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7 - Organization and Ceremonies 《佛教叢書7-儀制》
2. Combined Practice of Chan and Pure Land Buddhism 貳、禪淨加行篇 二、禪淨雙修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貳、禪淨加行篇 二、禪淨雙修淨土法門以念佛為主,不論上中下根,皆能修持,而且不論何時何地,任何行業、身份,只要有心,皆可念佛。此與禪門行者,無論山林水邊、茅蓬之處,只要雙腿一盤,就可參禪,同為簡便易行之道,因此歷來參禪與念佛便成為深入民間,普遍盛行的修行法門。
尤其宋代永明延壽大師更力主「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自此以後,禪淨雙修之風,一直盛行至今。
(一)類別
所謂「禪淨雙修」,就是在念佛共修的程序中加入「靜坐」。今日一般寺院,每於早晚課誦,或逢彌陀聖誕,乃至不定期的舉辦精進佛七,讓信徒藉著「禪淨雙修」,靜心持名,精進修持。
1.早晚課誦
配合忙碌的工商業社會,一般上班族無法於白天到寺院參加共修,故於早晚課誦時安排禪淨共修,使之利用清晨上班前,晚上藥石後,也能在寺院中體會念佛靜坐的法樂,進而藉由彌陀的本願力,往生極樂之邦。
2.精進佛七
精進佛七是專以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為主,為期七天的修持法會。在精進佛七期中,要很精進的剋期取證,念得一心不亂。因此,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佛要念得忘我,從心深處發揮出來,如滾開的水,情不自己,念得冒出熱汗,如此純熟,就能剋期取證。
提到念佛,千萬不可存著這樣的心理:「哼!那還不簡單,只要不斷的念下去,不就行了嗎?」如果我們念佛時雜念紛飛,念得不純熟,念得不懇切,即使念一輩子的佛,也不能與阿彌陀佛的聖號心心相印。
念佛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要領是口到、耳到、心到,口誦佛號清清楚楚,耳聽佛號清清楚楚,句句佛號更要了然於心。有一則趣談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 庫,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因為有的人念佛,是用眼睛看人念佛,口不念,眼睛便往生淨土;有的人口不念,耳不聽,只用腳跟著大家繞 佛,腳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卻只用心去感受佛號,心就往生淨土。如果每一個人在念佛時都能口到、耳到、心到,則整個身心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古來因為念佛而得道的人,如過江之鯽,無法勝數,現在我提供幾個念佛的方法給各位參考:
*1要歡歡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極樂,我們要觀想此去極樂世界蓮華化生,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黃金舖地、七寶裝飾的亭臺樓閣;相處的人是諸上善人等大善知 識,可以互相切磋請益,並且能夠親聆彌陀說法。人生還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事嗎?如此觀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裏就不知不覺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 不斷地持念起佛號。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發出至心的微笑。這樣子念得心念純淨、熱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2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俗的痛苦,莫過於死別。我們念佛也要如此,彷彿自己親愛的人死了,以那極度哀傷悲泣的音調,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兒,找尋依 靠一般,悲切地稱念佛名。其實我們如仔細思考自己從無始以來,就沈淪在生死大海之中,頭出頭沒,永無出期,遍歷輪迴之苦,或牛胎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獄 餓鬼,火湯血池,刀山劍樹,受盡無量的痛苦,什麼時候才能出離呢?思憶及此,怎不悲痛欲泣?在痛苦的深淵裏,只有仰賴阿彌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脫離苦海,躋 登樂國,又怎能不感激而涕零?如此悲悲切切的念佛,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
*3要空空虛虛的念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多麼虛妄不實;我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才是究竟的歸宿。「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要心無罣礙,一心稱 念佛號,念到頭也沒有了,手足也沒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揚揚,飄飄渺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如游絲般充塞於整個宇宙虛空。大家或許會說: 這樣的境界太難達到了。其實並不困難,我個人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一九五四年,我在宜蘭主持打佛七,七天當中, 我感覺走路輕飄飄的,好像騰雲駕霧一般,早上起床刷牙,牙齒好像在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吃稀飯的時候,吃的好像是「阿彌陀佛,阿彌陀 佛……」。睡覺了,但是一切的事情都歷歷如繪,非常清楚。七天的時間,宛如一剎那,一下子就過去了。真是念得天也空,地也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其中。從 那個佛七裏,我對念佛增長了無比的信心。空空虛虛的念佛,使我體會到忘卻時空,脫落身心的快樂。
*4要誠誠懇懇的念
我想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無邊的願力,攝受十方一切眾生,不禁油然生起虔誠的恭敬心,稱念佛陀您,頂禮佛陀您……唯願在您無量光明照耀下,一切眾生早日得度。我們要以如此虔誠恭敬的心摯誠懇切地稱念佛號,頂禮聖像,可以加速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佛法在恭敬中求,故一花一世界皆有無邊法身,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見的每一個人、每一顆樹、每一塊田地、每一棟房子、每一根電線桿……都是念珠,化一切人、物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參加佛七法會,希望能誠誠懇懇將一句佛號念好、念熟、念熱。
(二)香別程序
1.早晚課誦
*1早課香:爐香讚、阿彌陀經、讚佛偈、念佛(繞佛)、歸位(坐下繼續念佛)、止靜、開靜(繼續念佛)、三皈依、
回向、念佛進齋堂。
*2晚課香:爐香讚、阿彌陀經、讚佛偈、念佛(繞佛)、歸位(坐下繼續念佛)、止靜、開靜、主七和尚開示、繼續
念佛、三皈依、回向。
2.精進佛七
*1熏壇灑淨:楊枝淨水讚、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和尚白文、大悲咒、三皈依、回向(通常於法會前一天
晚上七時三十分舉行)。
*2第一支香:與早課香同。
*3第二至第八支香:讚佛偈、念佛(繞佛)、歸位(坐下繼續念佛)、止靜、開靜(繼續念佛)、三皈依、回向。
*4第九支香:與晚課香同。
(三)佛堂規約
1.佛七期間,在殿堂內一律禁語。
2.念佛經行、靜坐、過堂皆應隨眾,如有事不能參加,應事先向殿堂糾察請假。
3.進出佛堂,應依序而行,不得爭先恐後或穿堂而過。
4.止靜時,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出,亦不得出聲驚擾大眾。
5.不得在堂內吐痰、涕唾。如不得已,應以紙巾或毛巾包好。咳嗽、呵欠、噴嚏均應掩口,以維護公共衛生。
6.佛七期間應在寺院掛單,並依鐘板起床、寢息,不得耽延或懶睡不起,有擾他人。
7.佛七期間不得會客,以減少俗務干擾。如不得已,應稟明職事處理。
8.休息時間,當自行念佛、拜佛,不得與人閒談是非。
9.佛堂內務求整潔、莊嚴,不可將個人衣物等,置於拜墊上。
10.每日開大靜後,必須回寮養息,不得到處閒逛。
11.二時粥飯應依序進堂就坐,正意受食,勿生喜厭、增減之心。個人不宜食用的飯食,應於食前推出退回,不得食畢殘留碗內,或將食物攜出齋堂。
12.過堂時不得大聲咀嚼,左顧右盼,應如法安詳受食,以維持齋堂的莊嚴肅穆。
13.過堂用齋,飯前應唱供養咒,飯後應誦結齋偈。藥石則由糾察師喊「請」後,大眾稱念「佛光四句偈」,方可受食。
14.罹患小恙者可請假稍作休息;若患重病,則應告假出堂,以免妨礙大眾念佛。
15.止靜時,因昏沈而被糾察師下香板,應虛心接受,不可心生不滿。
(四)注意事項
1.參加佛七,衣著應力求端莊、整齊,已受戒者可著海青、縵衣,並依序排班:縵衣在前,其次海青,便服在後。
2.佛七期間若有自定功課者,應於結束後再補,不得於堂中與人作不同的功課。
3.佛七期間應隨眾念佛,不可撥數念珠,或使用計數器,以免擾眾。
4.佛法在恭敬中求,念佛不只是口念佛號,更要心存恭敬;不只是恭敬三寶,更應把每位同參均視為未來佛,切勿因小事與人產生嫌隙而心生不快、不滿,否則徒費工夫。
5.進堂前,一切俗務應善加處理,法會中方能安心念佛。
6.出門前應告知家人去處及歸期,以免家人擔心。
(五)標語(供參考用)
1.佛堂標語
*1西方韻奏般般樂 淨土花開朵朵蓮 *2念念若能稱聖號 生生彼此做蓮台
*3要去西方莫生疑 念佛修行要及時 *4莫疑淨土程遙遠 一念彌陀現目前
*5發心求證無師道 以祈能開甘露門 *6願將佛陀智慧水 滌盡娑婆世上塵
*7佛七法會雨天繞 九品蓮花百寶嚴 *8九品蓮花晚風涼 一片佛聲回家鄉
*9眾生心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見佛 *10不向娑婆界上行 要來安養國中生
*11千經萬論不虛標 共指西方路一條 *12念極心開見佛時 自然身到碧蓮池
*13有口不要閒講論 一句佛號度晨昏 *14情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淨土
*15世界何緣稱極樂 只因眾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尋歸路 但向塵中了自心
*16心中有佛將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歸來重檢點 花開赤白間青黃
*17念佛不曾妨日用 人於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誰能保 莫負西天老願王
*18萬人同志念彌陀 眾力相成願力多 一朵蓮開親見佛 方知淨土勝娑婆
*19直截根源不用修 算來此語少來由 會須把本逃生死 念念彌陀勿外求
*20誓修三福勤六念 身口意業無瑕玷 我今以此念彌陀 不見彌陀終不厭
*21一寸光陰一寸金 勸君念佛早迴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 難免雞皮鶴髮侵
*22人命無常如剎那 永劫沈淪惡趣多 急急須專念彼佛 共汝相將出愛河
*23紅蓮常映白蓮開 只有金蓮不易栽 念念若能離溷濁 生生從此脫胞胎
*24懇修齋戒莫因循 千聖同開念佛門 一旦功成歸淨土 白毫光裏奉慈尊
*25十萬餘程不隔塵 休將迷悟自疏親 剎那念盡恒沙佛 便是蓮華國裏人
*26萬劫死生如重病 一聲佛號最良醫 到頭藥病俱忘卻 不用重宣母憶兒
*27娑婆苦航泛慈舟 此岸能超彼岸否 直指迷源須念佛 橫彼徑渡免隨流
*28朝朝暮暮道心中 歲歲年年佛事同 一往進修安樂界 六時朝禮法王宮
*29一句彌陀火裏蓮 五宗諸教莫能詮 聲聲不斷魔難過 念念無差佛現前
*30繫心一句阿彌陀 日用閒忙任寡多 如是盡終不妙悟 也教帶業出娑婆
*31西方不用學多端 一句彌陀在反觀 見得本來真面目 始知生死即泥洹
*32念佛纔開口 華池已種蓮 信心如不退 決定禮金仙
*33莫疑宿業重 十念功德輕 萬年有闇室 日照當時明
*34弱羽不離枝 嬰兒不離母 念念阿彌陀 決定生淨土
*35彌陀願力重 光明照塵沙 一念若相應 即生如來家
*36世事等一夢 人生誰百年 念念彌陀佛 池中結寶蓮
2.齋堂標語
*1香積佛飯難思議 根根毛孔出妙音 *2碗碗白飯身心泰 盤盤蔬菜福慧增
*3白水菜根香味淡 無盡法善心裏香 *4三德六味諸飲食 一心九品蓮華生
*5口中吃得清和味 心裏常思佛土居 *6莫嫌佛門茶飯淡 僧情不比俗情濃
*7放大肚皮吃素菜 立定腳跟做好人 *8客至莫嫌茶飯淡 營養大眾菩提心
念佛,是修養心性的一種妙法,打坐、修觀亦是澄淨思慮的最好方法。信仰佛教,不可把他看做百寶靈丹,一般人無理的要求是以為一有信仰,就沒有痛苦,沒有 死亡。其實,煩惱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現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力量加強了,可以無懼於生老病死之苦,如證果的阿羅漢,一日一 食,樹下一宿,山林水邊,逍遙自在。這是因為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抵抗力增強,對於外在物質的缺乏、災難苦惱等都能夠忍受;若毫無修行,則心力脆弱,當煩 惱生起,無法自抑,因此大發脾氣,與人爭執,非但煩惱不能消除,反而舊恨未去,又添新愁。若欲淨化這些習氣,惟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過去我一向主張「行在禪淨雙修,解在一切佛法」,這也是我對今日修行者的一種期望。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