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3 - The Buddha 《佛教叢書3-佛陀》
A Brahmin Demands Repayment of a Debt (Cause and Effect) 婆羅門索債(因果)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婆羅門索債(因果)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佛陀帶著比丘們一起到城裏托缽乞食,當他們走到一條巷子時,突然遇到一位婆羅門攔住去路,並畫地為界,不准佛陀越界繼續前行。
婆羅門蠻橫無理的對佛陀說:「你今天一定要給我五百錢,否則你休想離開此地。」
佛陀和比丘們聽了,沒有辦法,只好默默地站在原地。這個消息傳到瓶沙王、波斯匿王的耳中,他們立刻派人送來各種珍寶給婆羅門,奇怪的是,婆羅門竟然不肯接受。後來佛陀被困的事情展轉傳到須達長者那裏,他即刻拿了五百錢送給婆羅門,沒想到,波羅門就讓佛陀離開了。
站在一旁的比丘們看到了這件事,都深感疑惑,於是便問佛陀:「佛陀!您過去和婆羅門有什麼過節,為什麼他要阻擋您的去路呢?」
佛陀說:「很久以前,波羅柰國有一位太子名叫善生,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出門遊玩,途中,遇到一個人正和丞相的兒子玩賭博遊戲,雙方各賭五百錢,結果丞相的兒子輸了,但他卻仗勢欺人,耍賴不肯還債。這時,太子告訴下賭注的人說:『如果他不願意還錢,我來替他償還好了。』從此以後,在無量世中,我就常被那個下賭注的人索債。」
佛陀又繼續說:「當時的太子就是我的前世,丞相的兒子就是須達長者,下賭注的人就是今天這位婆羅門。所以,如果你們欠人債務,千萬不可抵賴,詐欺無信,置而不還,因為即使來日你成了佛,也脫離不了此種災禍。」
弟子們聽了佛陀的過去因緣,個個都戒慎,信受奉行。
前身後世是一種共生的關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就是這麼一個環環相啣、命命相連的關係。行為業力在時空中不斷不滅,恆常存在,如同古德的偈語:
若人有所作,歷經百千劫,
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