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2 - Canonical Texts 《佛教叢書2-經典》
A Grove of Pearls in the Garden of the Dharma 法苑珠林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祖師著作 ■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又名《法苑珠林傳》或《法苑珠林集》。一○○卷。唐代道世法師據各種經典編纂而成。師京兆(西安)人,俗姓韓,字玄惲。學識博洽,與道宣律師共揚律學,移風化俗,嚴持淨戒,著述是務。著有《諸經要集》二十卷、《四分律討要》五卷、《四分律尼鈔》、《金剛經集注》等。
「法苑」,指佛法的薈萃;「珠」,是美石,比喻佛陀教法融通無礙;「林」,法義叢集名為林。由此可知,《法苑珠林》是彙集一切佛法教義精華的一部重要典籍。
全書約百萬餘字,博引諸經、律、論、傳等四百多種。從〈劫量篇〉到〈傳記篇〉,依其內容性質分為百篇六六八部。其中各篇除廣引佛教經論說明外,有關感應的文章,則旁採百家之書以明其驗。舉凡歷史、筆記、諸子、掌故、小說等,都是本書擷取的範圍,因此,所採用的外典就有百餘種之多。又凡所引事例,皆註明出處,若是當代事蹟,也一一註明為何人所說。由於引用經論之多,使本書成為檢尋一切經典的工具書,堪稱一切佛經之索引,與《經律異相》、《諸經要集》同為研究佛學、弘法佈教的寶典。素有佛教百科全書之稱,是中國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史料。
本書概述佛教的思想、術語、法數等,在使用上極為方便。今將各篇內容簡述如下:
1.劫量篇:記載世界由開始至毀滅的整個過程,即所謂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其中特別標舉「小三災」與「大三災」二部,這是佛教的歷史周期說。(卷一)
2.三界篇:說明宇宙世界是由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所組成。中心是須彌山,四周為大海,海中有四大部洲,自須彌山腰依次向上為諸天所在處,這是佛教的宇宙結構圖式。內容詳載各界眾生的受生情形、住處大小、身高壽命,乃至婚嫁送終等一切生活方式。(卷二~三)
3.日月篇:說明日月星宿的運行,雷電雲雨的產生,這是佛教的天文觀。(卷四)
4.六道篇:說明三界眾生因善惡行為的不同,而招感天、人、阿修羅、鬼神、畜生、地獄等六種果報,這是佛教的有情觀。(卷五~七)
5.千佛篇:敘述過去諸佛,以至教主釋迦牟尼佛的成佛、說法、涅槃始末,及弟子們結集經、律、論的情形。(卷八~十二)
6.敬佛篇:闡述彌陀、彌勒二種信仰,並廣引經典譬喻說明念佛的好處,及各種感應事蹟。(卷十三~十七)
7.敬法篇:說明誦經解義,弘揚教法的功德。(卷十七~十八)
8.敬僧篇:說明禮敬僧眾的功德。(卷十九)
9.致敬篇:說明禮拜十方諸佛的功德和禮拜的儀式。(卷二○)
10.福田篇:說明布施的功德利益。(卷二十一)
11.歸信篇:說明歸依三寶,信仰佛法的重要。(卷二十一)
12.士女篇:說明世間男女種種放逸行為,如仗勢欺人等。(卷二十一)
13.入道篇:說明出家學道的意義以及落髮剃度的儀式。(卷二十二)
14.慚愧篇:說明慚愧心是人類善性的表現。有慚愧心的人,不但自己不作惡,也不教他人造惡。(卷二十三)
15.獎導篇:說明在家生活的種種過患,勉勵世人勇猛精進修習佛法,可以獲得無量福德。(二十三)
16.說聽篇:說明佛教講經說法的儀式與意義。(卷二十三~二十四)
17.見解篇:敘述釋迦牟尼佛諸弟子的不同專長。如阿那律具天眼通。(卷二十五)
18.宿命篇:說明眾生有追憶前世行為的能力。(卷二十六)
19.至誠篇:說明誠心求道的人,必能感應道交,獲得道果。(卷二十七)
20.神異篇:說明神通靈異在佛教弘傳過程中的重要功用。(卷二十八)
21.感通篇:記述唐代玄奘大師西行印度取經時,沿途所見各國種種佛教的聖迹。(卷二十九)
22.住持篇:說明弘教護法的人應該具備的德行與條件。(卷三十)
23.潛遁篇:記述隱遁高行者的事迹。(卷三十一)
24.妖怪篇:記述種種妖魅鬼怪犯人的事。(卷三十一)
25.變化篇:敘說神變詭化之事。(卷三十二)
26.眠夢篇:說明睡夢皆由心識所發動,由夢的內容可分為四大不和夢、先見夢、天人夢、想夢四種;性質上則分為善、惡、無記三類。(卷三十二)
27.興福篇:說明興福的種類(如營造塔寺、雕刻佛像、供養僧眾、種植樹木、造橋鋪路、施藥救病、挖井、造浴室廁所等)、洗浴的用物及好處。(卷三十三)
28.攝念篇:說明降伏紛飛妄念的種種方法。(卷三十四)
29.發願篇:敘述佛教修行者發誓立願的內容。(卷三十四)
30.法服篇:說明袈裟的功德以及僧眾穿著袈裟的意義。(卷三十五)
31.然燈篇:說明佛前燃燈的意義與功德。(卷三十五)
32.懸幡篇:說明寺塔中懸幡的意義與功德。(卷三十六)
33.華香篇:說明佛前供花燒香的意義和功德。(卷三十六)
34.唄讚篇:介紹佛教梵唄音樂種種殊勝的功德,及梵唄的流傳情形。(卷三十六)
35.敬塔篇:說明佛塔的由來、建塔的規制、繞塔的意義,以及舊塔的維修和管理。(卷三十七-三十八)
36.伽藍篇:說明佛寺的由來與入寺禮拜的儀式、規矩。(卷三十九)
37.舍利篇:說明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國起塔供養佛舍利的情況并供養舍利的功德。(卷四十)
38.供養篇:說明佛教的供養對象(佛、菩薩、僧眾、父母、師長等)、供養功德。(卷四十一)
39.受請篇:說明施主設齋供僧的福報利益,及僧眾受食的具體儀規。(卷四十一~四十二)
40.輪王篇:記述阿育王等轉輪聖王的德行。(卷四十三)
41.君臣篇:闡述國王、大臣護持佛法所起的影響和應有的德行。(卷四十四)
42.納諫篇:述說君主施政、行者修道應採納正諫,處事可避免種種過犯。(卷四十五)
43.審察篇:說明做人處事要以智慧力,分辨邪正、善惡。(卷四十五)
44.思慎篇:說明為人當思慎防過,緘口息慮。(卷四十六)
45.儉約篇:說儉約知足為修道之根本。(卷四十六)
46.懲過篇:說明「意為業本,身口由發」,要防止身犯惡行,口出惡言,須先淨化意念。(卷四十七)
47.和順篇:說明性情柔和者,賢愚同附;性情貪戾者,眾叛親離。(卷四十七)
48.誡勗篇:記述有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種種教誡。(卷四十八)
49.忠孝篇:博引經論述說佛教孝親的意義。(卷四十九)
50.不孝篇:述說不孝順父母的人必墮地獄的種種果報。(卷四十九)
51.報恩篇:記述佛弟子應如何圖報如來、父母的深恩重義。(卷五十)
52.背恩篇:述說忘恩背義的果報。(卷五十)
53.善友篇:述說結交有德之友能熏染成哲。(卷五十一)
54.惡友篇:述說結交無德之友將自損損人。(卷五十一)
55.擇交篇:說明結交朋友時,應捨棄惡友,親近善士。(卷五十一)
56.眷屬篇:說明恩愛眷屬是空幻不實的。(卷五十二)
57.校量篇:說明黑白業行受報昇降之差別。(卷五十二)
58.機辨篇:記敘舍利弗、阿難、馬鳴、龍樹等尊者與外道機辨的故事。(卷五十三)
59.愚戇篇:述說愚痴者打蛇、打蠅、救目、妒影、分衣等種種寓言故事。(卷五十三)
60.詐偽篇:述說狡詐者種種欺誑詐騙的故事。(卷五十四)
61.惰慢篇述說人之所以不能得道的種種因緣。(卷五十四)
62.破邪篇:前半部說明經中有關挫邪智,杜異見的典故;後半部則專說僧眾護教事蹟。(卷五十五)
63.富貴篇:說明富貴是前世行善,慷慨布施的果報。(卷五十五)
64.貧賤篇:說明貧賤是前世作惡,慳貪不捨的果報。(卷五十六)
65.債負篇:說明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又如負債還債,遲早一定要受報的。(卷五十七)
66.諍訟篇:闡述「以諍止諍,諍辨不止;以忍止諍,是法最尊」的道理。(卷五十七)
67.謀謗篇:述說詛咒及毀謗聖賢的因緣故事,特別是佛陀的十難因緣。(卷五十八~五十九)
68.咒術篇:介紹佛經中各種咒語并咒語的念誦方法、注意事項,及種種神奇的感應。(卷六十~六十一)
69.祭祠篇:述說以花果百味供奉佛僧和祭祀鬼神的功德。(卷六十二)
70.占相篇:說明六道眾生各有相狀,經由占候觀察,必能知其先業。(卷六十二)
71.祈雨篇:說明祈請天龍降雨、止雨的方法。(卷六十三)
72.園果篇:述說布施供養竹林果園的功德、世間種子的由來,以及伐木植樹的種種規定。(卷六十三)
73.漁獵篇:述說漁獵殺生的果報。(卷六十四)
74.慈悲篇:闡揚諸佛菩薩對眾生「救濟為先,慈悲為本」的精神,並敘述其過去生中的種種菩薩行。(卷六十四)
75.放生篇:說明放生戒殺是仁慈的行為。(卷六十五)
76.救厄篇:說明捨身救難的意義和功德。(卷六十五)
77.怨苦篇:敘述眾生所受的各種苦難。(卷六十六-六十七)
78.業因篇:述說眾生的善惡意念行為。(卷六十八)
79.受報篇:述說眾生因身口意三業而招感的種種善惡報應。(卷六十九-七十)
80.罪福篇:說明造罪(黑業、不善業)和修福(白業、善業)的區別。(卷七十一)
81.欲蓋篇:述說五欲(色、聲、香、味、觸)和五蓋(貪欲、瞋茜、睡眠、掉悔、疑)對身心的危害。(卷七十一)
82.四生篇:述說有情誕生的方式,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卷七十二)
83.十使篇:說明五鈍使、五利使是纏縛眾生的十種煩惱。(卷七十二)
84.十惡篇:說明殺、盜、淫、妄等,是眾生自取惡報,沈淪苦海的十種罪行。(卷七十三~七十九)
85.六度篇:說明六度是使眾生超脫生死輪迴,進入涅槃境界的六種修行方法。(卷八十~八十五)
86.懺悔篇:說明懺悔滅罪的方法、內容和儀式。(卷八十六)
87.受戒篇:說明佛弟子如何受持三歸依、五戒、八關齋戒、十善、三聚淨戒等。(卷八十七~八十九)
88.破戒篇:述說佛弟子犯戒、破戒將墮惡道的種種果報。(卷九十)
89.受齋篇:說明齋的種類、持齋的儀式以及持齋的功德。(卷九十一)
90.破齋篇:說明中午以後進食(非時食),是為破齋。(卷九十一)
91.賞罰篇:述說賞罰善惡,勿得枉濫。(卷九十一)
92.利害篇:敘說名利財色盡屬空幻,是修道的障礙,一旦沈迷,將來受罪無窮。(卷九十二)
93.酒肉篇:說明飲酒食肉的害處。(卷九十三~九十四)
94.穢濁篇:述說佛經中有關佛弟子不得食用酒、肉、葱、韭、蒜、薤等葷辛食物,不得放恣噴嚏,不得隨地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規定。(卷九十四)
95.病苦篇:說明疾病的起因、如何照顧病人,以及醫治的方法。(卷九十五)
96.捨身篇:說明捨身濟物的種種福德。(卷九十六)
97.送終篇:述說人死後的葬法、憑弔的儀禮及神識受生的情形。(卷九十七)
98.法滅篇:敘述佛法衰微時,僧團和社會將產生的種種頹敗景象。(卷九十八)
99.雜要篇:記述佛經中的「四依」教法;聲聞乘的四種果位;有情維繫生命的四種食糧;淨口的方法、利種食糧;淨口的方法、利益;嗚鐘息苦的由來;僧人入眾的威儀,及驅除蛇、鼠、蜈蚣等生物的方法。(卷九十九)
100.傳記篇:記載有關譯經事業,及帝王興福,護持佛法等歷史事蹟。(卷一百)
《法苑珠林》百篇的內容,不僅是將佛教基本的義理囊括其中,並且井然有序,分門別類介紹佛教教理和一般知識,如佛教的時空觀、宇宙觀、有情觀、宣教方式、因果業力、善惡報應、僧俗二眾應有之修持與德行、聖凡分類、戒律禪觀、神通咒語、法數名相、寺塔器物、音樂圖像、儀禮行止、衛生保健等,更重要的是,本書廣泛地討論人世間各種社會現象和倫理是非觀念,可說是集出世與入世思想於一書的一部鉅大著作。
《高麗藏》第三十九冊、《磧砂藏》第三十一、三十二冊、《龍藏》第一二三~一二五冊、《卍正藏》第五十三、五十四冊、《大正藏》第五十三冊,均收錄有此書,坊間亦有單行本流通。
.....................................................................
一、試述慚愧的意義及對吾人的重要。
二、說明燃燈的由來及意義、功德。
三、試舉實例說明如何報答如來、父母的深恩。
四、試述懺悔滅罪的方法、內容和儀式。
五、試引經論述說佛教的孝親意義。
六、說明供僧的利益。
七、試舉佛教修行者發誓立願的內容。
八、說明佛教供養的對象及其功德。
九、試述佛弟子如何受持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十善、三聚淨戒。
十、試述佛寺的由來、與入寺禮拜的儀規。
.....................................................................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