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1: The Buddha, the Dharma, and the Sangha Triple Gem - Class 1: The Ten Epithets of the Tathagata 第一冊 佛法僧三寶 第二課 如來十號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一冊 佛法僧三寶 第二課 如來十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由於應化不同,各有別號,或取因言「彌勒佛」*1,或取果言「阿彌陀佛」*2,或取性言「毗盧遮那佛」*3,取相言「盧舍那佛」*4,取行言「釋迦牟尼佛」*5,取願言「阿閦佛」*6、藥師佛*7,佛佛各異。然而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無有差別,誠所謂「佛佛道同」,故有十種尊號,為諸佛的通號,稱為「如來十號」或「十種通號」。
「十號」的意義列舉如下:
一、如來:指佛陀乘如實之道而來,即謂「如來」;也可譯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達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動;「來」是指佛陀的應化身,此「身」為救度眾生「應化」而來。「如」是靜態的,「來」是動態的,成佛以後本是動靜不分、法應不二的,如《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因此,「如來」是說佛陀在如如不動的法身中,因悲憫救度眾生,應化而來,故曰「如來」。
二、應供: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過累劫的修行、度眾,證斷三惑*8,超越二死*9,積聚福德因緣,達到「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養,故名「應供」。正如一個人把畢生歲月奉獻給國家社會,一旦功成身退,理應受到國家的退休金安養天年一樣。
三、正遍知:又作正等覺者,即佛陀能正覺一切法,有別於凡夫的不覺與外道的錯覺;佛陀能遍覺一切眾,有別於二乘的自覺與菩薩的「雖正知而不遍」。由於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四、明行足:即三明、五行悉皆圓滿具足。三明指天眼明*10、宿命明*11、漏盡明*12;五行為聖行*13、梵行*14、天行*15、嬰兒行*16、病行*17。證得三明則「慧具足」,修持五行為「福具足」,佛陀福慧雙運,故號「明行足」。
五、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乃證悟無上菩提的覺者,已經超越生死對待。佛陀「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佛陀妙出世間,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於涅槃妙境,不再退沒於生死之海,故名「善逝」。
六、世間解:佛陀具足徹悟宇宙真相的智慧,包括認識諸法總相是空的「一切智」、認識諸法別相是緣生而有的「道種智」,以及認識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一切種智」。由於佛陀能徹底了知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實相,故名「世間解」。
七、無上士:佛陀的智慧、禪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圓滿,福慧具足,於人中無有過者,所以有謂:諸法中,涅槃無上;諸果中,正覺無上;一切眾生中,佛陀至高無上,故號「無上士」。
八、調御丈夫: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種種方便調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正如馴馬師善於調御馬性,故名「調御丈夫」。
九、天人師:佛陀為人、天的導師,示導眾生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眾生果能依教奉行,不捨道法,即能解脫煩惱,故號「天人師」。
十、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
具備以上十種名號者,即名「世尊」。世尊,含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尊貴、吉祥等六義,又稱有德、有名聲等,為世間最尊貴的人。
佛陀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為世間、出世間一切凡聖所共尊,因此世人用種種的異名來稱揚佛陀的巍巍功德。除了上述十號以外,諸如:世雄、世英、世眼、法王、佛日、能仁、大導師、大聖人、大沙門、大醫王、兩足尊、人雄、師子等,都是世人對佛陀的尊稱。從這些名號中,也可以進一步認識佛陀的崇高偉大。佛弟子在稱念佛名時,則應欣羨佛陀的斷德,仰慕佛陀的智德,乃至「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以報答佛陀的恩德,這才是我們稱揚佛陀名號的積極意義。
【注釋】
*1 彌勒佛現居兜率內院,將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降生人間,成佛度眾,故目前仍屬因位之佛。
*2 阿彌陀佛的果德是在因位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願所成就,可代表果德的佛。
*3 根據《大日經疏》說:「梵音毗盧遮那是日的別名,即除暗遍明之義。......所謂毗盧遮那為日,如世間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切眾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喻。」故毗盧遮那佛又稱清淨法身佛,代表法性之佛。
*4 根據《華嚴經》卷二〈盧舍那佛品〉:「盧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無有量,如實觀察真諦法,普照一切諸法門。」因此盧舍那佛代表圓滿報身佛,有莊嚴的法相果報。
*5 釋迦牟尼佛代表千百億化身佛,意即化身千百億以方便救度眾生,故代表行佛。
*6 阿佛在因地修行時,因發無瞋恚願而得名,故可代表願力特性的佛。
*7 根據《藥師如來本願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以利樂眾生,拔除重病為願,故號藥師佛,因此亦可代表願力上的佛。
*8 指見思、塵沙、無明等三惑。
*9 指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
*10 即於一切眾生死時生時、善色惡色,皆悉了知,並了知眾生依身、口、意三業成就之善行、惡行,由正法或邪法因緣,命終之後生於善趣或惡趣。
*11 即明白了知我及眾生一生乃至百千萬億生之相狀之智慧。
*12 即如實了知已證四諦之理而斷盡三界有漏煩惱,遠離生死繫縛之智慧。
*13 即佛菩薩等所修之行。廣義而言,即虔信《大般涅槃經》,捨俗出家,護持性重戒、息世譏嫌戒等,住於不動地;又觀其身無我,得四念處,住於堪忍地;復觀四聖諦,了達常樂我淨之理,住於無所畏地,稱為聖行。
*14 即道俗二眾所修之清淨行為。以梵天斷淫欲、離淫欲者,故稱梵行;反之,行淫欲之 法,即稱非梵行。
*15 天者,第一義天,指天然實相之理。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就妙行,故稱天行。
*16 據《大乘義章》卷十二載,嬰兒行有自利、利他二義。就自利而釋,菩薩之所行,為 遠離分別之大行,猶如嬰兒之所作,故稱嬰兒行;就利他而釋,則人、天、聲聞、緣 覺等諸乘,猶如嬰兒,菩薩為化度彼等,起大悲心而化度之,故稱嬰兒行。
*17 乃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平等心,拔眾生煩惱,治眾生罪業之大行。病者喻眾生之罪業,罪業是病;治病之行,故稱病行。
【習題】
一、請舉例說明諸佛別號的由來。
二、何以說「佛佛道同」?
三、諸佛通號為何?
四、簡述如來的意義。
五、稱念佛名的積極意義為何?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