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7 - True Spiritual Practice 星雲日記27~真修行 真修行(1994/1/1~1994/1/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7~真修行 ■真修行(1994/1/1~1994/1/15)在愉快中修行,能得到禪悅法喜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才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修行。
菁華語錄
◎佛教講「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有時身體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長道心,成為學佛的增上緣。重要的是,心理
要健康。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觀念︰你很重要,我不重要。因為你很重要,所以我必須遷就你;如果我很重要,我就不會遷就
你,如此就會有紛爭。
◎世間上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得遇佛法,肯不肯依止佛法。
◎朝山可以拜出健康,拜出智慧,拜出清淨,拜出光明,實在是最好的修行。
◎佛法講身安則道隆,如果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何以度眾?
◎人生的可貴,在於能夠修善立德,造福別人,所以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能做的時候,多多發心為人服務。
◎皈依是對信仰的肯定,是一件很神聖、很莊嚴的事,必須發自內心的虔誠信仰,豈可強迫得來?
◎佛法就是一種歡喜、一種結緣,對別人好,就是給人歡喜,就是結緣。
一月 一日 星期五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天是民國八十三年元旦,欣見在新年第一天,有來自全省各地的一萬多名信徒,同時回到佛光山參加朝山活動,迎接嶄新的一年。
在佛教裡,修行的法門很多,朝山禮佛是一種懺悔業障、增福增慧的最佳修行。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朝山又叫三步一拜,朝山不只是稱念佛菩薩聖號,尤其從山門三步一拜朝禮大雄寶殿,由黑暗拜到光明,由低下拜到崇高,越拜越靠近佛菩薩,越拜心地越清淨,人格越昇華,前途越光明。朝山其實也是一種最好的運動,所以,朝山可以拜出健康,拜出智慧,拜出清淨,拜出光明,實在是最好的修行。
為了方便北中南不同地區的信徒參加朝山,特別將其分為六個梯次舉行,每次朝山後有佛法開示,主辦單位都監院體恤我的辛苦,並沒有安排我和信徒接心,我只好自己作「不請之友」,自行前往和信徒講話。因為我雖然從佛光山退位,不作住持,但是對信徒而言,我這個師父是永遠不會退位的。因此,早上七時半,主持過三壇羅漢期戒會的三壇正授之後,便陸續為朝山信徒開示,連同昨晚第一批回山的信徒,總共作了六場開示。我很高興在新年的第一天,能與那麼多信徒結緣。
除此之外,我還撥空寫了一篇賀辭,祝賀《皇冠》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皇冠》雜誌社在去年為我出了一套禪話,依四個主題分為四冊,不論版面編排,或是美工印刷,都極為精美,出版後甚受讀者喜愛,這是《皇冠》第一次為我出書。
過去《皇冠》雜誌在平鑫濤先生主持下,一直以出版文學小說而享譽出版界,尤其他的夫人瓊瑤女士所著的小說,本本暢銷,廣受青少年讀者喜愛,最近在大陸拍攝的「梅花三弄」,據說再次締造電視連續劇的高收視率。今天欣逢《皇冠》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希望我寫一篇賀辭,一時之間我也不知以何為賀,想到「皇冠」乃帝王的象徵,於是信手拈來,將古今中外曾經建立功勳,足為後人緬懷的帝王名號,串連成以下賀辭--
「平鑫濤的『皇冠』戴(發行)了四十年,
回顧中國史上戴皇冠的領導者︰
漢武帝戴了五十四年,天威凜凜,震鑠古今;
商殷高宗(武丁)戴了五十八年,南征北討,武功卓著;
清聖祖康熙、清高宗乾隆各戴了六十年以上,
被尊為開國之君和十全老人;
唐堯戴了將近一世紀(九十九年),被世人推崇為公天下的聖者;
黃帝在位比一世紀還要長,皇冠戴了一百一十年之久,
統一中華,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皇冠』在出版界,雖然是老大哥,
在時光隧道裡,卻還只是個小老弟。
祝福『皇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文化界施展遠大抱負與領導者的魄力!
『皇冠』在國際上,應該持續戴下去。
您看!
奧古斯汀大帝戴了四十一年,引領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代;
彼得大帝戴了四十三年,俄羅斯帝國拓展了疆土;
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大帝,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
分別戴了四十六年,
前者奠定國家富強之基,後者開創歐洲統一之局;
凱撒大帝更加發揮了皇冠的魅力,一戴就戴了五十八年,
畢生的豐功偉業,令人歎為觀止;
伊利莎白與維多利亞女王也不讓鬚眉,
一個戴了四十五年,一個戴了六十四年,
兩人前後相距約三世紀,同為英國帶來全盛時期;
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冠尤其光芒四射,
戴了七十二年,稱霸整個歐洲。
文化界的皇冠應該比政治界的皇冠更難戴,
希望『皇冠』再多戴幾個四十年,甚至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偉大的『皇冠』!
謹此獻上誠摰的祝福!」
一月 二日 星期日
繼昨天六個梯次的萬人朝山之後,今天一早,在大雄寶殿前舉行的萬人皈依三寶典禮,又在佛光山掀起另一波的高潮。
上午九時,來自全省各地的一萬二千餘人,隨著綿綿不斷的佛號聲,齊集於寬廣的成佛大道上,大家頂著當空的烈日,靜靜地等待著神聖一刻的到來,在偉大佛陀的見證下,正式成為一名護持佛教的三寶弟子。眾多的人群中,我看到一些溫文儒雅的知識分子,也看到英姿煥發的威武軍官,更看到在父母親懷中的嬰兒。作家司馬中原曾經說︰在每一個東方人的身體裡,都流動著佛教的血液!不錯,在我面前的菩提幼苗,不就是未來佛教的傳人嗎?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佛教生生不息的未來。
下午二時,我趕到彰化縣立體育館,主持一場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法會,祈求社會清淨祥和。藉這次萬人共聚的盛會,呼籲大家共同來參與「淨化人心七誡活動」,同時也讓每一個人了解受持七誡的意義。
戒,含有自由的意義,自由的精神,我們只要到獄裡去看一看,就可知道那些受刑人都是違犯五戒的人。而「誡」,具有教育、警覺的意思,這次推動七誡活動,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時時提醒自己、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去沾染毒品、色情、暴力、偷盜、賭博、酗酒、惡口等惡習,讓我們的身體、人格、健康、財富和智慧都能獲得保障。
今天,到場的貴賓有彰化縣長阮剛猛、彰化縣民政局長林耀東和立法委員沈智慧。拉開序幕之後,所有與會的人士和我一起朗讀受持七誡的誓願文--
「我 星雲等,發心謹守七誡,莊嚴自己,尊重他人。
願獻一己之力,推己及人,由此刻起,發心謹守七誡︰
一、誡煙毒,從今天起,我等不吸毒。
二、誡色情,從今天起,我等不色情。
三、誡暴力,從今天起,我等不施暴。
四、誡偷盜,從今天起,我等不盜取。
五、誡賭博,從今天起,我等不賭博。
六、誡酗酒,從今天起,我等不酗酒。
七、誡惡口,從今天起,我等不惡口。
由己心,推人心,攜手淨化人心,共創美好社會。
今在佛陀面前宣布決心,參加七誡活動,
誓願做一個清淨的七誡人!」
晚七時,在一片明亮的燈海中,大家誠摰懇切地稱念著彌陀聖號。望著每個人臉上專注的神情,我感受到禪淨密三修法會是那麼的清淨、莊嚴,也因為這樣,我以象徵禪淨密融和的「三」來做為法會的開示內容︰
三,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要舉行比賽,裁判就會發出「一、二、三,開始」的號令。通常我們進入寺院就來到三寶佛殿,點燃三炷香,供上三杯水,然後再禮佛三拜,來表示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平時吃飯的時候,我們有三稱念,朝山的時候是三步一拜,到了舉行三壇大戒時,必須有三師七尊證,戒子們也必須要具備三衣一,才能求受具足戒。佛事方面,有三時繫念、三昧水懺等法會。三,是一個美好、協調的數字。
在佛學名相中,更記載著許許多多有關「三」的法數,例如︰佛法僧三寶,經律論三藏十二部,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增上學,信願行淨土三資糧,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天、人、阿修羅的三善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
此外,還有佛陀三身、三明六通、三輪體空、三乘聖教、三輩九品、三德六味、三皈五戒、三轉法輪、三業相應、西方三聖、三界唯心、三藐三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三十三天、三十七道品、三十五佛、三千威儀、三大阿僧祇劫、三大步、三淨內、三不退、三細六粗、三支三觀、三世諸佛、三無差別、三周說法、三重念佛、三種福田、三種神辯、三種發心、三種懺悔、三聚淨戒、三種緣起、三關理通、三刀六槌、三獸渡河、三鳥飛空、三綱五常、一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無三不成禮、三人行必有我師……。
本次活動,有許多團體贊助,如︰景美廣告、正一點便當、烈山礦泉水,穩立音響、彰化縣體育館、維力食品,以及佛光山彰化、臺中、嘉義、苗栗地區各別分院和各個佛光分會。法會中,我在佛陀的聖像前再三祈求︰讓每一位參加這次活動的護法信徒,都能得到平安、幸福、快樂。
一月 三日 星期一
早上拜訪竹雕收藏家李錦昌先生,由黃惇靖帶路,一路彎彎曲曲,走了一個多小時,經過幾次錯路,終於到達「鬍鬚梅園」。
梅園,顧名思義,園內應有梅可尋吧!果然,一進園門,幾株寒梅,綻放枝頭,清麗的風姿,淡雅的清香,為園景憑添幾分雅緻與脫俗。這個地方曾經是文人雅士、書畫名家品茗敘話、觀梅賞畫,樂而忘返的地方。甚至李登輝總統、蔣緯國將軍、陳立夫資政、宋楚瑜、李煥、郎靜山先生等人,也都曾經來此參觀過。
經由園主李錦昌先生的引領,我們進入客廳。入門處,一幅對聯寫著「一片佛心看世態,千盆梅景伴門居」,道盡了李先生野居的閒情。李先生是著名的梅花園藝家,也是民俗藝術收藏家,雅好收藏各種文物,為人風趣幽默,長相酷似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正因為這個緣故,他特別喜歡搜集各形各類的達摩畫像、雕塑,甚至發下「不滿百態,不盡心意」的弘願。
今天在他「客至獻珍藏」的熱情接待下,盡覽其多年的精心收藏,有木刻、竹雕、書畫,以及各類精品古董,真是琳瑯滿目。牆壁四周更是掛滿名家之作,有程十髮、唐雲、陽太陽、劉宇一、李蔭蒼、關山月、趙振建、李奇茂、周以鴻、蕭進興等各家的書畫。尤其難得的是,李先生特別出示一幅漢文的乾隆皇帝詔書,沒想到乾隆皇帝的詔書今日竟然流落到臺灣民間,由此也可以想見李先生收藏之豐,已經達到展覽的條件。同行的頭份分會李培榮會長建議,希望由李先生與佛光會合作,共同立館展覽,把這些寶貝公諸大眾,供人欣賞。
李會長的話觸動了我的心,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在臺灣建立佛教文化藝術館,妥為保存文物,同時宣揚佛教文化藝術。雖然,目前在佛光山已經設有佛光山文物陳列館、佛光山文物展覽館,但是我的理想是要建一座可以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面的收藏不但可以媲美故宮博物院,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等功能於一體。
談到理想,其實我一生的心願很多,諸如--
1.建一間圖書館︰一般的圖書館,只是供人看書、閱報、找資料。我理想中的圖書館,一者要有寮房,為有心到此做研究的人,提供食宿,甚至研究費,讓他安心研究,但是一年半載後,至少必須留下二萬字的研究報告,由我們編纂出書。二者有教室,讓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到此作短期的教學,我們也可以供給吃住。如此集合研究、教學、出版、閱覽等功能於一體,是我理想中的圖書館。
2.設立關房︰佛教講「不破參,不閉關」,閉關是很辛苦的事,尤其一個人閉關更艱難。我理想中的關房有二種,一種可以設四個房間,中間有客廳,四個學生住下來,平時可以各自閉門修行,偶爾也可以共同由一位老師上課,或者四個人互相討論、交換心得,甚至可以會客,但彼此互不干擾。另有小型關房,閉關者,只要一天,或者三、五天,最多一個星期即可出關。現在提倡在愉快中修行,能得到禪悅法喜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才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修行。
此外,我的理想中,還希望辦報紙、電視臺、電臺、大學……等,目前這些事情都在積極進行中,今後還要繼續推動。不過,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人家的小孩,自家賣的糖果不喜歡吃,卻拿錢去外面買糖吃;佛光山的徒眾有這麼好的修行環境,卻也一心一意想到外面參學,正如中國人時興向外移民一樣。不過,一個學佛的人不懂得挖掘自家寶藏,實在很可惜,希望佛光山的徒眾,人人都能珍惜現有的福德因緣。
傍晚回到佛光山,分別巡視山下的大倉庫及東山工程。
一月 四日 星期二
昨天從頭份趕回佛光山,主要是為了今天早上八時要到臺南靜修禪院,參加信徒辜瑞瓊居士尊翁辜良興老先生的告別式。雖然告別式後馬上又要趕往臺北,南北一趟,需時四、五個鐘頭,但我很願意結這個緣。因為我覺得很多信徒一生護持佛教,別無所求,只在自己或親人往生時,希望法師替他誦經,做一堂功德佛事,而這也正是我們對信徒平日護持佛教的一種回饋。再說,一堂如法如儀的功德佛事,不但能超渡亡者,也能接引眷屬學佛,這是「生亡兩利」,也是「了生脫死」,所以我常告訴徒眾,要發心做佛事。
從臺南到臺北,一路車行順利,下午二時前,趕到臺北道場,參加信徒的聚會。許多信徒對臺北道場非常關心,因此特別在落成之前舉行聚會,由我向大家介紹說明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天到場的信徒有曹仲植、黃葉美、陳信智、林成果、黃麗明,以及分別從澳洲、日本趕回來的劉招明、陳逸民夫婦等百餘人。佛光山信徒總代表陳履安院長也撥空出席,陳院長在會中談到幾點他的學佛心得與感想︰
1.佛法重在實踐,護持正知正見的道場,也是修行之一。
2.佛光山是菩薩道場,不管出家、在家,人人奉行菩薩道,甚至不管資歷深淺,都能放下身段,只要眾生需要什麼,大家就去做什麼。所以在佛光山的道場,可以學習發菩提心。
3.大師像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照見自己,也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機會。最近越來越覺得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很重要,因此自己平時經常自問︰我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嗎?
4.西風漸進,幸賴佛教保存了中國文化,去年在佛光山參加水陸法會後,更覺得佛教蘊藏了豐富的中國文化,正是所謂「禮失求諸野」。因此我自己更要發大願心,護持佛教道場,並且以弘法為己任。
陳院長真是現代的維摩居士,是一位真正發大心的菩薩,他最近到各監獄,以及各鄉鎮的佛光會講演。元旦才從臺中東海道場講演回來,據說當天樓上樓下、講堂佛堂到處是人潮,不但老參信眾歎未曾有,初學佛者也都歡喜讚歎不已。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一段經文說︰應以宰官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過去一般人不願承認自己是佛教徒,陳院長站出來登高一呼,使得民間對學佛的看法不一樣了,尤其院長提出「學佛」的口號,不只學佛,而且要修行。院長現在每日誦經、打坐,再忙也未曾間斷。更難得的是,院長從不要求他人,凡事克己自省,能有如此一位宰官身的護法,是佛教的福氣;尤其他的謙卑、恭謹,更是佛教徒學習的榜樣。
今天除了陳院長在百忙中撥空蒞席外,並有潘維剛、高信譚、章金生、施重任、顏允進等民代學者教授參加,我也把握難得的機會,請潘委員、高教授等人「上臺」講話,結果高教授謙稱︰只有大人物才需要舞臺的陪襯,小人物只要在臺下即可。隨即又說︰凡是上臺的人,遲早都得下臺。他的幽默詼諧而又不失哲理的話語,引來眾人的會心一笑。不過,隨即我請慈惠「上臺」報告佛光大學的概況時,我說︰出家人早已超出三界外,所以沒有臺上臺下之分,語畢,也引來一陣掌聲。
其實應該說,不管臺上臺下,都無損於高教授名主持人的魅力,他的如珠妙語、一流口才,是眾所皆知的名嘴。今天承他允諾為佛光大學義賣活動執棒當會場主持人,相信屆時義賣會必然高潮迭起。
目前義賣活動由趙翠慧、吳林林、陳筱君等人發心策畫,今天他們也在會中向大家說明義賣的時間、地點、內容,並呼籲大家發心共襄盛舉。誠如趙翠慧說︰「錢財乃身外之物,能夠將之化為有利於人的善事,才更有意義,才是智者所為。」希望這次的義賣活動能夠成就許許多多的智慧人。
今天看了一則報導,可以給愛貓人士參考。報導中說,在吃素之風勁吹的美國,成千上萬的素食主義者,已經開始調教他們的貓兒跟著主人吃素。按照他們的說法,寵物吃素好處很多︰
1.原來有過敏毛病和糖尿病等疑難雜病的寵物,吃素後已不藥而癒。
2.寵物吃素減少了肉屑造成的環境污染。
3.貓兒改吃豆腐和豆類嫩芽後,會變得相當溫順,更逗人愛。
4.省下一筆開支。
一月 五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在普門寺會議室召開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議。當初由於我擔任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後來政府再三要我擔任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理事長,因此接下這個職務。其實中華漢藏文化協會已在上次改選中,選出田璧雙喇嘛接任理事長,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的理事長一職,理應由他一併繼任,因田理事長一再客氣推辭,我也只有等適當機會再卸任。
說起西藏佛寺的興建,真是一波三折,當初是由故委員長董樹藩先生所倡議,由黨國元老谷正綱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後來擔心政治色彩太濃厚,因此由我掛名。當然,我也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而經政府承認由蒙藏委員會購買土地,金錢方面也將全力向各界募化。上任以來,我一直在等土地問題的解決,結果先後覓得內湖、福隆之地,皆因不符需要,或因費用太高而作罷。時至今日,眼看無望,現在為了谷正綱先生遺留下來的六百多萬款項,我雖然至今從未過問,但放了這麼久,也應該向各界說明,只好以辭職向蒙藏委員會交還這筆錢財,以卸我責任。
其中,我最要感謝的是田璧雙喇嘛。田喇嘛目前正在臺中興建密藏院。我想,讓密藏院來主其事更為恰當。因為當初政府興建西藏佛寺是為了做為西藏喇嘛來臺的招待所,而田喇嘛多年來,對喇嘛的接待、護持,不遺餘力。密藏院雖然顯密不分,卻滿懷護持喇嘛的心願,因此有讓密藏院代替西藏佛寺的構想。不過卻有人說,西藏佛寺是純政治的,而密藏院是宗教的,不能轉移給密藏院而混淆其功能與立場。雖然如此,我對田喇嘛護持佛教,對藏僧喇嘛的供養,還是非常感謝。
西藏喇嘛經歷了政爭風暴,他們離鄉背井,國破家亡,在世界各地顛沛流離,這對他們而言是痛苦的,但對西藏佛教的傳播、弘揚,卻有其正面的貢獻。今日密教能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信仰、重視,便是由於喇嘛們分布在各地之故。他們本身都具有英語能力,使密教在各地弘揚得到方便,尤其一九八九年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為西藏人、為佛教增添光彩。
多年來,我在佛光山也強調八宗兼弘的立場,曾多次召開顯密佛學會議,組織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也曾多次想舉辦顯密和平法會,更經常往來於世界各地和喇嘛們見面,甚至多次和達賴喇嘛暢談,可以說,一直致力於宗派和諧、世界和平的工作,為此作了許多努力。因此,我除了希望籌建西藏佛寺能早日成定局,更祈願顯密真正融和,畢竟我們都是信仰同一個教主佛陀,何必互相排斥、互成阻力呢!
會議結束後,想到今日就將搭機飛美,又匆匆趕往臺北道場巡視,然後在下午二時十分,搭機赴美。臺北到洛杉磯機程十一小時,二地時差十六小時,所以飛抵洛杉磯仍是五日上午十一時二十分。在飛機上,不斷有人來找我講話、照相,我雖然抱著結緣的心,卻苦了同行的慈莊、慈惠,害他們也不能好好休息。
抵達機場,洛杉磯協會會長吳劍雄,以及慧庭、慧風、鄭碧雲等人來接機。回到西來寺,依住、永文、滿和、滿圓,及派駐丹佛禪淨中心的依初、西方寺的依日、永康、永堃等人紛紛前來請安。依日帶了一些西方寺的弘法相片給我看,同時提到西方寺藥師佛誕及彌陀佛誕的法會中,大雄寶殿三寶佛頂上出現祥雲覆蓋的瑞相,目睹瑞相的信徒感動流淚,信心增長不少,到西方寺拜佛的信徒越來越多。
慧庭也報告,西來寺的彌陀佛七,一連七天,每天七支香,天天都有二、三百名信徒參加,圓滿當天,人更是多得佛堂容納不下……。我告訴他們,只要有佛法,只要肯發心,不但信徒會護持你,護法龍天及十方諸佛菩薩也會加被護佑,所以希望分派在海內外各道場的徒眾,都能一本初心,尤其要安住身心,不要一遇挫折就想調職,須知滾動的石頭不生苔。佛法也講身安則道隆,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何以度眾?希望大家都能常以古德行誼自我勉勵。
一月 六日 星期四
人吃五榖雜糧長大,生病是難免的。但是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謂「英雄只怕病來磨」。佛教講「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有時身體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長道心,成為學佛的增上緣。重要的是,心理要健康。
我這一生曾有過幾次患病的經驗。童年出家,在叢林裡過的是物質匱乏的生活,有一年患了瘧疾,由於醫療設備奇缺,眼看命在旦夕。有一天,師父派人送了半碗鹹菜給我,我一時感動莫名,和著眼淚吃下它,當時心中就發了一個願︰我將來一定要做好一個出家人,我要好好弘法利生,報答師父的愛護之恩。後來,我的病竟然奇蹟似的不藥而癒,而我的願心至今未變。
初到臺灣不久,我著手撰寫《釋迦牟尼佛傳》,當時我懷疑自己患了嚴重的肺病,心中一直擔心來不及完成《釋迦牟尼佛傳》,因此每天禮佛,祈求佛陀加被,讓我完成後再死,結果書出版了,我依然健在。
又有一次,腿患風濕,醫生宣布必須鋸斷,否則恐危及生命。醫生一再叮嚀我,隔天還要再去檢查,但是我一忙就忘了此事,直到徒弟催我複檢時,醫生照了X光片一看,當初疑似癌細胞的黑點,原來是我曾經摔傷所留下來的瘀血。
我對於身體上偶有病痛,從來不在意,甚至近年因糖尿病,導致視力日漸減退,我也不以為意。倒是我的徒弟、信眾關心,經常催我到醫院檢查,尤其自從七十九年腿傷以後,在榮總擔任心臟科技師的皈依弟子慈照,經常懇求我作定期健康檢查。二年前在美國看過羅嘉醫師以後,他也非常關心我的眼睛,經常詢及我在臺灣榮總治療的狀況。昨天我才剛到,今天他便急著要我趕快前去檢查,於是在下午一時半,由林秀珠開車,依住陪我前往。
羅醫師是香港移民,在洛杉磯執業多年,他的醫術極為高明,尤其醫療設備齊全,器材新穎,每次為我的眼睛作雷射鎗治療時,一點也沒有令人膽顫心驚的機械聲,讓人覺得很放心,很有安全感。他在洛杉磯一帶甚受病患及同業間的推崇讚譽,公認是眼科權威。據說一般白內障手術需時半個鐘頭,羅醫師只要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因此經常有外國醫生介紹病患給他。而他獨自開業,早上開刀,下午看門診,慕名求醫的患者多得令他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所幸他有個賢慧能幹的太太協助處理一切事務。夫妻雖為基督教徒,對法師卻極為恭敬,凡是西來寺的法師前往求診,他從不收費。據說農曆二月他將攜眷回臺灣度假,我邀請他屆時一定要到佛光山小住數日。
今天檢查的結果,微血管破裂嚴重,於是再度接受雷射鎗的治療,分別在左眼打了四百三十六鎗,右眼打了一百三十二鎗。羅醫師叮囑我半年後要再複檢,他形容我的眼睛就像一件衣服破了,經過縫補,只有再壞,不會變好,因此他建議一定要好好休息。我開玩笑的說,我的徒弟們都覺得他們的事很重要,只有我不重要,所以我必須為他們忙碌。不過,我覺得人老了真是百病叢生,我最近不但血醣、血壓增高(高血壓曾達一七毫米汞柱),榮總的健康檢查顯示我有心肺缺氧的現象,我自己則常感心口發悶,偶爾皮膚破皮也不易癒合,這些都是糖尿病的病癥。
其實,人體就像一部汽車,汽車使用久了都要保養,身體當然也要好好照顧。不過我覺得,人生的可貴,在於能夠修善立德,造福別人,所以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能做的時候,多多發心為人服務,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發揮光與熱,讓自己的一生為世間留下貢獻,我覺得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今天因為檢查所需,不但瞳孔放大,而且還打了三針麻藥。回來後,連走路都模模糊糊,看不清路面,因此不得不強迫自己放假半天,既不看書,也不閱報,只是閉著眼睛靜坐,享受一個難得的清淨下午,感覺真舒服!想到別人深以為苦的生病,對我而言卻是一種享受,可見苦與樂,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一月 七日 星期五
去年,經金堯如先生介紹而認識了大陸畫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當時我們一見投緣。隔天,夫婦再度攜畫來訪,我看過畫作,對高教授的畫風極為欣賞,便鼓勵他為佛教畫一百幅禪畫,他欣然允諾。這次到美國來,心裡一直想著要去拜訪他,終於在早上通過電話,約好下午見面。
高教授,江蘇高淳人,一九三五年十月出生,現在是國際著名的美學家,甚至集畫家、小說家、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等各種稱號於一身。自幼師承名家習畫,曾以油畫「早春」榮獲蘭州美展首獎,先後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佛學、美學與文學藝術理論研究。
一九八二年起,他陸續應聘於蘭州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哲學與美學。一生除了研究、教書、作畫,同時寫書,他的著作極為豐富,先後發表過〈論美〉、〈美是自由的象徵〉、〈中國藝術與中國哲學〉、〈關於人的本質〉、〈文學的當代意義〉等文章,以及《死亡晚會》、《孤寂的旅程》等小說,並於一九八六年榮獲大陸國家科委頒授「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榮銜,他的傳記被收錄於美國《國際名錄》和英國《世界名人傳》中。
才華橫溢、成就斐然的高教授,有著一顆溫厚善良的心,他的文章、畫作中充滿了自由、人道主義的思想,但也因此使他一生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勞改生活,並曾二度入獄,幾次在生死間掙扎……。今天見面,他談興極濃的述說了自己與藝術和苦難密不可分的一生。期間,繪畫還曾救了他的命。
一九五六年,他先後發表〈論美〉、〈論美感的絕對性〉,主張「自由才是美的本質」,被視為離經叛道,因此被打成右派,押送到甘肅酒泉夾邊溝勞改農場勞動改造。當時生存條件惡劣,不但勞動多,而且食物少,百分之九十的人被餓死,乃至被折磨而死。當時的他,已因營養不良、雙腿腫脹而無法走路。此時正逢蘭州市為慶祝國慶籌備十周年畫展,需要有人畫像,已在畫界小有名氣的他,便被甘肅省委書記張仲良派人接到蘭州作畫,因此倖免於難。
一九五九年畫展結束後,再被押往另外一個夾河灘農場繼續勞改。到了一九六二年,他的畫和文章受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的賞識,上報文化部,因此調往莫高窟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研究佛學、佛教藝術、臨摹敦煌壁畫,前後共達十年。其間,他所臨摹的第三窟「辯才天」及第四六五窟的「說法圖」等巨幅畫作,至今中共每到其他國家舉辦敦煌展覽,必定展出。
談到臨摹,不禁引發高教授的一番「臨摹甘苦談」。他說︰一般人認為創作才是藝術,臨摹不過是匠師的技巧而已。其實,在一定的意義上,臨摹比創作還難。一個人走過雪地,留下一行清晰的腳印,這就是創作。另一個人跟在後面,一步一趕,每一步都要把腳放入前人的腳印裡,這就是臨摹,這樣走起來顯然要吃力、困難和緩慢得多。
臨摹的要求是畫像要與原作相像,所以它的基本方法就是機械性的複製。但這僅僅是臨摹的起點,平凡的畫家只能在這個起點上原地踏步,有才能的畫家從這裡出發,可以走得很遠。
談話中,高教授不時以藝術的論點和佛法相印證,直覺得他的「悟性」很高,而他的一番藝術理論,也令我有「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以他今日的成就,「國寶級專家」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只是,像他這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學者所受的苦難,只能說︰這個時代對不起他們!
臨別前,承他捐贈畫作二十五件,贊助佛光大學義賣活動,計有--
一、油畫︰盤古開天、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吳剛伐桂、鍾馗捉鬼、鄉愁(一)、鄉愁(二)、綠色的呼號。
二、木雕︰同胞。
三、敦煌壁畫摹品︰九色鹿、黑觀音、托蓮菩薩、彈琴半身伎樂、吹笛半身技樂、吹螺半身伎樂、擊鈸半身伎樂、飛天(一)、飛天(二)、擊鼓舞伎、黑伎舞、持蓮少女。
四、工筆重彩人物畫︰水月觀音、觀音‧童子。
五、書法︰曾來德書法條幅。
一月 八日 星期六
早上,陸鏗、卜大中、許家屯先生等人,不約而同先後來訪,陸鏗還帶了他的朋友張碚、阮笙燕夫婦一起前來。張先生是矽谷電腦工程師,夫人則是建築工程師。相談之下,發現張先生與許老是江蘇如臬的小同鄉,而張太太則是我過去在三重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的鄰居。記得當時她還是個小女孩,家裡經營塑膠鞋工廠,我與阮父頗為熟識,曾經到過她家。
後來我搬離三重到臺北,從此未再聯絡,想不到三十幾年後,竟在異鄉重逢,當年的小女孩已經嫁作人婦,而當時在佛教文化服務處發心的慈莊、慈惠、慈容等人,則由佛教女青年成為今天佛門裡的長老比丘尼。今天大家談起當年,記憶猶新,因此倍感親切。
中午,特請他們一起在西來寺用餐。餐後,趨車前往亞凱迪亞市主持洛杉磯亞市分會成立大會。
今天大會在會長張馬敏妹府上舉行。張馬敏妹會長現任亞市中文學校校長,同時也是洛杉磯協會理事,平時熱心會務,積極參與活動。去年十月回臺參加會員代表大會,深受感動,因此發願回美後要組織分會,把她對小朋友的愛心,擴及到每個家庭;把教育的精神進一步昇華,從有限的對象擴及全人類。今天終於如願,才剛成立,便已計畫在二月十一日,邀請亞市所有老人共度新年,今後並將經常舉辦青少年活動、家庭普照等,使佛光遍照寰宇,人人心靈淨化。
聽著張馬敏妹會長躊躇滿志、胸有成竹的計畫未來,不由得對亞市分會刮目相看,我相信未來的亞市分會必能蓬勃發展。
會中,一一頒發聘書給副會長黃友菱、祕書劉美伶、文宣戴文采、財務趙露茜、活動許蔡尤惠、總務連圓慧、服務廖陳懿姿等人。
今天與會的貴賓有︰北美協調處副處長黃城、華僑文教第二中心主任廖東周、哈崗學區教委徐乃星,以及洛杉磯協會會長吳劍雄、副會長黃柏森、張迺彬、Fred Webb、祕書長廖慧美等人。黃副處長致詞時表示,佛光會不同於一般僑社團體,因為佛光會的會員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不僅為自己求得心靈解脫、智慧圓滿,尤其以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增進世界的和平為共同目標,所以是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團體。他說,去年也曾前往聖地牙哥參加協會成立大會,並經常從《普門》雜誌中了解佛光協會的發展與動態,黃副處長誠乃有心人也。
會後,接著舉行一場座談會。今天與會的信眾有一百多人,大家都能舒適的坐在客廳的椅子上聽講、觀禮,可見張府建築之宏偉、寬敞。據說余江月桂等政經名人,也曾借此舉辦籌款會,由此可以看出張氏夫婦平時結緣之廣。
臨行前,聞知張馬敏妹會長的夫婿張勝雄醫師之尊翁張海藤老先生,日前逝世,目前停靈在堂,特於靈前上香,誦經祝禱,祈願這位高齡九十二,生前曾於菲律賓行醫,後來返臺繼續懸壺濟世,一生救人無數的張老先生,能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蓮邦,並且早日乘願再來,廣發悲心,繼續利濟群生。
一月 九日 星期日
下午應信徒陳正男、范妍娥夫婦之請,前往爾灣陳府家庭普照。
陳居士夫婦是西來寺的信徒,移民美國多年,夫妻倆伉儷情深,夫唱婦隨。陳夫人畢業於師大教育系,目前捨教從商,全心全意協助先生發展事業,膝下育有二子,人品、才學俱全,一家和樂,堪稱是模範的佛化家庭。
今天是我第五度到陳府,每次來都被主人的親切、誠意所感動。尤其陳夫人談吐高雅,說得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真不愧是教育碩士。她的弟弟、妹妹也都移民美國,而且同住在爾灣。妹婿陳居居士是Torrance分會會長,平時會員兩周一次在陳府共修,今天到場的信眾近百人,都是陳家的親朋好友及佛光會員。
座談會一開始,大家就踴躍的提出了許多問題,每在我回答問題後,總會有笑聲與掌聲傳出,全場始終洋溢著熱絡的氣氛,大家對人間佛教、生活佛法的相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尤其承陳太太讚美說︰「今天佛教之所以能夠這麼興盛,都是因為大師您把佛法生活化的緣故!」我說︰「很高興聽到妳這麼美麗的話!」
今天大家所提的問題,含括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家庭事業、信仰修持、子女教育等。尤其面臨下一代漸達適婚年齡,到底接不接受「異國鴛鴦」,已經成為他們一致關心而必須面對的新問題。
其實,異國通婚所牽涉到的層面很廣,諸如男女雙方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種族融和、語言溝通等,這些現實而存在的差異,都有待當事者冷靜思考,而不宜憑一時的感情用事,驟下決定,畢竟婚姻是兩個人一輩子的事。
除了「異國鴛鴦」的困擾外,目前在美國社會的中國父母,更是普遍存在著許多的無奈,譬如--
1.兒女自學校放學後,離父母下班還有一、二個鐘頭的時間,由於美國法律不容許未成年子女單獨留在家中,父母只好叫兒女到圖書館去,卻因此給了這些孩子聚集滋事的空間。日子一久,男孩子甚至在外面吸毒、打架、鬧事、加入幫派,女孩子則結伴吃喝玩樂,終至被騙。(其實這個問題就和臺灣的「鑰匙兒童」如出一轍。)
2.父母平日忙於工作,好不容易等到週末假日,只想留在家中好好休息,享受清淨,但兒女無論如何也要父母陪他們到外面旅遊,對於兒女的要求,父母只有無奈的放棄自己的假日。
3.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凡事講忍讓,但是在美國社會裡,小孩被欺侮了,越不計較、越是忍讓,只有越被欺侮。因此,父母不得不教育小孩︰打要還手,而且要還擊到底。但事後又不禁感到迷惑︰這樣的教育適當嗎?
4.小留學生到了美國,父母為了安撫他們,只有儘量滿足所願,給他們買車、辦理信用卡,任其玩樂,到最後,學業荒廢了,人也迷失了。
5.很多家庭送孩子到美國來求學,希望能學有所成,然而小孩喜歡洋派,一到週末假日就開車到外面玩,或到游泳池游泳,結果發生車禍、溺水事件,使得原本二個小孩的家庭,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甚至一個也不留,只留給父母無限的傷心與悔不當初。
6.為了兒女的教育,父母不得不效法「孟母三遷」,隨著兒女的求學階段一再搬家,為他們尋找知名學府。但是這樣美其名是「孟母三遷」,其實是「居無定所」。本來在臺灣「安居樂業」,到了美國卻成為「遊牧民族」,這也是中國父母的無奈。
7.過去媽媽帶兒女到美國來,兒女喜歡吃西洋漢堡,媽媽只有忍耐跟著吃。現在媽媽學佛了,偶爾到寺院拜佛吃素菜,兒女卻一點也不能忍耐,怎麼樣都不肯跟媽媽吃素菜,這種「只有父母依兒女的心,兒女全然沒有依父母的心」,直叫這一代的中國父母感到傷心。
8.父母與兒女信仰不同,小孩信仰基督教,父母不願上教堂,父母到寺院拜佛,子女也不喜歡到寺院。問他何以不喜歡到寺院,小孩說︰到了寺院,法師就要他跪、要他拜,甚至還要誦經,而中文又看不懂,好苦!但是上教堂,牧師都教他們唱歌,好快樂!由於法師們語言不通,音樂也不會,又沒有弘法道具,連父母也無可奈何。
9.兒女長大獨立後,留下年老父母,既不懂語言,出門也不會開車,形成有口不能說、有耳不能聽、有腳不能行的「三不能老人」,最後連生存都有問題。
10.父母千辛萬苦移民海外,大部分是為了子女的教育,但因平日忙於事業,疏於照顧兒女,兒女在沒有父母關愛下,造成親情疏離,甚至接受西方教育,思想洋化,與父母在思想觀念上產生差異,造成隔閡,甚至看不起父母,父母失去了兒女,理想落空,徒嘆奈何!
其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心,不容懷疑。然而,一定要把兒女送到國外受教育才能成才、成器嗎?這倒是值得父母們深思的問題。
一月 十日 星期一
過去,每到別分院巡視,只要時間許可,我總希望留一點「師徒時間」,聽聽徒眾在弘法度眾、自課修持,乃至人事相處上的任何困難、疑問、心得,從中做一些指導。但是,往往得到的是徒眾的「沈默以對」,久了,我也不禁自問︰「幹嘛我要這樣?」
這次到西來寺已經六天了,我一直無心集合大眾,今天因為慈莊再三請我,於是撥空與大家見面。同行的慈惠、慈容、依恆也都出席會中,他們首先分別講話,肯定大家對常住的發心、貢獻。慈惠尤其讚歎西來寺的大眾能本著傳統佛教的作息,清晨課誦,然後開山門迎接信眾前來禮佛,把佛教的莊嚴、慈悲、智慧、親切、包容等特質呈現在美國的社會大眾面前,為佛教在西方國家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其實,西來寺的僧俗二眾對常住的發心奉獻,的確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我希望他們彼此之間,更應該懂得集體創作、共同成就。
一、集體創作︰佛光山的別分院散布在海內外,共有百餘處,人雖然有在家與出家、男眾與女眾、本地與外地之分,儘管有各種不同,但是集體創作很重要。集體創作就是分工合作,分工合作很好,但是大家往往只懂得分工,不知要合作,人人固執本位,有了本位主義就會限制自己的成長,所以大家要互相照顧,你幫我,我幫你,彼此共同成就。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觀念︰你很重要,我不重要。因為你很重要,所以我必須遷就你;如果我很重要,我就不會遷就你,如此就會有紛爭。所以常常有人說我很忙,就是因為我不重要之故。因為我不重要,大家都很重要,所以我必須為大家而忙。所以我一生都在別人重要,我不重要中而忙,但是雖然我不重要,卻很有價值。尤其因為我倡導集體創作,集體創作就是不分你我,因此即使別人的事,我也樂於參與,率先以身作則。
二、共同成就︰現在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嚮往大陸,而前去朝拜四大名山。四大名山中的四大菩薩,除地藏菩薩外均現在家相,表示大乘佛教重視在家眾。
常常有人對我說,我對在家眾比較好;其實我對出家眾、在家眾是平等的。不過,若說對在家眾好,這也是應該的,因為佛法就是一種歡喜、一種結緣,對別人好,就是給人歡喜,就是結緣。再說有許多在家眾的表現,的確令人感動,譬如︰
邰寶成居士,從佛光山開山,便在廚房煮飯,一煮二十八年,無怨無悔。
蕭頂順居士,為了佛光山的建築,經年沒有假期,更沒有過年,每遇颱風暴雨,經常冒著風雨巡山。甚至世界各地經常有人請他去建築,他一概回絕,死心蹋地的留在佛光山奉獻。
又如果樂齋的道光、淨土洞窟的秀盆,從少女到白髮皤皤,安住身心,固守本位,默默奉獻,無怨無悔。鄭碧雲,幾十年來,從不鬧情緒,何處需要何處去。蕭碧霞,幾十年來,盡心盡力為常住,從來不曾回家過年等等。所以,今天的臺灣佛教,出家眾固然有很大的貢獻,在家居士也不可忽略。因此我提倡僧俗融和,唯有出家眾、在家眾彼此同心,共同攜手,互相成就,佛教才有更美好的未來。
目前西來寺雖然受到各界的讚歎,被譽為中西文化的橋樑、佛教的中心、人類的燈塔……,但是,未來如何讓它更茁壯、發展,讓更多的中國人引以為榮,有待大家集體創作,共同成就。
最後我提出八個問題,希望大家自我反問、觀照︰
1.你的身心安住嗎?
2.你的威儀有進步嗎?
3.你和眾合群嗎?
4.你的密行增加了嗎?
5.你對常住的宗風了解嗎?
6.你對常住的忠心夠嗎?
7.你公平正直嗎?
8.你能說法度眾嗎?
晚間,陸鏗代為邀請原南京教育部次長吳俊升夫婦、爾灣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吳興鏞夫婦、原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中國時報》駐美記者卜大中、畫家高爾泰夫婦,以及許家屯先生、張少齊老居士等人到西來寺晚餐。適逢心定剛從臺灣抵達,準備十六日在西來寺講演,特請他幫忙招呼,於是賓主十七人,席開兩桌,大家邊吃邊談,前後二個小時,吃得歡喜,談得盡興。
一月 十一日 星期二
前幾天來到洛杉磯,從報紙上看到一篇怵目驚心的報導︰紀然冰母子命案。這是一樁海峽兩岸婚外情所引發的兇殺案。案情的始末是︰臺商彭增吉因為商務往來臺灣、大陸之間,認識大陸女子紀然冰,兩人相愛進而同居,後來紀女懷孕而移居美國。去年三月,紀女生下兒子紀啟威,母子同住在米遜維荷市。
去年八月十八日,彭增吉自臺灣回到紀然冰的公寓,赫然發現紀女身中七、八刀,死狀慘怖地橫臥在沙發上,連同五個月大的兒子紀啟威,也被兇手以枕頭悶死在嬰兒車中。
此一母子雙屍命案,一時轟動整個美國的華人社會,後來經過美國警方五個月的搜證比對,研判兇嫌為彭妻林黎雲,並已於元月八日下令逮捕,送入橘郡女獄。
這幾天的報紙除了持續報導案情的發展外,並對兇嫌林黎雲形成同情與譴責的兩種相對說法。尤其許多評論性的文章,探討婚外情、一國兩妻等問題。顯然地,大家對這個案件已經不再單純地視為男女之間的三角習題,而引發了對中國固有倫理道德的懷念,乃至對海峽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一國兩妻」問題的重視,並且將之面化。
「一國兩妻」是隨著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包括旅行和做生意所出現的新問題。過去兩岸政府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有所謂「一國兩制」、「一國兩府」之說。不管兩制、兩府,本來是一個,一旦分成二個,就會有紛爭。在佛教有所謂「一心二門」,即真如門與生滅門。真如門是心的本體,沒有生住異滅、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生滅門是心的動相,呈現生住異滅、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生滅門就是世間法,世間萬象紛雜,難免有麻煩,所以還是真如法界,一心一意才好。因此,一夫一妻,家庭才會健全;同樣的,一國兩制終非究竟之道,最究竟的,還是「統一」最好。
今天慈容告訴我一件事︰有一天他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告訴他,因為在生意場上受到朋友陷害,吃了暗虧,導致生意失敗,落魄潦倒,心中積怨難消,很想殺死對方,然後同歸於盡。當時慈容對他百般勸慰開導,曉以佛法,並設法讓他說出家中電話,而後通知家中妻小。三個月後,對方再度來電,頻頻稱謝,他說當時實在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平衡自己,所幸得遇法師開導,才得以撥雲見日,重新來過。
聽完了慈容的敘述,我說︰如果林黎雲也能遇到你就好了。其實,以我在佛門裡幾十年,我對佛法只有一個體會,那就是︰世間上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得遇佛法,肯不肯依止佛法。
中午十一時二十分,搭機飛往溫哥華,抵達時是下午二時二十分,整整飛了三個小時,信徒李安邦、林超、梁國興、蔡澄玄、王雅、王莉菁、羅午堂、鄭羽書等人來接機。
晚,安單於新建的溫哥華講堂。
一月 十二日 星期三
昨天才到溫哥華,剛進講堂,李安邦、林超等人便迫不及待告訴我,他們早已成立籌備小組,開始策畫國際佛光會第三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在溫哥華召開的各項事宜。根據初步企畫,大會預計在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舉行,共計五天四夜,開幕典禮擬擇於哥倫比亞大學(UBC)的和平紀念館舉行,該館可容納三千五百人。
今天上午,李安邦副會長特地帶我們到哥大勘察場地。一行十人,在寒風細雨中,進入距離講堂不到半小時車程的哥倫比亞大學。這所大學創立於西元一九一四年,是溫哥華最負盛名的國立大學,曾與臺灣大學締結姊妹校。校園占地之廣,徒步繞行一周,至少需要二個小時以上,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尤其校園景致幽美,富有學術氣息,實在是一個理想的開會場所。經過同行人等一致贊同,當下決定承租,在此舉行一九九四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的開幕典禮。
離開大學,轉往名畫家周澄先生的畫室,感謝他於日前捐贈畫作一幅,贊助佛光大學義賣活動。隨後在李安邦副會長雙親的盛情邀請下,到他府上午餐。李老先生夫婦於去年底相偕到溫哥華探望兒媳,本擬於明日返臺,因我昨日到達,臨時決定延後返臺時間,並於今日設宴招待我們一行。
李副會長於二年前代表統一集團到加拿大開發市場,他以豐富的學經歷,成功的將臺灣經驗植根加拿大,因此在去年底獲得「中華民國第二屆海外創業青年楷模獎」。席間,我對李老先生說︰你的公子獲獎,不僅為你們李家增光,也是佛光會員的榮耀。老先生聞言,眉間溢滿喜悅之情,看得出他深以兒子的成就為榮。不過李副會長卻謙稱,他今天的成就,都是仰仗三寶所賜。
回到講堂,接獲溫哥華佛光協會會長趙翠慧的傳真,趙會長目前返臺策畫「淨化人心七誡運動」及「籌建佛光大學義賣活動」。傳真中希望我為即將印行的《義賣畫》寫序,並且提到︰發心協助策畫義賣活動的所有義工,近日來幾乎是日夜不眠不休地加班。我感動之餘,自己也不敢偷閒,馬上執筆為《義賣畫冊》撰寫〈緣起〉如下--
「佛光大學在宜蘭礁溪林美山設校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心和護持,尤其六年內籌建所需的三十億元設校費用,這是一筆龐大的數字,有賴眾緣共同成就。因此佛光山和佛光會的僧信徒眾乃發起托興學活動,並承藝文界有心人士共同發起義賣,共成此一佛教盛事。
四十年來,我也收藏了一些書畫,如張大千先生親自送我的墨荷、觀音,溥心畬的畫作,黃君璧的山水畫等;以及趙樸初、于右任、郎靜山、董開章等名家的書法墨寶;還有很多書畫家的眷屬將他們的珍藏送給我,甚至臺灣和大陸還有多位在國際間知名的畫家,也都出面出名捐輸佳作,共襄盛舉,因而成就這次義賣的好事功德。
過去佛教與藝術一直是緊密相連的,自古以來敦煌石窟的壁畫、雲門龍崗的石刻等,都是揚名世界、令佛教徒引以為傲的藝術典範,甚至名山叢林也因收藏書畫而名聞藝界。今天我們藉著籌設佛光大學的因緣,能與舉世聞名的藝文界諸公結緣,故稱之為『佛光緣』,也算是佛教與藝文界的又一美談!
此外,這次義賣活動的幕後,有著一群默默奉獻的義工,他們日夜在佛光山新設的臺北道場內,幾乎是不眠不休的策畫、安排各種義賣事宜,他們的發心,實在令人感動!
這本《義賣畫冊》,趕在活動之前付梓,匆忙之間,遺珠之憾,必定難免。所幸我們還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義賣活動,希望屆時還有更多的名家之作,再呈給大眾共賞!
讓我在此先對藝文界的捐畫者、義買者、工作者,致以無上的敬意,無限的謝意!」
一月 十三日 星期四
下午三時,溫哥華佛光協會理事在講堂開會,討論將在溫哥華召開的第三屆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事宜。這次籌備處執行長由林超理事擔任,他首先報告企畫草案的內容,慈容也提供去年承辦第二屆大會的經驗,我則就著一些應該及早進行,或應該注意的事項,諸如︰寄發通知、編印特刊、籌募經費、邀請貴賓、安排旅遊、公關聯絡、報到行李、觀禮接待、語言通譯、食衣住行、文康內容等,提供一些意見。
會中,大家討論熱烈,依初步估計,約需三十五萬加幣的經費,不過目前已有多位居士發心捐獻,加上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條件配合下,大家都滿懷信心,堅信一定可以圓滿辦好這次大會。
接著,舉行一場座談會,有一百五十位信徒參加。會中大家對於即將落成的溫哥華講堂的未來發展,深表關心,我就趁機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訴大家。我覺得佛法不是一種知識,不能只當學術研究,佛法要靠修行才能體證,但是如果只重修行,沒有活動,佛教不易走向人群,走入社會,所以未來的講堂,我希望規畫出寺院部分,經常舉辦弘法講座、法會共修等;另設文教中心,經常為兒童、婦女舉行各種才藝班,更重要的,我要為老人開設「長青學苑」,也就是老人學校。
因為,許多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移民海外,每天不辭辛勞開車接送上下學。等兒女漸漸長大,學有所成,此時父母已經漸漸衰老,沒有人幫他開車,自己也不敢外出,更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我要發起「讓兒女開車送父母上學運動」,讓父母到老人學校來,我們可以教他們下圍棋、打橋牌、拉胡琴、唱京戲,乃至座談會、聆聽老人傾吐心事等,甚至教他們參禪打坐、禮佛拜懺等,讓他們的晚年能在佛法滋潤下,重拾人生的歡樂,再創生命的意義。如此,讓老、中、青、少年都能在這裡有所歸、有所教、有所養、有所樂,這就是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法。
我的話音乍落,馬上獲得信眾熱烈的掌聲共鳴,因此,我相信未來此一理想必能推展無礙。尤其現在又有鄭羽書小姐發心,願為文教中心奉獻心力。鄭羽書是中華總會監事,目前移民加拿大,過去曾任《中國時報》記者,並曾出書、開設畫廊,她所負責的巨龍文化出版公司,曾出版了許多佛教珍貴的經本、佛畫、書籍等,堪稱藝文界的才女,相信以她的能力、才幹,未來必能把文教中心辦得有聲有色,不負眾望。
會後,在林超居士引介下,拜訪了大陸畫家田雨霖先生。這次到溫哥華來,很高興結識了數位畫家,除田先生外,還有史國良、任福興、侯晏然等。當他們得知我正為籌建佛光大學而舉辦書畫義賣,紛紛慨然捐贈自己的畫作,甚至把收藏的朋友畫作也捐獻出來。尤其史國良先生說,他連作夢都希望佛教能辦一所大學,因此一再對我說,只要我需要,全部都可以送給我。雖然我們初次見面,彼此真有一見如故之感。今天他還特地親自送了三幅巨幅畫作到講堂來,受到座談會信徒們的熱烈歡迎。臨行前,他表示,願意加入佛光會,共同弘揚佛法。
此外,今天與會的貴賓還有哥倫比亞大學的佘妙枝教授,她也是一名畫家;以及臺灣商會會長姚鈦先生。他們都表示願意為佛光會效力,真為佛教一下子增加這麼多優秀人才而高興。
今天法堂的滿果傳真來兩份文件。其一,由淨耀法師任召集人的「佛教蓮花事業基金會」擬請我擔任共同發起人。此基金會並附設佛教蓮花醫院,專對病患提供臨終關懷,想到這也是佛教慈善事業之一,便隨緣應允。
其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於元月十八日,頒贈一份新年賀禮給五十位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政經賢達、公益人士及企業領袖。承他們抬愛,我也是五十位受獎人之一。這是我國自退出聯合國二十年來,聯合國周邊組織第一次與臺灣各界進行接觸,搭建友好關係,相當具有意義。但是由於頒獎當天,我人在美國西來寺,未能出席盛會,只有請滿果回函致意。
一月 十四日 星期五
或許是霧氣太濃的關係,溫哥華的早晨天色亮得特別晚,每每到了六、七點還不見朝陽露臉,只見遠山披上一層薄紗,隱隱約約中透出一股超塵脫俗的靜謐之美。
這幾天住在講堂,因距離機場很近,每天一早就被飛機吵醒,但卻久候天色不亮,只有留在寮房裡看書、靜坐。今天要搭九時的班機到舊金山,特別起個大早,信步走出戶外,在朦朧的晨霧中,享受沁涼的新鮮空氣。
八時一到,李安邦到講堂來接我們。從講堂到機場只需十分鐘的車程。抵達機場,孫靜源、蔡澄玄、林超夫婦等人來送行。由於慈莊還有事情未了,因此留下不走。我們一行四人就在八人送行下,搭乘飛機飛往舊金山。
經過二個小時的機程飛抵舊金山,林富村夫婦、蔡總鎮夫婦、朱錦華居士等人來接機。即刻火速趕至三寶寺,因為依通已幫我約好十二時與趙佛重先生見面。
趙佛重是名書法家趙恆愚之子,父子同為書法名家,誠屬世間稀有。趙老的大媳婦趙謝佩蓉女士目前在西來學校當義工,日前曾替趙老贈送溥心畬、梁漱溟的畫作各一幅給我,今日特別當面致謝。
今天同來的有趙老的親朋好友十人,特別請他們在三寶寺午餐。餐後,驅車前往Concord市王安玲居士府上家庭普照。
王師姊的先生李振亞,經營電子感應器的生意,經常往來東南亞。據說前年我在馬來西亞東姑講堂講演,李先生曾前往聽講,只不過當時因為人多而擠不進講堂,今天又因業務需要而飛往新加坡,真是緣慳一面。
李府座落在山丘上,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環境清幽,遠近山色,盡入眼簾。尤其房子寬敞、格局高雅,前有天井,後有假山、瀑布、涼亭、瞭望臺等,極為舒適。主臥室的盥洗室比一般人家的臥室還大,並有專用更衣間,衣服之多,直如一家服飾店。因此我打趣說,衣服再多,每天還是要為穿哪一套而費神,不如出家人一年到頭都是長衫一襲,多麼的灑脫、自在!在場男士聞言,均發出會心一笑,欣表同感。
離開李府,應楊蘋蘋居士之邀,順道前往他們夫婦經營的中國餐館茶敘。餐館的建築具有古色古香的中國風味,因為不是用餐時間,因此顯得很寧靜。這是我第二次到此,上一次是應信徒之請來此用餐。
閒談中,楊蘋蘋一再對今天這個因緣表示難得而喜形於色,引來林富村吃味的說︰「我等了四天才等到師父,而師父一到就來此普照,還是妳有福報!」一旁的蔡總鎮馬上接口說︰「你才等四天,我已經等一個月了呢!」兩個大男生的對話,引來眾人的哄堂笑聲。雖然這只是玩笑話,不過信徒的誠心,我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尤其今天,本來蔡總鎮夫婦也希望我能到他們府上普照,但因為晚上還有一批客人在三寶寺等著見面,因此只有告訴他們,留待下次的因緣了。
晚上與依通、依是、滿教、滿禮等人講話,心裡卻一直想著,中午和晚上宴客的菜實在煮得好吃,應該對掌廚的永康讚美幾句,但卻一直久候不到永康出現,原來他已太累,先行休息了。只好把我要感謝與讚美的話,請依通代為轉達。徒弟可以不懂得師父的心,但是師父卻不能不體諒徒弟的辛苦。
一月 十五日 星期六
晨間起床,六時半早餐。用餐時,依通送來一張單子,上面寫滿今天要做的事情,他對我說︰八時要見藝術家楊建友,然後是北美事務協調處舊金山處長詹憲卿,接著再見毛顧問,九時舉行成立大會,共有十一個分會成立,分別是︰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會長
第一分會 方春金 龔國勇
第二分會 洪碩伯 張秋雄
沙加緬度分會 劉慧美 陳禮仁
日落區分會 劉明珠 李雪琴
屋崙分會 朱錦華 劉尚威
帝利市分會 譚瑞馨 蔡昭碧
南灣分會 簡琢洋 黎大功
東灣分會 馬嘉良 李景南
核桃溪分會 王詩吟 王錦紅
英文組分會 Derek Chang Teisselre Eric
拉法葉分會 楊蘋蘋 王安玲
接著,十一時佛學講座,十二時聚餐,約五百人參加。下午一時有皈依三寶典禮,報名人數近二百人。二時三皈五戒正授,有二百餘人參加。三時師徒會,四時半照像,登記的有二百十八人,每家只限照一張。五時半晚餐,六時到機場,搭乘七時的班機回西來寺,預計八時十五分抵機場,回到西來寺至少九時以後。
在今天滿滿的行程中,佛光協會分會成立大會、皈依三寶典禮、五戒正授,我都可以照本宣揚,不必擔心;佛學講座、師徒會,難免有信徒提出問題要我回答,在我也不是難事。但是不斷有人要求照相,以及會不完的客,雖然生性喜歡結緣,仍覺得這實在是一件苦差事。
不過,今天有幾件事情令我覺得很有意義--
一、詹處長跟我講話時,提出兩點建議︰
1.重視佛光會,因為它在海外各地具有凝聚力,對於團結華人,甚至促進國民外交,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2.請政府關心海外文學、文藝界等文教人才,因為他們的筆可抵千軍萬馬,他們的口才不只感動萬千人,能夠跟他們多接觸,便可以結下許多善緣。
對於詹處長的見解,我深表同感,同時也為佛光會的受肯定而欣慰。
二、萬國製藥廠總經理蔡總鎮居士跟我說,過去他並不十分熱衷參與佛光會,今天參加成立大會後,不但支持太太方春金擔任第一分會會長,尤其計畫將萬國製藥廠的員工組成一個分會,為佛光會的推展略盡棉薄之力。
很高興今天的大會改變了蔡居士的觀念,堅定他的信仰。
三、士林地方法院庭長林富村先生,今天參加皈依三寶典禮,事後他對我說︰「我今天終於皈依佛教,正式拜師父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甘情願地皈依。過去因為某種因緣,有某位法師強迫我皈依,使我極感痛恨進而排斥佛教。」
皈依是對信仰的肯定,是一件很神聖、莊嚴的事,必須發自內心的虔誠信仰,豈可強迫得來?
聽了林居士的話,我想最高興的莫過於他的夫人,現任舊金山協會會長曾敏敏居士了。曾會長一直很費心地接引林居士學佛,但因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驗,使得林居士雖不反對曾會長為佛光會發心,卻對誦經禮佛斥為迷信。如今林居士終於自己發心皈依三寶,尤其他們的二公子,現就讀柏克萊大學的林政緯,因為上課而不能參加今天的皈依典禮,特於昨日到三寶寺來,請我為他摩頂皈依,我也滿其所願。所以今天曾會長逢人便說︰「今天我最高興了!」
曾會長在今天的大會上,也現身說法談她參加佛光會所感受到的好處--
1.以會會友,結交許多好朋友。
2.從中學習行政、策畫等辦事能力。
3.改變人生觀,對食衣住行從講究到簡樸,使她超越物質的世界。
4.從佛法中獲得安身立命之法,同時在待人處事上,懂得藉事調心、以心轉境。由於心無所執、心無罣礙,因此心情日漸開朗,人也越來越年輕。
今天的活動,雖然人多場地小,但一切儀式均在如法如儀、皆大歡喜下圓滿,最後人人充滿法喜賦歸,並沒有人為佛堂小,拜佛困難,甚至吃飯、上廁所都要排班而發出任何怨言,只見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可見三寶寺的信徒素質之高。我想,依通、依是等人的領眾能力,應該受肯定!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