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8: Buddhism and Study about the World - Class 16: Buddhism and Architecture 第八冊 佛教與世學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八冊 佛教與世學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建築是一種藝術,從建築又衍生出繪畫、雕刻造形、造景等藝術,因此有謂建築是藝術之母。
從古至今,不論中外,佛教在建築史上留下許多足以傲視群倫的藝術瑰寶,例如建於魏孝明帝熙平元年的永寧寺,被世人譽為「此寺精麗,閻浮*1所無」;又如舉世聞名的中國敦煌石洞*2、印度阿姜達石窟*3、西藏布達拉宮*4、柬埔寨吳哥窟*5、印尼婆羅浮屠*6、緬甸大金塔*7等,可以說都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處的綜合美術館,所以佛教在建築學的領域裡,一直擁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佛教建築包括佛塔、寺院、石窟等,而與現代人生活較為密切的,莫過於寺院。寺院是僧眾修行的地方,是信徒心靈寄託的中心,也是社會大眾尋幽攬勝的最佳去處。寺院更是佛教的代表,有了寺院,才有佛法僧三寶;有了寺院,才能傳播教義,才能住持正法,因此要佛法興隆,必須建寺安僧。
佛教最早的寺院建築,是肇始於印度佛陀時代。由於頻婆娑羅王與須達長者分別建造竹林精舍*8及祇園精舍*9,成為寺院建築的嚆矢。此後,世界各地美輪美奐的寺院,即紛紛於都城市郊、深山叢林興設。
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傳到中國,因為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與道士論道,啟發漢明帝的信心,下令在城內建築比丘尼寺院,於洛陽建築白馬寺,成為中國佛教寺院建築的濫觴。
中國佛教建築早期以佛塔為主,至隋唐時代漸以佛殿為中心,且多仿皇宮模式建造。中國現存的早期宮殿稀少,而佛殿卻可反映出當時在結構、造形、規劃、構造等方面的宮殿形像,成為建築史中極富價值的證物,尤其對傳統建築文化的保存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10,便完整地保留了唐朝建築藝術的精髓;日本唐招提寺*11則亦可一探早期中國建築的風貌。
此外,分佈於中國西部、北部一帶的石窟寺院建築,由於係利用岩盤或山石開鑿而成,十分堅固並富有防護性,因此大多能保存迄今,其間留有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痕跡,彌足珍貴。內部多設有佛龕、佛壇、華蓋、塑像,飾以浮雕、壁畫等,並收藏各種經典、佛畫、佛具及寺院文書等,儼然是佛教藝術的寶庫,實為震撼全世界的文化寶藏,在學術、文化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佛教的建築、雕刻以及多不勝數的壁畫,在在顯示出佛教不僅是具有莊嚴的儀式、廣大精深的教義,更具有藝術的特質。在許多藝術家與考古專家的眼中,佛教的建築是具有豐富、多變與美感特色的藝術創作,實在是世界建築界的一大資產。
總之,佛教的建築不但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無形中也推動了佛法的流傳。根據出土的遺跡顯示:佛世時的精舍,採光通風的規劃都很完善,寮舍、客房、廚房、倉庫、浴室、病寮居住的安排,及蓮池、壁畫、經行堂等的設施,都兼具弘法與藝術功能。
佛塔、寺院或石窟建築,都代表佛教,成為信徒的信仰中心。自古以來,寺院更具有學校的功能,例如:印度祇園精舍內規劃的都是講堂;中國古老的寺院設有法堂、藏經樓,就是今日的教室、圖書館。甚至歷年來佛教曾經舉辦不少義學,寺院也成為學校,歷代名將宿儒如劉勰、范仲淹、王安石、呂蒙正、梁漱溟等,便是在寺院裡苦讀成功的。
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心靈的百貨公司,是希聖成賢的學校,也是善友往來的交誼所,更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未來寺院建築除保存傳統的佛殿、客堂、齋堂、茶堂、庫房等設施之外,尤應增設會議室、講堂、禪堂、教室、談話室、視聽中心、文教中心、美術館、文物展覽館等,讓寺院透過法務、文教、藝術,充份發揮弘揚聖教、教化社會的功能,成為僧信四眾融和共有的道場,成為社會教化的學校,成為學術研究、知識交流的會議中心,讓寺院永遠成為每個世代人心的歸趣與精神寄託。
【注釋】
*1 閻浮提的略稱,又稱南贍部洲;與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合稱四大部洲,是十法界中人道眾生所居住的地方。此洲因盛產閻浮樹而得名,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於其土地中,因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
*2 中國四大石窟群之一,位於甘肅省敦煌縣。敦煌位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漢代以來,此地為我國與西域諸國的交通要衝。由於一出敦煌即為大漠,死生莫卜,商旅賈人往往祈佛保佑,形成日後敦煌藝術發達的原因。今學界所稱的敦煌佛教藝術,包括安西縣附近的榆林窟與小千佛洞、敦煌西南的西千佛洞,然一般所言的「敦煌千佛洞」則指位於鳴沙山東麓的石窟群。
石窟,又稱石窟寺院,是將山岳的岩質斷崖鑿成洞窟,並安置佛像以作為寺院者。我國石窟的開鑿,約在前秦建元二年(三六六),由沙門樂僔於敦煌鳴沙山試鑿開始,直至十五世紀,歷時千餘年而不衰,其分布遍於中國西部、北部,自新疆的高昌、庫車、甘肅的敦煌、天水,及南北二石窟,大同的雲崗,洛陽的龍門,太原的天龍山,河北河南的響堂山,濟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棲霞山,杭州的飛來洞,以至遼寧的萬佛洞等,規模均極宏大。其中,敦煌石窟以壁畫名聞中外,享有「牆壁上的博物館」之稱;與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同為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群,石窟內部遺存有豐富的佛像雕刻、裝飾、壁畫等,充分顯現出佛教藝術的偉大風貌。
*3 位在德干高原北部摩訶拉士特拉地區的西岳山脈,開鑿在幾近垂直的峭壁上,共有三十一處人造石室,長達五百五十公尺。石室雕飾華美,有的雕刻大佛像,有的鏤述佛陀本生事蹟,以及到西元七世紀為止的近九百年印度文明,皆栩栩如生,不但深具藝術價值,並充分展示出印度文明與佛教思想發展的輝煌史實。
*4 布達拉宮聳立在拉薩市紅山頂上,佔地一萬三千平方公尺,莊嚴雄偉。主樓十三層,高一百一十多公尺,宮內有殿堂千間,佛壇萬座,主體建築是紅宮和白宮。紅宮內有八座歷世達賴喇嘛的鑲金靈塔、佛殿,並珍藏金字日珠爾等滿、藏文大藏經及法物的藏經閣等。白宮是達賴喇嘛的起居室、辦公室,以及舉行重大宗教儀式與重要政治活動的東大殿、僧官學校等。在朝聖者心中,布達拉宮是一座永不動搖的信仰堡壘,永遠吸引成千上萬人頂禮膜拜。
*5 吳哥窟是西元八、九世紀,高棉政治、藝術達到頂峰時,由兩位武功最盛的吳哥王先後修建完成,佔地廣達五千平方公里,區內石廟超過六百座,石廟多以長方形大石塊砌成,它的美,正在於石塊上形形色色的石雕。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吳哥廟又稱安哥大寺,後人稱為「王者之廟」,佔地面積近兩百萬平方公尺,從外圍主門到廟殿中央,參道長五百四十公尺,廟中心塔高六十五公尺,相當於現代的二十層高樓,寺內浮雕及建築風格堪稱是人類智慧和藝術創作的珍貴遺產。
*6 婆羅浮屠是露天原始佛教聖地,是大乘佛教與密教建築聖蹟的糅合,曾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整座建築呈金字塔狀,共有九層,雄偉壯觀,是世界最大的佛教遺址。該寺於每年五月月圓日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祭典,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也會至此朝聖。
*7 大金塔建於西元十一世紀,是緬甸佛教徒為紀念佛陀曾經至此弘法而建。整座塔總共鋪了八千六百八十八塊黃金,塔頂更飾以五千四百四十八顆鑽石、兩千三百一十七顆紅寶石、藍寶石和黃寶石,最頂端鑲了一顆巨星級的綠寶石來捕捉旭陽的光耀和落日的餘暉,更襯托出金碧輝煌,氣宇宏偉。英國文學家毛姆曾經描述說:「緬甸金塔雄偉聳立,金光閃耀,如黑夜裡的明燈,象徵著無限的光明與希望。」塔內據說安奉著八根釋迦牟尼佛的頭髮及過去三位佛陀的遺物,因此這座金塔已成為信徒虔誠信仰的精神堡壘。
*8 位於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為佛世時頻婆娑羅王發心興建供養,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建築。
*9 又稱祇樹給孤獨園,為憍薩彌羅國的給孤獨長者發心興建,園中樹林原為祇陀太子所有,因此得名。祇園精舍與竹林精舍為佛陀經常宣揚教化的兩處道場。
*10 位於山西五台山,建於北魏孝文帝,歷史悠久,世稱「先有佛光,後有五台」,寺內建築宏偉,彩塑精妙,聞名於世。武宗之難被毀,唐大中十一年(八五七),願城和尚重振佛光寺,弟子寧公遇出資重建正殿,大量採用月樑式的斗拱結構。殿身寬七間、深四間,單檐廡殿頂,位居最後,稱東大殿,冠於全寺,是現今僅存的唐朝木構建築,唐朝是中國藝術的黃金時期,唐朝主要的藝術表現全集粹於殿內,使該寺成為中國獨特的寶藏。
*11 為日本律宗的總本山,位於奈良市西京五條,舊名龍興寺,為南都七大寺之一。我國唐代僧鑑真大師在西元七五九年所建,與東大寺的戒壇院並為傳布與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
【習題】
一、佛教的建築有那些種類?
二、請敘述佛教建築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三、試述佛教建築在中國歷史上的演進。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