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Quotations 《人間佛教語錄》
Writings on the Chan School and Pure Land - How to Practice Pure Land Teachings 禪門淨土篇 如何修淨土法門?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禪門淨土篇 如何修淨土法門?我們早晨出門,知道晚上要到那裡,同樣的,我們總要知道將來到那裡。當然,最好是預備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大家百年之後到那裡去呢?為什麼不早一點準備好自己要去的地方?
──《星雲說偈》
「刀刀親見彌陀佛,箭箭射中白蓮花」,修行的人即使在軍營裡、在刀槍之下,都可以見到阿彌陀佛,那就是要以佛心去對待世間。
──《星雲說偈》
我們現在所尊敬、所禮拜的佛菩薩聖像,雖是紙畫的、木雕的、泥塑的,還有銅鐵鑄造的。但我們藉由尊敬他、禮拜他,也能啟發自己心裡的佛性佛心。
──《星雲說偈》
世間上虛空最大,因為它能包容萬物,因此我們要像虛空能容納異己,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和諧相處,那必定是一個淨土的世界。
──《星雲說偈》
「未曾度者要須船」,還沒有登彼岸,需要靠船,就是需要靠佛法。如何從苦的娑婆世界,到快樂的極樂世界;如何從迷妄的世間,到覺悟的世間;如何從虛假的人事,慢慢到真實的世界,這就必須靠佛法的船筏。
──《星雲說偈》
「已到岸人休戀筏」,學佛、拜佛、念佛,不是說佛要我們拜、佛要我們念,如同我們要過一條河流,必須要有船筏,才能得度。但是當我們到了岸的那一邊,就要棄船,意思是得度後,連佛法都要放下。
──《星雲說偈》
一個人想過閒雲野鶴的生活,像出塵隱士一樣的逍遙自在,喜歡山居無忙碌世事,又沒有人情的煩惱困擾,這種悠閒日子,不是人人過得了的。很多人沒有定力,隱遁深山還不是與草木同腐朽?自己心地不用功,不要說隱遁深山,就算住在天堂,住在極樂世界裡,不念佛、念法、念僧也是沒有用的。
──《星雲說偈》
有很多的人,只是想到深山裡居住,找一些信徒來供養自己,讓自己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別人沉淪在苦海裡面,自己逃跑了,自私自利怎能得度呢?一個修道者不能太自私,「要學佛道,先結人緣」,這是菩薩發心。
──《星雲說偈》
學佛的人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念佛繞佛,有的人喜歡參禪打坐,有的人禮懺拜佛,有的人實踐行佛。不管何種方式,只要心中不斷觀想佛是什麼樣子,淨土是什麼樣子,經常觀想佛像莊嚴,思維法義,自然佛常在心中。心中有佛,以佛心看待一切,世間萬相皆美,現前即成淨土。
──《星雲法語.修心學佛》
世界日益混亂,處在混亂的環境中,我們如何不迷亂?有了佛心,以佛心看世間,人人都是佛,世間就是佛國淨土。
──《星雲法語.淨化心靈》
一般人在事業上要精進向上,要有毅力,若常常鬧情緒,常常灰心,沒有勇往向前的氣慨,當然就不具備升遷的條件。我們要往生佛國,也一樣要具備發久遠的菩提道心,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
──《星雲法語.升遷的條件》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其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因圓果滿,我若念佛,必得往生。信者,當篤信佛力,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子,一定蒙佛接引。願者,願以此身誓往西方,更願既生西方,復回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即老實念佛。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信、願、行,為修淨土法門不可或缺的資糧。因此,古德的淨土經論及現今的諸師淨土論章等,凡談及往生的要事,都離不了這三祕要之法。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有的人著重在每日拜佛多少、念佛多少。但是內心淨化了沒有,他可不管。很多拜佛念佛幾十年的人,心裡的貪瞋煩惱、自私怨毒比別人更多。所以真正的修行要能內外一如,形式、精神同等重要。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修持淨土法門,當先建立信心,依信心為支柱,然後才能生起行動,才會因果圓滿,否則佛門雖大,不度無信之人。有了信心,而後發願,由願生行,所謂信、願、行為淨土三資糧,譬如離家遠行,一要資財,二要糧食,缺此二事,則難到達。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人生需要尋找依靠,阿彌陀佛也好,觀世音菩薩也好,任何佛菩薩都可以做我們生命的依靠,所以信仰能使我們在虛幻的世相上建立安穩的依靠。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信仰》
信心、願力、行持是往生淨土的三要門。好比病患投醫,先要相信醫生的診斷,然後立志和醫生合作要把病治好,努力服用藥方,如此一來,沉疴的久病也能痊癒。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生活.身心安住的家園》
有佛心,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佛的世界,聽到的都是佛的音聲,說的都是佛的語言,手腳做的都是佛的事情。所有身心一切,就是佛國淨土。
──《人間佛教系列.佛教與青年.佛教青年的生涯規劃》
「心淨佛土淨」、「一念生極樂」,心淨化了,自然便是佛國淨土。所謂「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遠其實不遠,端看一念破迷;近也不是近,只是假相眩人耳目。這不就是「遠近不二」了嗎?
──《人間佛教系列.佛法與義理.佛教奇理譚》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佛光菜根譚》
能夠「安住佛國」,是時「眾苦不侵稱極樂」;
能夠「遠離輪迴」,是時「自性彌陀是吾家」;
能夠「淨念相續」,是時「六根坐斷蓮台現」;
能夠「圓成佛果」,是時「西方淨土隨心生」。
──《佛光菜根譚》
修習正見,是到達真理之路;
護持正法,是開啟佛國之鑰。
──《佛光菜根譚》
佛陀在《觀無量壽經》中,教導韋提希夫人,欲往生極樂國土,當修十種淨業。
1.孝養父母; 2.奉事師父;
3.慈心不殺; 4.修十善業;
5.受持三皈; 6.具足眾戒;
7.發菩提心; 8.深信因果;
9.讀誦大乘; 10.勸進行者。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身口意三業當勤行善法,儲備往生佛國之資糧。
──〈開示〉
大家一定很嚮往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但是也有人會懷疑:「奇哉!奇哉!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地方?」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有沒有這個地方」,而是「你願不願意去這個地方?」因為極樂世界不但在「淨土三經」中有明明白白的記載,並由印度的龍樹、世親兩位大菩薩各著作論述,稱頌弘揚,經過東晉慧遠大師以來的歷代高僧修持顯揚,可見它絕對不是無法實現的幻想。
──〈開示〉
彌陀法門與藥師法門到底有什麼異同?人生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生,一個是死。在人間生活,要活得歡喜快樂、活得有意義,就要修持藥師法門。修持彌陀法門雖然也有消災延壽的功用,但是重在將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求得安穩解脫。所以不論修何種法門,無非是想藉此了生脫死,解決人生兩個最大的問題。
──《星雲日記》
曾經有信徒問我,南天寺為什麼不建在悉尼(雪梨),而要選在遠離市區的臥龍崗?這麼遠的路,信徒拜佛不是很不方便?我說,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相隔十萬億佛土之遙,不也是人人念佛希求往生嗎?悉尼到南天寺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不算遠。遠近是沒有標準的,只在有心、無心。有心,則十萬億哩也不算遠;無心,即使近在隔鄰也走不到。
──《星雲日記》
虛空之中,那有東西之分?所謂「佛佛道同」,《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云:修持藥師法門可以隨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彌陀聖號本身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時時稱念,同樣能夠消災延壽。所以,兩種法門實則一而為二,二而為一。
──《星雲日記》
有人說佛七(1)是仗佛的力量才能往生西方,不像參禪是靠自力用功來明心見性。其實念佛不僅是自力也是他力。念佛時若不靠加行來自我精進,阿彌陀佛如何來接引?
──《星雲日記》
心中有佛,用慈悲的眼神看人,即是「佛眼」;講信心的話、歡喜的話、慈悲的話、佛的法語,嘴就成了「佛口」,語言就成了「佛語」;用慈悲的心、平等的心,表現在雙手上,去做善事、行禮,就成了「佛手」。念佛、拜佛時,要用六根來表現佛,讓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通身是佛!
──《星雲日記》
什麼樣的人能進入西方極樂淨土?他必得是個不棄眾生、不避世間、行菩薩道的人。我們所立足的世界,如果仍然垢穢不淨,仍然人心險惡,仍然顛倒恐怖,菩薩的責任就未了。我們有何資糧往生淨土?我們「得生彼國」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嗎?我們又如何來去自如?又如何能夠往生淨土呢?
──《往事百語.老二哲學.最高的管理學》
佛教的諸佛菩薩,個個發大誓願,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三十三應身,尋聲救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為一切有情,建設無有老病的安養國土;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一一成就眾生,身無瑕穢,建立晝夜熾然光明的琉璃淨土;地藏菩薩,久遠劫來駐錫地獄,永作幽冥教主,一心為惡道極苦眾生留一盞溫暖的佛光。
──《修剪生命的荒蕪.永不放棄》
學佛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求取功德,我們要外弘內修才能圓熟眾生,莊嚴淨土;真修實證,弘法利生,才能福慧具足,莊嚴佛國。
──《佛光世界.佛光會員應該注意什麼》
「我們發願普度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淨土是人人欣樂的境界,我們如何修行,才能到達淨土佛國呢?佛陀曾說:「眾生之類,是淨土行。」意即唯有勤度眾生,才能證得淨土,因為離開眾生,就沒有淨土可言。
──《佛光世界.佛光會員的信條》
念佛的人說參禪不好,參禪的人說念佛不好。其實,我們學佛的人要「行在禪淨雙修,解在一切佛法」。永明延壽禪師的〈四料簡〉,提倡禪淨要調和。如果參禪又念佛,就像帶角的老虎,現世可以作人師,來生也可以作佛祖;假如沒有參禪只有念佛,念佛很穩當,萬人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又何愁不開悟?有禪沒有淨土,十人可能會有九人走叉了路;假如沒有禪,又沒有淨土,更是危險,將來百年以後,地獄、餓鬼、畜生,鐵床並銅柱,萬劫千生沒有人可以依怙,又如何能得度?
──《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阿彌陀經》文字優美,敘事說理周全,為我們世間提出了得救之道。把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自然界的莊嚴、社會上的和諧、人我關係的融洽,植入我們的心田。我們現在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念熟,認識清楚,八識田中就會有西方極樂世界,眼前就是蓮邦淨土。
──〈如是說〉
佛教主張「萬法緣起」,認為法界中小至一芥子微塵,大至整個宇宙,彼此之間都具有互動的關係。唯有大家抱持一顆尊重心,讓天地生機綿延不斷,才能使一切眾生的生存得到最佳的保障,這也是淨土法門的基本理念與理想。
──《當代人心思潮.尊重與包容》
修習四攝六度,是為了度脫眾生;莊嚴佛國淨土,是為了接引有情。當我們在度脫眾生,接引有情的當下,也就求得了自身的解脫。當我們無所為而為時,一切的羈絆束縛自然消失,那就是一片淨土了。
──《佛教叢書.教理.解脫自在》
【注釋】
(1)佛七:於七日中,專修念佛法門者,稱為打佛七,簡稱佛七。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