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Years of Worldwide Compassion and Happiness - A Portait of 50 Years of Taiwanese Buddhism” Preface 《跨世紀的悲欣歲月── 走過臺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序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自序 《跨世紀的悲欣歲月── 走過臺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序當臺灣朝野以「政治奇蹟」、「經濟奇蹟」傲然示人時,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臺灣還有一項更可貴的「佛教奇蹟」,不但為社會帶來平安幸福,更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光芒!
回想一九四九年,我初來臺灣,目睹當時臺灣社會經濟蕭條,生活落後,神廟觀充斥街頭,迷信邪教到處漫流,佛教寺院既缺乏大陸叢林恢宏壯麗的氣派,也沒有利生濟民的事業,不禁悲從中來。在感慨之餘,我長跪佛前立下弘誓,願以身心血肉耕耘這塊佛法沙漠。五十年來,在僧信二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今日的台灣佛教已煥然一新,與過去比之,竟有天壤之別,舉其犖犖大者有下列數點:
一、從日式受戒到三壇大戒:五十年前的台灣佛教因受日據時代影響,出家人娶妻蓄子,葷腥不忌,直到一九五三年,中國佛教會在台南大仙寺首先啟建戒壇,才重樹法幢,回歸古制,一九七七年佛光山傳授的萬佛三壇大戒,則被譽為「模範戒期」,成為日後教界傳戒的圭臬。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本立則道生,五十年來台灣佛教的昌盛,與僧伽嚴持淨戒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二、從線裝經典到精裝佛書:過去在坊間流通的經本多為古本製版,不但文義難懂,而且印刷模糊,標點不清,令有心學佛者無法一窺堂奧。一九五五年拙作《釋迦牟尼佛傳》問世,是乃第一本精裝佛書,繼而有中華佛教文化館影印大正藏亦為精裝本,爾後踵繼者眾,佛教的印刷均能與時俱進,和現代的印刷物相媲美。時至今日,出版雅俗共賞、印刷精美的佛書成為時尚所趨,佛法也因而得以普及民間,深入大眾。
三、從勸世標語到書報雜誌:過去寺院的牆柱經常貼有規格不一的勸世文,雖可警醒人心,然因陋就簡,有失莊重,且字裡行間,或義理深渺,或辭不達意,凡此皆不能令廣大民眾入佛智海。五十年來,台海兩岸佛教人才匯集寶島,發心出版書報雜誌者日有所增,其中「海潮音」從大陸編到台灣,歷史最為悠久;「覺世」由旬刊到月刊,至今超過而立之齡;「普門﹂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被公認為第一流的佛教雜誌;其他如「菩提樹」、「獅子吼」、「中國佛教」、「佛教青年」、「僧伽」等,由於大家集思廣義,努力筆耕,無形中不但提昇佛教徒的水準,也帶動聖教邁向欣欣向榮的康莊大道。
四、從梵唄讚偈到歌詠舞蹈:過去的梵唄歌偈只在山門內作為禮讚修持,雖莊嚴殊勝,然曲高和寡,難於學習,遑論達到弘法度眾的效果。我因有鑑於此,四十年前,從自組佛教第一支歌詠隊到錄製佛教第一張唱片,其後,鳳山佛教蓮社、高雄佛教堂相繼組織「國樂團」、台中佛教蓮社組也成立「口琴社」,凡此均將佛教音樂帶入家庭;近十年來,我在國家殿堂、一流劇院舉行「佛教梵唄音樂弘法大會」、「梵音海潮音慈善音樂會」等,將優美的梵樂佛舞帶到世界各地,承蒙各界好評,使我更加肯定在這個有聲音、有色彩的時代,佛教的歌偈樂舞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方便法門。
五、從齋飯聚會到說法聚會:過去台灣的佛教聚會,競相以美味的素食供養大眾,行之既久,每至朔望節慶,趕齋者眾,卻無法得到佛法的受用。五十年來,由於佛教教育普及,僧才倍出,大家同心協力改革陋習,在佛教儀式中增加佛法開示,並且舉辦各種佛教活動,讓信徒將妙諦帶回家庭,運用在日常生活上面,對於美化人心,匡濟時弊,貢獻卓著。
六、從誦經拜佛到讀經慧解:過去的道場只重視誦經拜佛,然於義理之闡述甚少用心,而經論典籍又多束諸寺院高閣,乏人問津。五十年來,有心人士前仆後繼,著手改善,在三藏十二部經方面,從早期《大正大藏經》的影本翻印,流通發行,到目前《佛光大藏經》的新式標點、分段分行;在白話翻譯佛經方面,從民國以來法師居士的零星講稿撰述,到現在系統整理的百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凡此輝煌成就,澤被無數佛子,「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已成為指日可待之事。
七、從行善布施到教育化導:《金剛經》云:四句偈功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功德,說明了教化比行善更為重要。五十年前的台灣教界多勸人慈善布施,固然有其時代因素,但隨著時移世遷,大家益發感到從教育著手,淨化人心才是根本之道。從光復初期創設的佛教講習會,到現在的幼稚園、智光、普門、慈濟、玄奘、華梵、西來、佛光等各級學校、各級佛學研究所、和各寺院道場所經辦的佛教學院,林林總總,不下百家之多,所造就的人才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或住持一方,弘傳正法;或堅守崗位,造福人群,在淨化社會方面,成就斐然。
八、從頤養天年到醫療育幼:過去的台灣寺院由於濫行慈悲,使得許多人產生錯誤的觀念,以為年老了,才要到寺院頤養天年,修行辦道,無形中寺院變成養老的場所,弘法功能也逐漸喪失。五十年來,台灣教界觀念更新,在安頓老人之外,更著重佛法的向下扎根及身心的醫療服務,像佛教辦理的育幼院、幼稚園、兒童班及海外中華學校,除注重身心的健全之外,更施以佛法教育,因此學童長大成人之後,自然就會明因識果,感恩惜福;而花蓮的慈濟醫院救助疾苦,佛光山的雲水醫院將醫藥送往偏遠地區,則讓貧病患者在醫藥與法藥並施之下離苦得樂;此外,現代寺院對於民眾家庭糾紛的排解、心理疑難的諮詢等均具有莫大的貢獻。
九、從經懺佛事到利生事業:過去寺院以經懺佛事為常業,甚至賴以為生,以致被知識份子譏為迷信,甚至凡愚百姓也往往在臨命終時才會想到佛教。五十年來,由於教界對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的大力推廣,不但普濟群生,更使得佛教的地位大為提昇。您看!目前在台灣,佛教的素菜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電台、電視節目及各種慈善機構等,林林總緦,真是猗歟盛哉!
十、從佛寺殿宇到講堂教室:過去的道場只有大雄寶殿或佛堂供人膜拜,其他廳堂大都用來供奉生亡祿位。自一九五六年宜蘭念佛會創設講堂以來,教界人士紛起傚尤。時至今日,現代化的寺院不但建有客堂、禪堂、會議室、圖書館、簡報室、展覽館、視聽中心,供民眾使用,還具備同步翻譯、投影放映、電腦傳真、立體音響等完善設施,使得弘法效果大為增進。佛經所謂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到了今日,可說已成為事實。
十一、從山林修行到社會傳教:過去的寺院大多幽居山林,無法充分發揮利濟群生的效果,以致聖教衰微,人心日下,我輩同道憂心忡忡,於是改採主動方式,走入社會,積極弘法,從窮鄉僻壤到國家殿堂,從大座講經到隨緣開示,從電台布教到電視弘法,從教室、企業講到工廠、軍營,好讓各個階層法益均霑,而近幾年來,佛光山普賢寺首創的都市佛學院及世界佛學會考,對於促進讀書風氣,淨化社會人心尤具普及之效。此外,隨著城鄉經濟發展,出家僧眾因勢利導,將道場設立在十字街頭、高樓大廈,以無限的慈心悲願,在熱惱紅塵之中大作佛事,也不知度化了多少迷惘的眾生。
十二、從自修自學到聚眾研修:過去的信眾大多在家燒香拜佛,鮮少到寺院共修,不但無法凝聚佛教的力量,甚至有些人因為不了解正法,而盲修瞎練,空過一生。五十年來,教界普遍覺醒共修的重要性,紛紛舉行共修法會和活動,從佛七到禪七、從朝山團到參訪團、從念佛會到布教所、從讀書會到座談會、從八關齋戒會到短期出家修道會,從各種夏令營到各種佛學講座……,不但帶動社會學佛風氣,也使得佛法慧命延續不斷。
十三、從各宗各派到普遍融和:過去的台灣佛教囿於強烈的地域觀念,派別林立。五十年來,由於資訊進步,交通發達,諸大教派的門下弟子紛紛在各地遍設道場,與當地信眾水乳交融,教界呈現一片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雖談不上精誠團結,但互相尊重,各自努力為教度眾,確實值得稱道。
十四、從信眾弟子到輔助教化:往昔的佛教偏重於出家僧眾,五十年來由於佛化文教事業的普及,緇素二眾的質量均有顯著增進,尤其在家信眾當中,不乏超拔傑出之士,過去雖有許多類似居士會的組織,但終因種種人為因素而彼此扞格,無形中分散了佛教的資源,殊為可惜!一九九二年,國際佛光會成立,不但制定章程辦法,結合全球信眾力量,並且創立「檀講師制度」,將弟子提昇為教師,對於僧信的融和、佛法的弘傳,助益良多,為佛教立下新的里程碑。
十五、從本土佛教到世界同宗:近幾年來,台灣佛教團體在根基穩固之後,相繼跨出本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國際佛光會,在短短五年之間,會員遍布全球,與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同濟會,並列為世界五大社團。但見每年佛光會舉行世界會員大會時,當地政要皆以出席參加為榮,不但為華人爭光,也使得佛教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總之,五十年來的台灣佛教,由衰微到興隆,上繼佛陀弘傳真理於五印度之遺緒,超越盛唐以來中國佛教之顛峰,下開萬世百代國際佛教之新猷,於今佛光已遍照世界五大洲。一路行來,雖是蓽路藍縷,艱辛備至,但成果驚人,足以為慰,所以當我接到佛光出版社永芸法師這本《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寫真》時,歷歷往事不禁浮現腦海,心湖也隨之激盪翻湧,於是信手拈來,發抒感想,但盼有志之士與我們一齊再接再厲,為佛教寫下璀燦的歷史,為社會留下不朽的貢獻。是以為序。
西元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於佛光山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