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5: Introduction to Schools - Class 14: Tibetan Buddhism 第五冊 宗派概論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五冊 宗派概論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西藏的佛教,應溯自西元四世紀,藏王拉托托‧日寧贊*1得《如意珠寶篋莊嚴經》等,因不解經義,以「玄密聖物」*2奉祀;至西元七世紀中葉,藏王松贊干布*3始建寺譯經*4,這是西藏佛教的嚆矢。
西元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貞*5虔誠奉佛,積極弘揚佛法,迎尼泊爾寂護大師*6入藏,講說律藏、中觀,建桑耶寺*7。惟是時藏地原始苯教*8排斥佛教,災難頻傳,佛教發展備極艱辛。西元七四七年,藏王接納寂護大師的建議,遣使者恭迎印度密教蓮華生大士*9入藏,立宗弘化,乃開藏密之源。大師以神通降服苯教教徒,悉奉佛教,同護佛法,屢建未成的桑耶寺乃順利竣工,所傳真言儀軌亦告大備。是時,並得啤瑪拉密渣尊者*10大力相助,披度僧眾,依教修行,這是藏地佛教前弘期的盛況。
西元九世紀,苯教反佛勢力興起,藏王朗達瑪*11大舉毀滅佛教。其後,藏地內亂,民生疾苦,引起藏人向佛之心,乃迎印度尊者阿底峽*12入藏,從事改革,佛法再興,開啟藏地後弘期佛教的發展。
在西藏佛教史上,佛教遭朗達瑪毀滅前,蓮華生大士所傳佛法,稱舊派,藏語稱「寧瑪派」;阿底峽尊者以後所傳佛法,稱新派,藏語名「噶當」,又稱新紅教,係將原來的密教融和顯乘,以顯密不二,經典與曼陀羅合一,為解脫要道,護持者眾。此後,西藏佛教迅速發展,宗派林立,因此精舍林立,寧瑪、噶舉、薩迦、格魯為四大教派,其餘尚有當巴桑吉*13所建的「希解派」*14,袞邦欽波‧特吉尊椎*15所創的「覺囊派」*16,博東巧勒南杰*17所立的「博東派」*18,布敦*19所興的「霞魯派」*20,以及如南喀堅贊*21雖未列「洛扎派」名,而顯盛一時的流派甚多。時至今日,或雖典籍尚存,法統失傳,或以法脈尚興,教義相似,或以流傳未久,而未弘傳,皆不贅述。茲就四大主流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派概略說明如下:
一、寧瑪派(紅教)
寧瑪派是西藏佛教中最早的教派。寧瑪,藏語古老的意思。始祖即藏密開祖蓮華生大士,大士入藏之後,降魔建寺,闢地譯經,弘傳密法,一時佛法大興。
十一、十二世紀間,藏僧三索爾*22及絨卻吉桑波等,奉蓮華生大士為開祖,依其密咒及所遺「伏藏」*23修習;自藏傳佛教後弘期始,稱寧瑪派。又此派僧人頭戴紅色僧帽,因此別稱為「紅教」。
寧瑪派重個人實修,奉大乘思想,不置寺院,覓隱密山洞,修持巖藏或心中取得的蓮華生大士所傳密法。後來規模益廣,形成六大傳承,即噶陀、白玉、左千、雪謙、多傑乍、敏珠林是,盛行於康藏、青海、四川等地,至十六、十七世紀,始有較具規模的寺院,且發展快速,海內外承侍此派受法修行者眾多。
二、噶舉派(白教)
本派祖師馬爾巴,親自到印度向密教大師那洛巴修學密法,回藏後成為噶舉派的開祖。噶舉派注重口口傳授。噶,意指「佛語」或「師長的言教」;舉,意為「傳承」。此派在修法時穿著白色僧裙(馬爾巴沿襲自印度習俗),別稱「白教」。
馬爾巴傳授「喜金剛」*24、「密集金剛」、「大手印」*25等密法,並全力投入梵典漢譯的工作。他以在家居士身分傳法灌頂,門下弟子以密勒日巴*26最為傑出,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詩人聖者。密勒日巴的再傳弟子岡波巴*27,其弟子分為四大派和八小派*28,其中,杜松虔巴所創立的噶瑪噶舉派,即第一世噶瑪巴*29,以活佛轉世的方式傳承此派,至今已轉世至第十七世,從二世開始為忽必烈之師,乃至十世皆為中國元朝皇帝的教授師。
噶舉派的教義傳承自應成派《中觀論》*30,最主要的教法是「大手印」法,並著重將生活中的不順遂視為修道的「助緣」,主張於逆境中磨練意志,以增長學法的信心。
三、薩迦派(花教)
西元一○七三年,薩迦派的教主貢卻嘉布*31,在後藏仲曲河谷的薩迦地方,以所建的薩迦寺為名,成立此派。此派寺院牆上繪有象徵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32的紅、白、藍三色花紋,因而又名「花教」。
薩迦法王與教主的繼承,是採父子相傳的家族傳承方式世代輪替相承。薩迦四祖貢噶堅贊曾應元帝忽必烈召請入朝,被尊為帝師,著有《薩迦格言》,流傳至今。薩迦五祖八思巴,亦被元朝尊為帝師,冊封為「大寶法王」,並委以全藏的統治權,薩迦派因而盛極一時。隨著元朝政治的衰微,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也受到重大的影響,但其教義仍然流傳至今。
薩迦派所弘傳的密法,傳承自貢卻嘉布得文殊的啟示,以清辨一系的中觀派教學解釋祕密乘,「喜金剛」法為其傳承,並以顯教中觀、唯識思想為基礎,注重「道果」密法*33的傳授。其教法有三個主要的修行次第,即:最初捨非福(惡業)中斷於我執(人空),後除一切見(法空),知此為智者。
四、格魯派(黃教)
宗喀巴遙承噶當派傳統,於西元一四○九年以所建的立波噶當寺為名,創建「立波噶當派」。其後,又在拉薩創建甘丹寺,並發起「傳召」法會,乃改為「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與善行,後世尊宗喀巴大師為創始者。宗喀巴提倡宗教改革,講求戒律精嚴,注重顯教修學,並主張先顯後密的教法。此派因頭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
宗喀巴採取噶當派阿底峽尊者顯密合一的思想,並建立先顯後密的修行次第,以五大部論*34為修學顯教必修課程。宗喀巴的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不但體現他的思想體系,也是格魯派的理論基礎。
格魯派是西藏佛教教派中最後興起的,十五世紀以後的西藏歷史與格魯派的歷史密不可分,其勢力強大,寺院眾多,最著名的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倫布寺。
西元一九五九年文革期間,十四世喇嘛丹增嘉措出走到印度西北部的達蘭沙拉,並建立流亡政府至今。
隨著藏僧的流亡海外,各個教派在世界各地重建梵宇,弘傳密法,揭開了西藏的神秘面紗。各國學者對西藏的傳統、語言、典籍、教派、美術等方面,都有廣泛的興趣,形成研究、撰述與闡揚的熱潮。
【注釋】
*1 為西藏二十八代贊普。
*2 謂不可理解的神聖之物。西元四世紀,藏王拉托托‧日寧贊緣印度學者羅森楚及譯師悌列西,得《如意珠寶篋莊嚴經》、「六字明」及「金塔」等佛教文物。
*3 唐素稱棄宗弄贊(六一七~六五○)。他統一吐番各部落,建立聯合政權,文治武功優,並且創立西藏文字,是位有名的贊普。二十三歲娶尼泊爾慈珍公主,二十五歲娶大唐文成公主為妃。
*4 指藏王為迎娶兩位公主,在拉薩建大昭寺、小昭寺,並用藏文翻譯《華嚴》等大乘經藏。
*5 是一位虔誠奉佛的贊普,亦是蓮華生大士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
*6 又名菩提薩埵,東印度人,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衍化出的瑜伽中觀派的創始人,那爛陀寺著名學者。後來任藏北桑耶寺首任大堪布。
*7 位於西藏拉薩南方,扎囊縣境內,西元七七五年,赤松德貞王時,由蓮華生大士督工修建,全寺共三層,基層採藏式建築,第二層為唐朝建築,第三層是印度式樣,所以又稱「三樣寺」。並請印度十二名說一切有部的上座比丘為尊證,引度七名藏人出家,史稱「七覺士」,是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具備僧寶的正規佛寺。
*8 為佛教傳入西藏以前,藏人以天神、誦詞、咒術為信仰的原始宗教。苯教有白苯及黑苯兩種,黑苯已滅絕,白苯尚存。苯教最高神聖,名為「葉仙」,葉意本源,仙意神聖。苯教的靈性,建立於宇宙觀的現實界,以誦詞、咒術供養而祈保護的民間信仰。
*9 又稱貝瑪桑巴瓦,應化於鄔金,即西印度,為今巴基斯坦境內優禪尼國。史載東北有海曰殖民當巔,盛產蓮花,中有蓮莖,粗可合抱,大蓮敷起,析為八房,中出靈兒,相好光明,端身趺坐,時維辰年,季夏六月,日宿在鬼。王迎歸扶養,詢其父母為誰,答曰:「明了智慧以為父,歡喜慈悲以為母,不生不滅以為地,內外瑩徹以為心,空有不著以為食,降服妄念以為座。」大士本成正等正覺,是阿彌陀佛之身、觀音菩薩之語、諸佛之意的化身,度生方便皆悉具足,應化各地,調伏有情,紹隆三寶。大士融通顯密,不使二歧。凡顯經密軌,究竟法義,無上悉地,皆深得釋迦如來師承口訣,所有金剛身、語、意三業,法、報、化三身,成證秘訣。息、增、懷、誅度生方便,皆悉圓滿。寂護大師讚曰:「大士乃三世之大寶,十方之旭日,諸佛之真身,眾生之慈母也。」大士於西元八○四年乘天馬凌空離藏往西印度,為眾生說法後,再乘天馬飛往雅饒洲。
*10 生於西印度,在寧瑪派具有很崇高的地位。當寧瑪派初創時,尊者予蓮華生大士很大的助力,尊者曾在中國五台山承侍詩列星哈大班智達,得全部外內密的傳授。尊者於藏地凡十三年,主持譯事,其後復返五台山。
*11 別名赤達瑪烏冬贊,助苯教徒消滅佛教,接王位不久即暴斃,從此吐蕃王朝呈混亂之局。
*12 是東方薩賀王之子,孟加拉人,可謂善巧內外諸明處,持律上座三學淨,是印度的大教師,亦是那爛陀大寺院的住持,三藏顯密無不通達,名號賢劫摩訶薩。
*13 生於南印度闍若僧訶所屬的春貝岭,天性樂善,少時精通五明,從善天倫師出家,其最勝悉地為證大見道智,成就弟子甚多,曾從藏地遊歷漠土,因此在漠地名聲亦大。
*14 當巴桑吉所創,希解意為「能寂」,以般若性空為教義,注重避世苦修,以去我執。十四世紀末葉逐漸失傳。
*15 在扎什倫布西北百里覺摩囊建寺,以大學者總布巴為住持,大開宗風,自此以後,其繼承者則稱為覺囊派。
*16 主「他空」思想,以時輪金剛瑜伽教法著名,屬香巴噶舉的一支,在康地區傳播甚廣。此派法王阿旺班瑪南嘉,現駐青海果洛甘德龍什加寺。其弟子亦是達拉那特活佛轉世的阿旺扎西江措仁波切,年少聰慧,精通五明,經教密續的修習,精進不懈,自奉儉約,不喜華飾,於美台等地建立弘法道場,光大發揚此派教法。
*17 別名博東巴,又稱晉美扎巴。博東在日喀則境內,為總布巴大弟子,曾繼總布巴為覺囊寺住持,通達顯密經教,並通詩文詞章。
*18 博東巴建八莫卻頂寺於後藏,並建立講聽宗風,稱為博東派。
*19 噶當派以學術著稱,學僧輩出,其中以布敦為最。布敦被迎至霞魯寺,由其甥舅等為施主,廣興四本續灌頂,密經講解和要門教授的講聽之風,曾建時輪及金剛界為主的瑜伽部曼陀羅儀軌,其門下有貢松巴、卻季巴、穹勒巴、扎澤巴等,宗喀巴曾依止以上三人聽受時輪、勝樂、瑜伽續部諸法。布敦著作豐富,以編大藏經(丹珠爾)及布敦佛教史為二大貢獻,對後代諸派影響深鉅。
*20 或稱布魯派,此派於布敦大師圓寂後,扎澤巴西繼承法座,繼出霞欽及旃陀羅巴等法嗣而立此派。
*21 屬噶當教典派,住持洛扎寺,宗喀巴曾與其共研經教,其祖先許布屬寧瑪派,親得金剛手菩薩傳授不共甚深要法,並將噶當派合而為一,為學者講說,未列洛扎派之名。
*22 即西藏僧人索爾波且釋迦生、索爾迥喜饒扎巴、索爾迥卓蒲巴,人稱「三索爾」。
*23 指當年蓮華生大士預知藏地佛教尚有劫難,將所傳共不共悉地的教法與法物埋藏於山崖水壑隱密之處,並加持之,使經久不壞,後由有緣人取之,開藏以弘揚。
*24 無上瑜伽乘中的最究竟法門。
*25 為西藏佛教噶舉派的最高密法。有關大手印的重要典籍有《莊嚴解脫道論》、《俱生和論》。此法以禪定為教義,空、智合一,成就內在心靈智慧與慈悲的顯現。
*26 生於尼泊爾附近,七歲喪父,嘗為報叔父、姑母奪產之仇,修習咒術誅人及降雹之法,遂造惡業,繼而生起悔意,乃學正法。上師馬爾巴為清淨其罪業,故意給予無數大小苦行,終至罪業清淨,受灌頂與修持口訣。師以苦行聞名,更善歌詠,有《十萬歌集》傳誦於世。此外,為利益眾生,常巡錫各地教化,故被稱譽為「密勒尊者」。
*27 是密勒日巴的弟子,西元一○七九年誕生於西藏中部的聶極波尼希乃鎮,二十六歲受具足戒,法名福德寶。以醫生及比丘相現世,修學禪觀,是位大比丘學者,又是大瑜伽行者,精通顯密,學容三乘,亦是弘揚噶舉派教法最力者。噶舉派自岡波巴起,才宏揚廣大,後發展四大八小十二支流。
*28 噶舉派有四大八小支流。四大派為噶瑪噶舉(杜松虔巴所創)、拔戎噶舉(達摩班菲所創)、蔡巴噶舉(章查巴宗魯拉巴所創)、帕噶舉(多傑嘉波所創)。八小支派為瑪倉巴(噶魯卻傑馬爾巴所創)、葉巴(桑嘉益巴所創)、修賽巴(帝西勒巴所創)、綽浦巴(昆當勒巴所創)、雅桑巴(魯多雅璋卻傑所創)、主巴(巴瑪多傑所創)、達龍巴(克拉西巴所創)、止貢巴(卻巴吉天松貢所創)。以上八小支派全由帕莫竹巴的弟子所創立的。至於香巴噶舉則由瓊波那佐大師後代創立的,不屬噶舉主派系,故未包含前述四大八小支派中。
*29 即杜松虔巴,曾遇佛母賦予宿命通智,並贈予佛母髮冠,以常人不能見的方式出現在噶馬巴的頭上。自明朝永樂帝親見五世噶馬巴頂上的佛母髮冠後,乃精心打造黑金剛寶冠相贈,從此噶舉派大寶法王皆以黑金剛寶冠儀式,作為轉世法王的登位象徵。
*30 中觀學派在第六世紀時分裂成二派:延續傳統的哲學推理形式者,稱「自續中觀派」,以清辨、寂護等為代表;採取否定的推理形式者,稱「應成中觀派」,以佛護、月稱等為代表。
*31 一稱袞曲爵保,是古代西藏王朝的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曾向卓爾‧釋迦意希學習「道果密法」。
*32 廣指執持金剛杵的菩薩,亦特用以稱密跡金剛力士。如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的諸尊皆稱金剛手。又《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二載,密跡金剛力士在如來之後,手執金剛杵。又《大日經疏》卷一載,淺略義的金剛手,指夜叉,因其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稱金剛手。深義的金剛手,則指表大日如來身語意三密的金剛薩埵。
*33 道果法是薩迦派的修持法,首先要斷除一切惡業,然後正視客觀世界一切皆空,透過整套繁瑣的修行方法,體證外境由心生,萬事萬物乃吾人內心的種種幻象。若能悟出實相乃空,就能超然物外,即身成佛。
*34 格魯派在修習顯教時,以五大論為必修課程,即:法稱的《釋量論》,即因明學;彌勒的《現觀莊嚴論》,即解釋佛境時指引如何達到佛境的書;月稱的《入中論》,即「中觀學」,解釋佛教空性世界觀的書;功德興的《戒律本論》,佛教戒律的書;世親的《俱舍論》,即佛法總論,敘述佛教整體概念的經典論述。
【習題】
一、西藏佛教最早的宗派於何時形成?如何形成?
二、目前西藏佛教的主要宗派有那些?近代發展如何?
三、西藏佛教宗派中,組織最龐大的是那一派?如何影響西藏佛教?
四、試述密勒日巴尊者在藏傳佛教的歷史地位。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