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ries 1 - Fo Guang and the Buddhist Community 《人間佛教系列1-佛光與教團》
How to be a Buddha's Light Member - Lecture 10 怎樣做個佛光人 佛光人第十講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怎樣做個佛光人 佛光人第十講當今的世局,詭譎多變;當今的宗教,邪魔猖獗;當今的人心,江河日下;當今的社會,暴戾充斥!佛光人應如何自處﹖應如何伸展理想抱負﹖所謂「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在「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十講裡,我提出下列四點意見,希望大家努力遵循:
一、佛光人生活要佛法化
佛法在哪裡﹖佛法在生活之中,舉凡行住坐臥的威儀,揚眉瞬目的禪機,搬柴運水的作務,穿衣吃飯的瑣事,無非都是佛法。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在佛殿禮拜時,非常沉靜肅穆,但一踏出佛殿,則三五成群,笑語喧嘩,甚至說是道非,議長論短,因為他們只具有「禮拜」這一時的佛法,而非日常生活的佛法,所以一旦煩惱來臨,也只有任其擺布。也有些人在聽經聞法時,頷首俯掌,振筆疾書,覺得十分受用,但一離開講堂,立刻受到外緣牽引,貪瞋愚痴,翻雲覆雨,因為他們只具有「聽聞」這一時的佛法,而非日常生活的佛法,所以一句閒話能令其傷心難過,一個眼色也足致其頹喪數日。這種情況不但普遍發生於在家信眾身上,連自許為人天師範的出家僧眾,也經常犯過而不自知,究其原因,不外平日對善法不著意,沒有反觀自省的習慣,所以「說時似悟,對境生迷」。
生活裡沒有佛法,誠然是可悲的。佛世時,須陀那比丘被女色所惑,悔恨交加;提婆達多為利養所動,犯下五逆重罪,命終墮入阿鼻地獄,無有出期;隋煬帝雖然建寺敬僧,但為人殘忍縱慾,最後被勒死於寢宮之中;道明嫉恨惠能繼承衣缽,欲追殺加害,差點犯下了滔天大禍。
反觀淫女蓮華色出家後一心向佛,不久證得神通第一;殺人魔王鴦崛摩羅披剃後忍辱精進,後來也開悟證果;阿育王自皈依佛法後,痛悔往日凶狠暴行,慈悲覆物,終於獲得百姓的愛戴;弘一大師學佛後,一改從前風流習氣,嚴持淨戒,及至今日,大家仍對他懷念不已。生活裡有了佛法,就像黑夜裡有了明燈,船夫有了羅盤,再也不會迷失方向。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循序漸進,善巧運用。
儒家以禮來規範人的行為,並且有所謂的「不欺暗室」。佛門則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除了講究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之外,並且要求佛子舉心動念必須念佛、念法、念僧。見面時的問訊作禮,固然提醒行者應當「合全十之掌,印中道一心」,飯前的供養咒,飯後的結齋偈,則將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深植心中。隨時脫口而出的彌陀聖號,固然蘊藏著無限深意,聽經聞法時的瞻仰諦聽,也表露出內在的莊嚴涵養。早晚課誦固然為我們培福植德,排班跑香也能讓我們藉此修持定慧。從晨鐘暮鼓到梵音宣流,從行堂典座到出坡作務,佛門裡的一切行儀,無非讓我們從生活的佛法化做到心靈的佛法化,從行為的止惡行善做到心念的自淨其意,希望凡我佛光人都能如對佛面,奉行不懈。
二、佛光人信仰要理智化
信仰是人生的寶藏,人,如果沒有信仰,就如同貧者一樣一無所有。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人,如果沒有信仰,則凡事懈怠,無法產生直下承擔的勇氣。
但是,信仰有正有邪,正當的信仰應具備信實、信德、信能等三個條件。我們何其有幸,在世界這麼多信仰當中,能選擇在三者之中均居上首的佛陀作為我們的導師,可惜許多人出家以後,雖然身披僧袍,卻不學無術,以陰陽、卜卦、算命、解籤餬口混日。也有些出家人雖然自稱釋子,卻無所不拜,舉凡上師、活佛、仙道、鬼畜都是他們依止的對象。還有些出家人生點小病,就到處尋醫,遍求偏方;一聽說那種寶石可以改變磁場,去邪避禍,便趨之若騖。甚至有些出家人誦經持咒不為利濟眾生,卻妄求利養恭敬;參禪念佛不為開悟見性,卻妄求神通靈異……凡此皆與佛道大相違背。
歷史上,白蓮教、紅巾賊打著佛教的旗號為非作歹,殷鑑尚未遠;社會上,神棍、乩童藉著佛教為幌子斂財騙色,歷歷猶在目。我們身為佛子,當效法諸佛菩薩及祖師大德去邪顯正、匡濟蒼生的大智、大仁、大勇,焉能錯倒謬見,以訛傳訛﹖推究這些怪現象之所以頻頻發生的原因,無非是由於許多人未能深切理解佛教是覺者的宗教,沒有用理智來實踐信仰的緣故。
一代大儒梁啟超先生晚年對於佛教有很深刻的認識,他曾說:「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非迷信,是兼善而非獨善,是住世而非厭世,是無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別,是自力而非他力。」的確,佛教是禁得起真理考驗的信仰,我們應如何堅定信仰呢﹖三法印、四依止固然是辨別信仰真偽的良方,行解並重,思惟省察;提起疑情,努力參究;鍥而不捨,實修實證;提出見地,與師印心等,也能為我們的信仰找到明證,更能促進我們生活的幸福圓滿。
經云:「從癡有愛,則我病生。」又說:佛陀是無上大醫王,能醫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病。惜乎眾生迷妄深重,即使病情甚篤,不但不服法藥,反而以迷治迷,因此舊痾未癒,新恙又生,不唯個人苦痛連連,社會也蒙受危害。希望佛光人都能以理智的態度來實踐佛法,以理智的方法來宣揚佛教。
三、佛光人處事要平和化
世事互相緣起,彼此相生相成,所以佛教很注重群我之間的關係,經典裡一說到佛,便是「一切諸佛」、「十方如來」;一說到眾生,也是「法界眾生」、「四生九有」;一說到佛弟子,則是「四眾弟子」、「緇素二眾」。然而目前許多人一出家,便老大起來,對同道出言傲慢,對信徒頤指氣使,殊不知僧之所以稱「寶」,是因為彼此平和無諍。
華嚴世界由於自他不二,人我一如,所以光光相攝,事事無礙;琉璃淨土因為善人聚會,無男女相,所以安和樂利,政治清明,可見平和是處世的無上法門。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以三十三應身隨緣度眾;普賢菩薩恆順眾生,以十大願行普利有情,所以贏得大家的尊敬,可見平和是做人的最佳良方。西方佛國以水鳥說法、七寶樓閣、八功德水、黃金鋪地來行不言之教,可見平和也是度眾的最好方式。
俗云:「人和為貴。」又說:「和氣生財」、「和氣足以致祥」、「家和萬事興」,世界上沒有比平和更寶貴的美德了。當今世界之所以亂相頻起,就是因為人我之間不能平和,所以國家與國家之間戰禍連綿,種族與種族之間隔閡歧視,團體與團體之間黨同伐異,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因此,凡我佛光人欲光照普世,利樂有情,應從自己處事平和化做起,不但要尊重讚美,包容異己,更要自他互易,常存慈悲;不但要相敬相愛,相知相助,更要喜捨奉獻,不求望報。
四、佛光人修持要落實化
社會上往往有一種怪現象,有些人呼籲注重環保,但是要他們清掃街道,處理垃圾,他們卻連忙一口拒絕。也有些人提倡保護生態,但是要求他們不打殺蚊蠅昆蟲,他們卻千難萬難。還有些人高喊服務社會,但是要他們捐獻救災,他們卻猶豫拖延。我們常說,這種人只是徒喊口號,卻不能落實在行為上。如果這僅僅是個人的習性倒也罷了,但是好的觀念如果不能落實,社會那裡會有希望﹖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實,國家那裡會有前途﹖
無獨有偶,佛門裡也常有這種情況,許多佛教徒參禪時亂打妄想,念佛時心裡罵人,布施時計較名利,持戒時輕視同參,因此無論修行了多少年,還是沒有人緣,儘管遍學了多少法門,依然煩惱重重。這種人就是修持不能落實化。
時下也有些佛子口說敬信三寶,但經常不是嫌這座佛像不夠莊嚴,就是怪那本經書太過艱澀,不是說這間寺院不夠富麗堂皇,就是講那個法師太過木訥呆板,一時之間,皈依三寶的功德都在嘴邊漏光了。還有許多人自稱護法金剛,但究其實是護神不護人,護師不護道,護人不護事,護情不護法,所以美其名為護法金剛,衛教保僧,實則瓜分資源,毀滅佛法,自以為功德巍巍,實際上罪過深重,這種人也是修持不能落實化。
修持不能落實化,不但舊業未了,而且更造新殃;修行不能落實化,不唯個人受害,也是團體的損失。做為一個佛教徒,修行不能落實,如《華嚴經》云:「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了無實益。我們佛光人身負弘法利生的重責大任,首應將自己的修持落實化,否則己未能度,何能度他﹖在諸經典中,《維摩經》的「佛道品」偈語,最能淋漓盡致地描繪修持應如何落實人間: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諸度法等侶,四攝為伎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遊於八正路。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回向為大利。四禪為床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
凡我佛光人以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為目標,因此在「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十講中,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
第一、佛光人生活要佛法化。
第二、佛光人信仰要理智化。
第三、佛光人處事要平和化。
第四、佛光人修持要落實化。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