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3 - Dharmas without Concentration on Dharmas: The Peak of Life 星雲日記13~法無定法 人生之最(1991/10/1~10/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3~法無定法 ■人生之最(1991/10/1~10/15)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
尤其學佛更應注重人際的共處,
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在恭敬中求。」
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
願大家能把「人生之最」當成座右銘。
精華語錄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則往往決定命運。
◎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十月 一日 星期二
因受「耐特」颱風影響,清晨起台北就籠罩在一片風雨中。
八時三十分,驅車往宜蘭,順著濱海公路,沿途風雨不歇,大量的雨水依著山壁直瀉而下,形成瀑布,一處又一處的,遠而望之,就像是天然的「瀑布簾」,煞為好看。車行在積水的公路上,有好幾次,幾乎都想回頭,但「瀑布簾」的景觀,像有磁性似的,一直吸引著我前進......
中午十一時三十分抵雷音寺,聞慈容法師的令堂於日昨往生,特至吳府上香,並為吳母寫一輓聯--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無愧稱賢母
修福修德世緣已滿有願見如來」
並以中華佛光協會會長的身分,又題一輓聯--
「娑婆少了慈悲母
淨土多一善女人」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相,也是人生四苦,尤其是「死」,最令人不能接受。那股愛別離的愁緒,總易讓人亂了方寸,此時,佛教就成了家屬最重要的支撐力量,故和雷音寺住眾開示「人往生的那一刻起到入殮」要如何處理。我認為必須要--
一、帶領家屬布置佛堂。
二、引導家屬念佛。
三、要了解是用土葬?火葬?海葬?告別式日期?如何發訃聞?寫輓聯?說法?
身為出家眾對這些葬儀法都要熟知,否則如何替喪家分擔解憂?
下午三時,離開雷音寺,往北海道場。
濱海公路的雨勢已漸小,但海岸上的浪花仍洶湧得此起彼落,在車內或許是隔著玻璃,有隔音作用,聽不到一點拍浪的音聲,更凸顯那股「靜」的氣氛。在麥金公路上,夕陽的餘暉將海面鍍了一層鎏金,耀眼悅目。這條公路來來往往不知有過多少次,往往都因趕時間,甚少留意路旁景色,今天「驚鴻」此一美景,真是「若無閒事掛心頭,處處風光皆旖旎!」
晚,七時在北海道場男眾學部為同學們上「讀藏指導」的課程。
十一時四十分,回到普門寺。
人在社會上不可能單獨生活,在衣食住行上,父母、夫妻、子女、朋友親情上,士農工商各行業上,都會與人發生關係,有些人常會為一個位置(空間),或金錢、感情、思想......與他人發生糾紛;反之,有的人則生活得很幸福、滿足、快樂,那是因為自他關係的因緣很好。學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好的自他關係,如--
自修是自受用,但力量薄弱;共修則可藉大眾力量來激勵自己,在眾生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打坐,定中有輕安法樂是自受用;讓別人生起恭敬、精進是他受用。
念佛時,心念專一與法樂交流是自受用;讓別人因而生起信心是他受用。
布施時,自己內心歡喜是自受用;別人看了讚歎是他受用。
佛門常講的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在說明自受用與他受用的關係,故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要做到你我都受用,那是非常重要的。
十月 二日 星期三
每次到台北來,想集合普門寺住眾講幾句話都很「困難」,因各忙各的,有時到晚上十一、二時,辦公室都還有人在忙,故早上七時,特集合住眾於會議廳,為大家上課--「讀藏指導」。
普門寺是屬弘法道場,與信徒接觸,說法開示是免不了的法布施,所以平時除了要在佛學上不斷精進進修外,對口才訓練、內在精神的涵養、資料的收集、機伶的應對、講演的技巧......等條件都要注意充實。
在繁忙的寺務中,要自己找時間自修,隨時吸收新知,工作時全心投入,自修時不要浪費一分一秒。與師兄弟相處,要培養「祕書」的性格,來配合共事者的需要,對主管更要擁護其政策、方式、思想......如果連住眾都做不好,將來如何做住持?學習領導之前要先學習服從。
常住是大家慧命的根,要好好愛護。常住的定義--
一、要有早晚課誦。
二、舉行各種法會。
三、鐘鼓法器不斷。
四、發心接應十方。
五、堪為大眾師範。
六、度眾不倦不拒。
日前,在菲律賓慈恩寺服務的永光,因母親往生特回台奔喪。下午二時,到濱江街其俗家陳府,為其令堂上香,並撰一輓聯--
「榮總長庚陽明多年義工稱賢德
禪淨慈悲喜捨長久修持見如來」
同時也代永光寫一輓聯--
「淨土華開報說我母西方去
娑婆道場祈請慈親乘願來」
在慈容、慧龍的陪同下,三時至永和拜訪本山八品功德主張少齊先生和孫張清揚女士。
張少齊先生(一九○七年生)是江蘇如皋人,一九四九年來台。早年在泰州佛學研究社、金陵佛學社等研究佛學,後曾在泰州光孝佛學院、南京毗廬佛學院等講授佛學,並弘法於各地。一九四二年在南京毗廬寺創貧民醫療所,來台後除弘法外,並熱心於佛教文化之推動,先後創辦了益華文具行、健康書局、《覺世》旬刊,該刊於一九五七年轉由佛光山發行至今已三十五年。對《大正藏》在台影印,亦出力甚多。
孫張清揚女士(一九一三年生)是湖南人,平素熱心公益,於弘法事業更不遺餘力,曾任貴州都勻慈幼院院長,並協助太虛大師發展佛教文化事業。來台後,先後出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對護教護僧貢獻至大,後又任台北善導寺董事會董事長,中華佛教文化館印藏會常務委員,曾發起影印《大正藏》,並捐資收回本是佛教產業的善導寺。
承清揚女士好意,留下來用晚餐,一鍋麵、幾樣小菜,再加上三十多年的道誼,大家吃得很開心。
晚,七時,續為北海男眾學部學生上「讀藏指導」課程。
「忍」是一種力量、擔當、勇敢,忍之為德,在於負重,為學讀書受教當然要忍。從小,榮辱毀譽就不在我眼中,但是為了佛教,我則可以忍氣吞聲,可以委曲求全,可以低聲下氣。學佛的人,是否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對於是否能忍關係很大。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十月 三日 星期四
晨,八時,匆匆準備妥當,從北海即刻趕往石牌的榮總醫院,李武彥已在門口等我,因為和眼科劉主任約定的九點鐘已到,只得請李武彥和慧龍加快推車,經過曲曲折折好幾道長廊,上上下下好多座電梯,劉主任只囑咐護士為我先照相,放大瞳孔,上麻醉藥,折騰了約一小時,又再等候一小時,劉主任才開始為我的眼晴作雷射治療。
在治療手術的半小時中,只一個右眼就打了一千二百三十九槍,雖不是怎麼痛苦,但是非常不舒服。
兩個月前在美國時,羅眼科的羅醫師為我也做過雷射治療。羅、劉兩位眼科醫師對我下的警告,我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羅醫師說︰「你的眼睛,在一年內會瞎,我替你雷射治療,只是像補衣服,壞的地方補起來,但並不保證其他地方不會壞。」
劉醫師說︰「你的眼睛只能再看幾個月,現在治療,只是延長一些時間罷了!」
醫師的話都是好心的忠告,也都非常權威,我除感謝以外,心中並不介意。想到《心經》云︰「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用肉眼觀看世間並不究竟,我非常羡慕阿那律尊者,其實天眼也還不究竟,唯願人間大家都有「慧眼」。
佛陀八十歲時脊背疼痛,仍在各地行腳度生,弟子們請他休息,甚至還懷疑,佛陀為什麼會生病呢?
佛陀回答說︰「舊的車子要壞,用修理來保養,不是永久的辦法。天地萬物,有生就有滅,誰也逃不了這個定律,會合的有別離,聚有的會離散。人間心物和合的身體是有為法,有為法是無常的,這是真理,佛陀的應身能違背真理嗎?」
佛陀的法音,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名言,一個人真能體會「世間無常」,必定會有快樂的人生。因為「無常」,世事變幻,所以,人生不是定型的,生會滅,滅會生,除非超越世間,不然都會在生滅中流轉。
雷射治療時,張慧文老居士在會客室等我。他是七十多歲的長者,為了佛光山各地的產業登記,奔跑在南北各級政府之中,為了告訴我一句話,勞駕他乘了幾小時的公車來醫院找我。他,老而彌堅;我,病而堅強,老病又奈我人何?
離開榮總已十一時半,我要開車回佛光山,慧龍問我在那裏午餐?我說到三義交流道的「車亭」吃陽春麵,一人份只有新台幣三十五元,車上四人,我應該請得起。
高速公路沒有過去好走,現在經常堵車,抵達佛光山時已經七點多了。
十月 四日 星期五
記得在榮總要出院時,何橈通和蔡世澤醫師曾提醒我,糖尿病的控制除靠藥物及均衡營養外,還要運動。因擔心「走」動會影響到大腿骨折處釘子的癒合,一個多月來,我都以輪椅代步。徒眾每當推著我巡山時,一定會繞到籃球場去,丟球讓我投,雖然命中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看永會、永均在旁忙著撿球......卻引發不起我的興趣。從小在叢林受的教育,凡事不假手於人,更不慣於開口要人家替我做事,這種「你勞我逸」的運動方式,我還是不習慣,只好作罷。
慧龍幾年前曾發生過車禍,對骨折的復健有一套心得,發心要按摩我受傷的腳,來代替運動,但每次他一碰到我的腳,我總忍不住想笑(因會癢),只能怪他技術不好而作罷。
看來以運動來治療,只好再等一個月了。
一般人常說「健康就是財富」,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歷經四十年的弘法生涯,每天都忙得無暇去想自己的事,那來時間生病?此次的腿傷,就像是一記警鐘,告訴我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然在佛教弘法事業上、文化體系上、社教公益上,都有我的心血與影子,我的細胞、我的呼吸、我的脈動都跟著它們的成長在更新、跳動、遞換。佛教就是我,我就是佛教,我分不出什麼是「自己」,因我每天都在做自己的事。
今天,試寫了「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以上這二十條「人生之最」是上個月我在北海男眾學部與學生座談時偶感而發,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必須過群我的社會生活,尤其學佛更為注重人際的共處,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佛法在恭敬中求」,怎能忽視周遭成就我們的大眾?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願徒眾都可以把它當成座右銘。
十月 五日 星期六
慈惠昨晚參加了興田村的里民大會,會中有人批評佛光山對地方貢獻太少,聽了頗令人感慨,這種昧著良心說話的鄉民,又能奈何!
一、從佛光山在大樹鄉開山,二十六年來增設的工程始終不斷,木工、水泥工、水電、建築、油漆、挑磚、引水......乃至朝山會館、麻竹園等單位,給山下民眾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二、為村民爭取柏油路的通行(前後三次翻新);由人工電話改成自動電話及公共電話的增設;由引地下水到自來水的增設;爭取公路車的行駛;增加郵政代辦所,方便村民們寄信。
三、目前在佛光山普門中學和幼稚園就讀的鄉民子弟計有近五、六百人之多。佛光山的診所、雲水醫院不僅提供免費醫療,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照常服務。
四、本山慈悲基金會在萬壽堂提供了兩千個靈骨龕位給縣政府,以方便自強戶民眾申請。
五、每次的里民大會單是佛光山住眾的出席率,就可以替里民大會贏得上級政府給予補助金。
六、荒蕪人煙的麻竹園於二十六年前,土地一甲是台幣一萬元,現在已增加至一億五千萬元,也因「佛光山」三個字,而名聞於國際間。......
如果說這些都不能算是佛光山對地方的貢獻,實憂心社會風氣竟敗壞至此!
中午,金門金剛寺念度法師來訪由天直法師陪同。談及金門民風較為保守閉塞,鼓勵其多禮請台灣法師前去講經弘法,帶動金門佛教的朝氣。現在是個資訊時代,沒有符合時代潮流的弘法方式,信眾則不易接受,故本身也要多參與教界舉辦的講習會來自我充實......
傍晚,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了中法師來訪,云專程上山慰問我腿傷,實不敢當。
晚,七時,繼續為叢林學院學生上「讀藏指導」。
聽經聞法要直下承擔,一切佛法皆為我所說,我就是當機者,一切皆因我而起。
《妙慧童女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旨在列舉菩薩修行的四十事,並詮明年僅八歲的王舍城長者之女妙慧,所體會般若空之境界。下課前,我也依此出了幾個習題,要同學們回答--
一、如何安住身心?
二、如何學業進步?
三、如何減少是非?
四、如何待人接物?
五、如何對境自在?
六、如何受人重視?
七、如何創造前途?
八、如何排遣憂苦?
九、如何聞思生慧?
十、如何多才多藝?
十月 六日 星期日
普門寺轉來多件開會通知,如--
十月七日上午九時在台北實踐堂大會廳,開中央委員會總理紀念月會。
十月十二日下午三時,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有「立新月刊創刊茶會」。
十月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台北圓山飯店敦睦廳,三民主義大同盟成立九週年及第六屆大會。
......
因腿傷尚未復元,一一婉辭。又聞紐約市立大學亞洲史教授唐德剛先生到普門寺找我未遇,特留下名片,祝我早日康復。
九時,了中法師等人離山,特到麻竹園門口送行。
在心平、慧禮、慧龍等多人陪同下,坐著輪椅巡山,途中碰到不少信徒,都搶著要跟我拍照,我推說坐著輪椅不方便,但一個個都說「不要緊」,那誠懇的語氣實不忍心拒絕,只好滿大家的願,一個又一個,一家又一家的,拍了近四十分鐘,始得「脫」身,為恐又遇到同樣情況,只好提早回寮房。我很懷念在國外街道上行走時,沒有人認識的那份自在感。
有一信眾傳話表示,要送我二十四把茶壺,每一只茶壺上都刻有《心經》,且外表形狀都不一樣......並要求跟我見面。平常我喝茶,只需要一杯就滿足了,一下子二十四把茶壺給我作啥?我又不是古董玩家。且《心經》是要刻在心上,刻在茶壺上作啥?自從我退居後,近六年來,除徒弟和信眾外,我甚少會客,因我退的是佛光山宗長及住持的職位,但「師父」是不會退位,所以有信徒要找師父,只要我在山上,只要與行程沒有衝突,我是很樂於見面的。
晚,七時,「讀藏指導」上《梵網經菩薩戒本》。
人生活在世上要知足,做人處世不要人比人,人比人氣死人;也不要太計較,太過計較,反於得失之間不得安寧。人生在金錢名利、物質享受上,都不值得與人計較,但在道德學問上、能力度量上,倒可以跟人家去比,我比你度量大,我比你道德高,我比你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外在的東西不跟人家比,就自然能知足常樂。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欲望裏,當欲望不能滿足時就會痛苦。人應該對世間的一切,用一種欣賞的態度、享受的態度來擁有,不要用佔有的態度要據為己有,就不會因欲求不滿而痛苦。
快樂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唯一的藥石,故凡事要向上看、向前看、向遠看、向美看、向好看、向光明面看......一個不認為自己快樂的人,則永遠享受不到快樂。
十月 七日 星期一
下星期韓國通度寺將舉行「開山齋戒法會」、九龍寺有「華嚴法會」、梵魚寺則舉行「傳戒法會」,今特地寫了幾個字裱框,以為賀禮,請心平代表佛光山前往祝賀--
「梵魚寺傳戒誌慶
戒為道本」
「九龍寺華嚴法會
華藏莊嚴」
「通度寺慈藏律師誕辰紀念
祖德流芳」
晚,七時,為學院同學上「讀藏指導」課--《信佛功德經》。
清朝,名政治家左宗棠,在寫給他兒子的家書上提到︰「......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朦朧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只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於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將上手。總要將此心運在字裏行間,時復思繹,乃為心到......」
每看到這一段家書,倍感親切,好像是在替我述說一樣,為人師者與父母心實不分軒輊。跟學生上課,不奢望大家都聰明得一講解就能了然於心,但卻很在意同學聞法的態度,最起碼要能做到目到、口到、心到。
「學不可以己,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讀書除了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外,一顆柔軟赤子的心也可以變化氣質,不要想世間的人對我不好,而要反省是自我的慈悲心、包容心不夠,故為人以率直、天真為要。
美籍弟子慧宣、滿仁在山上受完三壇大戒後,都留下來在常住服務,為顧及其飲食習慣及氣候的適應,特囑傳燈會為其裝設冷氣及供應麵包、牛奶等,希望他們能習慣於台灣的生活方式,今收到滿仁給我的一封信--
「師父上人慈鑒︰
十分感激您為我們所安排的一切︰冷氣房間、電冰箱及小廚房的使用,請勿掛心,我們在這裏很好,雖然有時我很想家,心情有起有落,但我更想多花點時間在這裏,明年五月西來寺的三壇大戒,不知是否需要我們幫忙,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樂意協助,圓滿後,再回到佛光山來。明年十一月在山上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我很慶幸也能恭逢盛會,並和各國人士結緣。
以下是我的生活近況,特別向師父報告︰
一、我正在結緣組學打中國結,希望以後回西來寺能開班授課(美籍人士對中國結很感興趣)。
二、加強學習中文(每天至少一小時),希望不久能用中國話跟師父交談。
三、每月參加一次大悲懺法會,每星期六參加念佛共修會。
四、每半個月出刊一期的《佛光通訊》,我都會主動前去幫忙裝訂、分發。
五、協助國際組,帶外國賓客巡山參觀並簡介。
六、每月固定到醫院捐血小板。(此為我在美國時已登記為紅十字會每月固定捐血小板者,在台灣也不間斷。)
七、有師兄師弟到別分院時,我都會跟著去參訪。
八、正在閱讀一本很厚的英文書--《中國的探尋》,由明末開始至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
九、收集用過的郵票並寄給美國的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
十、感謝師父讓我到香港,參加您在紅磡體育館的演講。
弟子滿仁頂禮 一九九一‧十‧十」
十月 八日 星期二
上午會見滿醍、覺登等幾位徒眾。
九時三十分,慈惠、依恆、永會、永富多人,陪我前往離佛光山約四十分鐘車程的美濃朝元寺。
朝元寺是於一九一六年由能淨老和尚鳩資創建,一九五二年退居後,由慧定法師任住持。
慧定法師是我在一九五一年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的學生,也是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文學碩士,曾在壽山寺擔任過當家。為朝元寺大雄寶殿落成事宜,請我提供意見,為其大殿及山門提供對聯曰--
「朝覲三寶同登聖賢地
元勳萬象共入解脫門」
「荔樹娑婆殿堂度眾登淨域
清溪流泉亭塔迎賓指迷津」
晚,七時三十分,與全山住眾、職事、學生於東禪樓禮堂舉行師徒時間。
佛光山的大眾,基本上都很善良、溫順,但惰性與被動往往是修道途中的一大障礙,在「師徒時間」中,幫助大家自我剖析︰
一、我們的缺點是什麼?
1.友愛不夠︰要珍惜師兄弟間、同事間、大眾間的情誼,彼此要友愛。
2.禮貌不夠︰平輩間、對長輩、對晚輩,在共事時不要忽視應有的禮貌與尊敬。
3.主動不夠︰凡事要自動自發去參與,不要被動的等人家來請。
4.合作不夠︰有困難有事,要互相幫忙彼此聯誼,替對方解決問題。
5.浪費太多︰馬桶漏水,電燈沒關,草花乏人照顧,車輛下山頻繁,都造成山上很大的浪費。
6.口舌骯髒︰講話兩舌、烏鴉嘴、冒犯......都是造成猜忌、怨恨的根由。
依此幫大家找出自己的缺點,希望徒眾能反省檢討。
二、如何樹立自我的形象?
我們一生都在佛光山安住,佛光山常住大眾對你的看法如何很重要,故在各單位平時的表現不可忽視,因而要樹立我們的形象︰
1.要熱忱︰太冷淡則不像人間佛教推動者。
2.有表情︰這個時代是彩色世界,要有表情、動作、音聲。
3.知上進︰不進則退,在事業、道業、學業上要不斷進修。
4.嚴規律︰五堂功課正常,對常住規矩不輕易破壞。
5.通資訊︰各單位要互通訊息,交換心得,可以增進彼此了解。
另者如忠誠不夠,發心不夠、尊敬不夠、謙虛不夠、節儉不夠、慈悲不夠......都是大家共同的缺點,如能改過遷善,好的形象自然會樹立起來。
本山派下有很多新興講堂,都以講經弘法佈教為主,希望佛光山每一位徒眾都是「法」師,能以法與信眾結緣,平時要用功充實自我,提供給徒眾的教材有--
1.月份數學。 2.名相新探。
3.佛門常識。 4.學佛行儀。
5.經典名言。 6.佛典精華。
7.佛教詩偈。 8.佛經選要。
9.佛教史話。 10.佛教百問。
11.基本佛學。 12.佛學講座。
13.佛教譬喻。 14.經論介紹。
15.宗派概論。 16.梵唄歌聲。
17.佛典經序。 18.應用佛法。
19.佛教文學。 20.佛典科判。
21.古德開示。 22.佛教法語。
23.家庭儀典。 24.道場巡禮。
希望徒眾藉此滌濯檢討後,能重拾信心、友愛、關懷、歡喜......,來維護僧團生活的安寧清淨,不要在大眾中自我流失。
十月 九日 星期三
八時,早上的報紙才剛送到手上,客堂的徒眾以電話告之演培法師等四人來訪。匆匆的請人用車子送我到麻竹園(深感腿傷實在不方便),培老說是專程來慰問我腿傷,真不敢當。回想四十年前,我們同在台灣佛教講習會服務,以後就各奔東西,他在新加坡大轉法輪,創辦佛教社會福利協會,現任新加坡首剎普覺寺住持,是一位對佛教能寫能說的大德。
八時三十分,與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座談。
一個修道者除本身條件優秀外,更要緊的是內心的正見與清淨智慧。讀英文佛學班將來要做什麼?有何用途?自己要先認清楚,英文是技術,佛學是根本,兩者不可偏廢,在國外會講英文並不稀奇,但會講英文佛學,則是得天獨厚,故目前在學期中要發奮用功,對中、英文的佛學要全心全意的深入。
所謂「優秀」是--
一、我一定比其他的人用功守法。
二、我比其他的人更忠於常住,更有立場。
三、做好常住幹部、同學模範、佛教的中堅。
四、不負常住付予的使命--在英文佛學上弘法。
晚,七時,在雙圓堂,和各院會單位主管對「敦煌文物展」事宜作一說明,並劃分權責分工進行。
敦煌文物展全名為「中國敦煌古代科學技術展覽」,此展覽之意義--
一、大陸答應把敦煌文物在台灣展覽,對海峽兩岸的交流是一大貢獻。
二、「敦煌」名氣傲視世界,其文物能在佛光山展出,表示佛光山在海峽兩岸地位價值已獲得肯定。
三、西來寺因接待六四民運人士,大陸對此頗多誤會,透過此次文物展,讓兩岸文化的交流使之冰釋消除。
初步預計展出日期為三個月(從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日到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
主任委員︰心平。
副主任委員︰慈惠、慈容。
主辦單位︰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負責執行單位︰都監院、文化院、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指導單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此次敦煌文物展,意義非凡,希望各單位全力負責外,也將囑各別分院廣為信眾介紹。
《普門》雜誌社長永芸,代表佛光山前往德國,參加已有四十三年歷史的法蘭克福書展。據聞此為新聞局預算最大的一個國際書展,先後已有三次組團參展,此次國內有二十餘家出版社八十人組團前往參加,永芸是唯一的佛教界代表,佛光出版社雖未參展,但試展了《星雲大師講演集》、《星雲禪話》、《佛教系列百問》,希望佛光出版社的書,在此次世界性的書展中,能跟各國結個書緣。
提到出版,就很自然讓人想到「版權」的問題--
版權,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受到法律保護。過去一般說法,版權制度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其實,我國才是首創版權制度的國家。
據宋《東都事略記》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複版。」這是迄今世界上施行版權的最早資料。清代目錄學家葉德輝在所著《書林清話》中指出,從宋代起,我國就有了宮府具狀,禁止翻刻的具體史料。
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版權制度的國家。
十月 十日 星期四
「龍來」(小狗)在法堂掛單已一個月,牠雖屬室內寵物,但少有人有時間幫牠「整理」,每天在草地上翻滾,髒兮兮的樣子,實在不忍一看。經多次「會議」,決定將牠送給信眾撫養,今早看牠搖著尾巴讓人抱出門,竟有些不捨。
普門中學及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九曲國小與大樹鄉各團體會合,參加一年一度的國慶遊行。
十時,在法堂與日文佛學班的同學座談。
過去梁啟超先生只花了一星期時間,就學會了日文,我只學了一個月日文,就「看」著翻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故會不會讀書,首重於懂不懂讀書方法。
中國研究佛學的方法,比日本落後近百年,大家要發心迎頭趕上,並立志願目標,來規畫自己的人生。記得二十年前,慈惠要到日本留學時,我就向他表示,如果你覺得日本的佛教比台灣好,就留在日本不必回來;如果你只是想去學其治學方法,學成後就得回來。因中國人非日本人,我們可以去留學,但並不是去賣給日本,希望大家在攻研日文佛學時,要有這一層認識。
進了日文佛學班,對自己未來的目標,要有一套計畫--
上等者︰能用日文寫論文,發表學術演說,到世界各地參與日人的研究;到台灣各大學上日文課;到日本大學教中國佛教;翻譯中國的文學作品介紹給日本人欣賞。
次等者︰從事佛學交流工作,翻譯日本的學術資訊,並提出報告發表;成立日文佛學班,並擔任日文教師。
一般者︰從事社教、佈教、翻譯、介紹......等工作。
又學習語言首要在於文法上的深入,所以在學習時,要有耐煩恆心,要有毅力志氣。
因座談結束時,已超過打板入堂吃飯時間,故留大家在法堂用餐,這也是學生第一次在法堂用飯。
下午三時三十分,余陳月瑛縣長在社會科卓課長及建設科長的陪同下來訪。
去年本山響應高雄縣政府淨化心靈系列活動,縣府工作人員對本山深具信心,很多活動都在山上舉行。即將要興建的老人中心及籌辦中的殘障福利中心,都希望本山能參與規畫。
縣府推行的「心靈淨化」運動,我也報名參加義工,截至目前為止,擔任義工的人很多,極待加以組織訓練,縣府目前正積極籌畫中,也希望本山能參與輔導工作。佛光山在高雄縣境內,縣府的社教發展以及活動,佛光山當然會全力配合。
佛光山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中天寺,今正式破土興建。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則往往會決定命運。」故一個學道者,其舉止言行,起心動念,能不慎乎?
勇者創造命運,弱者依賴命運。
十月 十一日 星期五
八時,在法堂與叢林學院負責訓導工作的滿泉、永富、永嚴、永睿、滿盛、滿醍等座談,對學院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形,聽取其心得。我則希望訓導老師在跟學生相處時,要--
一、站在輔導的立場,隨時解決學生的需要與困難,而非站在管教位置,指責這不可,那不對。
二、糾正同學之過要於無形,以不傷其尊嚴為要,多一分關愛則可少一分問題。
三、培養同學坦誠布公及面對事情的胸懷,凡事肯說明白講清楚,不失學佛之純真。
四、對熱心常住公務的同學,要頒以「公務發心獎」,以獎勵其對常住寺務的熱心。
五、平庸的老師只會敘述,好的老師懂得講解,優異的老師會示範,偉大的老師重啟發。站在教育立場,如何樹立為人師者的形象,則看大家的發心。
佛光山是個有音聲的道場、平等的道場、體諒的道場、互尊的道場......故不怕有不同的聲音或意見,怕的是有意見不說,致使無法改進、溝通。
十時,和研究部同學們座談。
很多人在鑽研學問達某一階段時,會變得愛瞋很重而無氣派,好像除了學問外,其他都容不下。希望佛門的研究生,除了注重學問外,在做人處事上要懂得寬大包容。
就每人研究方向,提出目前常住之所需及現代佛教趨向之可行性,給大家參考--
一、研究學問要懂得找資料、收集相關的參考文件。
二、勤記錄、廣閱讀、會運用,以充實研究內容。
三、至少懂得兩種以上語文,才易涉獵參考資料。
四、每星期固定時間,將各人研究心得,互相報告,彼此觀摩、討論。
五、學習分科列表並準備教學。
六、每月要交一篇報告,每三個月交一篇論文,每一年出一本書,做學問不是光吸收,也要懂得將心得發表。
下午四時,第一屆畢業生普暉、紹瑩等來探病。
心定傳真告知來自全美各地的華文女作家,如︰陳若曦、李元貞、平路、戴小華、吳玲瑤、於梨華、趙淑俠、劉培芳、張信生、謝馨、戴文采、喻麗清、琦君、蓬丹......等五十多名,下午二時起,一連三天,將在西來寺舉行「第二屆海外華文女作家聯誼會」。
我雖被邀請作主題演說,但因腿傷未去美國參加,歉甚!
北海男眾學部有三十多名學生今下山到石門鄉公所響應捐血。
為關心全山大眾三餐營養,慈悲基金會特聘請台北醫學院營養系畢業的張滋芳營養師,於法輪堂向大家介紹「素食的營養與健康」。
十月 十二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會見日本朝日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吉田實先生。
吉田先生曾任日本《朝日新聞》記者達四十年之久,於去年退休。自云從小是吃中國米粉長大的,長住在香港、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一九八九年夏天訪問美國時,曾在西來寺有一面之緣。對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頗為相應。認為世界人類共存之道,便是在人間佛教中的平等慈悲中。本月底我將應日本「日中問題研究會」會長矢野龍彥之邀,前往日本作三場演講。吉田先生此行目的,便是專程訪問,然後再經由報章雜誌,向日本民眾介紹我。允其後天多一點時間再長談。
在《中央日報》上看到一則題為「九不該」的趣談,是已故政界聞人雷嘯岑(筆名馬五先生)四十年前曾在《香港時報》寫過的一則故事,大意是--
民國初年,某縣發生歹徒綁架勒索撕票案件,縣太爺聞訊大為震怒,即囑祕書王某,下令有關單位限期破案。王祕書係縣長親信,愚而好自用,於是大筆一揮,以縣長名義向命案發生之處的鄉長,下了一紙手令--
「查該鄉近有不法之徒向該鄉某富戶綁走一十歲幼童,因索取贖款不遂,竟將該幼童殺害。該案發生後,該鄉鄉民人心惶惶、寢食難安。歹徒心狠手辣,目無法紀,理當繩之以法。該案發生在該鄉境內,著令該鄉長於令到三日內將該歹徒緝捕歸案,以憑嚴辦。」
這道手令全文不過百餘字,王祕書一共用了九個「該」字,官腔十足,使人無法消受。某鄉長以職責所在,雖然心中不悅,仍不敢違抗縣令,只得奉令行事,三日後,歹徒落網,命案偵破。縣太爺論功行賞,特別召見某鄉長面予嘉勉。某鄉長不但不敢居功,並面懇縣長准其辭職。問何以故?答曰︰日前鈞長令我辦案,一道手令,八九不離「該」,滿紙僚氣,使人不敢奉承。卑職秉性冥頑,曲意逢迎,固非所願,抗命棄職,勢必賈禍。如其隱忍戀棧,寧可早日讓賢。
語畢,雙手將縣太爺日前給他的那紙手令呈放在縣長辦公桌上,準備反身離去,縣太爺看過手令,不覺宛爾而笑,隨即在上面批了四句七字箴言--
「一紙公文九個該,一該該出是非來;
從此該員該留意,不該該處莫該該。」
交還鄉長送王祕書歸檔。
常云︰「公事門中好修行」「得饒人處且饒人」,處在這群我關係親密的社會中,待人處事要留個空間,以便轉身,在公務中給人方便是最好的結緣方式,進而給人歡喜,那就更美好了。
晚,九時,於雙圓堂會見印尼協天宮董事長黃淇慶先生及副祕書長溫金起等二十五人。心平和尚上個月到印尼時,曾受到黃董事長等多人招待,此行他們除回國參加國慶外,便是虔誠上佛光山禮佛。
宗教,是中國文化的根據地,尤其在海外的華人更需要靠宗教來維護。目前時代潮流非僅是單一,是多采多姿,要靠各方面的扶持照應,在全省各地及海內外的佛光協會,就具有此全面性的能力。希望印尼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成立協會。
在信眾部的安排下,協天宮的董事們將巡禮本山各別分院。
於韓國東國大學完成碩士學位的依恩,今回山銷假。
十月 十三日 星期日
內政部長吳伯雄先生在縣長余陳月瑛和縣警察局長陳嘉隆等人陪同下,上午八時二十分專程前來探病。
晤談時,吳部長表示淨化社會風氣,人心取向極需以寺廟為基點,配合弘法教師的大力投入,故政府有責任擬一套具體可行的辦法,幫助佛教教育工作的發展。
我向部長提了幾點意見--
一、寺廟住持應具有宗教(佛學院)學校教育畢業資格,以防止神棍參與宗教。
二、擬定海外華人來台就讀佛學院,研究佛教教育方案,以利中華文化的傳播。
三、有關單位委託中山大學研究宗教法,立意雖佳但值得商榷,因為宗教法之研擬者應對宗教有全盤認識的人才能制訂完整良好的宗教法。
朝日中國文化院院長吉田先生與吳部長和余陳縣長都是舊識,今在佛光山巧遇,彼此相談甚歡。
九時三十分送走吳部長,隨即開車轉往台東。於下午二時,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主持台東佛光分會成立大會。台東縣長鄭烈、立法委員饒穎奇、省議員高崇熙、陳建年、縣黨部執行長鄭慶珍、團管區司令劉湘文、台東市長劉宇、縣議員劉櫂漳、台東郵政局長林嶺旭等多人都蒞臨會場。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籌備處黃增金、陳愛珠,也利用來台開會之便,參加此盛會。
台東的佛光協會今有四個分會同時成立、分別為--
光明分會,會長︰黃宗昌,副會長︰邱明彥、潘祖金。
成功分會,會長︰歐陽錦英,副會長︰洪瑞研、洪李順玉。
菩提分會,會長︰張添星,副會長︰賴文俊、詹秀菊。
池上分會,會長︰謝松雄,副會長︰陳燦堂、劉玲惠。
勉與會大眾要具有世界觀、人間性、道德心、正覺智的理念,為淨化社會弘揚佛法盡一份心力。
四時,為近六百名信眾舉行一場皈依典禮。
六時,前往台東佛教蓮社拜訪。
晚餐在文化中心吃便當。其間接受中廣台東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王崇珍小姐的訪問。
七時三十分,為信眾講演「淨化心靈之道」。
此次講座是由台東縣政府主辦,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協辦,中華佛光協會台東分會承辦。雖然一整天下來的行程非常緊湊辛苦,但看到信眾那種聞法的喜悅和專注的神情,覺得很值得。
除非辛苦折磨你,否則莫以辛苦為苦。真正的辛苦是他人未見的辛苦。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做到別人認為你不能做的事。
深夜一時,回到佛光山。
十月 十四日 星期一
九時,和吉田先生以聊天方式接受其訪問。
從我出生、出家、到台灣、建佛光山,六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在吉田先生的「問號」下,像是訴說他人故事似的,回答得很自然,一點也沒有受訪的壓力。畢竟三十多年的記者功力,已達爐火純青。
「星雲」這個名字是我自取的,因我自喻為「星」,希望在黑暗中給人星光;我欣賞「雲」的那股飄然與自由不受拘束,故取光明與自由之義而叫「星雲」。後來才知道星雲是宇宙未成形的稱呼。......到台灣要領身分證時,就填寫此名......。一九三七年冬天,父親從杭州來信表示要回揚州,卻從此沒有音訊(想必是在南京大屠殺之際遇難)。母親為此,特地帶我離開揚州,出外尋找父親,而促成我十二歲就出家的因緣......
近甲子的修道生活唯一自覺得有進步者,是對別人的嫉妒、指責、毀謗,心存感激,而不覺得不平。因我擁有了太多的光芒、太多的掌聲、太多的讚歎,別人的這種反應是很應該的,故我要體諒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替我消災......
吉田先生在訪問我的當中,有些看法引起他的共鳴時,他總不忘說一句︰「令人難忘的大師!」有不少的記者訪問我的當中,除了「錢」外,好像找不到其他話題可以發問。和吉田先生談到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佛教觀......他都若有所悟似的,一再表示這是很好的啟發。我好難得可以碰到一個能談思想的記者,不禁也對吉田先生說道︰「您是令人難忘的記者!」佛光山在台灣,但台灣的人卻不了解佛光山。
為讓吉田先生發新聞稿方便,月底到日本講演的題目分別是--
二十七日,在東京杉並公會堂講「信仰與感應」。
二十八日,在東京永田町憲政會館講「二十一世紀的訊息」。
二十九日,在東京エリオコ會館講「人心金錢與命運」。
並舉行皈依典禮及佛光協會成立大會。
下午三時三十分,中國佛教會悟明長老在林岩雄、吳清全、林逸士等居士陪同下來訪。
香港依如、澳洲永全、印尼宗如、韓國依恩、菲律賓永光、美國心定以及由巴黎回來的慈莊,這兩天紛紛回到佛光山,將參加明天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籌備會」。
晚,七時,特安排日文佛學班同學與吉田實先生座談,讓學生們見識一下大記者一生求學、工作的寶貴經驗。
十月 十五日 星期二
十時起,於法輪堂召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次籌備委員會議」。
中華佛光協會於今年二月三日在國父紀念館成立大會以來,會務發展蒸蒸日上,是一般社會人民團體中,發展最迅速、地區最廣、人數最多的團體。目前海內外共成立了百二十多個分會,不僅有聯誼、慈善等活動,更有文化、教育、修持、信仰,及提升性靈的內涵,如今在大家的促成下,「國際佛光會」終於成立。相信此國際性、世界性的組織,定能為人間帶來更有意義的建樹,有助於推動世界和平、人類福祉與大眾幸福。
今天前來參與會議的世界各地部分代表,分別是--
台灣︰慈莊、慈惠、慈容、張培耕、曹仲植、陳麗麗、勾峰、林宗賢、鍾曜明、陳順章。
美國︰心定、楊懋慈、曹永杉、吳劍雄。
加拿大︰趙翠慧。
澳洲︰廖德培。
紐西蘭︰古捷廉。
南非︰依來。
香港︰依如、林耀明。
日本︰西原佑一、吉田實。
菲律賓︰永光、呂林珠珠。
馬來西亞︰黃增金、陳愛珠。
印尼︰宗如。
巴黎︰依晟。
及國內各地區,共一百二十多個佛光分會會長代表計一百六十多名。今天討論的議決--
一、經與會委員舉手表決,未來世界各國家地區佛光總會、分會最高會務組織定名為「國際佛光會」,英文名稱為"Buddha's Light l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二、並決議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在美國洛杉磯音樂中心及西來寺舉行成立大會和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
三、屆時將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會員代表、觀察員、貴賓等千人與會。
四、大會將設計精美金幣以為留念。
五、推選慈惠、曹永杉、楊懋慈、林耀明、廖德培等積極著手進行「國際佛光會憲章草案」。
六、為使成立大會各項籌備工作能順利推展,請慈惠、慈容、心定、曹永杉、楊懋慈等五位,任該會籌備會執行委員,慈惠為召集人,另慈容、心定任中美兩地的總聯絡人。
七、理事曹永杉負責財務,香港林耀明負責紀念金幣的鑄造。
晚,七時三十分,為讓全山住眾認識這些遠道而來的貴賓,特集合大眾於檀信樓,列席參與國際佛光總會籌備委員的座談會。
由於一天的會議下來,怕大家太辛苦,故座談會前,以即興表演方式讓大家輕鬆情緒,陳麗麗的「紅豆詞」、「四句偈」、慈容的「弘法者之歌」、依空的崑曲「長生殿」、鄭羽書的「戲」、吉田實及西原佑一的日本童謠,林宗賢、陳金鳳、黃陳素蘭、林怡和、古捷廉等都有精彩表演,更有多人發表談話--
楊懋慈︰「願為佛光會的發展,奔走世界各地。」
曹永杉︰「我們要以佛光山為根,以西來寺為出發點,以各別分院為依據,以佛光會員為後盾,共同來發揚佛光人的精神、宗旨,為社會大眾做更多的服務與奉獻。」
林宗賢︰「國際佛光會成立以後,希望能使用佛光紀元元年的專屬年號,以為紀念,並示傳法。」
胡迪化︰「為減輕大會負擔,捐獻十萬美金,為國際佛光會成立大會經費。」
吉田實︰「希望大師月底到日本弘法,能為日本播下人間佛教正信的菩提種子。」
西原佑一︰「僧團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
古捷廉︰「我們應發起成立『星雲佛學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大師的思想、精神。」
明年國際佛光會成立大會,會議主題為「歡喜與融和」。禪淨、顯密、僧俗、大小乘、南北傳、傳統與現代......都要融和,同與不同、人和大自然間、種族和種族間,更應該要經由交流,而為人間帶來歡喜。
十一月下旬,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將有三場講演,依如要我為此次講座,題幾個字--
「以信心體驗佛道,
以慧解深入法海,
以修持廣結善緣,
以證悟實踐佛法。」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