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3 - Dwelling Peacefully in Body and Mind 《星雲法語3-身心的安住》
Scroll 1: Concepts of Buddhism 卷一 佛教的理念 佛教的理念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佛教的理念 佛教的理念常有人問,佛教義理浩瀚廣大,若簡而言之,什麼是佛教的理念?過去,佛教注重深居山林的出世形式,現在,佛教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院擴及家庭,將佛法落實於人間,使每個人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群我之間和睦友善。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從過去到現在有著不變的理念,即:
第一、佛教的主旨是造福人類:佛陀降誕於世間,就是為了「示教利喜」,以利他為本懷,開示眾生解脫之道,引導眾生入佛知見,而減少煩惱,增福修慧,讓眾人能見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希望帶給人間和平富足,讓眾生得到現世的幸福安樂。
第二、佛教的準則是慈悲平等:佛教提倡慈悲,這種慈悲是無偏私的關愛,無對待的包容,是平等的慈悲。雖然社會上常呼籲要發揮愛心,但是在實施時,難免會有偏頗,而成為有條件、有揀擇、有對等交易的付出。真正的慈悲應該具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也就是予人快樂,拔人痛苦時,不一定彼此間要有關係,即使素昧平生,對方有了困難,就應無條件的幫忙,這就是平等對待的慈悲。
第三、佛教的目標是融和歡喜:人與人相處,常因為意見紛歧,或個性、習慣的差異,造成彼此互相排擠,族群之間的摩擦,國家之間的對立也是如此。佛教主張「同中存異,異中求同」,不同同之謂之大,此「大」便是一種融和、包容的雅量。國家能夠融和各族群、各團體、各黨派,必定能祥和富強,世界上每個國家能夠融和,必定能和平無諍,皆大歡喜。
第四、佛教的理想是淨化人間:現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充斥貪婪邪見,就是因為佛法未能普及。如果佛教能普遍弘傳,則可以補法律之不足,使每一個人心存道德觀念,遵守法治規範,不為非作歹,而利己利人,能如此,建設人間淨土就不難矣。人間淨土人人和善,沒有人我是非,沒有階級差別,也沒有政治破壞,是一個彼此尊重包容、安和樂利的淨土。
佛教的理念,是讓每個人能去除痛苦,得到快樂;離開虛妄,回到真實;掃除雜染,重拾清淨,這種安身立命的理想境界,就是佛教的理念:
第一、佛教的主旨是造福人類。
第二、佛教的準則是慈悲平等。
第三、佛教的目標是融和歡喜。
第四、佛教的理想是淨化人間。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