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3 - Dwelling Peacefully in Body and Mind 《星雲法語3-身心的安住》
Scroll 1: Concepts of Buddhism - The Essentials of Seeking the Dharma 卷一 佛教的理念 求法之要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佛教的理念 求法之要現今有許多人喜歡到寺院道場禮佛求福、聽經聞法、參加法會、集會共修。既然發心來參與,如何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在此有四項要點,提供大家參考:
第一、以疑心而來,帶信心而去:大部分的人因為「疑心」而接觸佛法。對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因緣果報、命運機緣等有疑問,促使他到寺院去求取解答。佛教不怕有疑問,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問正是開悟的契機。
帶著疑問而來,聽了經,聞了法之後,就要從疑心昇華成信心,以信心替代疑心,不可固守己見,否則像一只倒覆的瓦盆,裝不進任何寶藏,那就可惜了。
第二、以慕道而來,帶悟道而歸:有些人到寺院,是因為信仰佛法,或為瞻仰佛菩薩聖像,或是仰慕寺院道風,而來親炙其采。
以慕道之心而來,對佛菩薩、寺院有孺慕之情,是得度的因緣。親近寺院道場之後,要接受教導,要吸收佛法,才能在慕道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悟佛道,才能將佛法變成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所用,才能收到佛法的實際效益。
第三、以凡情而來,帶法情而回:如果最初到寺院裡面來,是以凡夫的心情,希望寺院道場的大眾對你重視,對你禮遇,對你客氣,這是凡情。以凡情而來是常人之情,但當你接受佛法的啟示,提起信心道念之後,要一切以法為依歸,帶著法情、帶著信心、獲得啟示而回,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受用佛法。
第四、以客禮而來,帶主禮而返:通常最初到寺院裡面來上香禮拜、參加法會、共修活動時,都會覺得自己是客人、是來賓、是以執客禮的身分而來。
但是你在拜了佛,參加各項修持活動之後,不該再有做客的心情,而是要以道場寺院主人自居,應有「佛教是我的,寺院道場是我的」的心態,當仁不讓地承當起護持道場、弘法利生的責任,這樣才有意義。
佛教是無私的宗教,佛法是無私的法、是理性的法。拜佛、求佛絕不是迷信,而是心靈安定、精神層次提升的資糧。如果能抱持正確的心態,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因此,參加寺院的任何活動,務必記得:
第一、以疑心而來,帶信心而去。
第二、以慕道而來,帶悟道而歸。
第三、以凡情而來,帶法情而回。
第四、以客禮而來,帶主禮而返。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