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8 - Use of the Teachings 《佛教叢書8-教用》

Buddhism and Taoism 佛教與道教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道教

  道教是以老莊思想中心加上神仙信仰通俗民間信仰儒家佛教影響形成宗教道教特徵就是」,道德經所謂歸真」,則是道教品德修養基本原則道教吸收佛教因果報應地獄等觀以及儒家倫理道德神仙信仰前提民間各種神靈精怪信仰收羅而後改造所以古人說道多端」。

  就道起源發展佛道佛教道教影響以及佛教道教比較概述

    ◆道教起源發展

  道教東漢子張集大成道教教義是以道家儒家反動思想也就是世界觀思想基礎此外由於不滿東漢王朝政治轉而宗教表現志向道教具有強烈民間色彩各種行事各地建立以便信徒於是逐漸成為龐大儒家佛教宗教不可否認儒家佛教義理吸收北魏完成道教豐富組織教理體系信徒擴展階層三代三教之間離合其間道教在理實際兩方均衡發展一代道教佛教給予儒家哲學極大影響

  關於道教發展最早淵源古代巫術秦漢神仙方術融合陰陽五行讖緯咒術成立道教思想系統導入佛教思想發展漢順帝(西元一二在位)倡導五斗米道尊奉老子教主老子五千文為主經典至此道教已經逐漸形成

  漢靈帝(西元在位)張角太平早期道教另一重要派別太平為主經典善道教化徒眾為人治病徒眾十萬遍布張衡五斗米道成為當時農民起義基礎

  其後老子化胡經出現鼓吹老子西遊化成佛道教弟子老子胡說」。到了東晉建武元年(西元),葛洪抱朴子整理闡述戰國以來神仙方術理論道教思想內容體系成為道教基本典籍東晉末年等人利用五斗米道組織農民起義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年間(西元○-),嵩山道士魏太武帝(西元五一在位)支持自稱太上老君意旨道教除去」,參考佛教儀禮制訂樂章確立道教國教稱為天師」,天師」。南朝宋廬山道士陸修靜陶弘景等人整理經書編著齋戒道教理論組織形式因之完備稱為南天」。

  唐代道教發展愈加陶弘景融和南北天師成為唐代道教興盛重要基礎唐代歷代君主老子道觀科舉考試加入道德經貞觀十一(西元三七),太宗下詔道教置於佛教之上政策於是成為唐代一貫方針唐高宗(西元六四在位)老子唐代王室祖先太上皇帝尊號道觀玄宗(西元一二在位)進一步老子一本推崇玄學老子》、《莊子》、《列子典籍真經」。唐末五代杜光庭致力整理道教典籍道教儀禮大成呂洞賓慈悲度世成道途徑斷除取代劍術研習北宋道教教理發展影響宋真宗(西元九九在位)敕令王欽若等人編輯道藏其中雲笈七籤一二代表作此外大建道觀宋徽宗(西元一一○○-一一在位)自命教主皇帝」,詔令天下訪求道教刊行太學道德經》、《莊子》、《列子博士一時道教

  唐宋以後南北天師上清靈寶宗派逐漸合流至元歸併符籙為主金代(西元一一),重陽山東寧海創立全真」,之際德仁創立大道」(大道),創立太一」,河北歷時不久唯有全真盛極一時當時全真天師道教主流重陽極力調和三教說法去除咒術迷信要素強調佛教(禪宗)教理出家主義七大弟子稱為真人」,其中丘處機元太祖(西元一二一二二八在位)。元世祖(西元一二○-一二在位)老子化胡經引起激烈佛道論爭道教失敗於是至元十八(西元一二)詔令禁斷道教由是道教發展打擊教團勢力逐漸衰微此後道教正式分為全真大教明代繼續流傳清代漸次式微早期道教勢力興盛教團組織國家權力相互結合因此形成特殊階層專事修道者宗教及至道教逐漸衰微轉而注重民眾宗教欲求處處民眾生活日常倫理基礎於是民眾道教同時大量應運這就所謂民眾道教經典

  道教主張人類根本希望在於獲得現世幸運幸福長壽繁榮理想積極人為舉行祈禱咒術儀式所以道教信仰通俗色彩由是不僅順應適應性幅度擴展就是信徒階級因此增廣道教派別一般而言基本信仰教義」,認為虛無造化神明天地」,宇宙陰陽萬物化生崇拜最高人格化其中道德天尊老子宋代以後民眾道教自然星宿神格歷史人物神格文昌帝君(學問)、呂祖(呂洞賓神格)、關聖帝君(關羽神格)、北斗(北斗七星神格)、天上(北極星神格)道教修煉具體方法(服用仙藥)、導引(一種柔軟體操)、胎息(又稱服氣行氣宇宙元氣吸入體內以期老不死呼吸)、符籙(符咒)、()、辟穀(所長穀類)、內丹外丹宗教儀式祈禱誦經禮懺

    ◆佛道

  道教佛教初期頗有互相利用兩者間有相同道家對於佛教輸入中土信奉於是發生衝突南北朝隋唐

  佛道最早東漢攝摩騰道士三國時代曹植神仙西晉帛遠道士佛道老子化胡經》,後世論爭重要材料爭論白熱化南北朝以後魏太武帝創新天師使國教確立道教宗教教團南朝宋陸修靜陶弘景教學整備道教經典整理予以體系社會影響相對增加足以佛教抗衡他們論爭焦點是以中心爭論華夏固有宗教信奉佛教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西元),道士顧歡》,僧紹二教》、慧通道士》,主張一致道教佛教提倡二者優劣而言主張道教

  北朝孝明正光元年(西元),宮中佛道二教論爭清道道士沙門曇無老子佛陀出世先後論主論爭結果流放馬邑道安二教當時有關佛道優劣論爭重要論著是以強烈論點大力難道低劣北朝佛道抗爭不僅雙方論爭而已加上當權者政策壓迫這就歷史上著名三武滅佛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摧殘佛教

  三武滅佛:a.魏太武帝道士清靜司徒慫恿下詔沙門諸佛。b.北周武帝天下聽信道士決心滅佛。c.唐武宗寵信道士趙歸真佛寺四千六百僧尼二十六五百還俗歷史上佛教徒浩劫

  隋代統一南北老子道教特殊禮遇太宗明詔道教佛教之上席次成為唐朝一貫方針道教蓬勃發展武德(西元),道士沙汰僧尼十一法琳破邪論道教虛妄道教方面》、顯正》,佛教激烈爭論佛道席次先後問題順位

  唐太宗在位期間道士僧侶之上實法皇帝極力申論不當皇帝命令宰相岑文本譴責和尚不受詔令皇帝大為震怒杖責實法百姓衣服流放嶺南有人譏笑實法自不量力不懂進退實法:「不可所以後世大唐!」實法後世知道即使佛教蒙難時代大唐還是高宗顯慶(西元)三次召集僧道殿論議靜泰道士老子化胡經引發論爭龍朔(西元),論爭佛道論爭結果道教方面攝取佛教經典教理製作種種經典對抗佛教宋代道教活躍重陽全真第五教主弟子佔有佛寺破壞佛像太上混元皇帝威化成佛老子八十一》,刻板刊行少林寺(西元一二五五)勒令燒毀道德經以外老子化胡經》、《老子八十一一切偽經以後二教依舊相續不絕元世祖至元十八(西元一二),下詔彈壓全真魏晉以來佛道於是平息

    ◆佛教道教影響

  早期道教思想體系」,合一以致太平」、「混一神仙」,這裡演變長生不老肉體飛昇氣化等觀其所追求目標長生不死養生」。道教本來善惡報應」、「天道教義後來部分道士逐漸吸取佛教因果報應生死輪迴思想充實調整道教理論唐代道士長生可貴第三十中說:「夫人所以死者亡者聖人所以形骸其所神性形骸修身。」認為形體會死應當重視神性修煉後來全真道重視心性修養認為色相世界虛幻不能認識執著實相必將其所不得解脫道藏一切有形道性」,則是仿照佛教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可見佛教佛性論禪宗明心見性道教道性修心影響

  道教戒律包括齋戒學道不受登仙無緣種類三戒皈命五戒不得殺生不得茹葷不得口是心非不得偷盜不得邪淫八戒不得殺生不得淫欲以為不得供給不得妄語以為不得醉酒恣意廣大不得香油以為不得歌舞作倡另外還有十戒老君二十七大體上仿照佛教戒律而立

  道教對於天界地獄論述佛教宇宙觀影響豐富其內雲笈七籤三界三十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無色界四天三界之上梵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據說上天派遣統治地方佛教天界看法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無色界四天修行十善布施持戒禪定三福行天界

  東嶽泰山」,戰國時代人們便泰山為人天溝地方所以每當君王平定天下以後就要泰山去向平安泰山」,祭地」(大地主宰)。後來泰山逐漸有了意味,《後漢書烏桓:「中國人死者魂神岱山。」岱山就是泰山死後泰山佛教地獄說法結合成了中國古代宗教重要內容南北朝時代道教吸收佛教地獄報應說法佛經八大地獄閻羅王道教閻羅王」,上帝任免

  道教道藏仿照佛教三藏十二部組織分類三洞()、(太元太平太清)。總而言之道教許多方面受到佛教影響

    ◆佛教道教比較

  1.佛教佛像金色樸實相好莊嚴鬍鬚象徵佛教一個充滿年輕活力宗教道教神像穿金戴銀飄飄

  2.佛教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出世入世宗教道教神仙信仰中心追求長生不死養生」,重視煉丹養氣五行八卦符咒出世天乘宗教

  3.佛教僧尼三千煩惱身著糞掃衣」,穿羅漢鞋三衣一缽生活嚴謹簡樸道教道士不修邊幅長髮服飾以前定制南朝劉宋陸修靜開始制度化一定規格:「道士衣服霓裳。」道教法服品第次序區別貴賤不同儀式不同定制現今道教服飾法衣可見風格

  4.佛教僧尼居住地方稱為寺院精舍講堂日常使用法器木魚鐺鉿鐃鈸道士修行場所稱為他們法器寶劍除邪重要法寶有所三元金屬固定尺寸依法鑄造

  道教漢朝至今始終不出中國宗教」,無法成為世界性宗教原因乃是迷信色彩晚近道教剩下符籙應付民間迷信沒落台灣宮觀道士雖然道教歷史及其內容荒誕然而養生醫藥冶煉鑄造民間貢獻所以我們研究道教不得不尊重態度來看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