一本雜誌叫做《獅子吼》,對當時如一片文化沙漠的佛教界,也起過不少作用,他自己能講能寫,意氣縱橫,確實是一位人才,可惜那時候佛教界,白聖長老的勢力如日中天,幾乎沒有人敢對他說不。
那時候道安法師身邊有一些弟子,如靈根法師、張曼濤教授、劉國香居士等,都是文化人,也沒有辦法為他在佛教主流派裡面爭取到什麼地位。記得一九七七年,我和他同在高雄縣大崗山龍湖庵擔任戒壇十師,之後我回佛光山,他回台北,不久就圓寂了。世壽七十一,僧臘五十。他圓寂後有遺囑,叫《道安法師遺集》,另有《道安法師日記》十本傳世。對於佛教又損失了一位法將,也很為佛教感到悲傷。
印順法師
道安法師以外,我所尊敬的長老,那就要算印順法師了。印順法師,浙江人,一九○五年出生於農商之家。他曾經研究過道學,習過中醫,也曾做過小學教員,一生經歷過很多的學習過程,最後信仰佛教。
二十五歲在普陀山福泉庵,禮清念和尚出家,同年依天童寺圓瑛和尚受戒。曾就學於閩南佛學院及武昌佛學院,得以親近太虛大師。後來應命前往四川漢藏教理院教書,並於一九四一年受聘為法王佛學院最高導師,一九四七年在奉化雪竇寺主編《太虛大師全書》。
這個時候大陸已經快要解放了,大概過了一年他就到上海,後來戰事緊張,便隨民眾住到香港,再於一九五二年到了台灣。我當時正和演培法師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因為演培法師的關係,他也經常在講習會小住,讓我有機會和他多所請益。其時印順法師的學德在我們心目中,真如泰山北斗,是難以仰望的境界,但是他也很隨和,不時的坐下來和我們閒談。
我覺得他對佛學的理論、對佛教的看法都很精闢,只是對他個性太過謹慎,不肯為眾服務,覺得不以為然,感覺他還是原始佛教的性格,不像中國大乘佛教,具有菩薩開展的精神。
不過他的著作《佛法概論》、《成佛之道》,以及他在各地的講說,如《中國禪宗史》、《平凡的一生》等,可以說印順導師的出版著作,我都無有不讀。
他曾經委託演培法師告訴我,要我跟隨他,希望他在各地講經時為他擔任記錄。我雖欽佩他的治學精神,但是對於為教的熱誠,恐怕用心不同,所以未敢輕易允諾。
後來,我和演培法師一同在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他負責教佛學,我負責文學方面,也就是教教國文、作文之類。但是我們都很尊重印順法師,演培法師更是印順導師的入室弟子。
我那時和演培法師在授課之餘,也跟隨關凱圖老師學習日文。關老師是中山大學出身,對日文造詣很深,他特地為我們兩人編印教材。我當時邊學習日文,邊試著翻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一書。這是日本森下大圓所著,我覺得此書的內容,不但文字簡潔明瞭,尤其舉例說理都很契合人心。
但當時,印老對我翻譯此書只重信仰,不重理論,感到不以為然,感謝演培法師為我解釋,說這一本《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不只是信仰,理論也非常豐富,他的話也為印老所首肯。
後來印老雖然無法在中國佛教會擔任什麼職務,但由於李子寬的關係,做過善導寺的住持;另有大同公司創辦人林尚志和其子林挺生的因緣,捐獻他土地,創建慧日講堂。甚至也因信徒的熱誠,他在新竹建設「福嚴精舍」,表示福慧雙嚴的意思!
那時候他的一本《佛法概論》,被人密告說內容歪曲佛教意義,有為共產黨宣傳之嫌疑。經呈警備司令部,拘提審訊,認為思想有問題;後來幸虧李子寬居士以黨國元老的身分,為他說項,才免於災難。
他的弟子續明法師,也是因為作品有思想問題,遭到警備總部連夜審問。續明法師是一個很厚道的佛教學者,與仁俊、演培,合稱是印順導師的三大弟子。後來到印度去朝聖,大概因為氣候不適,在印度圓寂,時年只有四十八歲,也為佛教感到惋惜。
過去,我經常購買印順法師的作品送給有緣人閱讀,我辦理壽山佛學院的時候,也用他的《成佛之道》當教學教材。我自信對印順法師的思想,略有認識、了解,我佩服他對原始佛教的研究,對佛教理論的剖析,都有獨到的見解。
太虛大師曾經把佛法分為「法性空慧學、法相唯識學、法界圓覺學」,後來印順法師再把它改為「虛妄唯識系、性空唯名系、真常唯心系」,我覺得各有見解。但後來他有一些弟子,過分的把印順法師歸類到人間佛教裡,說他是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幾乎凌駕太虛大師之上,我深不以為然。
因為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我認為,如果說印順法師是一個原始佛教的論師,或者說他是佛教大小乘的論師都可以,但是跟人間佛教並不相契合,硬要他來做人間佛教的掌旗者,實在不是非常尊重。
所以我主張人間佛教不應把它歸納於經論,或說是太虛大師所提倡,乃至再往前推及到六祖大師,其實都不是,人間佛教應該是人間佛陀所提倡的。
說到人間佛教,在過去太虛大師確實是說過「人生佛教」,後來東初法師編《人生》雜誌,也倡導「人生佛教」;但是比「人生佛教」這個口號更早的,是一九四六年慈航法師在南洋就編輯了《人間佛教》月刊。
印順法師由於學德深厚、著作豐富,對佛教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希望今後研究印順法師的人,應該把他歸於一個「論師」的地位,以示尊重。
印順法師於二○○五年,以一○一歲的高齡圓寂。本來體弱多病的他,所以能活到百歲高齡,據他曾經跟我講過,他是靠香港的一種核桃粉末,才得以維持生命的。
其實,我想印順法師的高壽,可能是核桃粉末的功勞,但是他一生潛心於佛學的淡泊人生,他的修養與佛法資糧,更應該是他長壽的主因。
大醒法師
在諸多大陸來台的長老法師中,第一個到達台灣的,應該要算大醒法師了。大醒法師,一八九九年出生,江蘇東台人。大醒法師到台灣,應該與李子寬居士有關;李子老一生崇拜太虛大師,他只接受太虛大師,以及對太虛大師的學生信任之外,佛教界人士幾乎都不容易看在他的眼裡。在他接受台北善導寺之後,那時正是一九四八年,大陸到處戰雲密布,所以他就邀請大醒法師把《海潮音》帶到台灣發行。
我和大醒法師認識,倒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大陸。我在焦山佛學院念書的時候,大醒法師曾到過我們學院,為我們做過講演。記得他曾說:「佛教衰微的原因固多,僧徒不團結是最大原因。佛教假如有十個出家人團結在一起,佛教必然興盛無疑。」我當時聽了並不以為然,覺得讓十個人團結,這有何難事?但是經過七、八十年的僧侶生涯,綜觀佛教界的互動,確實,要讓十個出家人團結,並不是容易的事。
大醒法師應該算是太虛大師的首座弟子,一九三一年期間的閩南佛學院,所以能辦得轟轟烈烈,當時院長太虛大師並不在院中,完全是靠負責教務的大醒法師,他的教學和延攬人才,使得師資陣容整齊,才有閩南佛學院的卓著聲譽,因而吸引各地的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到了一九四一年後,在江浙一帶數十家的佛學院,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出自閩南佛學院,所以對大醒法師的教育人才,就不能不另眼相看了。
大醒法師除了教學以外,他的寫作文字通暢,很有文學的意境,所以《海潮音》雜誌也是他們弘揚佛法的園地。記得是一九四七年,我與智勇法師在江蘇宜興辦了一份《怒濤》月刊,他看過以後,特地在《海潮音》上做了一番介紹,並且讚許說:「我們佛教又多了一支生力軍。」那時的《海潮音》是何等風格,何等具有分量、實力的雜誌,能對我們後生小輩做出這樣的評價,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
一九四一年後,他是怎麼樣離開閩南佛學院的,我並不了解,只知他到江蘇淮陰覺津寺擔任住持;他傳戒招收戒子,必須經過考試,他辦學更是現代化,一時帶動蘇北的佛教欣欣向榮,可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尤其一九二八年,他在大陸曾辦過一本雜誌叫做《現代僧伽》,裡面全部都是揭發佛教的弊端,以及為了保護寺產而與政府抗爭。這一本《現代僧伽》,就好像是佛教的《春秋》,也如同佛教的政論,內容都是批評佛教的是非、得失,在當時大醒法師真是被各個寺廟視如洪水猛獸。但是他本諸護持太虛大師的「新佛教運動」,口誅筆伐,不遺餘力,也贏得我們佛教青年的尊敬、擁護。
就為了這一本《現代僧伽》雜誌,在國民政府北伐以後,佛教就分為新僧與舊僧兩派。新僧的代表當然是太虛大師這一派,舊僧的代表,就是印光大師和圓瑛法師這些長老了。後來大醒法師告訴我,他曾經去拜見過印光大師,印光大師聽到他報名叫「大醒」,就說:你造口業喔!
後來他把《現代僧伽》上的文章集結成書,就用《口業集》為名,以紀念印光大師開示教導他的這句話。這本書也曾在台灣再版過,現在流通情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我到台灣來,前面提過林錦東居士曾告訴我,可以到台北縣成子寮觀音山找慈航法師,或許能找到一個教師的位子。只是那時已是初夏的四、五月,那一天我們到達台北車站,忽然下起傾盆大雨,據說到觀音山的道路已經崩塌,汽車不能通行。幸好林錦東派了一位法師為我們帶路,他在台北火車站就跟我們商量,他說觀音山是去不成了,在台北倒有一間你們大陸法師(即白聖法師)主持的寺廟,你們前往投靠,應該妥當。
當我們到達十普寺的時候,白聖法師雖然接見了我們,但他表示留宿困難,要我們另想辦法。我心想:此處不留人,另外會有留人處!正預備要離開,這時道源法師經過我們身邊,帶著責備的口吻說:「你們怎麼也會到台灣來呢?」
和我同行的另外二人聞言,非常不平,想要發作:為什麼你能來,我們不可以來呢?但是我想,出門在外,還是忍耐第一,也就不去計較,隨後便冒著大雨離開了十普寺。
當時整個台北市汪洋一片,我記得從十普寺出來,想要到善導寺,因為知道大醒法師在那邊,可能會有辦法。但在經過新生南路時,有一條「瑠公圳」,因為路面淹水,路與河已經分不出來。我一個不小心,就跌進瑠公圳裡,隨著流水往下流。好在我從小生於揚子江畔的水鄉揚州,別的本領沒有,對於水性倒能應付。
我在隨水急流的時候大叫:「我的錢包!」因為家師給我十多元的袁大頭就包在一個小包袱裡面。我奮力搶救,最後終於把它撈起來,並且找到岸邊,爬上了岸。這時想到人家說「落水要命,上岸要錢」,但是我是落水要錢,上岸不計較有沒有活命。或許你說,才不過幾個袁大頭,就那麼幾塊銀圓,值得拚命嗎?事實上我很清楚,在那個時候,幾個袁大頭是我今後在台灣的生命線,沒有它,就更加寸步難行了。
我們在路上,雨愈下愈急,水已深達腰際,只能寸步移動,找尋高一點的道路慢慢前行。終於在午後黃昏時到達善導寺,大醒法師見到我們,他表示自己住在這裡,也是寄人籬下,自身難保,對我們前來,實在難以幫助。
這也難怪,那個時候的善導寺,有台北市政府的兵役科及警務處的交通大隊住在裡面,只留一個小木屋給善導寺的幾個人眾居住,另外就只有一個大雄寶殿而已。
當時我們實在是因為外面道路還是到處積水,就要求晚上讓我們權且在大雄寶殿住上一宿。承蒙他們在不置可否的情況下,讓我們在大鐘下,和著全身溼透的衣服挨到天亮。好在那時候是夏季,也不感覺很冷。第二天一早,因為從台中為我們帶路的那位法師,把我們送達十普寺就離開了,所以我們只有自己打聽,怎麼樣繼續找尋前途之路。
這時候聽說慈航法師在基隆四腳亭月眉山靈泉寺,我們問清楚了道路,就從善導寺走到距離不遠的台北車站,買好了車票,坐車到八堵,再轉宜蘭線的火車到四腳亭下車,大約走了二十分鐘,就到達靈泉寺。這時已經是下午一點以後了,見到約有十個左右的大陸僧青年聚集在這裡,我們無限歡喜,雖不能說是他鄉遇故知,也算是找到鄉親熟人了。
這些青年朋友就問我們:「你們吃過飯了沒有?」其時我們不只當天早飯沒吃,連昨天晚飯、中飯都還沒有吃,正餓得發抖。但是這個時候有一位老師出來說:「我們在這裡自身難保,你們可不能多事。」示意這許多青年同學不可以接待我們。
然而青年人就是有他可愛的地方,他們聽到這句話,非常生氣,不顧老師反對,就自掏腰包去買米,然後煮了稀飯給我們吃。我記得那時已是下午三點多鐘。當我捧著那一碗稀飯,喝進第一口,感覺真是如瓊漿甘露一般,美味無比!
靈泉寺基本上房間很多,我們希望能借住兩天,整頓一下衣裝就離開。後來也沒有人出來答應,但也沒有反對。就在那兩、三天當中,我們把衣服換洗一下,有的在路途中散失衣單,就買個普通布料,縫製幾件換洗的衣服。
三天後,約略已經了解到台灣的地理、人事等各種情況。住在靈泉寺的這些同學,大部分以常州天寧寺天寧佛學院的為主,另外上海玉佛寺也有幾位青年在中壢圓光寺,同時也知道慈航法師正在中壢,最後當然只有往中壢圓光寺出發了。
在中壢車站下來,走在一片雨後泥濘的道路上,想到過去說,湖南石頭希遷禪師的道風是「石頭路滑」,現在我們到圓光寺的道路有十幾華里,走在那泥濘道路上,真是「黃泥路滑」。所幸到了圓光寺,雖未遇見慈航老,但是妙果老和尚已經接受我們了。此事在別章已經談過,此處就不再多所敘述了。
在中壢圓光寺,我住了一年多,大醒法師也曾來此小住。他住在圓光寺期中,我們有時間長談,對大醒法師一生的經歷,一生為了佛教的精彩故事,聽得非常入迷。後來接到大醒法師的信,要我去擔任新竹青草湖「台灣佛教講習會」的主任祕書。
為了這個職稱,我很不以為然,我想你可以聘我當教師,或是聘我做什麼職務,怎麼要我做主任秘書呢?我又沒有文書行政的經驗!但是大醒法師在回我的信上說:「這是叫做講習會,不叫佛學院,我是講習會的會長,不能用學校的名稱,只能用主任秘書。再說,也不知道講習會能辦多久,以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再改為教務主任,希望你來,雖然名義上是主任秘書,實際上是教務主任的工作。」
就這樣,後來我還是到講習會去教書。記得我曾請他在紀念冊上寫字,他的字非常莊嚴。他還叫我改名字,不要叫「星雲」,改叫「心雲」,因為「雲無心以出岫」,比較有意境。我記得他在當時是署名:「大醒.五十一歲」。
不久後,聽說蔣經國先生要在觀音山做一場佛事,超薦他的母親毛夫人。毛夫人是蔣介石先生的原配,也就是經國先生的生母,於抗戰初期在大陸被日本人的飛機投彈炸死,據聞經國先生那時候十分悲痛,誓言要「血債血還」。
後來到了台灣,於一九五一年,應該就是他母親逝世十周年紀念,便想舉行一堂超薦佛事。由於大醒法師曾是奉化雪竇寺的住持,過去雪竇寺和蔣家一直有很深的因緣關係,知道大醒法師在台灣,蔣經國先生很高興,就邀請大醒法師主持這一場佛事。
其實,大醒法師一生最不喜歡做經懺佛事,但是在這種因緣關係之下,他也不得不歡喜接受。就把講習會裡一、二十位大陸來的青年,一起帶到觀音山做了三天法會。聽說事後經國先生還包了一個大紅包給大醒法師,因為在大陸上做經懺,一向誦經以後,都會有嚫錢(紅包)供養。大醒法師就和大家說:「這些錢我們就不必分了,把它做為講習會的基金。」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有人不以為然。不過,這也難怪,那時候大家都窮,都沒有錢。
大醒法師非常氣憤,很不以為然,認為大家應該要發心,要為了佛教,所以就集合大家訓話。他站在講台上,手拿粉筆,想要在黑板上寫「三皈依」,當寫第一個「自」的時候,手就停在那裡,拿不下來,中風了。停頓了很久,大家趕快趨前去扶他時,他就倒下來了。
大醒法師曾經跟我講過,他知道自己會中風,他說:「我身上有一顆藥,假如我中風的時候,要趕快把那一顆藥給我吃下去。」大概就是可以即刻往生。為什麼呢?他也曾告訴我:「我一生英雄,我可不能中風以後做狗熊。」
但是那個時候,一群學生誰敢拿那一顆藥給他吃呢?大家忙著趕快把他送去就醫搶救。只是後來還是嚴重到不能講話,甚至癱瘓,呈現半植物人的狀態,從此以後就靠著他的在家弟子賈懷謙照顧。這一位賈居士真是菩薩,比兒女都孝順,侍候大醒法師一、二年有餘,直到往生。大醒法師圓寂時,才只有五十三歲。
在大醒法師病倒之後,台灣佛教講習會實在一時找不到適當的人,我不知道究竟是誰的主張,一定要我前往擔任教務,維持大醒法師的情意。在這種情況之下,我也不能再有所推託,所以又在講習會多待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一九五三年初,才到宜蘭雷音寺駐錫,開始我在台灣弘化的另一個新的里程。
智光法師
在台灣的大陸長老法師中,真正為我上過幾堂課,成為老師的,恐怕就要算智光長老了。智光長老是江蘇泰州人,一八八九年出生,十三歲出家,十七歲於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十九歲和太虛大師、仁山法師就讀過楊仁山居士創辦的「祇洹精舍」,後來太虛大師與仁山法師發起新佛教運動,據我的了解,智光老並沒有參與,因為他的性格比較保守。
我的學長智勇法師,和我一起編《怒濤》雜誌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批評江蘇的三個鄉愿長老,其中之一就有智光長老。但是他參學過很多的地方,且能背誦七卷的《法華經》,也曾擔任過泰縣一個小學的校長。一九二三年,他在焦山定慧寺授記,一九三三年就任住持,但不久就退位了。
一九四五年,我在焦山佛學院念書的時候,智老以退居老和尚的身分,偶爾出來為我們講幾堂戒律學的課程。不過現在回憶起來,他的性格保守,對於新佛教運動,據我了解,他既不參與,也不會寄予同情。然而在佛教裡,從小在佛門受訓的老和尚,到了年登高壽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修養;印象中的智光長老在焦山時,還真像一位老和尚。
因為我們身分差距許多,我只是一名學生,要想親近這種地位崇高的退居老和尚,在叢林裡幾乎是不可能。但一九四九年到了台灣,後來我在華嚴蓮社見到他,感覺到他實在和藹慈祥,不像南亭長老那樣的鋒芒、氣勢,所以我偶爾就到華嚴蓮社的後廳找他,請其開示。但他言多保守,講話不太涉及人我是非,只偶爾在佛法義理上表示意見。
記得那個時候,為了佛教的「卍」字左轉、右轉問題多有意見。南亭老在各種書籍裡查詢,結果反轉的「卐」字有十三票,正轉的「卍」有十二票。我認為前者是希特勒納粹黨的標幟,佛教的卍字應該是向右轉,不過他說他的是右轉,我說我的是右轉;在我和南老對卍字有不同看法的時候,我曾在印度佛陀轉法輪的塔上,照下卍字的樣子,刊登在《海天遊踪》一書裡,證明我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但是南老執著,認為我們年輕,不可以違逆他,當然不會採信我的意見。但智光老跟我說,「你的對」。智光老這一句話,在當時我想到,雖然他是南亭老的長輩,但他寄住在華嚴蓮社,是靠南亭老供養;他用這種言論來支持我,我也掛念他得罪南亭老,所以後來我對於卍字的爭論,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時候智光長老應該也已年近七十歲之齡,他的身體健康、硬朗,雖然行動不是很敏捷,但很穩健。如古德說:不是為了拜佛,不會輕走一步;不是為了看經,不會點燃燈火。這一種穩健如山的長老,在我們青年的眼目中,更加感覺到應該恭敬。
後來,福州的陳秀平居士,邀約了台電公司十多位的工程師,他們都是佛教徒,各自出資,購買永和現在智光商工的那片土地,約有五千多坪,想要籌辦一所中學,要我領導。我那時候在台灣,一點基礎也沒有,都還在四處流浪飄蕩之中;雖然人在宜蘭弘法,但也沒有財力來辦佛教的教育,我就邀約南亭長老、悟一法師等人共同參加。
那個時候,為了學校定名,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的意思,可以辦一所「太虛高級中學」。悟一法師說:不好,太虛,太虛無了,太虛幻了,對辦中學不好。我認為現在科學時代,大家正在研究虛空,正要了解大自然的浩瀚。不過,我也知道,他們對於太虛大師不是那樣的信仰崇拜,所以後來就妥協,而用智光長老的名諱來做學校的名稱。就這樣,南亭長老也很接受,所以智光高商職業學校就這樣產生了。
太滄和尚
外省的長老法師在台灣的,應該有三位,一位是智光長老,第二位是太滄長老,第三位就是證蓮法師。
太滄長老,一八九五年生,江蘇東台人,二十歲出家,於江天寺受具足戒。我在焦山、棲霞念書的時候,偶爾到金山寺參訪,都是由他接待,因為他是金山寺的當家,又兼帶頭單知客。
我記得太滄長老身材魁梧,相貌莊嚴,氣質雍容華貴,慈祥愷悌,讓人覺得如沐春風。聽說他在一九四五年就任金山寺住持,一九四六年我還在焦山佛學院就讀時,他還幫助我做過一次「佛教古物展覽會」。他把宋朝蘇東坡的玉帶,以及常住的古物,毫不吝惜的借給我在焦山展覽。那時候,我也膽大妄為,在鎮江貼出海報,寫出標語:「秦磚、漢瓦出現了,蘇東坡的玉帶也展出了,您有看過嗎?還有龍蛋、歷代的皇朝龍袍」等等;甚至還展出東漢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戰鼓,成語「馬革裹屍」就是出自他的英勇豪語。
那一次展覽會,真是人山人海,從鎮江幾十條船,不斷的載運人潮到焦山參觀。看到蜂擁而至的人潮,把我也嚇了一跳。但是一九四八年,忽聞金山大火,半個小時之內,就把金山寺幾個主要的建築都燒光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事件的前兆,國家必定有什麼事情要發生。那時候,我在南京,也知道好像社會的風雲一直在變化,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把火對促成我們到台灣,也不能說不無關係。
後來我在台灣,聽說太滄長老到了香港,住在我們棲霞山香港的別院鹿野苑,之後輾轉來到台灣。想到過去他那種「不輕後學」的長老風範,我也多次前往禮座、探視。後來有不少信徒,大家尊敬老和尚,便為他在舊北投購置了一棟房屋讓他居住,定名為「金山分院」。
在大陸時,太滄老曾經與「金山活佛」同住十多年;來台後,煮雲法師專程到金山分院拜謁老和尚,請他講說金山活佛的行誼、軼事,後來寫成《金山活佛》一書出版。
太滄老在台期間,也曾擔任過南投日月潭玄奘寺的住持,不過我想,他也只是掛名而已,實際負責寺務的運作,應該另有其人。
證蓮法師
上述二位長老之外,第三位就是證蓮老了。證蓮長老江蘇鎮江人,一八九三年出生,在寶華山隆昌寺受戒。一九二五年擔任天寧寺監寺,七年後任住持,將天寧寺本有的戒學堂改名為天寧佛學院,除學戒之外,尤側重於教理的研究,並且廣聘各方名師擔任教授,大力培育僧才。
天寧寺是江南四大叢林之一,中國的佛教一直是以江蘇、浙江為最具代表,浙江的天童寺、阿育王寺是每個出家人參學的聖地;江蘇的金山江天寺與常州天寧寺,也為一些青年學子所嚮往。
現在在台灣的大陸法師當中,對台灣佛教產生貢獻的,恐怕要算出身天寧寺系統的老少法師了。例如:戒德法師、默如法師、仁俊法師、印海法師、佛聲法師等,都是出自江蘇常州天寧寺。我在抗戰勝利前,也曾經在天寧寺做過短期的參學,並且還任職行堂,因此,我和江蘇的各大叢林,棲霞山、焦山、金山、常州天寧,甚至揚州高旻寺等,都有一些相當的因緣。
我對於證蓮老,雖沒有直接跟他親近過,不過,他在永和建了一間「竹林精舍」,偶爾前去向他禮座,也和他重要的得力弟子,如佛聲法師及曾任天寧寺監院的戒德法師等,相互唱和。我請過戒德法師到佛光山來舉辦天寧寺的「禪七」,也請過金山寺的慈靄法師,多次在我們叢林學院擔任教席,無非是希望大陸各名山道場的家風,能在佛光山樹立。
證蓮老在一九六七年去世,世壽七十四歲。他的弟子戒德法師倒是長壽,一九○九年出生,二○一一年五月才圓寂,活了一○四歲。
廣欽老和尚
過去廣欽老和尚在台灣的聲望很高,他是福建省惠安縣人,一八九二年出生,一九四七年來到台灣時已經是五十五歲了。
他出家得晚,直到四十二歲才受戒;受完戒後到山中苦行,迷了路,靠著山上的樹薯、野果充飢,一住就是十三年。吃習慣了以後,就一直以水果為主食。來到台灣後,最初住在豐原,仍然維持這樣的飲食習慣,漸漸的,信徒就以「水果師」稱呼他;加上有許多靈感事蹟傳出,信徒耳聞,紛紛前往護持。後來,受公路局局長林則彬等人贊助,在三峽建了承天禪寺,中部建廣承巖,在南部高雄六龜則建妙通寺。
廣欽老和尚出生時,家境貧窮,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出家後寺院也窮,對寺院叢林教育也接觸得少,以專修苦行為主。但他為人有德,很多退伍軍人拜在他的座下出家。對於這些出家弟子,我想,佛法講求智慧,出家人還是要受教育,要有大德提升他們的智慧、見地層面,對於修行才有幫助。
廣欽老和尚一生中,並沒高建法幢,陞座講經,也沒有以文章度世,但他參禪念佛,平實的行持度化許多人,還是值得後學們學習的。他對我們也很支持,徒弟還捐贈佛光大學五千萬元。在他往生後,弟子們把他平時的訓誡,輯為《廣欽老和尚方便開示錄》傳世。
靈源老和尚
其實,諸位大陸來台僧侶中,他們所創建道場,最具規模的,佛光山以外,就要算基隆十方大覺寺了。
十方大覺寺開山者是靈源老和尚,一九○二年出生,浙江臨海縣人,是一位真正有德有修的長者。他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寺院建築在基隆;過去,很多服務於基隆港的海員,都是浙江寧波、溫州一帶的人士。緣於同鄉之情,他們成為十方大覺寺最大的護持者,所以靈源老和尚,很快的就把寺院蓋起來了,其莊嚴宏偉、金碧輝煌,可以說在基隆占領了一個山頭。
那時候,在台灣有不少的退伍軍人要想進入佛教,其他佛教界的老和尚,沒有寺廟供給人掛單安住,只有十方大覺寺有此條件。因此,不少的軍界人士,都以十方大覺寺做為進入佛門的根據地。例如:中台禪寺的惟覺法師,即是靈源老的門下高足。
靈源長老雖然不擅於講說弘法,但是他心胸開闊,禮賢下士。一九五八年,他從香港禮請一位禪門的長者惠光長老,在基隆弘揚禪法;另外,也有自軍中退役出家的知寂法師,在基隆蓮社提倡淨土。一時之間,靈源老和尚在基隆「禪淨雙弘」,有了一番作為。可以說,近代以來,靈源老對於開拓台灣的佛教,應該算是一位有力人士。
可惜的是,靈源老和尚在一九八八年圓寂,他的門徒大部分出身軍侶,有的在佛學內典上的修學,時間顯得不夠,所以後來未盡發揚光大。十方大覺寺,在台灣佛教界成為莊嚴堂皇的寺院,弘法利生,就有待後人傳承繼起了。
樂觀法師
說到門徒傳人,太虛大師的門人中,來到台灣的,除了印順法師、大醒法師、默如法師外,還有一位就是樂觀法師了。
樂觀法師,湖北漢陽人,一九○二年出生,本來法名叫「悲觀」,但是到了抗戰中期的時候,他對勝利抱有必然的信心,所以改名叫「樂觀」,意思是樂見未來的勝利。
他在抗戰期中,曾經組織僧侶救護隊,也出版過兩大冊有關僧侶參與抗戰工作的史籍,蒙太虛大師賜題書名《奮迅集》。除此之外,他的著作不少,多以佛教與當代時事有關,像《護國衛教言論集》、《中國佛教近代史論集》、《六十年行腳記》等。後來他主編十年的《海潮音》月刊,其他相關的撰文,也散見在各佛教刊物,在近代以來的出家人中,樂觀法師可以說是一位愛國的僧人。
為此,國民黨對他特別愛護有加,對他非常的重視。在大陸解放後,他也一直在緬甸替國民黨作一些聯繫的事宜。一九六三年,他似乎在緬甸居住困難,後來回到台灣,國民黨替他出資,在永和購買了一個民居。樂觀法師把它改為「常樂寺」,做為弘法道場。
樂觀法師性情剛烈,可以說,佛教裡的什麼人,他都敢直言批評。太虛大師圓寂的時候,大家選出太虛大師的「十大弟子」,他未能上榜。當時,他非常氣憤,認為太虛大師的「十大弟子」應該有他一份。
後來,他參與編輯《海潮音》,和我結上因緣。蒙他愛護,經常在文章上不斷稱讚佛光山的好事,也到山上小住過數次。有人跟我說,樂觀法師對佛教的人、事,通通都罵到了,只有沒罵過星雲法師。
記得他第一次到佛光山小住,正是一九六七年開山那一年。當時,山上還不具備現今的規模,僅僅只有佛教學院以及興建中的「萬佛殿」(即大悲殿)。之後,樂觀法師為文稱譽:佛光山具備大陸名剎天童寺的格局,名為「小天童」也不為過。他對叢林學院的整潔、學生的朝氣精神,印象極為深刻。他說,佛教學院可算是個「勞動大學」,每個學生各有所職,平等有分,符合太虛大師興辦僧伽教育的方針。
感謝樂觀法師的支持與鼓勵,我曾多次邀請他到佛光山安居,並在佛光精舍為他留有一個房間。只是,他謙稱自己是一名行腳僧,對於逍遙自在的安養日子無福消受,並且掛念永和常樂寺的未來發展,因此不得不婉拒我的好意,但仍然應允願意在台北、高雄兩地居住。
他說,初上山來,見到佛光山的規模,曾用「非常人做非常事,非常事非常人做」來形容我;十多年後,看到佛光山的發展,果然印證自己所說無誤,內心極為快慰。我心想,是不是非常人、非常事,倒是其次,慶幸的是,自己一路走來所做的事,沒有讓長老失望了。
悟明長老
除了樂觀法師,在大陸來台的長老中,經常給我鼓勵的,還有最近以一○二歲瑞齡圓寂的悟明老和南投靈巖山的妙蓮老。
悟明長老,一九一一年出生,他是河南人,但成長於湖北。年輕時在上海參學的過程,我不太了解,但他在台灣弘法六十餘年的人生,確實是轟轟烈烈。他是白聖法師的摯友,也是我的一位善知識,雖不是什麼學者、佛學專家,但他通達人情事理,處世非常圓融周到。
記得在一九五一年初,我在台中寶覺寺講課的時候,與悟明長老初次相識。他比我年長十多歲,但在佛門的倫理中,他是一位老參、前輩。他就像當初圓瑛法師愛護太虛大師一樣,對年輕後輩的我非常看重。
有一次,他約我到另外一個地方,輕聲慢語的談話,言多讚美鼓勵。記得他說:「老弟,將來你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物,你在佛教裡面,要好自為之。」
我也記得當時年輕的我,還跟他開玩笑說:「老兄的梵唄,音聲嘹亮,我五音不全,哪能和你相比呢?」他立刻沉下臉來,「我這種經懺小道,不足光大佛法,還是看你啦!」幾十年來,從悟老的言行中,印證他的為人,不是那種表面上對我恭維,背後又是另一種面貌的人。
他對我的關懷真實不虛,始終如一。例如:我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弘法三十年,他經常前來聽講。這當中,也曾發生一些插曲。例如:一九七八年,我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三天佛學講座,為了與白聖法師他們的關係和解,第一天開場時,特地邀約悟明老在我講說之前,上台致詞,以示我對佛教會的尊重。
但是,他說了幾句讚美我的話之後,跟著,就把他自己在佛教會中「常務理事」的職務給丟掉了,也就是說不能再當選常務理事了。
我想,這應該是他對我的讚美後所受到的懲罰吧!不過,悟明老毫不介意,繼續和我往來,可見他做人的苦心。
台灣光復初期,台灣省佛教會每一年都會舉辦「會務人員訓練班」,悟明老和我,經常被聘為會務人員訓練班的講師。那個時候,大陸的出家人剛到台灣不久,外省人、本省人之間,彼此還有界線,因此,在台灣佛教界裡面活躍的人並不多。但是,我們從不分本省、外省,沒有什麼省籍的觀念。我在台灣社會裡,算是深入民間,而悟明老做人處事比我更圓融,所以在本省的活動裡,經常都有我們參與的機會。甚至,在台灣省佛教會裡,當選常務理事的外省人中,恐怕就是我任職的時間最久了。
另外,在台灣的出家人中,前往美國弘法的第一人,恐怕也是悟明老。我知道他不會英文,但竟然一個人飛往紐約,獨自在美國訪問數月之久。有一本書叫《仁恩夢存》,就是記錄他訪美的經過。我真是佩服他的勇氣,有著當初玄奘大師西行、鑒真大師東渡,那種「為聖教也,何惜生命」的精神。
後來,他在美國創建護國禪寺,我也曾經前往拜訪。當時,他並沒有很多徒眾,早在二十年前,取得赴美簽證的條件還是非常嚴苛的時候,我看他每次從美國回台,都要囑咐當地的在家信眾代為管理道場,可見他弘法的辛苦。
在台北,悟明老則以樹林海明寺做為本山,另外設有觀音禪院,收了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徒孫--明光法師。他是台灣交通大學的碩士,曾任台北市佛教會會長。一九九四年,發生台北大安公園「觀音不要走」事件。我感念悟老和明光法師平日弘法護教的熱忱,為了讓觀音能在公園裡留下來,我也積極協調處理,助他一臂之力。
那一次,多虧慈容法師有佛光會的背景,中南部的會員一聽說此事,馬上表示要發動三百部遊覽車的人,到大安公園念佛請願。當時的台北市長黃大洲一聽大驚,並說:「那還得了,三百部的遊覽車來,台北市的交通一定癱瘓。」黃市長這才感覺到事態嚴重。經過多方溝通,達成妥協,觀音聖像成為共有的藝術品,從此安住在大安公園裡,護念往來的大眾,也讓靜坐絕食的昭慧法師一行人,達到訴求「觀音不要走」的目標。
近幾年,悟明老經常到台北道場來看我,我偶爾也會到樹林海明寺去探望他;他都是一本初衷的熱忱相待,實在是一個「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人。可以說,他做到了「三好人生」。
他在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圓寂,大家忙著組織治喪委員會,為他的肉身坐缸儀式做最後的敬意。我也在為他舉行的追思讚頌會之前,趕往樹林上香禮敬。站在他的靈前,面對這位六十年的忘年之交,不禁感慨萬千,只有祝福他能夠乘願再來了。
妙蓮長老
再說到妙蓮長老。他是安徽巢縣人,一九二一年出生,比我長六歲;但討巧的是,我比他早半年受戒。按照叢林的規矩,戒臘高的人要在前面;雖然我早他受戒,但他年齡比我大,和他一起排班時,我都自願讓他走在前面;妙蓮老很謙虛,都讓我走在他的前面。他就是這樣推崇我,一路走來,我們也算是老友了。
妙蓮長老參學於蘇州靈巖山,繼承印光大師的宗風。一九四九年前往香港,起初吃了許多苦,住過大嶼山,後來在青山閉關二十餘年。其間,修行「般舟三昧」達十次,每次三個月為一期,可見他悲願弘深,修持嚴謹,讚美他是有道高僧,也不為過。
記得一九七○年代,他前來台灣時,最初掛單在佛光山位於台北民權東路的別院--普門寺。當時,我經常到普門寺講說《金剛經》,都會看到一位老和尚,坐在前排專注聆聽。有一次下座後,我跟他請教,才知道他是妙蓮長老。
他跟我也不多言語,也不和信徒應酬,每次聽完我講經就回寮休息。就這樣,長達一、二年之久。我不知道他掛單普門寺的目的為何,他也不和普門寺的信徒來往,只是白天外出,晚上回來。想來,是他做人周到知趣,覺得不方便住在普門寺,又和普門寺的信徒來往,好像在利用關係一樣。我想,他白天出去,應該都是到他自己的信徒家中訪問,做家庭普照吧!
爾後,我忙著佛光山的開山工程、從事國際佛光會世界的活動;一九八六年時,他到南投埔里開山,沒多久,靈巖山就莊嚴巍峨的樹立起來了,真是不可思議的奇蹟。我很欽佩妙蓮老,他到底是有修行的人,好像建設靈巖山比我建設佛光山還要容易一些。
妙蓮老也經常到佛光山來,有一次,特地交給我三百萬,說是他自己的捐獻,要我把大雄寶殿重建得更寬、更深。但是,當初土地的問題,不是那麼的容易解決。我記得在建大雄寶殿的時候,連一根支撐屋簷的棍子落在別人家的土地上,那位地主都不准。乃至,後來我要買這一塊地,以那時候的市價,六分地應該只是六萬元,地主卻索價二十萬。我覺得太超過了,你可以多要一點,但不能那麼多。
過一個禮拜,我心想:「算了,誰叫我有這個需要。」就準備了二十萬和他買。他竟然開口說:「這現在要四十萬才能賣。」
才過了一個禮拜,他就漲到四十萬,我很生氣,這種人真是不可理喻,不跟他談了。
再過二個禮拜,我心裡想,「算了吧,四十萬就四十萬,跟他買吧!」他又說要八十萬才賣。我二話不說,立刻交付八十萬給他,買下現在佛光山藍毘尼園那一塊鄰近大雄寶殿的土地。
佛光山鄰近的土地,就這樣從一萬塊錢一甲,到十萬塊錢一甲,逐漸又漲到一百萬塊錢一甲、三千萬塊錢一甲,到現在,已經是一、二億元才能買到一甲。這幾十年來,佛光山雖然辛苦買地,但是佛光山也沒有窮,而那許多賣地的人也沒有富貴啊!
我想到開山過程的點滴,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知道,妙蓮老自己也在建寺院,仍關心我的大雄寶殿建設,實在感念他的情義相挺。
由於妙蓮老和我這份深厚的情誼,到後來,他幾乎要把靈巖山寺交給我替他處理,我們也對他的事情給予最大的護持。記得一九九六年靈巖山傳授三壇大戒,全部的三師七證、引禮,都由佛光山負責。佛光山也確實傾巢而出,幾乎以全山總動員的情況,全力支援他們的戒會。而他原本有意創辦的埔里均頭國中小,因為九二一大地震的發生而停頓。後來委請佛光山籌辦,我們覺得很有意義,便應允承接建設。幸好沒有辜負妙老所託,在二○○四年正式開學了。
晚年的他,腿部一直腫脹,不良於行。我曾到南投埔里靈巖山的關房前去看他;在台中,我也曾到他修養的病榻前表示慰問,但他到最後還是先我而去。後來我聽聞在他圓寂前,曾經交代徒弟們說:「靈巖山寺的事情,要請教星雲大師做主。」二○一一年二月,靈巖山的當家兼代住持自毅法師,率領四位當家師及二位護法居士來佛光山,跪在我的前面要我前去主持開光。他說:「師父,妙蓮上人有交代,我們做什麼都要以您為主。」
我聽了也非常感動,所以在同年九月,靈巖山在台中的念佛堂落成啟用暨四大主殿聖像開光大典時,有上萬的信眾參加,我也專程從佛光山前往主持了。
妙蓮老一生,篤信淨土,以念佛為主,僅以他修行十次、每次三個月一期的「般舟三昧」來說,就已經不是一般人容易修持的。所謂「般舟三昧」,又叫做立行念佛修持,在過程中,晝夜精進念佛、繞佛,頸不落地,站立修行,是不倒下來睡覺的;不得已,想要打瞌睡了,只有扶在一條繩子上稍微瞇一下。這對普通人來說,一天都受不了,何況妙蓮老修行了十次。這種刻苦自勵的修持,所以他後來建寺順利,當然自有龍天護持了。
妙蓮老以八十六歲之齡圓寂,於今我也八十六歲,回憶如長兄一樣的妙蓮老,萬分懷想,無限依依。
大陸來台的這許多長老法師,所遺憾的,大部分都沒有重視傳承。說有傳人的,除了上述的十方大覺寺靈源老、悟明老和妙蓮老外,就是東初老法師了。
東初老收了一個高徒,就是農禪寺聖嚴法師。他非常爭氣,在日本獲得立正大學博士學位。不過,他們師徒並沒在一起相處過,當初也只是在名義上具有師徒之名而已。
另外,像證蓮老和尚的弟子戒德法師,在台灣活到一○四歲,圓寂後,也不是很清楚有哪些傳人,甚為可惜。其他,像焦山的智光老和尚等,往生之後,也如人家所說,因為不知傳人是誰,早已無人去聞問。
看起來,諸大叢林中的金、焦、天寧一系,在台灣都已沒落;現在,只有寄望大陸上的金山、焦山能夠再起了。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