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7 - Life's Brocade Pouch 《星雲法語7-人生的錦囊》
Scroll 1: Wisdom in Life - Another Kind of Perspective on Life 卷一 人生的智慧 另一種人生觀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人生的智慧 另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有人積極,有人消極。大部份的人追求前進、熱鬧、爭取、擁有的世界,以為這就是樂觀積極;其實後退、寧靜、自制、空無的世界,不見得悲觀消極,有時反而是另一種人生觀?以下說明:
第一、從退讓中體驗樂趣:一般人以為退讓是怯弱,前進才積極,其實不一定。因為,前面半個前進的世界,相互競賽、你爭我奪,很少人注意回頭的半個世界,因此難以享受後退的樂趣。退讓不是沒有力量,有時更勇猛,更有智慧。比方地上髒了,我成就大家讀書的時間、環境,我來掃地。看起來掃地辛苦,身體卻更健康,身心獲得更大的歡喜。退讓的世界,不會有人麻煩我們、阻止我們、障礙我們,同樣成就功德事業。
第二、從寧靜中安頓身心:平常大家習慣追求感官之娛,這種外在的快樂卻不真實,歡樂過後感到空虛,甚至在身心動亂中,找不到片刻寂靜。我們看禪師閉眼盤腿打坐,不看、不聽、不說,以為枯坐無趣,其實他們從不看、不聽、不說中,找到內在的法喜,自我安住。因此建議,一日中有數分鐘的寧靜,一週中有數小時的寧靜,一年中有一到二週的寧靜,讓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暫時放下,從寧靜中找回自己,從寧靜裡安頓身心。
第三、從自制中克制物欲:外境經常給予我們誘惑,例如財富、感情、利益等等。乃至有人美言兩句,我們就心生歡喜,幾句壞話,就生氣傷心,喜怒哀樂無法平衡,甚至生命,都操縱在他人手裡,實在可憐。你看,弘一大師鹹淡有味的滿足、隱元禪師面對誤解的泰然,外在環境條件、榮辱,對他們毫無影響。要想在外境、物欲誘惑的邊緣中獲勝,就得靠自制的功夫、智慧的約束,這就要從道德、修養做起,增上力量。
第四、從空無中認識人生:我們常把心放於外在、有形的追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教我們回頭把心安在「無」上。心中無所企盼,自然沒有失去的痛苦、期待的落空。無的世界,並不是沒有,無是無限、無執、無累、無求,《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有了般若智慧,就能放下執著罣礙,能證悟到「無」,儘管有心、有情、有愛,但不會受人事的障礙,反而更能體會出豐富的內容,建立人生的新觀念。
每個人境遇不同,如何從紛亂擾攘的世間,讓自己返璞歸真,探討本來面目呢?以上另一種人生觀可以參考。
第一、從退讓中體驗樂趣。
第二、從寧靜中安頓身心。
第三、從自制中克制物欲。
第四、從空無中認識人生。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