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6 - Managing Causes and Conditions 星雲日記26~把握因緣 把握因緣(1993/11/16~1993/11/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6~把握因緣 ■把握因緣(1993/11/16~1993/11/30)如果我們善於把握當下的因緣,縱然四周布滿污泥,只要我是一朵蓮花,我仍然可以散發出清淨的芬芳。
菁華語錄
◎先做義工的義工,才會有義工
◎生命是無限的,除了金錢之外,人生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東西,如信用、理想、光榮。
◎我們要將有生命的每一類眾生,都視如我們的六根,缺一不可,能夠如此,大家就是同體共生的慈悲人。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生命的智者。
◎只要我們珍惜因緣,凡事就會恆久,因為「珍惜」是生命的延續,「珍惜」是生命的永恆。
◎在叢林中學習忍受冤枉、委屈、苦難,才會有力量,因忍耐也是一種消除魔障的方法,「魔」不必怕,要轉魔為道,
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與煩惱作戰。
◎在金錢上計較多少,永遠是貧窮的。
◎幸福、平安要從喜捨布施中才能獲得,因此,觀念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莫道閒話是閒話,往往禍從閒話出。
◎「緣」是一種力量,能夠生長、能夠增上。有「緣」就能生起,有「緣」就能相會,有「緣」就會成就一切。
◎要以工作代替救濟,因為救濟是一時的,並不能長久、永恆。
◎與人結緣不要有條件,沒有條件的布施,信仰才會純潔。
◎不侵犯就是自由,自由的意義就是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尊重別人擁有的財物。
十一月 十六日 星期二
昨日下午匆匆決定來到大阪,因為大阪信徒擬設立佛光山大阪講堂,於晚上集合要我會見。我隨順其所願,於下午四時抵達大阪機場。
中華民國駐大阪外交官沈國明先生伉儷,進入海關內為我接機,日本海關給予通關優待,不到一分鐘就出關。接機信徒有中華學校校長張桐齡等人,每個人都獻上一個花圈,令我和同來的慈惠,幾乎全身眼耳鼻舌都獻到花堆之中。
是日於重慶飯店用晚餐,由飯店股東黃居士親自掌廚,六十人濟濟一堂,共計有十八道豐富的菜餚,即使再來六十人也吃不完。其中有東方語文學院院長楊鴻飛先生,甲子園大學大塚教授、吳賢龍助教授、香港華光航業集團田肇森先生、陣一教授,以及臺北駐大阪文化經濟辦事處沈國明等人。
餐畢,把下飛機時所勘察的大阪講堂用地的情形向大家報告,並徵詢大眾的看法,例如︰交通適合?地點適中?價格適當?大家方便?潛力如何等問題,信徒都熱心發表意見。
大阪講堂的因緣,是來自張元禮子、侯月美、林壽美子、謝美香等居士,參加國際佛光會第二屆世界大會時,親自到佛光山請法發起的。當時我在匆忙中,只給予數語的鼓勵,想不到在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有了大阪講堂的雛型,信眾的熱心懇切由此得見。
目前在大阪領導會員和信徒的是慈怡法師。慈怡在京都佛教大學修博士學位,課餘之暇領導信徒共修,他不但佛學程度好,人也隨和,深獲信徒推崇。在他全力領導下,信徒也急切的想要尋求一個共修道場。
在座談會中,大家爭相認捐建寺經費,張元禮子捐一千萬日元、侯月美捐一千萬日元、林壽美子捐一千萬日元、謝美香捐五百萬日元,另有一、二百萬的捐獻,均由信眾發心。
晨八時,信徒趕至誠信飯店(Loyal Hotel)與我見面。我深深被他們未吃早飯就趕來的熱忱所感動;八時到下午一時人來客去川流不息。
在上午晤談中,有人從日本的生活談到佛教的發展;有人從華人的居留談到日本社會現況;有人講修行心得;有人說對佛教的願力;有人希望在奈良興建一所有規模的中國寺院。信徒這般熱心,只是,住持三寶的僧伽可以應接得上嗎?
因大家談興正濃,特別交代慈惠、慈怡,在安單的飯店樓下中式王府餐廳臨時備辦午齋,以饗大眾。我到日本多次,除了昨晚豐盛晚宴外,今天這席道地的中國料理,是我來日本首次品嚐到的。日本的食宿具世界水準,同樣地,費用也相當驚人。據聞在日本每人每日基本消費︰住宿五萬日元、午餐三千日元。過去我想在日本多停留數日,每因不堪負荷食宿費只得縮減行程。所以飯後,隨即趕往機場,不敢逗留。許多信徒都想供養我交通食宿費,我囑大家轉為貢獻大阪講堂,才是當務之急。
臨在機場的免稅商店看到標價三千日元的手錶,但摸了口袋空空如也!只得向慈惠借錢買錶。慈惠奇怪我上次在日本已買過一只五百元的手錶,現在為何又要購錶?只因此錶數字既大且黑,合算起來只有臺幣七百元,讓吃力的眼睛看得清楚罷了。
甫上機艙,機上座艙長也感到好奇︰「昨日才見您到日本來,為何今天這麼快又要起程?」我笑答︰「我像你們一樣,以飛機為床鋪,每天東飛西盪,雲遊大千。」
晚上七時到高雄,即前往位於機場旁不到五分鐘車程的小港講堂巡視。小港講堂內的大殿,除供奉五方佛外,並在兩旁安設觀音、地藏聖像,這似乎與佛光山一向尊奉釋迦牟尼佛於主殿的叢林意旨有所不同。佛教以寺院為主,我仍主張應以教主為大殿供奉的本尊,其他聖像應減少,以突顯主殿中禮敬的對象。
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三
應臺灣省建築投資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陳立興先生之邀,於下午二時,在臺中長榮桂冠飯店舉行會員代表大會上講演。
今天承陳理事邀約,要我談「經營的理念」。「經營」兩個字,相當於佛門的「發心」,我是發心建佛光山,而非經營佛光山,但對在座各位建築人士的事業而言,則屬經營。
父母為我們營造了房屋--身體;各位營造業的業者也如同父母一樣,為我們建設了一個家。我們要從身體的家,進而營造心靈的家,最後進入宇宙的家,成為宇宙的主人。
父母為我們建了身體的家,因此我們要孝養父母;而我們一般住屋的家是在木匠、水泥、沙石等人力因緣下聚合而成的,因此我們要懂得珍惜。
我對工作的發心,有自己的理念,提供給大家參考--
◎佛光山的建地約有十萬坪,開山近三十年來,除了沒有人事費、雜費之外,一切建築都以最低的成本來建設。
一間一間的殿堂,一棟一棟的講習會大樓,都是由我和負責建築的蕭頂順先生站在路旁邊談邊構思完成的。
◎三十年前,羅漢鞋一雙二十五元,我每次都以五十元去購買,希望賣方因此有利潤可賺,進而用心於品質的
改良,我們就不用擔心買不到羅漢鞋穿了。
◎二十多年前,由高雄到臺北一趟火車票要臺幣三百元,當時佛光山剛開山不久,為了帶動信眾前來禮佛,我每
星期籌組朝山團,二宿三餐連同車資,才收二百元。由於收費便宜,因此前來禮佛的信徒很多,而佛光山從信眾
的油香中,彌補了一些車資。最主要的,「佛光山」卻因此家喻戶曉。
◎先做義工的義工,才會有義工;人人為我,我也要為人人。人生賺錢的機會很多,但人情的持續一不小心,就
無法挽回。生命是無限的,除了金錢之外,人生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東西,如信用、理想、光榮。
◎世間的事情,對與錯往往是在一念之間。佛光出版社出版的書定價一百六十元,但是助印卻只要五十元,錄音帶
的情形也是一樣。因為便宜的消費,佛法才能普及推廣;昂貴的價錢雖然有利潤可得,但是佛法推廣不出去,對
世間沒有用,與我的弘法理念不合。
◎在金錢上計較多少,永遠是貧窮的。除金錢外,健康、歡喜、智慧、滿足、信仰,一樣可以帶給我們富貴與
尊敬。幸福、平安要從喜捨布施中才能獲得,因此觀念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陳立興理事長曾提及籌建「佛光社區」的理想,佛光社區與一般社區不同,它具有幾點特色--
1.色︰「佛光社區」的造型,除了房屋外觀講求藝術唯美之外,庭園規畫將是流水、花草、綠樹,以及佛像藝術交織成的視覺饗宴,讓人一進社區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2.聲︰鼓勵飼養善於歌詠的家禽鳥類,讓社區充滿鳥語花香,家家戶戶念佛誦經,整個社區在梵音中,遍滿祥和。
3.香:藉著種花蒔草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情。花香、草香、佛弟子禮佛的心香,構成人滿乾坤香滿樓的香積佛國。
4.味:佛光社區重要的文化之一,就是舉辦素食烹飪比賽,互相邀宴交流,以敦親睦鄰。
5.觸:透過宣傳及互相影響的方法,強調避免浪費,惜緣惜福的觀念;在物質上力求簡單、實用、經濟,此為佛光社區的文化。
6.法︰社區的成員,個個都是在家居士,共修場所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講座、談話會;遵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理念,成為社會大眾的模範。
有如此理想的規畫,我非常贊成陳理事長積極推動的「佛光社區」的構想。
十一月 十八日 星期四
今天,接受淡大傳播公司記者陳謹瑜小姐的訪問,談到下面的種種問題--
◎目前社會混亂,人心不安,大家居住的美麗寶島,受到毒品、暴力、貪污、酗酒、色情、賭博、煙害等危害,
若不戒除則有害身心,影響社會國家至大。因此國際佛光會在此次大會中,決議以實際行動來推行「七誡淨化
人心」的運動,增進世界人民福祉及國際人心的淨化,歡迎大家來做義工,一起來改心、救心,從家庭、社會
的每個角落,同步來洗滌我們污染的心。
◎十二月中旬,我將在國父紀念館宣講《佛遺教三經》(《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
選這個講題的原因是,過去的佛教將《佛遺教三經》講得很消極出世,但我所了解的佛陀,心胸非常寬大、
積極。譬如佛陀所說的苦空無常,是要我們得到除苦得樂的妙方,由空建設有,從無常中更積極地去求好求真
求善求美。因此我希望從積極面來宣講《佛遺教三經》的理念,讓大家對佛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我對「生命共同體」的看法是,世間上的生命,有水中游的、空中飛的、地上爬的,不分種類形狀,生命是一體
的,是共生共有的。《金剛經》上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
色、若有想、若無想、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我們要將有生命的每一類眾生,都
視如我們的六根,缺一不可,能夠如此,大家就是同體共生的慈悲人。
人是群居的動物,不可能單獨生存,也不要分裂排擠,要發揚互助精神,讓共生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融和共存。
有徒眾對我說時間老是不夠用,又有徒眾對我說處事不能圓融,我隨手摘錄一些先哲佳言,給徒眾們深思參考︰
在說話方面--
◎莫道閒話是閒話,往往禍從閒話出。
◎多言是虛浮的象徵。
◎說得太多的,想的必少。
◎聰明人想過才開口,愚蠢的人說後才回想。
◎未出口的言辭,絕不會致害。
◎知應言之時者,亦知應默之時。
◎多言不如多知。
◎說話的最大罪惡,是造謠誣人。
在時間方面--
◎善於處理時間,如同懂得耕種田禾。
◎時間的最大損失便是拖延與等待。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生命的智者。
◎選擇時間,就是節省時間。
◎準時,是文明的一種禮貌。
◎浪費時間,便是浪費生命。
十一月 十九日 星期五
這個星期,我幾乎每天都在趕路,像從右昌到臺南、臺南到臺中,又由臺北飛往大阪,大阪回到高雄後,隔天又來到了臺北,我自己走了多少路、會了多少客、講了多少話、寫了多少字已經記不得了,整個人的感覺好像一直在跟時間賽跑,爭分奪秒,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今天上午,我又從臺北專程趕到臺南大飯店,為本山八品功德主吳修齊的公子吳建德先生和華視新聞記者孫自強小姐主持佛化婚禮。在兩位新人步上紅毯的時候,我告訴吳建德先生,希望他能夠做一個--
勇敢護妻的丈夫 負責家計的主人
誠信服務的君子 工作熱忱的勇士
歡喜樂觀的家人 幽默風趣的伴侶
同時,我也期盼即將為人妻的孫自強小姐能夠做一個--
勤於家務的賢妻 長於讚美的友人
敦親睦鄰的鄰居 慈悲應世的信徒
愛語笑聲的家人 熱心公益的善人
晚上在回佛光山的途中,一路上心裡都記掛著由全省各地回山參加一年一度萬緣法會的護法信徒,因此顧不得吃晚飯,就來到大雄寶殿前為大家開示萬緣法會的意義--
緣,的確是個不可思議的真理。當初佛陀在印度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覺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理,就是這個萬緣法會的「緣」字。花草樹木要有陽光、水分、土壤、肥料,才能開花結果,因為有「緣」,就會成就一切。房屋有鋼筋、木材、水泥,重量才能夠支撐得住,可見「緣」是一種力量,能夠生長、能夠增上。有「緣」就能生起,有「緣」就能相會,像今天的萬緣法會,這麼多人相聚一起,都是大家生生世世結緣而來的啊!有時候,為花澆水,為地清掃,也就是跟花結緣,跟大地結緣,跟人結緣,跟一切眾生結緣。更進一步,各位來到佛光山,是與佛祖結緣啊!談到結緣,大家也常常廣結善緣,只是沒有人提起,所以,結了緣自己也不知道。今晚我要特別為大家談到如何結緣,讓大家明白結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有時候,我們跟人家說一句話,如果是好話就是好緣,壞話就是壞緣;見了人點一個頭,這點頭就是結緣;一個微笑,這微笑也是結緣。我送你一朵花、送你一本書、送你一張紙,這都是跟你結個好緣。我請你喝一杯茶、請你吃一頓飯,這也是跟你結緣。又如在佛前燒一炷香、點一盞燈、獻一枝蠟燭,這也是結緣。給你一點歡喜、寫一封信、或者寫幾個字送你,這也是結緣。你不認識路,我指點一下,也是在跟你結緣。所謂一舉手、一投足、為你服務,都是跟你結緣。送你一件衣服,送你一雙鞋子,這也是結緣。有時候,一塊錢的結緣可以救人一命,一個善念的結緣也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
今天大家來山,有的乞求受戒,有的參加萬緣法會,看到每一個人都那麼至誠頂禮、真心供養,不單是我願意為各位祝福,我相信佛祖也會賜福給大家的。像今晚在此誦經的一百零八位出家法師,這不就是跟靈山勝會一樣嗎?在座的五千位信徒,大家都不講話、不走動,安詳地修行、聞法,這樣莊嚴的場面不就是佛陀當初祇園竹林的盛況嗎?因此,我常聽人說︰要受戒,上佛光山;要參加法會,也上佛光山;這句話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一點也不錯。
我個人非常喜歡與人結緣,因此經常奔波於海內外,雖然感到有點辛苦勞累,但是我想︰這樣給人一點歡喜、盡一點心意,如此與人結緣不是很好嗎?從明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十九日,在這四十九天裡,佛光山臺北道場要舉行各種法會。我已應允︰只要有人去誦經,跟信眾結緣,我都樂意在這四十九天裡每天和大家見面談話,因為「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我要以佛法供養十方大眾。
徒眾經常勸我不要這麼忙,要多休息,我也總是開玩笑地回答他們︰「人是一個,命是一條,心是一點,我就是要這樣跟大眾結緣!」趁現在能播種的時候為什麼不播種?現在不播種,將來又如何有收成呢?所以,我在此懇切地希望各位護法信徒,共同來播種,共同來廣結善緣,共同來做個世界上的有緣人!
最後,祈求三寶加被大家如意吉祥。
十一月 二十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中央社工會主任鍾榮吉陪同來自全國各宗教的長老和重要職事等二十餘人,其中包括悟明長老、明光法師等,來山訪問。為了表示歡迎,我在大雄寶殿前的成佛大道上迎接。藉此因緣,我也請他們和正在山上參加萬緣法會的五千位信眾講話。我介紹各宗教的二十多位貴賓,告訴在場的每一位護法信徒︰「大家所祈願的三寶佛陀,早已端坐在大雄寶殿裡面,而人人所期盼降臨守護壇場的天龍八部,今天也已乘風而來,可見大家虔誠禮懺的心已經感動了護法龍天。」所有的宗教領袖們聽了都非常高興。
送走貴賓後,我又匆匆趕到臺北,應《中央日報》社長石永貴先生和財團法人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逢祥之邀,至中央日報大樓作關懷系列講演,我以自己一生最受用的「心甘情願」,與在座的聽眾分享人生的真正意義。
在我一生中,是「心甘情願」讓我在嚴苛封閉的叢林中安住身心十年;是「心甘情願」使我心平氣和地面對各種譏諷與毀謗;是「心甘情願」使我無怨無悔地興辦佛教的文化教育事業;是「心甘情願」讓我立定了弘揚人間佛教的堅強決心;更是「心甘情願」激發起我生生世世做和尚的願心!
講演完畢,再趕搭下午六時零五分的遠東班機回山,為萬緣法會的五千位信眾繼續開示「緣的種類和意義」--
緣,有的是近緣,有的是遠緣;有的緣看得見,有的緣看不見;緣,也有過去緣、現世緣、當下緣和未來緣,只要我們去體會種種因緣,緣就成了不可思議的宇宙真理。因此,我向大家介紹四種因緣,並希望每一位都能珍惜因緣。
一、感謝過去的因緣︰沒有過去的因緣,就不會有現在。所以,父母是我們過去的因緣,因為父母生養我們的身體,給予我們過去的因緣,我們孝順父母,就是回饋他們所給予的過去的因緣。
前兩天,我跟臺灣省建築工會的理事長陳立興說,身體好比是父母給我們的房屋,讓我們心的主人住在父母給我們的房屋裡面,而建築工會也應該像父母一樣,建一座美麗實用的房子來安頓大家的身心。但是我們不能為這個身體的房屋而感到滿足,因為我們只有使用這個身體的權利,並沒有長期擁有它的特權。建築師建造的房屋也像旅館一樣,我們只是過客性質般地住一下,以後仍然是要拱手相讓。所以,大家要以宇宙法界來作為我們的房屋,如此才能永恆長久。
以我們來講,父母賜予我們生長的因緣,師長給予我們教育的因緣,親朋好友鼓勵我們,國家保護我們,社會的士農工商協助我們,皈依三寶、學佛出家,師父成就我們……。我們必須感謝過去種種的因緣,才能有所回饋。
二、珍惜現世的因緣︰現世實在是個殊勝的因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年年戰亂,經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只有九年沒有打仗。而我們的寶島--臺灣,數十年來,人民都在安定繁榮的環境下成長、進步,完全沒有受到戰爭的侵擾,可見我們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啊!
記得過去,從臺北至高雄的交通十分不便,縱然在路上花費三個月的時間也未必能到達。如今,科技一日千里,南北往來一趟車程只需四、五個小時。現在,我們夏天有冷氣、有冰淇淋,日常生活裡有電視、有報紙、有廣播節目……,大家能夠活到七十歲、八十歲,等於是擁有了幾千年、幾萬年的壽命。因此,我們能夠生長在這個時代,為生命積極進取、奮鬥,難道不是很有福氣、很有緣分嗎?所以,只要我們珍惜因緣,凡事就會恆久,因為「珍惜」是生命的延續,「珍惜」是生命的永恆。
三、把握當下的因緣︰如果我們懂得把握當下的因緣,人生就會有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雖然是壞的因緣,煩惱的事情,只要我們有佛法,即可將壞的因緣轉化為菩提增上的好緣。就如酸澀的鳳梨要經過風吹日曬才會變得甘甜美味;同樣,人必須要有挫折打擊才能進步、成長。
比方說,我就是因為中日戰爭,許許多多的苦難促成了自己出家的因緣,如果沒有戰爭,我可能就不會出家,所以,壞因緣未必就是不好,壞因緣也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未來。我出家至今,一直感謝過去好與不好的因緣,到了臺灣,我也感謝臺灣許多好和不好的因緣,我始終認為就是這些因緣,成就了我的一生。因此,我深信只要我們善於把握當下的因緣,縱然四周布滿污泥,只要我是一朵蓮花,我仍然可以散發出清淨的芬芳。
四、培植未來的因緣︰在《阿含經》中記載著五種非人的故事,所謂非人,就是人家笑的時候,他不笑;別人行好事,他不讚美;遇到善因緣,不生歡喜心;凡事不相信,不往好處想;做事的時候,不但不發心,也沒有慈悲的胸懷,可見不肯結緣的人就是非人。
四十多年前,我身無分文,赤手空拳到了臺灣,直至今天,我之所以能夠雲遊世界,能夠到處弘法利生,這不都是從廣結善緣而來的嗎?因此,大家只要肯結緣,將來的緣分必定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殊勝。日常生活中,說幾句好話可以與人培養未來的因緣,給人一點方便,也可以結下不可思議的善緣,對別人尊重,心存歡喜,更能種下日後美好的因緣。在這裡,我希望夫妻之間、親戚朋友、社會大眾共同來培植未來的因緣。佛教徒也能多多培養將來的佛緣,相信在感謝因緣、廣結善緣之下,大家日後一定可以獲得萬緣的幫助,生生不息,永遠不斷。
十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檀信樓大禮堂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新分會的成立大會。今日新成立的分會有大里、安和、三民一會、三民二會、彌陀、里港、萬丹、新埤等八個分會,在典禮上,分別頒發會旗、聘書、印信給各分會會長。
今日前來觀禮的貴賓有萬丹鄉民代表郭宋鸞雀、萬丹農會理事長石雙能、萬丹分駐所所長陳譽仁、新埤鄉長曾文昌、屏東第一合作社監事許登賢、萬丹佳昇汽車董事長李萬群及南區各分會督導與會長會員等近千人。
十一時三十分,為一千多名信眾,舉行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三寶是指--佛、法、僧。
佛如光,光有溫暖,照耀、庇護的作用。佛的慈悲之光可以溫暖我們;佛的智慧之光可以照耀我們;佛的福德之光可以庇護我們。
法如水,水有灌溉、洗滌、成長的作用。法水可以灌溉我們的菩提幼苗;法水可以洗滌我們的罪業;法水可以成長我們的道業。
僧如風,風有吹拂、流通、清涼的作用。僧寶的德風可以吹拂眾生;僧寶的行誼可以流通社會;僧寶的風範,可以清涼眾生。
佛、法、僧三寶對我們的重要性,猶如陽光、雨水、涼風,陽光、涼風、雨水是人生三件寶,佛、法、僧三寶,是出世之寶,此三寶看似平常,實則缺一不可。如無此三寶,人生慧命難以成長,心靈世界無以昇華。
今日大家發心皈依三寶,擁有三寶的人生,是最富貴吉祥的。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陪同大陸學者辛冠潔教授和陳祖武教授來訪。
雖是第一次和辛教授、陳教授見面,但兩位對佛光山的寺務及國際佛光會的會務,都非常了解,可見他們平常對外在資訊的注意和用心,不愧為學者風範。
談及我對國際佛光會的期望,我的心願是,希望十年內有十萬名檀講師,一起來從事弘法佈教的工作。
和龔鵬程校長等人商議,希望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一、於明年下半年度(約八月至十月間),能舉辦「海峽兩岸(三地)的佛學學術會議」,主題以「談佛教現代化」的問題為重點。
二、為讓學者關心佛教問題及帶動學術界研究佛學的風氣,實應廣納「委託研究」的對象。研究主題如︰國際佛光會的發展、對佛教社團的發展看法、佛教教理如何傳播、佛教戒律生活如何現代化、佛教經濟組織如何現代化、對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發展、佛教對社會人心的淨化、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成就。
深感「現代化」是一種時代趨勢,逆天行事、違心行事、離經叛道,皆將為時代所淘汰。
十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上午六時三十分,主持在家五戒戒子的正授。
屏東地區陸軍司令吳紀陞,今送我兩棵九重及兩棵牛樟的盆栽,並為我介紹牛樟現已列為國寶級植物。牛樟通常生長在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高山上,平地不易移植,因土壤、空氣、溫度與高山不同,不宜生長。吳司令於公餘之暇,研究牛樟的生長,並定時每十五分鐘噴霧一次,保持相當濕度,終於在吳司令的愛心下,兩株牛樟的盆栽生長的欣欣向榮。
我平常很忙,實在無法好好照顧這麼名貴的植物,於是想到農曆正月裡,要在臺北道場舉行一場為籌辦佛光大學建校基金的義賣活動,徵得吳司令的同意,把這四盆的九重與牛樟,提供出來義賣。吳司令還表示,過兩天要再送兩株靈芝共襄盛舉,真是一位有心人。
為代表國際佛光會促進國際間非漢語國家的總會、協會、分會之發展,及代表佛光山促進國際間各教會、教派、教團之聯繫,擬成立「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由慧群、永護、滿華、陳履潔等人,負責起草組織規章及工作計畫等。初步階段希望以促進聯誼為主,如讓南北傳互相認同、南傳國家准許女眾出家、各宗派友誼互訪等。
國際佛教促進會的工作,應該先做到--
1.設立英文、日文或其他語文能力的書記。
2.協助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海外組。
3.收集界佛教界人士資訊。
4.收集全世界佛教現代文稿,並翻譯發表。
5.將佛光山的著作、刊物翻譯後,在國際間發表。
6.到世界各地弘法訪問,參加學術會議。
7.真正負起國際佛教的弘法責任。
8.協助本山推動佛學英語教育(如為英文班收集資料、上課)。
9.收集歷屆佛教學術會議目錄,以為開學術會議參考。
10.將本山資訊傳到世界各地報刊、雜誌發表。
下午二時,在法輪堂特以茶點慰問萬緣法會期間,在本山四個廚房(朝山會館、麻竹園、檀信樓、玉佛樓)發心典座的七十名義工。
前來求受五戒的蔡惠媚小姐(故蔣孝武先生之夫人),也在茶點會上表示︰義工們的發心,讓她在受戒期間,能不必為三餐忙碌,安心受戒。特代表戒子們感謝義工們的辛苦。
往昔佛世時,有一位專司知賓的駝驃比丘,不管是清晨或深夜,總提著燈籠,帶領前來掛單的僧眾安單,數十年如一日,因其發心的功德,獲得手指能自然放光的福報,日後指引僧眾到寮房,再也不必提燈籠了。
各位義工們,在廚房發心撿菜、炒菜,到功德圓滿之時,大家的手指頭雖未必放光,但心中必然放光了。
歷代的祖師大德們,大都是從苦行中出身的,如--
雪峰禪師在洞山座下任飯頭。 慶諸禪師在溈山座下任米頭。
道匡禪師在招慶座下任桶頭。 灌溪禪師在未山座下任園頭。
紹遠禪師在石門座下任田頭。 智通禪師在溈山座下任直歲(修補雜物之管理)。
曉聰禪師在雲居座下任燈頭。 稽山禪師在投子座下任柴頭。
義懷禪師在翠峰座下任水頭。 佛心禪師在海印座下任淨頭。
還有,石霜禪師在米坊裡篩米,雲巖禪師幫人補鞋、作鞋,臨濟禪師鋤地栽松,仰山禪師開荒牧牛,洞山禪師鋤茶園,雲門禪師擔米,玄沙禪師砍柴,趙州禪師掃地,丹霞禪師除草、蒔花,雪峰禪師斫槽、蒸飯、耕田,懶融禪師典座,印光大師行堂等。在佛門中講究的不是能幹,而是注重是否有道心。
我沒有學建築,但會建房子;我沒有讀師範,但會教書;我沒有學文學,但會寫文章;我不懂英日文,但時常與國際人物接觸。因此就有很多人誇我聰明,此聰明從何而來?只是歡喜與人結緣而已。
若我真有一點聰明的話,皆是從苦行中修來的。在大陸叢林時,我做了六年的行堂,一年半的司水,二年的香燈(並兼典座一餐)。四十五年前,剛到臺灣時,每天要在四點多起床,推著手拉車,走十五里的黃土路,到街上買菜,備辦八十人份的油鹽米柴,往往都是我叫醒菜販早起做生意,之後再匆匆的趕回來。早餐後掃地,並每天打六百桶的井水,供全寺住眾使用;還負責男眾廁所的清潔工作,那時少有刷洗的清潔工具,我都用手去刮洗扒除;寺中有人往生了,我幫忙用木箱裝置,抬出去火葬;每逢秋收時期,我都挑著擔子替寺廟去收租,那時我才二十多歲。
世間上沒有誰能幹、誰不能幹,而在於是否心甘情願?相信大家到廚房發心典座都是心甘情願的。只要我們肯發心,只要我們心甘情願,何患佛道不成?
十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上午八時三十分,在大講堂和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上課,講「叢林漫談」。
「叢林」,是指僧眾聚居的寺院,僧眾和合居住一處,猶如樹木聚集,且不雜亂生長,表其有規矩法度,所以稱為叢林。
在叢林中寺產一切歸公,且依一定規矩容納十方來往之僧眾。住持人選若經僧眾同意而由十方有德望之合適者出任,稱為「十方叢林」;若住持採師資相承之世襲制者,稱「子孫叢林」。
臺灣的寺廟多為子孫寺院型態,少有叢林形式接眾行化。故在臺灣的出家人大部分都沒有住過叢林,能漫談叢林者已沒有多少人。叢林如大冶洪爐,什麼破銅爛鐵在裡面冶鍊,都可以成就精鋼,可以培育出「出家人」的氣質。叢林生活是一種行事而非知識,懂得沒有用,要切身去體會,要心領神會的了知,不是用「看」的就會懂。
民國以來,較有名的大叢林有金山江天寺、楊州高旻寺、寶華山隆昌寺、焦山定慧寺、棲霞山棲霞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等。
在叢林中有一些術語--
「單」,即單位,指僧堂內各人之座位,各單前長六尺、寬三尺之空間,亦即各人坐臥、飲食之座席,在叢林中「單」即代表「人」。比較常聽到的有︰
「掛單」,僧眾在寺院投宿。
「止單」,即不允許雲衲掛單,因已滿額。
自己左右兩鄰之單位,稱「鄰單」。
辭別寺院他去稱「起單」或「抽單」(安居終了,若受師家指導而無效果,則起單;對成績不良者,由師家命其起單。)
開創僧堂,稱「開單」。
若犯戒被擯出門,稱「遷單」。
每月發予住眾零用款項,稱「單銀」或「單嚫」。
記載文書之紙片或安居時之戒臘簿,稱「草單」。
僧眾掛單後,日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稱「安單」。
拜訪他人的住處,稱「看單」。
偷偷的離開常住,稱「溜單」。
提供僧眾住宿額滿,稱「滿單」。
無限制接引僧眾投宿,稱「海單」。
安排僧眾住宿,稱「送單」或「進單」。
在叢林禪院裡,人事安排和職務的分配行事,稱「請職」,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期尾),農曆七月十六日(期頭),各舉行一次(此與國家年度預算的時間相同)。請職時,必須要掛牌,召告全寺大眾。若職位不動者,稱「圓職」。
「普」是平等、一樣的意思,如︰
住持和尚請大家吃飯,稱「普請」。
堂主老師要說法開示時,稱「普說」。
客堂公告要工作勞作時,稱「普坡」。
常住慰勞大眾吃茶點時,稱「普茶」。
在叢林職事的稱呼︰
藏經樓管理藏經的稱「藏主」。
管理寺地田產的稱「莊主」。
管理庫房的稱「庫頭」。
負責煮飯的稱「飯頭」。
負責燒水的稱「水頭」。
田園種菜的稱「菜頭」。
管理園圃的稱「園頭」。
打掃廁所的稱「淨頭」。
在叢林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可見其對僧眾人格的尊重。
「金衣缽,銀客堂,珍珠在庫房,瑪瑙下廚房。」
「衣缽寮」,指掌住持方丈的事務(如文件、錢帛)或收藏開山及歷代住持之遺品、衣缽、財物者,為大和尚的幕僚(屬機要祕書),負有傳法、管帳、策畫、人事調動之權。
「客堂」,專司接待客人及內務。
「庫房」,掌管收租及購置物品等事(精於量入為出者)。
「廚房」,是負責大眾齋粥之職。自古該職即極受重視,通常推舉志行高潔的僧眾擔任。
客堂、庫房、衣缽寮及禪室,為叢林基本組織,俗稱「四大堂口」,重要寺務大都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議進行。以金、銀、珍珠、瑪瑙來比喻其職位之殊勝。
「要受華山戒,扁擔繩子隨身帶。
打了上堂齋,吃的臭鹹菜,
出了燈油錢,蹲在黑地拜,
要受華山戒,必須要忍耐。」
寶華山是全國性的傳戒道場,出家僧眾有三分之二,皆受寶華山戒,每年傳戒兩次,每三年傳一千二百人的羅漢戒。由這首打油詩,不難看出,戒子在叢林中求受戒法的發心。
我理想中的僧伽教育是生活教育與思想教育並重,而非僅短短一、二個月的戒期生活。
「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寧好供養,
焦山包子蓋三江,上海海會寺哩拉腔。」
金山寺即指江天寺,與高旻寺、天寧寺為臨濟三大叢林。在金山寺禪坐要有一雙很耐久的腿子;在高旻寺禪坐,其坐香時間最長;在叢林中以天寧寺供養最豐富;晚香禪坐點心,以焦山的大包子最有名;而海會寺其規矩最為散漫。
雖僅是短短一句話,就把各道場宗風道破,可作為學僧們參學之參考。
「衣單二斤半,洗臉兩把半,
吃飯三稱念,過堂五觀想。」
學道者所擁有的衣物,加起來才不過二斤半重;洗臉所使用的水,剛好可以弄濕兩次臉,可謂極盡簡樸;吃飯前要合掌稱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這些都是修道者為辦道修業,而接受供養、受食的態度及修持。
「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
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的教育手段,不外是要用「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的方式來接引學僧。故在叢林無是非的前提下,都要承受三扁擔、扁擔三的洗鍊。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一個修道者的風姿,在舉止言談中皆可表露無遺,走路時,要如風一樣迅速無聲,直走不彎曲;坐下來時要如鐘一樣平穩、莊嚴(椅子要坐半個,腰才會挺);站立的時候,要如松樹般筆直;睡覺時,睡姿要以吉祥式的右脇而臥,像把弓。
永周、依晟因病請假靜養中,和戒子上課後,便順道前往大慈庵探望。我對徒眾健康的關心,並不亞於大家對我的關心!深感要做好徒弟的第一步是「要把身體照顧好,不要讓師父掛念」。
十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今繼續和戒子們上「叢林漫談」,有幾則術語詩句,提供給大家參考--
◎油瓶倒下來不要你扶!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內心頗不以為然,到臺灣時還批評過「油瓶倒了,為什麼不要扶呢?」經過幾十年的參悟,深感清淨的和合僧團,不要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油瓶倒下你去扶,是干涉擾亂,吹亂一湖春水。菩薩發心見義勇為,為事可以,為人不可,因做得好時是好事,做得不好則成壞事,基本上多管閒事會吃虧。
◎把眼睛收起來!
在叢林求學時,糾察老師對學生們好奇地東張西望,總會喝斥著「把眼睛收起來」,提醒大家眼睛不要看外面的色塵,要看自己的腳下,看自己的內心,注意當下,照顧自己的心念,反觀內在平靜的世界。
◎會得香雲蓋,到處吃素菜。
比喻學會法務誦經,就可以替信眾服務,不管走到哪裡,自然受到歡迎供養。
◎鐵打常住流水僧。
出家人過的是自在無憂的修行生活,如雲如水般自由來去;而常住是恆常存在的,不能隨便,人可以來來去去,但不可損傷到常住。
◎生薑長在樹上,皂角生在地下。
生薑是長在地上的,皂角是生在樹上的,為什麼要反過來講,將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講這些違背事實的話,不外是強調,在不合理的情況下,都能接受認同,在真理面前自然就會服氣。
◎未供先嚐三鐵棒,私造飲食九銅鎚。
食物還沒有供佛之前就先偷嚐,會挨三記鐵棒;私自煮東西吃,要打九銅鎚。說明叢林生活在各方面都有艱難的磨練。叢林不可私造飲食,以寶華山為例,寶華山屬律宗道場,也是天下傳戒的模範道場。因戒期忙,不能按時吃飯,又有新戒服務,於是就時興燒小鍋,各自為政,把嚴謹的叢林規矩都破壞了,生活一天比一天散漫無度,故後人皆譏寶華山是被燒小鍋燒完的。
◎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五觀是指吃飯時要有五種觀想︰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謹防心念離三種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癡心;下等的,不起瞋心。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飢渴的良藥;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道業難成;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導致各種營養過剩併發症,所以飲食必須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鋼鐵的東西也能消化;反之,滴水也會難消。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一粒米的成長,是要積集多少的因緣才能成就(陽光、土地、水分、施肥、勞力、心力),其功德大如須彌山。除了要惜福外,更要精進於道業,否則信施難消,下輩子可要做牛做馬來償還。
◎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
這是指受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三壇大戒的過程。受沙彌戒時,常在棒喝要求下學規矩;受比丘(尼)戒時,常在跪法、求法中折服我慢,以恭敬心求受;佛教裡的規矩,戒期圓滿時,要燒身供佛以示虔誠,中國佛教從明朝以來,形成在頭頂上燃燒戒疤的制度,並且沿用至今。在佛門中多一分要求,多一分慈悲。受戒以後,光守戒條很容易受持,重要的是出家人要過佛法的生活,心要與道與法相契才重要。
◎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
禪堂裡最重要的領導者,在叢林稱「維那」。禪堂中大家修行的規矩、法則,都靠維那領導。所謂大眾慧命,維那要好好維護,否則執行不力,那就是維那的罪過了。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
這幾句話,大都是書寫在禪門鐘板上,時時警惕參禪的人要珍惜光陰。佛門法器中的木魚,是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誦經時敲打魚頭,其用意是在︰魚有一特殊習性,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敲打木魚來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要懈怠。另普賢警眾偈的經文「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也是希望大眾精進用功的意思。
◎所有堂口,兩張半口。
在叢林殿堂中是非常莊嚴靜穆的,不會有閒言雜話,除了「兩張半口」外,其餘皆不能發言,所謂的兩張半口是指--
佛殿︰大和尚、糾察師各一張口;香燈殿主半張口,意思是指小聲說話。
齋堂︰大和尚、糾察師各一張口;行堂師半張口,即小聲一兩句。
禪堂︰主七和尚、維那師各一張口,悅眾師則半張口,意即說話不可給別人聽到。在叢林中不以語言指導,全以號令為主。
◎五堂功課,鐘板齊全
五堂功課是指︰早課、早餐過堂、午餐過堂、午殿、晚殿。
鐘板是叢林中的號令,鐘板的配合有時是「一鐘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鐘一木魚」,有時是「三板一鐘一木魚」,都代表一些特殊意義,在號令下井然有序。
五堂功課不缺,鐘板齊全的道場,始稱「叢林」。
◎叢林中罵人的藝術--
不知慚愧︰意即不知羞恥。
不知苦惱︰意即不知自己的缺失。
初參冒失鬼︰不懂規矩。
老皮參︰老氣橫秋、老油條。
拖拉鬼︰趕不上、慢動作。
哩拉腔︰隨便、散漫。
◎叢林中讚美人的藝術--
請您老開示。
請您老慈悲原諒。
感謝您老提拔。
感謝您老給我學習的機會。
您老法相莊嚴。
常住道場好清淨,您老好威儀。
特地前來親近學習。
大眾慈悲。
學人饒舌。
弟子慚愧。
能將「請」、「謝謝」、「對不起」常掛在口邊,則一生受用不盡。
◎學道者的風範--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回旋半轉眸,
威儀動靜常如是,不枉佛門作比丘。」
念佛的音聲如流水一樣,慢慢的誦出;走路像雁子般的成行列隊,整齊劃一;合掌於胸前如捧水般端正;站立時,頭上好像頂著一瓶油般精神飽滿;走路時必須瞻前顧後,輕輕移步;看東西時不東張西望,只是左右回視的半展眸,威儀動靜要經常保持莊重,才不愧為佛門修道者。
十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上午六時三十分,於大雄寶殿前,主持在家菩薩戒的正授。
彰化八卦寺住持依戒法師今回山,贊助十萬元,作為佛光大學建校基金。
大甲念佛會住持智山法師,率領信眾百多人來山。自從佛光山舉辦萬緣法會以來,每年智山法師總帶領信眾來佛光山參加法會,戒期打齋,朝山禮佛,從不間斷。我以多年老朋友的情誼和大甲念佛會的信眾見面,深感大甲念佛會與佛光山的這份道情,比什麼都來得珍貴。
屏東地區吳紀陞司令今又送來其親自培植的兩盆靈芝,提供給佛光大學義賣,對吳司令的用心,真的很感謝。
上午十一時,在法堂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主任博雷特先生、副主任狄拓先生、商務專員陳海鴒先生以及統一加拿大開發集團副理高思全先生等多人見面。
博雷特主任今專程來訪的主要目的,是得知明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將在溫哥華舉行,除表示歡迎外,並願意提供多方面協助。
目前在溫哥華的華人有三十萬人,在多倫多有四十萬人,華語在加拿大已成為重要的語言之一。博主任因平常都在看《佛光世紀》,故對國際佛光會的組織、內容、宗旨很有概念。上個月在林口舉行第二屆會員大會時,發心皈依的西班牙駐臺北辦事處主任路培基,還是博雷特主任的多年好友。
我希望國際佛光會明年在溫哥華開大會時,簽證方面能請博雷特主任多協助,也希望大會期間加國總理能蒞臨致辭,對會員們將會有很大的鼓勵作用。博主任允諾對簽證問題將儘量給予方便,總理的賀詞,回加國可以建議,屆時希望在溫哥華開會期間一切順利圓滿。
應心平之邀,晚七時於法輪堂,和回山參加住持會議的徒眾座談。
面對已經住持一方的各別分院住持、當家及各單位主管,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一番檢討--
一、佛光山別分院雖代表本山在各地招呼信眾,但常常為一句話或一件事的疏忽,得罪不少信徒。故眾人的勤勞很可取,但慈悲不夠;對事務很認真用心,但思想不知開拓;對個人發展很賣力,對整體的團隊觀念要加強。
二、出家眾的形象必須要慈悲,主管對屬下或住眾要友愛、關心、體貼,身為上位者︰
1.對住眾要愛護,接引後學,提攜後進。
2.對信徒要尊重,己利利人,己達達人。
3.對行事要厚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4.對生活要正常,起居作息,功課正常。
彼此要提醒加強︰
1.要有因果觀念。
2.要能與人為善。
3.要有供養美德。
4.要肯引發道心。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胡迪化先生,於上個月第二屆會員大會時,發起成立「國際七寶集團」,其主要目的是在於結合佛教界人士的人力、財力,來經營事業,如︰建築地產、貿易、食品、紡織、服裝、交通、運輸、教育、文化、百貨、旅遊、公益慈善基金等,並將營利回饋社會。
我頗贊成成立此集團,因它可以幫助信徒開拓事業,但我個人以及佛光山屬下弘法道場,不可參與,保持我們不經營世俗商業的原則。
十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就讀於美國長堤州立大學的滿冠,今年榮獲全美大學成績優秀學生之一。在他給我的信函中提到,再過一年半即可畢業,其畢業後最大的心願,是要加緊佛學研究,以備常住所用。能知道自己讀書所為何用,而不是為讀書而讀書,才是真正懂得讀書的人。
八時,繼續參加住持會議,除議程外,有幾項與徒眾生活有關的︰
1.師兄弟之間應以「師兄」相稱,開士級以上之長老師兄,方可稱為「師父」,對信徒不可自稱為「師父」。
2.除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準提咒、楞嚴咒外,其他不在顯教課誦中所持念者,不得持誦,因修密須有人指導,方不致盲修瞎練或走火入魔。
3.皈依典禮的全名是「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
4.榮譽功德主的甄選,是以修養、道德、人品、信心為考評重點。
5.佛法是超商業的,出版的書籍、文物、錄音帶要廣為流傳,在價格上必須要便宜結緣,不要計較成本。
中午會議結束前,大眾選出十名「佛光山和平獎得主」,由心平頒發獎金,我用毛筆寫了幾個字,作為獎品,他們分別是--
「慈悲般若」的慧傳,性情溫和,談吐高雅,多次代表我對外開會、開示,替本山增光榮。
「安住定慧」的慧慶,在《普門》雜誌工作六、七年,安住身心,任勞任怨,經常發表文章作品。
「平和」的慧日,負責沙彌學園、禪淨法堂、傳戒等工作,勤勞溫和,從不疾言厲色。
「妙吉祥」的永妙,耐煩、耐勞、耐怨,發心工作,盡職有禮。
「永為勝者」的永勝,每月帶領八、九百名信徒回山朝山,個性平和。
「無生法忍」的永平,心地善良,性格平和,為常住發心,極樂寺雖還在工程中,但經常幫助其他別分院的需要,重視團體,不重視個人。
「永建功勳」的永勳,安住身心,不鬧情緒,編輯出版漫畫書籍已有數十冊,自己的作品也有多種,接引兒童學佛,居功甚偉。
「平靜自在」的滿謙,對信徒不發脾氣,耐心、發心、任勞任怨,擔任桃園講堂住持,和頭份禪淨中心的永澄一樣,甚受信徒擁護。
「芬陀利香」的滿馨,編印八十三年度的佛光手冊,默默發心工作。
「發菩提心」的滿修,與人為善,慈悲度眾,從事社教工作,不厭其煩。
晚七時,在法輪堂和福山學園、圓福學園、基隆學部的學生們座談︰
世間上最恐怖的人是誰?--自己。
世間上最愛惜的人是誰?--自己。
世間上最無明的人是誰?--自己。
世間上最有用的人是誰?--自己。
一個人在學道過程中,難免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發心則煩惱越來越多。魔非青面獠牙凶惡的樣子,而是能障礙我們學道的親人、金錢、名位、愛情、嗜好……故稱為魔障。
在叢林中學習忍受冤枉、委屈、苦難,才會有力量,因忍耐也是一種消除魔障的方法,「魔」不必怕,要轉魔為道,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與煩惱作戰。一個人的福德因緣對降魔有很大的關係,因「佛」與「魔」只在一念之間,有善根因緣,其所看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佛學是屬生命之學不易懂,要從信仰、慈悲、發心、願力中去體會。要發菩提心,才能與佛法相應,凡事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成佛都有可能,還有什麼不能做的事呢?
十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今天一早,我就召集慈嘉、依空、永芸、永吉、滿濟等文化院的主要幹部來到法堂,對大家進行「中國經典寶藏」的工作做了以下重點指導--
一、有關一百本經典寶藏︰
1.預訂明年六月前搜集編寫完成。
2.大陸作家的文章,通順流暢,只要在佛學的知見上稍作潤飾,其他不必有太大的更異。
3.每週應集合相關人等作一番會審研究。
二、有關於湯用彤全集等學人的文獻,應積極出版。
三、將本山近三十年來的學術論文編輯成為一套專輯,再以優厚的稿費向大陸的專家、學者展開有關下列方面的徵文︰
1.中國佛教前途的展望
2.如何復興中國佛教
3.中國歷史上的佛教問題
談論中,所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我又特別作了以下的說明︰
一、對於比丘尼傳的看法
關於比丘尼傳,我認為應該根據佛經裡的記載去研究、探討,不可光靠官方文書中的資料搜集、編寫。中國自古以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造成了舉凡比丘尼的資料,都以不公平的社會問題將之大肆渲染。我們經常可以在歷史的書籍中,看到比丘尼與宮廷來往,跟后妃勾結,而且還常常造事生非。事實上,所有的比丘尼都是持戒清淨、安分守法的修道人。
因此,我慨嘆很多歷史不可盡信,因為歷史太不公平了,大部分的中國歷史都存有偏見。所以,站在自我的立場、以一己的看法,作成論斷,尤其以偏概全、以少為多實在有失公平。這時,不禁想起中國人說的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見一部信史實在是非常稀有難得。
我們再來看今日的證嚴法師,真慶幸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功德會有其本身報導的文宣、出版的事業以及廣大信眾的護持,證嚴法師在人們的心中已成為菩薩的化身,在社會也代表了慈悲為懷的象徵。否則,人們就可能完全相信他是位只與李登輝、蔣經國、林洋港等政治人物來往的比丘尼。
二、對於戒律的看法
在我們編審工作中的年輕比丘尼認為,大陸學者對於四分律寫作的看法不是完全出於善意。為此,我又將該書略微一看,發現這些學者不但文字通達流暢,而且所有的評論皆有事實根據。記得當初佛陀制戒,有許多問題流傳了幾千年。自古以來,有關戒律方面的爭執、計較,制度方面的論說、爭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我想書中所說並不是作者故意要替佛教製造問題,從中我又發覺︰年輕人完全以純潔的心來看歷史,是不能客觀了解的。
三、對於自由民主的看法
年輕人都非常嚮往自由民主,而且一向以崇拜西方的言論為依歸,事實上,這是不公平的。因為地球上所有的國家皆有其本身的國情、背景,並不能以一概全。像中國的國情,有中國自由民主的標準。如果要講自由,我覺得要以佛教的觀點來講,如佛教的戒律完全包含了自由的精神。例如,佛教的五戒,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偷盜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產,不邪淫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不妄語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譽,不飲酒就是尊重自己的健康,不去侵犯他人的安全。所以,不侵犯就是自由,自由的意義就是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尊重別人擁有的財物。也只有受持五戒,大地眾生才可獲得真正的自由。
四、對於人權平等的看法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佛陀在開悟後所說的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明了生佛平等、聖凡平等、人權平等的真義。在這世間,所有的眾生都在渴望生存、自由,都在期盼安樂、和平,而佛教一向提倡眾生皆能成佛、同體平等的精神,因為佛陀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陀,唯有佛教,是真正倡導自由,推動平等。
會議由上午八時一直至下午四時,八個小時中,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五時,驅車至屏東,巡視屏東講堂工程。
十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好像剛入睡,就被叫醒前往臺東。約清晨四時,驅車直奔臺東。黑暗中,只感覺車子一直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繞圈圈,有時候路太窄了,車子好像要開到大海裡去,驚險萬分。我只好閉上眼睛,仔細地聆聽海浪撞擊大石的澎湃之聲,啊!多麼偉大的氣勢,多麼動人的呼喚!這時,又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飄渺無際的虛空中,盡情地享受那份逍遙、那份輕安自在。當我再次睜開眼睛,仰望天空鑽石般的點點星光,不知不覺中,隨口哼起了一首自己喜愛的詩詞--
「寒星羅列夜深明,岩點孤燈月未沈,
圓滿光華雲端裡,掛在青天是我心。」
踏著月色,數著星星,當車子抵達臺東禪淨中心時,才早晨七時半。
九時整,約兩百位穿著整齊制服的師姊在動土典禮的現場列隊歡迎所有蒞臨的來賓,她們笑臉迎人,態度親切,猶如天上的仙女下凡塵。香讚過後,我就執鏟為即將興建的海東佛剎主持動土典禮,並說法語--
「東海風光美無比,人情善根難測量。
道場動土興工日,萬千信徒皆吉祥。」
一同主持典禮的有臺灣省議員高崇熙、省政府顧問陳義山、縣黨部主委李培生、臺東市長劉宇、臺東縣議員尤憲榮、市民代表主席陳顯興、遠青實業公司董事長盧瑞章、臺東郵局局長林嶺旭、臺東文化中心主任彭幸榮、臺東縣稅捐處長陳俊郁、臺東縣政府局長陳玉麟、商品檢驗局臺東辦事處主任管奕燊、臺東市民眾服務站主任賴秀雄、提供臺東禪淨中心佛堂的臺灣水泥公司臺東營業處經理林和彥,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以及立法委員饒穎奇等人,都是今天參與盛會的貴賓。
此外,還有來自屏東的佛光會會長李光輝(建築師)、玉里的會長曹陳靜枝及富里的會長潘秀琴,臺東地區的會長,如黃宗昌、張添星、歐陽錦英、謝松雄和近千位佛光會員也紛紛蒞臨道賀,大家濟濟一堂,恭逢典禮,甚屬難得。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動土典禮,幾乎每一個人都準時前來參加,典禮進行中,沒有一個人走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更沒有一個人中途離席,秩序可以說是有條不紊。
不可思議的是,在我手執楊柳枝灑淨的當中,天上突然飄下了毛毛細雨,典禮結束,毛毛細雨也停了,整個地面乾淨如洗,目睹此景,在場的每一位都嘖嘖稱奇,李光輝更是感動不已。我想,這一定是眾人虔誠所求得的菩薩感應吧!
下午一時,再回到臺東禪淨中心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今天來參加皈依的知識分子和年輕人很多,家庭婦女帶來的幼小兒童也為數不少,看來佛教已經越來越年輕化了。
皈依完畢,遇到李光輝伉儷,我就藉機跟李光輝說了三點為人丈夫應注意的事項︰
1.先生每個月至少要抽一個星期天帶太太出外旅遊。
2.先生於一年之中要有一次陪太太和孩子出國旅行。
3.一生之中,如果有朋友請客吃飯,先生應有三分之二的次數,與太太一同參加。
李太太聽了,臉上立刻露出會心的微笑。
下午五時,車子又開到了花蓮壽豐精舍。恰巧永任不在,出門迎接的是年紀尚輕的覺平。望著覺平,一股憐意從心底油然而生,同時也覺得自己對這名年輕徒弟的照顧、指導不夠而滿懷歉意。因此,我於臨行前叮嚀覺平,希望他能多多跟隨大師兄們學習,從事挑戰性的工作,從各種事務中將自己訓練成一個有用的人。
晚上,掛單於宜蘭雷音寺。
十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宜蘭縣私立慈愛幼稚園,至今已有三十六年的歷史了,曾榮獲多次全省優等獎,目前已成為宜蘭的一所模範幼稚園,我幾乎都已經忘記當初是由我創辦的了。現任董事長心平和尚因為在高雄為信徒主持佛化葬禮,特地打電話給我。昨晚,我特由花蓮趕來雷音寺,主持今天上午八時召開的董事會議。
會中,我跟大家說,幼稚園的老師是屬於技術人員,在國外,一位幼稚園老師的薪水比大學教授的還要高,因為他們是專家,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方面的。如在幼稚園服務,有時要像慈祥的媽媽,有時要像可敬的姊姊,又有的時候要像位友善的朋友,因此,幼稚園的老師必定是社會上優秀的女性。這時,在座列席的國教科趙玉梅小姐十分認同我的意見,並表示能參加這次董事會議,感到非常歡喜。
徒孫道慈是頭城靈山寺的管理人,一直希望我能協助他召開今天於靈山寺舉行的信徒大會,我不是該寺的信徒,怎麼方便參加?雖然我沒有參加,但仍請了慈容去幫忙他主持會議,皆大歡喜。
上午十時,車子在礁溪鄉的一條街道上行駛,忽然傳來一陣鑼鼓喧天的熱鬧響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前天才當選宜蘭縣長的游錫堃站在無篷的卡車上,親自向四面八方的群眾謝票致意。這時,我趕緊揭開我那輛載卡多的頂蓋,從座位上站起來將頭伸出天窗外,向後面的游錫 揮手祝賀。正在忙著謝票的游縣長看見我,先是愣了一下,回過神來才急忙將車子駛向路邊,下車與我握手致謝,並聲稱一定會盡全力協助辦好礁溪的佛光大學。
北上途中,心中一直為剛才與游錫堃在路上相遇之事感到歡喜不已,當然我必須要感謝這輛有天窗的載卡多幫了我的大忙。
下午二時,抵達松山臺北道場,到正在裝潢中的十二、十三、十四樓巡視了一番,然後又回到佛光會,為各區輔導法師上課,說明佛光大學與佛光會之間的密切關係--
今天,我們南有佛光山,北有佛光大學,世界上有佛光會,可以說是大家已經擁有了現代的三寶。佛光山是教團,佛光會是社團,佛光大學則是回饋國家社會,專門培育高等人才的學府,因此缺一不可。佛光山猶如一個人的身體頭腦,而佛光大學和佛光會好比是人的左右雙手。因為佛光山組織群眾、傳播信仰;佛光會吸收人才、訓練會員;佛光大學則為社會培育高等人才。一個以僧團為主,一邊是護法信眾,一邊是社會教育,僧信兩團體就好像一雙左右手要彼此互助,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和敬重。
緊接著,我與大家又再為臺北道場落成開光典禮的籌備會擬訂了一些討論題案,如--
1.法會名稱 2.法會時間
3.法會內容 4.法會飲食
5.法會功德 6 法會義賣
7.法會弘法 8.法會禪坐
9.法會期間的工作分配,如典座、行堂、環保、義工、服務、招待、文宣、公關、交通等等……。
十一月 三十日 星期二
上午八時,前往巡視基隆極樂寺工程中的禪堂、抄經堂。巡視中,看到身旁的修慧長老不斷豎起大拇指誇讚永平、滿益的時候,我的心中頓時充滿了無限的欣慰。每次望著修慧長老慈藹的笑臉,總是勾起我腦海裡那段四十年前小小的回憶︰一九四九年,我隻身來到臺灣,有一次偶爾在一個小佛堂的門外,朝坐在裡面的出家人看了一下,點了個頭,就這麼一個因緣,那位出家人(修慧長老)就將極樂寺交給佛光山重建,成為目前基隆最大的道場。
接著,大家又到八樓的佛學院、講堂,近十年的整建,眼看就快要落成了,我除了欣慰之外,也一一表示了意見。
中午十一時,回到普門寺後,先會晤了《大成報》執行副總編輯趙俊邁和中華藝文活動推展協會祕書長黃靜。感謝兩位在數月前去南京探望我的母親,這次又特地為我帶來了我母親的近照。翻開相簿,看見母親健康愉快的神情,我終於放下一顆懸念的心。
下午二時,來到剛遷移不久的普門雜誌社,或許是換了新環境的關係,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顯得十分興奮,尤其是永芸,一直興致沖沖地要帶我參觀走廊外的露天茶座,最後還找來了一副望遠鏡,讓我欣賞窗外美麗的景色。與永芸談話之間,對於未來一年的《普門》雜誌,我也提出了自己一點小小的建議︰我希望普門編輯部能找出十二個不同的主題,然後再以佛法的觀點將各階層人物的酸甜苦辣描寫出來。我認為文章要有可讀性,讓人看了感動,這樣才能成為一本成功而暢銷的雜誌。
四時三十分,中非剛果的五位弟子--熱內、基芒古、比庫阿、古昂巴和奧科尼亞在慧禮、慧傳的引領下,與我見面談話。他們分別是電力工程師、醫師、石化工程師和農業工程師,其中還有一位是國際政治系畢業的高材生。他們自從十月由剛果回來參加國際佛光會第二屆世界大會之後,就一直留在山上接受佛法的薰陶,至今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在這期間,他們除了參加皈依三寶之外,更虔誠地受持了五戒。今天,他們五個人以一口流利的國語輪流向我報告在臺的心得。
熱內表示,來到臺灣之後,看到佛教的興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裕,讓他對將來回非洲傳教產生了莫大的信心。比庫阿和古昂巴告訴我,他們都非常喜愛梵唄,尤其是盪氣迴腸的懺悔發願文常常令人感動萬分。坐在一旁的慧傳說︰「雖然世界上,人的皮膚不完全一樣,可是大家的心卻是相同的。」是啊!我們的教主--佛陀,為解救被壓迫的奴隸,曾經勇敢地廢除了不平等的四姓階級,讓每一位眾生都能享受自由平等的生活。因此,在世界上,以佛教倡導民主平等最究竟。在這方面,深感非洲的種族平等需要加強,所以,我希望五位剛果的弟子能夠懷著犧牲奉獻的精神去擔任非洲佛教的拓荒者,將佛教的自由民主、平等尊重及包容和諧帶回祖國,以身教去影響別人,改進當地的生活水平。
四十多年前,臺灣的生活還是非常窮苦,記得當時基督教從美國來臺傳教,就以奶粉、衣服等物品布施給大眾,作為信仰的代價。我希望熱內等人今後在非洲布施、與人結緣不要有條件,因為沒有條件的布施,信仰才會純潔。此外,再以工作來代替救濟,因為救濟是一時的,並不能長久、永恆;再進一步,就是要以教育來代替工作,因為工作是屬於世間的,唯有教育才能讓佛法延續,讓人類的精神生命得以擴大、昇華。
最後,他們一致表示,回到非洲後,一定會盡己所能,將佛法的種子一點一滴地灑在非洲的土地上,讓世人知道,非洲不是貧瘠之地,也不是只有森林、野獸的落後地區,而是一個有佛法、有光明的可愛地方。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