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Hundred Lessons on Monastery Language and Affairs 1: Monastery Administration 《僧事百講1-叢林制度》
Lecture 10: Four Main Halls 第十講‧四大堂口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十講‧四大堂口「四大堂口」相當於國家的行政院,轄下有國防、外交、內政、經濟、教育、法務等部會,均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責。
叢林裡的基本組織,有「四大堂口」,即禪堂、客堂、庫房、衣缽寮;也有寺院以維那寮、客堂、庫房、衣缽寮為四大堂口。四大堂口各司其職,綜理內外寺務,是構成僧團的重要單位,想要瞭解寺院的運作,可從四大堂口的行事中一窺全貌。
這個講次裡,就四大堂口的內容、日常運作及現代叢林組織作實用說明如下。
問(1):一個叢林寺院,需要很多單位來維持運作,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單位?
答:叢林的事務很多,因此設有很多單位。一個單位就有一個堂口,好幾個單位就需要好幾個堂口,各堂口之中,最重要的是「四大堂口」。四大堂口為方丈之下的基本組織,舉凡寺裡有重要事務或決策,都由住持會同重要職事及四大堂口的領導人共議進行。
「四大堂口」相當於國家的行政院,轄下有國防、外交、內政、經濟、教育、法務等部會,均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責:
第一、禪堂,是叢林的中心,相當於一個學校、一個訓練班,專管訓練、拔擢人才,及人才的審核、獎懲、提任、選用,都由禪堂來管理。
有些叢林是以「維那寮」為四大堂口之首。維那相當於禪堂的領導,任務就是統領眾事。他必須負責司法綱紀,包括鐘板號令、生活作息、法器法務、行香修持、環境維護,同時評鑑參學者的品德、提拔舉薦人才及審核出堂進堂等。維那之下有悅眾數名,輔助維那管理人事。
第二、客堂,是除了方丈室、監院寮、學院、禪堂之外,職權最大、管轄單位最多的部門。客堂相當於外交部,負責人員進出、賓客往來;又如警察局,要處理人事紛爭、執行獎懲等事務。不論送往迎來、對外行事,乃至人事異動,客堂都要瞭解這些動態,才能確保全寺的安全。
第三、衣缽寮,相當於大和尚的侍從室、事務所、幕僚,負有傳法、帳務、策劃、人事調動等權責。內有數名秘書人員;舉凡常住的典藏、開山大師及歷代住持的遺物、印信、章程、產權、錢帛財物、常住私密文件、資訊等,皆由衣缽寮負責。
第四、庫房,總理一寺的生活所需,職務包括:供應日用、儲藏道糧、掌管收租、年度預算、分配單銀、犒賞大眾、營建修繕等。舉凡全寺的油鹽柴茶米,幾百人在一起,一年要吃多少、用多少,從哪裡來、存放在哪裡,都要妥善保管、不能毀損。一個設備完善,儲藏豐富的庫房,加上有供養心、發心的庫頭師,必定能讓大眾安住身心,用功辦道。
問(2):禪堂位居四大堂口之首,其主要功能為何?禪堂如何培養人才?
答:禪堂主要的功能是提拔人才。一般人初到寺院參學,會先進禪堂學規矩,這時候還不能擔任職務,僅是清眾,必須依堂規隨眾參修。禪堂的重要職事有堂主、西堂、後堂、維那等,他們隨時都在觀察參學的人眾裡有什麼樣的人才,如:唱誦、威儀、規矩、智慧、發心、心量、勤勞、合眾等,都是評鑑考核的內容。
其中的維那,不但要將經驗貢獻給大眾,要替參學者的前途做好規劃,並適時向上級推薦每個人的長才。好的維那除領眾外,還要懂得提拔人才。到了一年例行的人事調動時刻,管理人事的職事,就要開始提名悅眾人選。一個人要想在叢林裡擔任什麼職務,必須經歷最基本的「悅眾」職事,悅眾必需學習:
一、令人歡喜:「悅眾」要讓團體歡喜、讓大眾歡喜。
二、善於助理:他是領導者的助理,所以,必須學習如何善於助理,以裨利將來如何做好一個領導人。
三、事先預備:一名優秀的助理,不是等待別人的命令、要求,事先需懂得做預備。例如要出坡了,就要先瞭解內容,並將所有工具準備好。一個稱職的悅眾,無論做什麼都要事先準備,那麼,就可收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事後處理:事情做圓滿了,要將後續的工作處理好。
五、規矩純熟:做好一個出家人,就要懂規矩。上至教界裡各宗下、教下、律下的寺院,乃至寺院的上堂、各種法會、活動;各種知客、維那、庫房、衣缽等規矩都要瞭解、純熟,這樣未來才能領導別人。
六、威儀莊嚴:做悅眾後,職務會慢慢提昇,處事不能輕心、慢心,各種威儀、語言、動作,舉手投足都要莊嚴得體。
禪堂悅眾至少有四位,或者六位、八位。如果禪堂有八位悅眾,從大悅眾一直到八悅眾,也要依規矩晉升。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如知客、維那、糾察、副寺、當家等職事從缺了,就由悅眾中選任。
大悅眾,多半是未來的維那人選。因為他對常住的綱常、規矩、制度都很熟練、不徇私,對人事、種種管理很認真,有領眾才能,因此,通常會安排大悅眾去管理人事。
二悅眾,相當於部隊的軍官,因為必須管理眾人,一定要「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威儀端莊、氣勢十足。具有這樣條件的人,通常會安排他做糾察。所以,要有威儀,才能夠服眾。
大悅眾、二悅眾升任維那、糾察後;三悅眾、四悅眾也會隨著升級。不過要升級,得經過一年的觀察,如果沒有大悅眾、二悅眾的才幹,無法勝任維那、糾察,或還不具備掌理人事的領導能力,就會安排到各單位去擔當寺務。
因此,禪堂裡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甚至分配什麼人到什麼單位,大都是人盡其才、公正無私,所以不會有什麼糾紛。
問(3):在禪堂裡,什麼人坐在哪裡,都有一定的規矩嗎?
答:禪堂的坐位,有一定的規矩。進門的右手邊是鐘板,維那坐在鐘板下方,旁邊有一個悅眾照顧鐘板,舉凡禪堂的規矩、時間、號令,都由此發放。
維那坐的位置為「上單」,又稱「東單」;另一邊是「下單」,也稱「西單」,
西單都是長老、西堂、後堂、堂主坐的地方,他們的地位很高,卻不參與行政權,沒有特別的事不會輕易發言。
除了大和尚指導大眾修行,禪堂裡,維那是主要的領導,他做不好可以下台,但不能隨便干涉他。在鐘板的下方,他自己有一個「慧命牌」,上面寫著他的座右銘:「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意思是這一堂人的道心、慧命,都由他來領導、維持,他必須事事顧念周全,所以,維那的責任重大。
一般清眾、參學眾,就沿著禪堂四周循序而坐。當這些位置坐滿了,還可以坐到地上,地上擺放的墊子,平日可以捲起來,放下來,就可供人打坐。
問(4):禪堂這麼重要,尤其講究規矩,那麼在禪堂裡要如何修行?
答:禪堂裡經過了前一天晚上住持和尚、老堂主、西堂、後堂開示修行的重要,大家就要提起正念,參什麼話頭、如何用功、如何謹記修行的秘訣,大多是心地工夫,大家對這些功課、作業都要盡力去完成。
維那平日要統計、調查禪堂大眾用功到什麼程度?能力純熟了多少?性情有改變嗎?心地柔軟了嗎?慈悲增加了嗎?智慧、威儀,都有日漸進步嗎?將來是否能得到提升,就看這些記錄。到了每年期頭期尾的職務調動,經過大家一致討論後,就會安排分發、掛牌。
因此,在禪堂裡用功,也是有考驗、考試,即所謂的評鑑制度,只要用心實修,人人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問(5):禪堂的坐墊,甚至坐位的面向,各家似乎有所不同,那是為什麼呢?
答:禪宗有「五宗七派」,或稱「五家七宗」、「五派七流」,分別是臨濟、溈仰、
曹洞、雲門、法眼等五宗,以及出自臨濟的楊岐、黃龍派。有的宗派在坐禪時是面向外而坐,有的宗派如曹洞宗,是面對牆壁而坐。
此外,各家鐘板的形狀也各有不同,臨濟宗是橫長方形、曹洞是豎長方形、法眼為正三角形、溈仰為半月形、雲門為圓形。大致上,每位祖師在接引後學時,都有不同的權宜方便,不過,這些都只是形式上、方法上的不同,坐禪時自己能夠用心參究,才是最重要的。
問(6):坐禪是很愉快的事。可是聽說禪堂裡有一種法物稱「香板」,這又是什麼呢?
答:禪堂裡執行規矩的木板稱「香板」,是警策之用,如果堂內有人不守規矩,就要打香板警告。比如,坐禪時老是打瞌睡,香板就要把他叫醒;或者有人違犯規矩、擾亂大眾,就要處罰多少香板。
香板是由方丈、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維那、知客、糾察等職事持用,依使用目的也有不同的名稱,如:
「警策」香板,主要是警策大眾用功辦道。
「清規」香板,是用來懲戒違規者。
「巡香」香板,為警醒坐禪昏沉時使用。
「監香」香板,主要在禪七中持用。
禪堂有統一的規矩,香板的功能是執法,用以維護大眾紀律及清淨無諍,維繫大眾的團隊精神。
問(7):禪堂,顧名思義禪坐修行的地方。禪堂裡對於禪坐有什麼樣的指導嗎?
答:禪坐,最重要的是盤腿。有的人筋骨硬,或者年紀大了,盤了一兩個鐘點的腿子就很痛苦,在此情況下,也准許「放腿」,腿子可以垂放下來。不過這個觀瞻不好,會被人取笑:「你看他坐個香,腿子都盤不起來。」腿子不能盤,精神就不容易集中、意志也不能統一。
盤腿對於身心的調和很重要,腿子一盤,天地、宇宙、世界就在我的當下,會感到身心舒暢、愉悅,所以,禪修很快樂,不是痛苦的。很多人到了涼爽的天氣,像在冬天、春秋的時節,腿子一盤,真是猶如天堂一般。
不過,禪堂不會讓一個人坐很久,一般坐二、三年,就要出堂為大眾服務,所以這就要講到客堂的掛牌示眾,出堂的人要擔任衣缽或到大寮、其他寮口。如果坐得再久了以後,當然也有坐八年、十年的情形,這時都是以參禪為職業,就是一直參究下去。
問(8):四大堂口中,還有一個「庫房」。庫房的職務內容有哪些?
答:庫房相當於軍隊中的聯勤、軍需,即總務。內容包括:
一、供應生活必需品:庫房的重要職事,有大庫頭、二庫頭、三庫頭等,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能供應,讓全寺大眾衣食無缺。過去我在棲霞山念書,常住每半個月會供應每人一個籌碼,可以剃頭,每人十五張衛生紙,及供應一個寮房四個人至六個人,共四兩豆油,給大家點油燈讀書。甚至叢林裡有很多住茅蓬修行的人,庫房每半個月、一個月,也要預算米糧,給他們在生活上無所匱乏。
二、儲存、備辦日用所需:寺院裡住了那麼多人,衣食住行、日用所需,每天的油鹽柴茶米,都由庫房負責。負責的職事必須瞭解寺院總共住多少人?一個月開支多少?一年要吃糧多少?油多少、鹽多少?平日都要備辦好。過去的寺院,都要預算半年或一年的存糧;假如還有田園、菜圃,平日的蔬菜便有所供應了。即使沒有田園,負責的職事也會有儲備糧食的方法。例如,到了蔬菜盛產的季節,可以多買一些回來加工、醃漬,平日就有鹹菜可吃。因此,叢林裡的當家、庫房都很懂得修行,因為他平常就已經備辦好了,不必天天出外採購。
三、物資的分配:庫房要如何分配物資?負責的職事都要很清楚。不能說吃到今天,才說沒有油、鹽、米了,或者米行裡沒有米賣、米漲價了,這是不可以的。庫房不是只有採購、貯存糧食,還要讓大眾所有的生活資用都能供應得當,無有掛礙。有時是一寺大眾,有時是依各單位的需要,要供應多少燈油、多少衛生紙、多少肥皂等等都要瞭解。甚至一個叢林眾進單了,哪裡要添一雙碗筷、加添一個蒲團、一張桌子等,種種分配都必須公平,都要真正做到利和同均。
四、生活必需品的開源:庫房職事還得懂得開源及生財之道。有的叢林裡講究做工、有的講究生產,但不會想到要去化緣、做經懺。我過去在棲霞山參學,由於生活貧苦,常住自己蓋炭窯,就將山上的木柴、樹木拿來燒成木炭;甚至做紙房、紙場,自己造紙;開闢農場、耕植果物,當農作物快收成時,就外包給人來收成。其他還有做石灰窯、生產石灰等,有了這些生產,常住一年的道糧、辦學、辦事業的資金就都有了,大眾生活便可以無憂無慮。
五、利用設備來代替人工:現代叢林還要學習管理法,要以設備來代替人工。例如,先進國家的大旅館,不需要很多工作人員。客人一住進房間,打了幾通電話,都會有記錄;需要茶水、飲料、要什麼設備,旅館都設想好了,因此不需要經常找服務生,硬體的設備完善就可以代替人工服務。
現在的寺廟常說沒有人手,那是因為什麼事都需要動用人力。比方,來了五個客人,就要趕快搬桌子、搬凳子、找茶杯、泡茶。如果可以事先規劃種種需用的設備,乃至會客室、廳堂等,就不必經常為了搬桌子、找茶杯而勞師動眾,一切都以設備來代替人力。
六、各種僧堂的修繕及建設:庫房必須隨時關心、瞭解哪裡需要修繕,對各個僧堂的建設如有必要,就要增添。
庫房的職務雖然辛苦,不過,也要發心做好,如果稍有差錯,當別人檢舉時,就無法做得下去、做得好。
問(9):叢林有所謂「點滴歸公」,那麼個人日用所需的開銷該如何解決?
答:個人日常所需的開銷如何供給?要看常住的經濟狀況而定。常住經濟富有的,就會發給大家單銀,不過通常不會很多;如果常住經濟困難,人眾又多時,有的就沒發單銀。然而,雖說沒有單銀,只要是常住的一份子,多少還是會有一點。例如過年了,信徒到寺院拜拜,常住會把供養出家人的紅包集中起來,到某個時間再平分給大家,一人平均會有一百塊、二百塊,因為個人平常的生活所需都是由常住供應,沒有什麼東西要買,所以,生活所需就足夠了。
所謂「點滴歸公」,就是有什麼東西都統一送到庫房。如出家人往生了,他的遺產也是交回常住,常住就代替他和大眾結緣,這時候大眾也會得到一點東西;或者信徒到寺院,打一堂上堂齋,除了請大家吃飯以外,還會供養每人一個紅包,一個人十塊錢、二十塊錢,多的一百塊、二百塊,這時也會有一點收入。所以,叢林裡,由於點滴歸公,個人基本上不太需要用到錢;假如說一個人要有所得,這一點點雖然微薄,在叢林裡還是足以安心辦道。
問(10):庫房平日張羅大眾的生活,如果物價波動或物資短缺,乃至經費發生困難,庫房要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答:庫房要依大和尚的指示行事。因此大和尚必須瞭解寺院經濟的收入和支出,尤其現在的社會,遇到物價波動時,大和尚很早會提供警訊給庫房,什麼東西要多買一點起來、要節約什麼東西,不要浪費等等。這時候庫房就要遵照大和尚的指示,執行他的政策、命令。
問(11):四大堂口有「衣缽寮」,衣缽寮是什麼樣的工作場所?
答:過去叢林的傳承稱「衣缽相傳」,大和尚要傳位給什麼人,要有衣、缽為證據,相當於皇帝要傳玉璽、傳印信給繼位的人。大和尚、方丈室是領導中心,也有很多事務要處理。例如:他要領眾薰修,要領導大家上殿、過堂、修行,甚至,要替常住接待重要的人事,事務繁忙。因此,方丈室的一些事務,就由他的隨從,如衣缽、侍者、湯藥這個組合,來替他辦事。衣缽寮專管典藏、文書、行政,及常住重要文件,隨時要提供資訊給大和尚、常常報告、提供訊息,因此衣缽寮的工作,等於是大和尚的手腳、耳目。
衣缽寮職務如下:
一、管理衣缽:管理大和尚的衣缽,負有「信物傳承」的責任。
二、掌管機要:替大和尚處理機要事務。除了大和尚與外界的關係,還有每日公務、行程提醒,以及車輛、交通、飯食的安排等等,如此一來,才能讓大和尚方便辦事。
三、經營會計:寺院要安眾辦道,必須善於經營會計。衣缽寮要代大和尚掌理金錢,相當於現在的財務部。過去叢林有所謂:「金衣缽、銀客堂、真珠瑪瑙下庫房。」衣缽的重要可見一斑。
四、預算編制:衣缽必須編制預算,寺院有多少錢、能用多少錢,要經常提供財務資料給大和尚。
五、資料存查:常住的資料需要整理、歸檔,以便大和尚隨時調閱、使用。
六、文書供應:大和尚需要什麼文書、文宣,也要能立即供應。
七、安排行事:要替大和尚安排行事、約會。
八、湯藥侍者:必須照應大和尚一切生活所需、體察身體狀況。
九、典藏保管:如常住的山誌、規約、文契、重要文獻、寶物等,以及大和尚與外界往來之文件。
問(12):大和尚必須日理萬機,在衣缽寮底下,各有哪些職務?
答:衣缽寮內,主要負責的職事,就稱「衣缽」、「衣缽師父」。次一等的,就是
「湯藥」師父,他必須負責大和尚的健康、安全、請客等。還有「侍者」,負責大和尚的衣單、進出,服勞執役、傳達指示等。
大和尚每天有很多雜務要處理,需要多位侍者、衣缽來協助。至於人數多寡並沒有一定,視寺院規模大小、需要而定。
問(13):四大堂口的「客堂」,管轄的事務有哪些?
答:客堂,是除了住持以外,掌理對內、對外行事的單位,相當於寺院的心臟,地位相當重要。叢林的人眾進單、出單,都由客堂出面處理,客堂也要執行人事的賞罰、升等。就管理大眾的規矩來說,禪堂負責堂內,客堂負責堂外,客堂所接觸的事物、要處理的事件更多,負擔也更大。其職掌包括:
一、接待十方:「十方」是指來自十方的大眾,包括出家、在家等賓客。不管是那一種客人,都要以禮相待,就是請坐、吃茶、寒暄、吃飯等等。
知客接待十方,除了要有佛法,還要依客人的層次給予適當接待,才是如法。
二、送往迎來:客堂,每天送往迎來,對待每位來客都要視為第一等人,全心全力接待。對知客而言,應對來客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對來者卻不平常。例如,來了一位信徒,他在社會上沒有受到尊重,可是他一到寺廟,就一切平等了,因此,他歡喜到寺院,甚至因為感動而護持三寶到老死。所以客堂的送往迎來,看起來都是一些俗事,實際上是廣結善緣、心修福田。
三、調解僧事:客堂是掌握法理、制度的單位,因此出家人之間有不平、糾紛,客堂要為其調解僧事。除了僧事,客堂也要能排解世俗的糾紛。
過去沒有派出所、法院的時代,普陀山客堂等於是民眾的調解中心,舟山群島的老百姓一有什麼糾紛,只要到普陀山客堂都能得到解決。
我過去在叢林參學,經常看到客堂裡有好多民眾進出。為什麼?知客師可以替人民、替民間解決問題,因為,出家人慈悲,性情又好、很公正,也很給大家信賴,等於是做起法院、派出所來了。所以,客堂不單要處理自己寺院的各種人事問題,甚至,也要幫助一般老百姓過安全的生活。
四、僧外雜務:所謂僧外雜務,就是婚喪喜慶。舉凡友寺、信徒、朋友等大大小小的事,客堂都要承擔處理。有的可以簽呈請大和尚出席,有的請當家師去應酬,有的是知客師要自己報告:「這事不勞駕大和尚、當家師,我自己去。」有時也可以請寺裡的長老,例如請首座、西堂、後堂、堂主、老和尚親自出席,會讓對方感到與有榮焉。因此,客堂處理外事雜務,都要懂得如何掌握分寸。
五、掛牌示眾:寺裡有什麼事,客堂要負責掛牌,將消息周知大眾,如常住的人事調動,或開牌各堂佛事、上供,乃至出堂佛事、經懺,開牌某某法師領隊、司打犍槌、監壇等,都需要示眾。
六、維護清規:客堂要維護寺裡的規矩。規矩不好,會影響寺院對外的形象,因此他要負責執行、維護一寺的清規與賞罰。
七、照顧外寮:客堂要代表大和尚照顧外寮、慰問大眾。如果外寮的人眾做了什麼好事、功德,客堂都要向大和尚呈報,不可埋沒大眾的功勞。
寺院裡的知客要很公平,要讓每個人都服氣,平時就要能對大眾有所領導、有所舉薦、有所調解、有所福利。
八、萬事應付:做一名知客,要能處理所有的外務、外事、人情。例如官府要強徵稅捐,或者官府要發動佛教替他們做什麼,對外的任何事務,都要能處理。乃至國家的三軍司令官、政府各部會首長的名字、行情等,都要瞭解。此外,要熟練公文呈示、書信字條,因此,知客師必須具備文字通順、措辭得當、字跡端莊等才能。
九、諸山往來:知客師必須和諸山、諸山長老之間保持往來、聯繫。例如哪位長老過生日了,要主動前去應對、招呼;逢年過節,要代表住持和尚向諸山友寺送禮;哪一位諸山長老什麼時候到過本寺,也要即時簽呈,請本寺大和尚回拜等,客堂都要能掌握好這些分寸。
問(14):客堂的工作人員稱「知客」,這個名字很有意思,是否有什麼意思呢?
答:「知客」這兩個字,很有意思。知客在叢林中,是以接待賓客為主,因此知道客人的性質是很重要的。知客在叢林的各種職務中列居上首,權力很大,相當於國家的外交部長。一個知客稱職與否,關係著常住的興衰得失,不但見人要招呼,還要能遇事變通,不失威儀,出言行止都要如法得宜。
例如,軍政首領等人及地方團體來山,應先認識查明身分,或報請和尚接見,或由常住安排用齋、開示。如果來訪者是要請法,或者求見和尚、各寮首長,客堂當值知客都應該盡心聯繫安排。因此,知客必須瞭解來客的性格、程度,給予適當的應對。
過去在某一個寺院,知客師看到一位客人,就招呼他:「坐,茶」。
再問:「從哪裡來?」
「北京來的。」
「喔,請坐!泡茶。」因為北京是很重要的地方。
「現在在北京做什麼?」
「我在國務院。」
「請上坐,泡好茶。」
這一段話是在諷刺知客師很勢利,其實我覺得這是人情之常。如果是隔壁的一個農夫來,就不能說「請上坐」;一個普通的、常常來去的人來了,要他「上坐」,這也不對。所以一個客人來到寺院,要先瞭解對方的身分。「請坐、請坐」,這是特殊的身分;「上坐、上坐」,這個就很當然,上坐就要泡好茶。
過去有一個官員,因為受了這樣的待遇以後,當知客師說:「你留個對聯給我們吧。」他就寫下了「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的聯語。其實這就是人間,身為知客師,要能夠知人,要知道來者的身分。
有一位大學者,學問很好,一日,到寺院來故意裝作不識字,知客這時就不能看走了眼;已開悟的高僧要到寺院掛單,你看他外貌粗魯,或者不懂規矩,還把他教訓 一頓,這些都是知客師有眼不識泰山,所以知客,就是要知道客人。
知客師的權限很大,如糾察師就是在知客之下。糾察師要管理那許多苦行的行單,真正掌有實權的是客堂。什麼人不守規矩,或者私自化緣、生活失檢,就送到客堂打香板,知客師有權處分他。知客寮底下,還有個職務叫做「知賓」,主掌迎送與接應賓客,要知道賓客。另有「照客」的職務就小了,主要工作是照料客人茶水、衣單飯食、打掃客房等。
問(15):客堂裡還有「寮元」的職稱,寮元有哪些職務內容?
答:過去,「寮元」負責掌管眾寮的經文雜物、茶湯柴炭,供需請給、灑掃之類的工作。到了近代,寮元主要是掌管雲水寮的一切事務。
「雲水寮」為提供雲水僧暫住、參居的場所,是另一個「上客堂」。行腳參學、尋師訪道的出家人稱「雲水僧」。雲水生活可以磨去一個人對舒適安逸的依戀,而著眼於更高的目標,潛心學習義理、參禪及其他修行功課,對一個出家人來說,是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
行腳僧、雲水僧住進雲水寮,這時還不能進禪堂、擔任職事。有的住一天、兩天,他只是看一看就走了。有的是為了等待進堂的日期,提前來住一個月、兩個月。例如,正月十六、七月十六的期頭期尾進堂,他提前就來了,就要先住下來,等到進堂日才能進堂。
在這段等待的期間,寮元會安排簡單的修行給雲水僧,一天幾支香,乃至進出請假,要到山上參拜或觀光等,都要得到允許,不過如何安排,則視這一位寮元的規矩嚴不嚴。平時寮元也會講一些道理、人情,雲水僧有問題時,也可以找他談談。
問(16):客堂既然這麼重要,若想在客堂裡擔任職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客堂裡的職事,一定要有知識、要有常識。比方一個人來了,問他:「請問先生從哪裡來?」
「北京來的」
「你做什麼?」
「我是禮部尚書。」
一個知客,如果不懂什麼是禮部尚書,這就得罪了人。對一般常識,當代政要、聞人,如大官、首長來了,不但沒聽過他的名字,哪裡的教授、校長來了,也沒聽過,對時人一無所知,如何能做知客?身為一名知客,要具有豐富的常識,對人事要有很高的悟性、記憶力,要能識人、知人,才有資格擔任知客。
問(17):在外貌、威儀上,知客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嗎?
答:叢林裡的知客師,一般來說,外貌上都要很相當,方面大耳、相貌堂堂、威儀莊嚴。不過也有例外,不是所有的知客都要在相貌上求莊嚴。
有的人才華橫溢,外相上毫不起眼,然而一出口就成章。過去叢林裡,也有不少這樣的奇僧、異僧來擔任知客。過去如雪竇禪師於太陽警玄禪師座下、貫休禪師在石霜慶諸座下皆曾擔任知客,由此可知,在知客行誼裡,也可以造就一代宗師。
問(18):傳統叢林中,知客很重要,那麼現代叢林寺院的知客師又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答:現代叢林的知客不但要知人、識人,還要對人尊重、主動服務、開口問候;要能為人解決問題、溫和謙恭,不能官僚。現在是一個凡事都要講求服務的社會,不管哪一個行業,只要待人處世官僚,都不會受到歡迎。知客最重要的是要能謙虛、親切、有禮,語言柔和,讓對方感覺如沐春風。此外,擔任知客者必須要有學問、可以給人佛法教化,說起話來能出言吐語不俗氣,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問(19):大和尚、住持是一寺的領導。萬一大和尚、住持臨時有事,不能行使職權時,有哪一個堂口能代表大和尚呢?
答:能夠代表的有都監、當家、大當家、二當家;不過一般客堂的頭單知客,就是大當家、二當家,所以有時客堂的頭單知客,也能代表大和尚行使職權。
客堂和大和尚的關係很密切,他們必須不時保持緊密的關係,寺院裡對外、對內的指令都要一致。
問(20):叢林的四大堂口,說起來都是同等重要。不過,它們的權責如何區分?除了四大堂口之外,現代寺院還可以有哪些堂口?
答:四大堂口的主要權責,分別為:
一、禪堂,是專司對內人事、訓練人才的中心。
二、客堂,主要是對外,招呼人來、人往的單位。
三、庫房,是掌管油鹽柴茶米、生活日用所需的單位。
四、衣缽寮,是大和尚的機要秘書。還要負責常住與各界往來的文件、典藏等重要文物,因為寺院要有傳承、要能流傳千古。
除了四大堂口,還有其他的設施、堂口。例如佛學院,就相當於一個學校;還有念佛堂、塔院、藏經樓、關房;住茅蓬的、行單的,還有很多的人在這裡掛單、學習;或者書畫院、育幼院、孤兒院、養老院,不過叢林最主要的組織,還是四大堂口。
總而言之,叢林的職務,不論大小,不論是哪個堂口,都是一時的,兩年、三年下台了,還要交接給後面的人。因此,不管擔任哪一個職務,對於常住的文件、物品,都要妥善保存、整理得很有制度、很有方法、很安全,這是很重要的工作態度與職務倫理。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