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6 - Schools 《佛教叢書6-宗派》
Pure Land School - 1.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re Land School 淨土宗 壹、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淨土宗 壹、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淨土宗是以往生極樂淨土為目的的宗派,又稱蓮宗。因為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結白蓮社,取義生西方淨土者皆由蓮花所化生,而極樂國土亦名蓮邦。本宗特別以稱念佛名為主要修行法,藉彌陀本願的他力,祈獲生於西方極樂淨土,故又稱念佛宗。
西方淨土思想是依據佛陀於耆闍崛山所說《無量壽經》、王舍城說《觀無量壽經》、祇樹給孤獨園說《阿彌陀經》等三經。佛陀入滅後約九百年,天親所造《往生淨土論》,以及馬鳴、龍樹諸論師贊述以上三經的要義,弘傳此宗。北魏永平元年(西元五○八年),菩提流支來華,授曇鸞《觀無量壽經》,傳承完備的淨土經論,使中國淨土法門有劃時代的進展。
中國淨土經典的傳譯,以支婁迦讖、竺佛朔共譯般舟三昧經(西元一七九年)為嚆矢。該經雖未述及彌陀淨土的莊嚴,然僅謂依專念之法得見西方阿彌陀佛,即是說明三昧見佛法。三國時代支謙譯出《大阿彌陀經》二卷,詳述彌陀在因位發願及極樂淨土的莊嚴,為淨土宗重要的經典。西晉竺法護大師譯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內容與《大阿彌陀經》相似)。此外,又有支謙的《慧印三昧經》、《無量門微密持經》,竺法護大師的《德光太子經》、《決定總持經》、《阿彌陀佛偈》等。姚秦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鳩摩羅什大師譯出《阿彌陀經》、《十住毘婆沙論》等,略說極樂淨土的莊嚴,為自古最盛行讀誦者。其後相繼有北涼曇無讖大師譯《悲華經》十卷,劉宋寶雲大師譯《新無量壽經》二卷,▓畺良耶舍大師譯《觀無量壽經》一卷,說明往生淨土的行業,即應觀想彌陀及觀音、勢至二菩薩及極樂淨土的莊嚴等,能除滅業障而生彼國。後世以《觀無量壽經》與《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部經,至此,淨土經典傳譯已臻完備。
中國淨土法門主要為彌勒淨土、彌陀淨土二種。彌勒淨土的信仰以東晉道安大師為最早,著有《淨土論》六卷,期生兜率彌勒淨土;唐代玄奘與窺基大師,也以彌勒淨土為行持及依歸,自此以後,由於修行者少,弘揚者更少,漸形衰落,代之以彌陀信仰的隆興,彌陀淨土因此成為諸佛淨土的代表。弘揚彌陀淨土則以東晉慧遠大師為最力,大師於廬山結白蓮社,與大眾共同精修念佛三昧,據《般舟三昧經》以期能往生見佛,是中國結社念佛的開始,也是中國淨土的主流。北魏宣武帝時,菩提流支譯出世親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曇鸞為之注解,著《往生論註》,兼依龍樹的《十住毘婆沙論》明示難、易二道,他力、自力的差別,主張依靠他力本願為五濁惡世中方便易行之道,始闡淨土立教的本義,並專重持名念佛,以求生淨土。至唐代道綽、善導等大師,承曇鸞大師教旨,極力強調佛的本願力,又主倡末法思想而說時教相應的要路。道綽著有《安樂集》一書,論破諸師的謬解,開示末世眾生的要路,並依曇鸞大師難易二道的說法,立聖道、淨土二門的教判。善導大師撰《觀無量壽佛經疏》,楷定古今誤解謬見,明示淨土教義、教相,並承曇鸞、道綽二位大師,立正行、雜行,奠定淨土教義獨立系統的基礎。其後,有懷感大師著《釋淨土群疑論》,少康大師大弘此宗。自曇鸞至少康,被稱為「震旦五祖」。當時長安等地諸師也著有《阿彌陀經》、《觀經》等疏,淨土經典的研究遂達高峰。
唐開元初,慧日自印度歸國,見當時禪家視淨土為引導愚心的「方便說」,乃激烈反對,而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淨並行、禪淨雙修、教禪一致,以一切修行皆迴向往生淨土。承遠、法照、飛錫等大師繼承其說,以念佛三昧為無上深妙的禪門,極力排斥禪徒的空腹高心。於是,中國淨土宗於唐代,可分三種教系,即慧遠系統(常識性論理派)、善導系統(體解信仰的佛願派)、慈愍系統(指慧日,不捨萬行的妙有派)。當時禪徒有附同慧日一派的主張者,如五祖門下的宣什禪師倡南山念佛門禪宗之一派,六祖門下的南陽慧忠禪師倡解行兼修。至後周法眼嫡孫永明延壽大師,更大力弘揚禪淨雙修,宋代僧俗的禪淨雙修,皆承其遺風。天台一門亦多有奉信淨土及解義者,以宋代四明知禮法師所撰《觀經疏妙宗鈔》最著,他的約心觀佛說就是台淨融合論,向為台家所重。元代以降,禪淨雙修的風氣愈流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則等大師皆心歸西方。至明代,楚山紹琦、空谷景隆、一元宗本、雲棲袾宏、憨山德清、鼓山元賢等大師,相繼倡說禪淨合行。尤以雲棲袾宏精修念佛三昧,注解《阿彌陀經》,且著諸書弘揚禪淨一致的要旨,感化無數社會大眾。天台家亦有蘧菴大佑、幽溪傳燈、靈峰智旭等大師,撰書光顯淨教。靈峰智旭倡三學一源論,以禪教律三學所歸在淨土法門。其時居士莊廣還、袁宏道等亦各撰著弘宣淨土。迄至清代,淨土信仰多由居士提倡,例如彭紹升、希涑父子,編《往生傳》及撰《指讚西方》。康熙、乾隆年間,實賢思齊繼袾宏遺風,於杭州結蓮社教化遠近,尊曇鸞、道綽、善導大師為最初三祖,為大眾所欽仰。民初,除楊仁山的大力提倡,印光大師主張淨土法門為佛出世的本懷,致力社會救濟事業,各地僧俗漸次興起結社念佛的風氣,政府遷臺後,淨土宗得以在臺延續發展。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