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3: Bodhisattva Cultivation and Experiential Understanding - Class 9: The Artist Asvaghosa 第三冊 菩薩行證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三冊 菩薩行證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話證之於馬鳴菩薩對佛教弘傳的影響,誠不虛言也。
馬鳴菩薩是西元二世紀初人,生於中印度舍衛國婆枳多的婆羅門家族,初習外道,博學善辯,後為印度長老脅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
出家後的馬鳴,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處弘法化眾,因為他加入了佛教的行列,所以大乘佛教經他提倡,風靡印度,盛極一時。
他是一位佛教的文學家、音樂家,他的作品涵蓋詩歌、戲劇、音樂等,都是望重當時,聞名於世。例如,他將佛陀的一生用梵語寫成的敘事詩《佛所行讚》*1,不但文辭優美,敘事細膩,而且風格鮮活,可以說是古典時期梵語文學的先驅,也是開優美文學的先河,不但於五印度及南海諸國傳誦一時,後來貴霜王朝*2的佛傳雕塑即依此詩偈而製成。此書與記述佛陀的異母兄弟難陀的敘事詩《孫陀羅難陀詩》,同為馬鳴菩薩重要的兩部詩歌代表作。
此外,他作「賴吒和羅」*3劇曲,宣說苦空無常之義,感得華氏城五百位王子發心出家修道,成為佛教史上以戲曲音律度眾的美談。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三部印度古戲劇殘卷,其中一部《舍利弗傳》,也是馬鳴菩薩的著作,為現存梵文文學中最古老的戲劇作品。
馬鳴菩薩一生以佛教的詩詞歌賦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因此聲名遠播,引發當時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4興兵入侵中印度摩揭陀國時,要求以佛缽及馬鳴相抵二億金,作為撤兵條件。馬鳴到了貴霜王朝後,旋即度化迦膩色迦王,受封為國師,王每於政務餘暇,時常向他請益佛法,尤其在各地行宮與其他地區興建佛塔、伽藍,形成日後佛教美術史上著名的犍陀羅美術。
馬鳴菩薩度化迦膩色迦王後,由於當時佛教不同的部派各持己見,令修學者不知如何遵循,迦膩色迦王因此禮請脅尊者廣召天下賢德之士,舉行盛大的經典結集會議,以統合教義之分歧。
結集大會於克什米爾舉行,由五百羅漢與五百菩薩組成,結集結果,承認佛教十八個部派皆是講說佛陀的教義,只為廣度不同根機者而施設不同的法門,於是各部派間近百年的紛擾終於圓滿結束。此次結集同時也將戒律以及尚未記錄成文的經藏部份寫成文字,刪訂已有的寫本,並注釋三藏經典,大會並公推馬鳴菩薩負責修訂文句,這是佛教史上第四次的經典結集*5。
馬鳴菩薩在北印度期間,廣宣大乘佛法,備受時人推崇,尊稱為「功德日」。尤其,馬鳴菩薩最重要的貢獻是造論破邪顯正,闡明佛旨,如《摩訶摩耶經》卷下云:「佛涅槃後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在西藏的《馬鳴傳》中更推崇說,馬鳴菩薩是一位「沒有他不能回答的問題,沒有他不能駁倒的非難,如同強風吹倒枯木一般,他經常折服問難者」。因此,又有「辯才比丘」的美譽。
馬鳴菩薩一方面將深奧的佛理融入音樂、戲曲、詩歌等文藝作品中,同時他所製作的佛曲、佛樂也豐富了佛教的音樂。他在論述方面的著作有《大乘莊嚴經論》、《大乘起信論》等。其中,《大乘起信論》提出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6,為大乘修行的階次,須於慧解、實踐並重,才能從生死流轉門還至涅槃真如界。本論為歷來各宗所依據的重要論典之一,佛教的主要宗派,天台、華嚴、禪、淨、密等宗,都深受影響。
綜觀馬鳴菩薩的一生,以文藝度眾,以詩偈歌詠詮釋生命苦空的真諦,並參與經典結集,終結佛教各部派百年的紛爭。他以一部《大乘起信論》萌發了大乘佛法的種子,豐富日後中國佛教的教義內容,因此《摩訶衍論》推崇他為「大光明佛」,他不但是西域造論興宗的始祖,更是一位佛教音樂、藝術的開創者,影響後世佛法的弘傳至深且遠。
【注釋】
*1 印度馬鳴菩薩造,凡五卷二十八品,北涼曇無讖譯。又稱《佛本行讚》、《佛所行讚經》、《馬鳴讚》等。係以五言偈頌讚述佛陀一生,由誕生至八王分舍利之事蹟。本書為馬鳴之代表作,乃古典梵文學之先驅,佛傳文學作品,無人出其右,曾廣泛流行於古印度。一八九二年,法國學者烈維出版了《佛所行讚》第一章,自此打開馬鳴菩薩名聲,被公認為是梵文文學著名的詩人之一,又是敘事詩、戲曲和抒情詩的創作者。
*2 為興盛於一世紀末至三世紀中葉之西北印度統一之王朝。早期由中亞遊牧民族月氏族長丘就卻所統率。第二代大拓疆土,第三代為迦膩色迦,統治印度北部,勢力伸展至中亞、伊朗,創建自阿育王以來之最大強國。其時,東西文化交流頻繁,與中國、羅馬等互有往來。時值佛教說一切有部教義大興時代,馬鳴即當時活躍於佛教文學界之不朽人物。時犍陀羅地區的佛教美術亦大放異彩。
*3 中印度西北方居樓國鍮蘆吒村富豪之子。佛陀至其國教化時,隨佛出家,得果後返鄉。父母以美女誘其還俗,該女反受其教誡,離俗修道。馬鳴將賴吒和羅尊者一生的事蹟編成戲曲,於華氏城親自演出,而令五百王子及眾多民眾捨俗出家,對佛法之弘傳,功不可沒。
*4 迦膩色迦王係貴霜王朝第三世王。建立了縱貫中亞至中印度的大帝國,於佛教史上,與阿育王並稱二大護法王。王初時信奉外教,不信罪福,輕侮佛法,後受馬鳴之感化,始皈依佛教。
*5 第四次的經典結集係由脅尊者為召集人,以世友為上首主持會議,迦膩色迦王全力護持。此次結集,重新修訂三藏教典,尤其對經、律、論三藏廣泛注解,各有十萬頌,總計三十萬頌,合有九百六十萬言,此注解即為現今流傳之《大毗婆沙論》。
*6 《大乘起信論》中所說「一心」,是指眾生心,也是如來藏(真如)心。因為眾生心(法)能顯現大乘法的體、相、用。一心含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二門」指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從流轉的生滅門,依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階次的修行,還至真如涅槃界。「三大」是指體、相、用三者。「體大」,謂一切法平等,於一切凡夫、三乘聖賢、諸佛等,無有增減,恆常不變;「相大」,謂如來藏具足大智慧、大光明等無量性德;「用大」,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之善因妙果。「四信」謂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此說主要為成就信心。「五行」謂修行有五門,以此五門成就「四信」。五門為施門、戒門、忍門、進門、止觀門(指定慧),故五門亦等於六波羅蜜。
【習題】
一、馬鳴菩薩在音樂、戲劇、詩偈、經典論述的著作有那些?
二、試略述馬鳴菩薩於佛教文學的貢獻。
三、試略述《佛所行讚》的內容及其在文學上的價值。
四、《大乘起信論》的主要內容為何?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