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3 - The Buddha 《佛教叢書3-佛陀》
The Verbal Karma of More and More (Precepts) 彌多的口業(持戒)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彌多的口業(持戒)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個駝驃比丘,是一位已經證得聖果的羅漢。他的精勤修習,儀容威德,受到大眾讚美,由於他辦事的才幹,做事妥善,佛陀將僧團中的一切總務都交給他負責,如僧眾們的生活所需,一切的物品添置,或僧房的修理改造,凡是所有的雜事,都由他辦理。駝驃尊者對於這些工作,辦得頭頭是道,有條不紊,大家都非常佩服。所以,在僧團中他被譽為營事第一。
不過,儘管如何的有才幹,沒有辦法叫大家都稱心,不出怨言,尤其在千萬人的僧團中做事,的確不容易。因此,有一兩個人對駝驃比丘的做事方法並不感到滿意。
僧團中有位彌多比丘,在每次的托缽中,所得到的都是一些粗糙的飲食,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福薄無德,反而怨怪別人。有一天,他就去找駝驃尊者辯論。
「駝驃尊者!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雖然有很多人對你稱讚,可是我就是不滿意你的做法,不贊成你的為人。」
「大德!我自己覺得很慚愧,佛陀把這個責任交給我,我雖然不才,但願盡我最大的力量,讓大家都能夠得到適意,得到方便,那敢企望各位的稱讚。」
彌多比丘並不理睬駝驃尊者的解釋,又憤憤地說道:「對於你分配區域托缽的事,我第一就不滿意,你每次都把最偏僻,最貧窮的地方分配給我,我從來就沒到過城裏去托缽。還有信眾供養的袈裟臥具,你都把好的給別人,把最壞的拿給我。你這樣料理僧事,實在太不公正,如果你不改變作風,我會找機會打擊你。」
「噢!大德!你應了解,只要我們精進修道,福德具備,信眾們一定會爭著請你去供養。對於自身所遇到的好壞福報,自己應反省,怪不得人的。尤其要到城市去托缽的人,必須有莊重的威儀。佛法如一面鏡子,我們應該時時拿出來照照自己。」
駝驃尊者的好意勸解,彌多比丘並不感謝,反而更加懷恨,並且到處造謠誹謗。這個消息傳遍了各處,彌多的姊姊是一位出家的比丘尼,知道弟弟口出惡言,罪惡無比,因此再三的勸化弟弟,不得惡口謗人,可是彌多並不聽勸。後來僧團中的很多長老都不喜歡彌多的造謠,沒有人喜歡和他在一起。
有一天,佛陀由此因緣,召集大眾說法,佛陀莊重地向大眾說道:「諸比丘!一個喜歡造謠,搬弄是非的人,是最不受大家歡迎的。像這一次彌多比丘的造謠,他不但害不了別人,反而害到自己。現在他到什麼地方,都沒有人肯和他在一起,他到了王舍城,王舍城的長老就叫他去舍衛國;他到了舍衛國,舍衛國的長老就叫他往王舍城。你們看,這不是自作自受嗎?」
佛陀的話一點也不錯,惡口的人不是罵別人,實際上罵的是自己。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