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40 - Skillful Use of Spiritual Powers: Active Compassion 星雲日記40~神通妙用 積極的慈悲(1996/4/16~1996/4/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40~神通妙用 ■積極的慈悲(1996/4/16~1996/4/30)過去佛教偏重消極的慈悲,現在我們要發揮積極的慈悲。
由一時的慈悲做到永恆的慈悲,有緣的慈悲做到無緣的慈悲,
有相的慈悲做到無相的慈悲。把悲心擴大,去關懷所有苦難的眾生。
菁華語錄
◎弘法度眾對自我應要求出世,對待眾生則要求入世。
◎一個人若不懂得感恩,表示他是一個貧窮的人,雖然表面富有,但內心一直不滿足,則生活毫無快樂可言。
◎佛法以法界眾生為所緣對象,所以宇宙大地都在我們心中。
◎一個人的瞋怒、喜樂不宜太強烈,易造成爭端,對不悅或心儀的事,保持平常心,和平一點,才能與人共事。
◎做事要有輕重緩急的次序觀念,依序完成。一次可以完成的工作,不要分段完成,浪費時間。
◎世界是大家的,彼此不合作,就無以生存,佛門講究的是因緣,要有很多因緣聚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件事,不懂得
結緣,或斬斷因緣,如何辦事?
◎一項事業的成功,除了要眾緣所成外,如果本身發心不夠,如何感動龍天護持?
◎人往往對現實不滿,而走上偏鋒,若有與人為善、從善如流的觀念,本著真心與人共事,必定能順利如意。
◎好的領導者,是居於一地運籌帷幄,而非四處奔跑。應如時鐘一樣,中心點(領導人)不動,動的是時針與分針
(屬下)。
◎人是信仰的力量,有信仰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自主。
◎一個人有沒有作為,就是看你敢不敢。大慈悲、大智慧,要敢;敢學習、敢疑惑、敢擔當,敢提起疑情,敢問、
敢想、敢寫、敢說,只要意之所在,要敢,因為有「敢」,才能快速成長。
四月 十六日 星期二
上午十一時四十五分,由香港搭機往曼谷,香港到曼谷機程約兩個半小時,時差一個小時,於曼谷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抵泰國。
一出機場,迎面而來的就是一股熱氣,感受到亞熱帶氣候的悶熱。世界臺商會聯合總會會長余聲清先生、國際佛光會泰國協會會長余劉素卿、在佛光山曼谷道場服務的徒眾滿藏、滿度、覺斌等及多位佛光會員、信眾前來接機。
泰國古稱暹邏,位處中南半島的中央,面積約五十一萬平方公里,東以湄公河與寮國為界,西接緬甸,南臨暹邏灣,東南接高棉,西南接馬來半島,首都曼谷,為君主立憲國家。國家元首從一九四六年以來,一直是泰皇蒲美篷‧阿道雅疊(King Bhumibol Adulyadej)。
泰國有幾點特色--
1.從十二世紀到二十世紀止,外國人一直把它叫做暹邏(Saim),直到一九三九年民主政府的紀元開始,才改稱為泰國。
2.泰國的「泰」字(Thai)在泰文的意思是「自由」。
3.在東南亞地區,是唯一未曾淪為歐洲列強殖民地的國家,也未曾因內戰而導致國土分裂。
4.泰國是世界第一的黃豆粉出口國、第二大橡膠出口國,產錫量占世界第五位,稻米年產量超過三百萬頓,居世界第二位。
5.全國宗教信仰,南傳佛教占百分之九十四,北傳佛教占百分之一‧五,回教占百分之四,基督教占百分之零點五。
6.在泰國若攜帶骨董或佛像出境,必須事先向泰國工藝美術部申請批准。
泰國首都是曼谷,地理位置剛好在臺北和印度新德里的中點。過去幾十年來,更是東南亞空運輻輳點,其之所以成為泰國首都,不外是因為政府所在地,商業發達、觀光業興盛。
由於泰國國民百分之九十信奉佛教,故僅曼谷就有大小寺院兩千多座。泰國人口約有五千五百萬人,其中近五百萬人住在曼谷,曼谷居民百分之八十為泰國人、百分之十為中國人、百分之四為馬來人、其他人種占百分之六。百分之六十五的曼谷居民,都屬中國後裔。
佛光山曼谷道場位於曼谷Vongvanij Complex Bldg. B.的第三十二層,在泰國是首座高樓上的道場。
泰國佛光協會雖已籌備經年,許多幹部會員,與我都是第一次見面,駐泰臺北經濟貿易辦事處代表許智偉先生,下午到道場來訪,對現代佛教的推展、佛光會的理念、思想,和大家交換意見。
來自大陸四川文殊院的青年佛學社青年李欣、孫權、鄧虹榮、易光頫及文殊尼眾佛學院學生隆云法師等人,因來泰國法身寺參學的因緣,也到曼谷道場來,很高興和他們見面講話。
文殊院的青年佛學社成員約有兩百人,百分之八十皆是大專畢業,閱讀過我的講演集和《普門》雜誌。據李欣等人表示,他們的青年佛學社,對佛光山的弘法事業,尤其是四大宗旨很感動,所以他們也以佛光山的理念來帶活動,如辦都市佛學院、成立合唱團到鄉下接引信眾,也如法舉行佛學會考,每週共修除靜坐外,便是播放我的錄音帶。
聽他們侃侃而談,一股對佛教的熱愛與希望,從言辭中自然流露。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會,遺憾的是唯獨大陸還沒有辦法成立。不禁讓人想到美國之大、強、勝,乃因對政治民族的包容、經濟的自由及對宗教信仰的尊重。
我主張皆大歡喜,在互尊互重互愛之下,未來的世界,佛法必定能綻放光明。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三
今天於曼谷道場,主持國際佛光會泰國協會及各分會的聯合成立大會,前來觀禮的貴賓有︰駐泰國臺北經濟貿易處副代表許長亨、顧問于超屏、專員張紹民、僑務委員會專員李時昌、臺灣商會總會長余聲清、《世界日報》社長趙玉明、中華會館理事長黃根和,以及遠道來此的澳洲昆士蘭協會會長劉招明、布里斯本中天寺中華學校校長陳秋琴、法國巴黎協會會長江基民、副會長陳夢膺、蔡有娣等多人。
在成立大會中,分別授證給泰國協會督導施皇旭、會長余劉素卿、副會長蘇林妙芬、呂憲治、游義雄及各分會會長--
第一分會會長︰林伶秋
第二分會會長︰林信慧
第三分會會長︰魏振賢
第四分會會長︰曾義絨
第五分會會長︰林素嫺
成立大會圓滿後,接著為曼谷地區的信眾,做一場佛學講座,以「六根的修行」勉勵大家︰一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造作的善業、惡業,都要自己去負責。我們常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樣的,在如是因、如是果的法則下,所有身口意自作的行為,一樣都要自我承擔。所以對自我六根的修行,在感情上要不執不捨,面對五欲要不拒不貪,對世間要不厭不求,對生死要不懼不迷。
晚,和徒眾談到泰國弘法的環境,提到泰國的松克朗節(Sangkran)也就是「潑水節」(舊泰國的新年),從四月十三日到四月十五日,剛好在前天結束。
松克朗節基本上是個宗教節日,以紀念佛教紀元開始。傳統的過節方式是到佛寺去,在佛像上灑水,並徹底清掃佛寺。不過後來又增加了許多非宗教的慶祝方式,最主要的是,可以向過往路人潑水,被潑的路人則不可生氣。晚輩者則要先到寺廟供僧後,將水潑在長輩手上(不可潑在身上),以替父母祈福。
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方傣族人民,也有一個「潑水節」,它的由來是--
傣族家鄉美麗富饒,人民豐衣足食,後來,來了一個火魔,把傣族家鄉變成酷熱乾旱、五穀不生。人民對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消滅它。
火魔連搶了七名年輕的傣族姑娘,最小的姑娘叫儂香,騙取了火魔的寵愛,在四月(傣曆六月)裡的一天,火魔酒醉時得意忘形的說道︰「我什麼都不怕,就怕自己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
儂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時,乘機從火魔頭上拔下一根頭髮,把火魔的頭勒下來。誰知火魔的頭似一團火球,滾到哪裡燒到哪裡,儂香大聲呼叫,六姊妹急忙趕來,七手八腳把魔頭提起來,說也怪,魔頭一離地,火就滅;一著地,火又起。於是七姊妹只得輪流抱著魔頭,不讓它落地。魔頭滾燙,大家只能不停潑水降溫。她們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後,魔頭才死去。七姊妹為民除害,從此傣族人民為紀念她們的功德,每年傣曆六月都要舉行潑水節,慶賀七姊妹打敗妖魔。這也是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
在緬甸每年四月中旬也有「潑水節」。其由來是︰從前,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與民同樂。緬王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身上,以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從此,相沿成習,漸漸變成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城鄉男女老少,都要盛裝,愉快的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
四月 十八日 星期四
泰國以佛教為國教,佛寺與穿著黃色袈裟偏袒右肩的僧侶到處可見,所以泰國有「千佛之國」或「黃衣之國」的稱號,又因畜養大象從事粗重工作,尤以白象為國寶,又有「白象王國」的外號。
因佛教的關係,僧侶在泰國備受敬重,王室儀式,國民教育及生活方式均以佛教儀禮規範,且規定男子二十歲時須一度出家,其僧眾在社會各階層有極大之發言權,佛教僧伽組織曾仿國會形式運作,除僧王為最高領袖外,設有僧伽部長、僧伽議會、僧伽法庭等。
泰國雖是佛教國家,不過仍具有高度包容力,歡迎其他宗教到泰國傳教,因此佛寺和天主教堂,出現在同一條街上並不奇怪。今泰國約有大小佛寺兩萬一千所,巴利文佛學院四百餘所,泰文佛學院近六千所,學生有十八萬人之多。每年有三次佛教紀念日,即三月之摩迦日、六月之衛塞節與七月之初安居日,此三日全國皆放假。在此,華僑佛教社團約有十五個。
這兩天氣候都在攝氏三十九度左右,身上汗水不曾停過,若非開著冷氣,信眾無法在道場活動。有一位信徒說,她到超級市場購物,順道到銀行辦事,回到家發現從市場買回來的蛋,竟在車箱內「烤」熟了。
泰國的夏季是每年的三月至五月,不過很多在此定居的外籍人士,認為除了雨天外,全年都屬夏季。我先後來過泰國幾次,對此論點,頗為贊同。
在泰國見面禮節通常不是握手,而是合掌。依傳統的說法,手舉得越高表示越尊敬,而腳是身體最低下部分,泰國人認為用腳指向別人是非常粗魯無禮的,因此很難看到他們雙腿交疊的坐姿,即使在必要的時候,也會小心翼翼的把腳趾朝向地面。
「合掌」,是印度自古所行之禮法,即合併兩掌集中心思而恭敬禮拜之意。亦表示返本還源,入於非權非實,事理契合之意。合掌的形式有十二種,即︰堅實心合掌、虛心合掌、未敷華合掌、初割蓮合掌、顯露合掌、持水合掌、歸命合掌、反叉合掌、反脊互相合掌、橫柱指合掌、覆手向下合掌、覆手合掌等。在印度的禮法中認為人的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淨之手,故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然若兩手合而為一,則成為人類神聖面及不淨面之合一,故佛教常以「合掌」來象徵人生最真實之面目。
中午,接受泰國佛光協會會長余劉素卿的午齋供養。
下午四時,於曼谷道場和佛光會的幹部、會員座談,討論內容有--
◎佛光會的組織與架構
◎佛光會幹部的進修和訓練課程
◎分會活動主要內容
◎分會與別分院道場配合的方式
◎如何樹立佛光會的形象
晚七時三十分,為三百多名信眾主持皈依典禮。
四月 十九日 星期五
九時是和曼谷道場住眾的「師徒時間」。
泰國的佛教有其歷史傳統和規範,而我們則是到此國度來傳播不同的教派,對其社會民情、風俗習慣、人情關係等要深入了解,以方便應機接引。佛光山曼谷道場也是大乘佛教在泰國的菩提種子,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勉徒眾要--
◎在殿堂不可以把教化的責任推給佛祖,信徒到道場來,要代表佛祖給信徒佛法、信仰、歡喜,並接應十方民眾。
◎做事要有輕重緩急的次序觀念,依序完成。一次可以完成的工作,不要分段完成,浪費時間。
◎世界是大家的,彼此不合作,就無以生存,佛門講究的是因緣,要有很多因緣聚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件事,不懂
得結緣,或斬斷因緣,如何辦事?
◎一個人的瞋怒、喜樂不宜太強烈,易造成爭端,對不悅或心儀的事情,保持平常心,和平一點,才能與人共事。
◎身為主管對屬下不要只有命令,沒有鼓勵、沒有請託,對人眾不要太苛求,凡事要集體創作,不要自我設限。
◎一項事業的成功,除了要眾緣所成外,如果本身發心不夠,如何感動龍天護持?何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下午四時,由曼谷搭機往新加坡。曼谷到新加坡機程一小時又五十分,時差一小時,與臺灣同一個時間緯度。
新加坡又名「獅城」,占地有六百二十五平方公里,全島由五十七個小島組成,人口約二百八十萬人,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
晚七時,抵新加坡漳宜機場,在慧海、許超財居士及近百名佛光會員歡迎下,步出機場,晚安單於商貿飯店。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
亞洲政治暨經濟風險顧問公司,進行亞洲地區犯罪與個人安全調查,結果發現新加坡是最安全的國家,菲律賓是最危險的國家。
這項調查亞洲十二個國家的研究,詢問外國企業主管要他們評估這些國家中,犯罪與個人安全問題影響其公司營運程度,並以從「0」到「10」的風險量來衡量。
「0」代表最安全狀況,結果新加坡評分為「一‧二五」,該顧問公司形容新加坡為全球少數幾個安全的城市之一,外國人能與當地人一樣無論晝夜、任何時間都可到任何地方,而且不用擔心會遭遇歹徒襲擊。
新加坡犯罪率低,多歸功於嚴格的法律以及嚴厲的刑罰。新加坡每年吊死許多毒犯,對很多罪刑也都處以鞭刑,具有遏阻的功用。
日本以「一‧三三」僅次於新加坡,安全性居亞洲第二,其次是香港與馬來西亞分別為「二‧五三」及「三‧四三」,菲律賓以「七‧二四」高居亞洲最危險國家。
近年來,菲律賓綁架案件有增高的趨勢,任何國籍的商人顧慮最多的安全問題是綁架。尤以亞裔人士最多,今年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五十人在四十多件不同案件中被綁架。
臺灣安全性次於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名列第五,再者依序為南韓、泰國、印度、越南、中國大陸和印尼。
四月 二十日 星期六
此行到新加坡是應新加坡大專畢業生佛友會邀請,前來舉行佛學講座。早在三十年前,我就曾到此弘法,最近的一次是在十多年前,往後因緣一直不具足。今天能再和新加坡的信眾結法緣,內心感到很高興。
上午,分別接受新加坡電視臺、《聯合早報》等各報社記者訪問,內容有--
◎人間佛教重在對整個世間的教化,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要在政治上或經濟上,對社會有所貢獻,才會為大眾
接受;同樣的,佛教也一定要給人歡喜,給人幸福,否則民眾並不會覺得佛教重要。
◎弘法度眾對自我應要求出世,對待眾生則要求入世。入世與出世是不可偏廢的,要有出世胸襟,才能做入世
事業。
◎佛光山不僅是辦宗教事業,更重視辦大學及整個人生、世界的教化。
◎如何處眾?抱著「污泥長蓮花」的心態,不管任何境界,都可以將不好的想成是好的,自然可以跟任何一個人
相處。
◎佛教本身就是管理學,像四十八單職事、人事公開、平等,管理的原則就是戒律,彼此尊重不侵犯,又有因果
觀念,容易自我約束。
◎佛光山用人原則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有智慧者,勉其從事思想方面的工作;口才好,佛學底子深厚者,勉
其教書上課;有行政理想者,勉其從事辦公辦事;具慈悲心者,勉其從事慈善事業。就個人本身條件,協助其
因緣,成就其事業。世間上有不少刻苦有為的青年,因沒有因緣,而失去發展的機會。
◎人往往對現實不滿,而走上偏鋒,若有與人為善、從善如流的觀念,本著真心與人共事,必定能順利如意。
◎好的領導者,是居於一地運籌帷幄,而非四處奔跑,應如時鐘一樣,中心點(領導人)不動,動的是時針與
分針(屬下)。
◎人是信仰的動物,有信仰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自主。但若是缺乏正知正見的信仰或是邪信,則不如不信。
不信又會變成什麼都沒有,所以最好是正信。
◎佛教對政治的看法,是問政(關心大眾的事)不干治(管理),雖關懷社會但不參與、不干涉政治。
◎選舉過後的臺灣,要融合不同族群,提拔新生代,才能符合民眾的需要。兩岸關係要和平統一,必須經過法制
才能到達,在訴求過程中,必須要溝通,而溝通最重要的不外要「對談」,對談才能互相了解,才能溝通。
◎佛教徒對社會是關懷、服務、奉獻的;對社會教化則是大慈大悲,強調宗教和諧的。
◎佛光山對人不分種族、男女;對地方不分市區、邊疆;對時空抱著盡形壽獻身命的奉獻,故能將佛法弘揚
七大洲。
◎新加坡是一個奇蹟,地方雖小,但是內涵豐富;人口不多,但人才傑出,為現代的國家做了很好的示範。更可
貴的是給全民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只要大家肯上進,都會有前途,新加坡很小,卻能在國際社會上豎起大姆
指!如果有更多的佛法薰習,是可以建設人間淨土的。
在大專畢業生佛友會的安排下,此次講座地點是在嘉龍劇場,場內有一千八百個座位。據主辦單位表示,入場券早就被索空,但要門票者仍絡繹不絕,只好在劇場外加裝閉路電視,多設了一千多個座位。
晚七時三十分,在大會主席郭錦順先生、司儀葉健毅先生的主持下,開始今晚的講座。當天與會的貴賓有,新加坡佛教總會會長隆根長老、副會長悟峰法師、臺北駐新加坡代表邱進益先生,新加坡社會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莊日昆先生、環境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何家良先生等。
為信眾講說的內容是︰「佛教的真理是什麼?」,我認為佛教的真理是--
1.無常的緣起觀 2.三世的因果觀 3.自力的業報觀 4.包容的空性觀
這次講座,由滿華為我做英文翻譯。
滿華,中興大學社會系畢業,民國八十一年在佛光山出家,現任本山國際佛教促進會執行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及非漢語系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滿華未出家前服務於美國在臺協會(前美國大使館)簽證組,工作時間長達十八年之久。他曾和我談及,就業在美國公職那段時間,很有心要做好中美橋樑的角色,但事實上,都事與願違,例如,看到國人到在臺協會辦理美國簽證,因部分文件不齊全或條件不符合,以致不能取得美國簽證時,就會很情緒化的指責這裡的中國職員,甚至被扣上「洋奴才」的帽子。
另外,美方簽證官員,有時也會因文化、習俗、語言、國情的誤解,而不發給簽證爭執的事例,時有所聞,也要由中國職員出來打圓場。每天的工作情緒常常在無奈、痛苦、矛盾中起落。
七年前,他陪母親到佛光山朝山,看到佛光山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對身在官僚體系且必須時常向人說︰「NO!」的他而言,真是當頭棒喝。原來佛法能如此隨喜隨願、與人為善的負起利人利己工作。
於是當下醒覺,發心親近佛法,便開始翻閱佛教書刊典籍,前後才三個月時間,就毅然辭去「美國大門守護者」的工作,而來山出家。
每當我向信徒介紹滿華在家時擔任移民官的工作,他總是會趕快補上一句︰「這沒有什麼,師父則是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移民官,且還無時無刻的發簽證給那些精進念佛的有緣人。」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今天將轉往馬來西亞,臨行前和「大專畢業生佛友會」的幹部談及此次佛學講座的得失。生活在新加坡的民眾,大都過得很安逸,除非碰上逆境,否則不會想要學佛或親近佛法。這一次看到講座有那麼多信眾聞法,對日後推展弘法活動信心大增。相信經過此次講演的因緣,開啟了此地信眾學佛的觀念,會有不少人想探討佛學。
我勉勵幹部要發長遠心,為未來佛教在新加坡的發展繼續努力。
上午十時四十五分,由新加坡搭機前往吉隆坡。此次到大馬,除了主持國際佛光會第二屆第一次理事會議,還有今晚在吉隆坡莎亞南體育場的弘法大會。
十一時三十分抵蘇丹阿都阿茲機場。慧海及臺北駐大馬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黃新壁先生、馬來西亞工委會主任拿督梁偉強先生、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祕書長陳瑞萊小姐、及此次弘法大會節目主持人之一的鄭佩佩小姐(另一位主持人是曾志偉先生)接機。
辦好通關手續,一出機場,六、七百位佛光會會員,在門口列隊歡迎,歌聲、掌聲、歡呼聲,夾雜著記者的鎂光燈,大馬信眾的熱情表露無遺。等我坐上車前往佛光文教中心,才發覺脖子上有五、六個花圈,在剛剛歡呼的人潮中,不知何時被套上的。抵文教中心時,先將這些花圈拿到佛前供佛,有一位信徒還特地送了我一個橄欖球,以表示我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多可愛的信徒。
下午一時,和此地的記者見面,接受訪談的內容如下--
人間佛教的精神是︰
1.對大眾有人間性格︰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每一個學佛者所嚮往的。但是在這目標尚未到達前,注重現世今生生活的安樂、家庭的平安、幸福也很重要,真正的佛法是不離現世生活的。
2.對世界有國際性格︰佛在世時,將佛法弘揚五印度,我們現在將佛法弘揚於七大洲,且在世界各地的菩提種子,也都漸漸開花結果,在有佛法的地方,世界是很美麗安詳的。我們不與世界對立、不與國家對立、不與宗教對立、不與文化對立,倡導共生的地球人,過同體共生的生活,讓社會在融和中更美好。
3.對社會有慈悲性格︰社會上有不少苦難的人,等著我們去救援。過去佛教偏重消極慈悲,我們現在要發揚積極的慈悲,乃至由一時的慈悲做到永恆的慈悲,有緣的慈悲做到無緣的慈悲,有相的慈悲做到無相的慈悲,少數的慈悲做到多數的慈悲。把我們的悲心擴大,去關懷所有苦難的眾生。
4.對信仰有正知正見︰沒有宗教信仰者,則人生精神生活沒有目標,那會很辛苦,回教徒有回教的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徒心目中有上帝;信佛教者,如果心中有佛,眼見、耳聞、心想都是佛的境界、佛的慈悲言行。懂得開發心中佛世界寶藏者,是富有的人。
5.對因緣懂得感恩︰一個人若不懂得感恩,表示他是一個貧窮的人,雖然表面富有,但內心一直不滿足,則生活毫無快樂可言;反之,一個貧苦的人,懂得感恩,滿足於身邊所擁有的一切,那是最富有的人,生活也是充滿快樂的。
晚八時,抵莎亞南體育場。
莎亞南體育場是吉隆坡最大露天體育場,也是全亞洲最大體育場,占地一百八十英畝(建築費約臺幣四十六億),可容納八萬人。場內除跑道外,中央都鋪有由外國進口的草坪,除了足球員,嚴禁任何人通過或踩踏,跑道也不准穿皮鞋走動。對體育場之保護,其用心可見一般。
在莎亞南體育場外,有近千輛的遊覽車,帶來檳城、太平、東馬等各地區的信眾。據聞八萬張入場券,在弘法大會消息發布後的三個星期內就被索取一空。
馬來西亞是個回教國家,根據聯邦憲法規定,回教為大馬之國教,因此佛教活動始終受限於寺院之內。此次馬來西亞佛教總會與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能在莎亞南體育場合辦弘法大會,是稀有難得的因緣。
下午四時起,主辦單位就安排各項表演節目,特請來自香港的曾志偉先生和鄭佩佩小姐主持。八時,講座開始,到場的貴賓有︰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拿督斯里林良實醫師(也是此次大會主席)、內政部副部長黃家定先生(也是此次大會監督)、能力資源部長拿督林亞禮先生、文化藝術暨旅遊部長鄧育桓女士、大馬工委會主任拿督梁偉強先生、以及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寂晃長老、金明長老、廣餘長老、明智長老、伯圓長老、及南傳佛教的達摩難陀長老等多人。
講演前,大會主席拿督斯里林良實醫師致辭時說道︰「若人們忽略精神文明,將無法建設一個具有良好社會風氣和強大道德價值觀的生活環境。政府一再強調,建立愛心社會的重要,是要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努力使我國人民能有自信地面對未來挑戰。
宗教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若能適當與正確的運用,將會帶給國家、社會及信徒很多好處。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國家,不同宗教應彼此尊重包容,以締造一個宗教和諧的社會,馬來西亞已向世人證明多元宗教並不是國家進步的阻力,而是巨大力量的泉源,使國家在和諧的氣氛中不斷向前邁進。」
講演時,我以日常生活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來闡述佛教人情味的真義。由信眾掌聲不斷的回響中,可知信眾對人間佛教人情味的共鳴。
大會圓滿時,在佛光山八十多名僧眾和南傳一百多位比丘的帶領下,為現場八萬多名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將出場時,主辦單位安排我坐在車上繞場一周,由內政部長黃家定先生親自駕駛,臺上的信眾不斷以蓮花手印或揮手向我打招呼。感動於信眾的熱情,忍不住下車和大家揮手,信徒們卻一個個圍過來和我握手,一波波的人潮來了又去,前後一個多小時,在佛光會員的開路下,才上車離開會場。
大袍的下擺,有幾處已脫線,兩手肘處有不少瘀痕,手掌被握得已沒知覺,雖如此,耳邊仍縈繞著信徒的歡呼聲,心中滿溢著信眾的熱情。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今天有個很特別的行程,要坐一小時的車,到一處盛產榴槤、風光明麗、樸實親切的小鎮--雪蘭娥州的仁嘉隆主持開光典禮。
回想起「仁嘉隆」與佛光山結下的佛光緣,首先要感謝的就是洪建成居士的夫人郭建鳳女士。由於十年前她發心捐贈祖地的因緣,才有七年前的破土典禮、兩年前的啟建工程,以及今天的開光啟用。
這座命名為「東禪寺」的佛光山馬來西亞分院,占地十四英畝,以寺中的「東禪佛教學院」作為寺院發展重心。很感謝馬來西亞各傳播媒體的報導,讚譽這個佛教學院為︰「全馬第一座佛學院」、「它的創建象徵著大馬佛教將邁入一個新紀元」。
東禪佛學院除了特別重視生活教育以及身心的陶鍊,未來在硬體上的設備,也因應時代的需求,建設現代化的圖書館、視聽中心、電腦教室、禪堂等各項設施。
興建東禪佛教學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從馬來西亞千里負笈前往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的學生,與年俱增,往往又由於簽證等各種問題,不得不中途輟學,心裡很為這批有志未能伸的青年學生感到惋惜!當下發願,有朝一日如有因緣,一定要為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等各國的佛教青年,創建佛教學院,來完成這些現代青年為佛教奉獻、服務人群的心願。
馬來西亞這片寬廣的土地,沒有嚴重的空氣、水源污染或垃圾處理等諸多問題。這裡的華僑,熱情、聰明、耐勞苦、不服輸,如同本地的氣候一般︰熱力四射。尤其擅長各種語言︰華語、馬來語、廣東話、福建話、客家話、英語。佛光山在世界各國設立道場,馬來西亞的徒眾一直都是站在第一線上打前鋒,也可以說是佛光山國際弘法的功臣。追溯起來,特別要感謝馬佛總、馬佛青的諸山長老、居士護法們,多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默默的耕耘、播種,成果斐然。比起其他各國,馬來西亞華僑追尋佛法真理的熱忱,可說世界第一。
早上九時出發時,勞駕拿督梁偉強居士親自開車,夫人陳瑞萊隨行,以及不少當地信徒一起前往。在尚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時,他們已經派出「歡迎部隊」打前鋒--身著佛光會服的幹部,熱切的等候多時。由他們前導,一、二公里外,已見到「熱烈歡迎」的橫標,繼之鑼鼓陣、祥獅陣的表演精采絕倫,鞭炮聲、掌聲、歌聲,不絕於耳,閃光燈、歡迎隊伍均一一迎上前來。市鎮雖小,但是發射出來的熱力,無與倫比。鄰近村莊的居民,從萬津、班達馬蘭、巴生港口,紛紛趕來。專誠由遠地前來的有雪邦、摩立、蒲種、八打靈等地佛光會幹部,也有遠從歐、美、亞、澳各大洲的代表海會雲集一堂,如︰紐西蘭北島的賴耀森督導夫婦、西班牙的吳經蘭會長、巴黎的李金城居士、印尼的道來、葉豐盛督導、臺灣中華總會的覺範、張金賢、賴義明、蘇月桂等許多幹部,菲律賓的永光、香港的永妙、永印,沙巴協會檀講師李玉燕等,都各自帶團前來。最辛苦的要算是永文、王童導演等一行工作人員,上上下下、搬來運去,一大堆的工作器材隨行,事前也早已架好了燈光、攝影器材,等候多時。
揭幕的貴賓包括︰馬來西亞文化及旅遊部副部長鄧育桓女士,拿督梁偉強、陳瑞萊夫婦,李玉燕、林素雪居士,陳福興、姚玉珠夫婦等。司儀是洪文生居士。
佛光山十八所佛教學院當中,像東禪佛學院受到這麼多人關照、祝福的,還真不多。祈求諸佛菩薩的加持,以及當地華僑的關心,在慧海的領導下,早日實現回饋當地青年大眾的願望。
下午一時,與東禪佛學院的學生、吉隆坡大學佛學社的青年饒正唐等五十多人座談,依量、永懿、滿悅等也從佛光山叢林學院調派到東禪佛學院授課。
這些青年,關心佛教,有理想、有抱負,所提出的各種辦法也都很中肯。慧傳正好在座,希望他好好的把世界各地佛教青年的力量結合起來,多多舉辦國際聯誼,增加現代青年的世界宏觀。
晚上八時,在佛光文教中心舉行「師徒時間」,依修及各地分院的徒眾,全都聚集一堂,大家開誠布公的彼此勉勵,也把心裡的憂慮提了出來;大家最擔心的是經費來源、籌措的問題。慧海在本地開展各項弘法也很辛苦,尤其他向我報告︰「願以一分的經費,作五至十倍的開展計畫。」年輕人有此弘願甚好,但是腳踏實地的一步一腳印,努力作義工的義工也很要緊。
體念本地物力維艱,依往例把所有皈依的供養紅包統統贊助回饋給本地,愁眉苦臉的本地徒眾,有如烏雲退去、陽光普照一般,爆出一陣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
四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此行到馬來西亞,承大馬工委會主任拿督梁偉強先生,和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祕書長陳瑞萊夫婦倆的盛意,請我和隨行的徒眾,到他家安單。
早上七時三十分下樓時,廚房靜悄悄的,隨行的徒眾沒有一個人起床。只好自己在飯桌上擺碗筷行堂,從冰箱內拿出麵包、牛奶自行解決早餐。等到徒眾發覺時,個個面有愧色,向我道歉。我並沒有生氣,只是想提醒大眾,到人家家裡作客,生活起居,不宜太放逸!
上午十時,在拿督梁偉強、陳瑞萊夫婦及慧海的陪同下,前往馬華公會拜訪馬華公會總會長林良實醫師。
林良實醫師現任馬華公會總會長,也是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大馬柔佛州拉美士區國會議員,國家給他封賜勳銜是「拿督斯里」,常受邀為各大型佛教活動主持儀式,是一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只要是華人舉辦的活動,任何宗教場合都會出現。常勉勵華人,不要因為鄉土觀念,而自行分黨分派,分散華人的力量。在華人生活圈中,林良實醫師很有凝聚力。
在所有的華文中,林良實醫師最喜歡「忍」字。他說︰「每一個成功人士,都必須經過『忍』字的考驗,才會達到目的。」
「忍」,也是一種力量、擔當、負責、處理、化解、勇敢、智慧。成功的最大祕訣便是「忍」!忍是含蓄而非懦弱;中國儒家教我們,對於逆境,要先忍之於口,再忍之於面,最高者是忍之於心,在心上不計較就會忍得很自在!
十二時,在馬華公會的會議室,接受記者訪問--
◎早在三十二年前我就來過馬來西亞,這些年來大馬在各方面的成就,如國家建設、人才培養、團隊的和諧都很
受到國際人士的肯定。華人彼此除了要友愛、尊重、融和外,更要團結,只有團結才會有未來。
◎此次到大馬來,很感謝林良實會長和各位的支持,心中著實感謝,祈求馬來西亞國泰民安,人民幸福快樂。
◎世界要和平,必須要有佛法的平等觀,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開悟時的第一句話便是︰「……大地眾生皆
具如來智慧德性……」此平等觀,樹立了佛教的精神特色。而平等必須要在互尊互重下才能真正平等。
◎海峽兩岸在過去歷史上有因緣關係,文字相同、語言相同、歷史宗源相同,統一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快慢而已。
我生長在中國大陸的南京,自有一份中國心、臺灣情,對此問題的發展,認為只要時間成熟,因緣具足,自然
會水到渠成。
前來參加國際佛光會理事會議的各委員、各協會會長,今天開始報到。
晚七時,在八打靈民眾會堂,舉行歡迎晚宴。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光會員,藉著開會的因緣,才有機會聚在一起,所以只要有佛光會開會場所,就顯得分外熱鬧。
在晚宴圓滿前,我致辭說道︰佛光山能把佛法弘揚到世界各地,廣及七大洲,馬來西亞籍的徒眾功勞不小。佛光山有不少馬來籍的徒眾,在受完階段性的佛學教育之後,就分派到世界各地佛光山派下的道場服務,像主辦此次國際佛光會理事會的馬來西亞協會會長慧海,就是馬來西亞人。還有在澳洲的永松、滿可、滿祐、滿信、覺五、覺堂、永曜、永定;香港東蓮覺苑的滿樂;南非約堡禪淨中心的覺傳;加拿大溫哥華講堂的永善、滿一、覺哲、覺諭;巴西如來寺的覺誠;法國巴黎佛光寺的滿寬;倫敦佛光寺的覺彥;瑞典禪淨中心的永護;舊金山三寶寺的依是、覺倫;西來寺的滿願;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的滿聰;達拉斯講堂的依松;堪薩斯禪淨中心的滿貫以及剛從印度留學回來的依華等,都是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人,不但聰明、善良,且會廣東話、馬來話、華語、福建話、英文等,具有發展國際佛教、世界佛教的條件。
我在三十六歲那年,代表中國佛教會到馬來西亞訪問,那時還不知道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只知道在東南亞。由於當時在編雜誌,所以藉著訪問的機會,報導一些大馬佛教的情形,引起臺灣很多寺廟到大馬化緣。有一位馬來籍的法師對我說,他手邊就有五十多本臺灣的化緣簿,不知要如何是好。
當下我發了一個心願,將來等我有能力可以布施時,才要再到馬來西亞。直到最近十二年,先後到過馬來西亞多次,也收到不少供養,但從不曾帶過一塊錢回臺灣,反而佛光山為馬來西亞信徒發展了南方寺、佛光文教中心、檳城禪淨中心、東禪寺、六里村禪淨中心、東禪佛教學院等來回饋馬來西亞的信眾。
明白地說,馬來西亞的「錢」我不要,但「人」則多多益善。
從明天起我們就要登上「寶瓶星號郵輪」開理事會議,中國有一句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們彼此都已結下因緣,明天才能一起上船,願這段好因好緣,隨著佛光會的發展,能結得更廣更長更遠。
四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馬來西亞首都,華文的意思是「泥濘的河口」位於馬來西亞Klang河和CombOK河匯流之南面,人口有一百萬(大多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是全國行政與商業中心,也是大馬最繁榮進步的城市。
今天我們在吉隆坡巴生港的西港登上「寶瓶星號郵輪」,明天將途經檳城,後天則在新加坡的世界貿易中心碼頭下船,圓滿國際佛光會在馬來西亞召開的理事會議。
大馬佛教總會主席寂晃長老,寫了賀辭,祝此次會議成功--
「多生培植慧根深,喜捨慈悲度有情。
水陸空行遊天下,法雷普震施圓音。
盈育僧才桃李栽,滿門龍象繼將來。
健全組織佛光會,萬古揚名慶善哉。」
此外還有金明長老、伯圓長老、達摩難陀長老等,也都有賀辭,真感謝大家對國際佛光會的鼓勵。
「寶瓶星號郵輪」(Star Aquarius)為亞洲最大郵輪,可容納一千九百名乘客,服務員工有四百五十人,船身有十二層樓高,內部設施除客艙外,還有餐廳(中式、日式、西式)、廚房、會議室、咖啡廳、酒廊、夜總會、卡拉OK、活動中心、康樂室、圖書館、閱覽室、美容中心、購物中心、游泳池、醫療室、青少年中心、海洋宮殿等。
上船就如同坐飛機出海關一樣,要辦出關手續,由於人多,延誤不少時間,直到下午三時,才舉行開幕典禮。
寶瓶星號船上的娛樂部總裁湯美‧方先生,代表全體服務人員,歡迎佛光會員和信眾上船,並祝大家在船上這一段時間,能盡興愉快。
我覺得佛光會的會員很了不起--
1.不計路途遙遠參與開會︰各位理事、會員對佛光會的支持和向心力,讓總會很感動,不管在世界任何國度開會,大家都會出席。佛教徒的目標是在十萬億佛土以外的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土」遠的世界都有勇氣去,何況是世間這幾千里的路,何足懼怕?
2.不怕是非挫折勇敢承擔︰在分會、協會成立之初,必定會有很多是非閒話,為了信仰,為了佛教,大家都能不計一切,擔當此弘法利生的責任,此捨我其誰的精神,值得讚歎。
3.不論犧牲奉獻共襄盛舉︰每一個佛光會員,只要是為弘法的盛會,任何的犧牲奉獻都在所不辭。如發動八萬人參加弘法大會、二十幾個小時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熬夜、誤餐,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忙碌,出錢、出力、布施時間當義工,以共襄盛舉。
4.不畏困難辛苦全力以赴︰希望與會大眾,能將對佛教的這份信仰,「傳燈」給子女,發揮佛光會員不畏困難、辛苦的精神,只要是慈悲的事業或弘法利生的工作,都會全力以赴。讓佛光會的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下午五時和晚上七時,分別舉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會議,今日議程,大都由各協會報告--
◎主辦國馬來西亞協會慧海,報告籌辦此次會議經過,祕書長陳瑞萊小姐表示,過程雖很辛苦,但看到各理事、
協會會長,大家都能聚在一起開會,實在很開心。
◎巴黎協會江基明會長,報告今年八月分要到巴黎召開世界大會的籌備情形。並邀請大家屆時能前往參加。
◎香港協會永妙,為明年(一九九七年)在香港召開的第六屆世界大會,歡迎亞洲地區各協會一起動員起來。
◎此外尚有中華總會、拉達克協會、西班牙籌備會、游象卿、嚴寬祜兩位總會副會長及財務長西原佑一等,也都
在會議中報告。
此次與會的理事、委員、各協會會長約兩百名,其餘的一千五百多名觀禮員,只能在船上自行「遊玩」,所以利用會議以外空檔,分三梯次,每次五百名信徒,於每晚十時到十一時,和大家座談。
除回答信眾的發問,我也將每日會議中的訊息,轉告大家,如--
◎世界華商大會,原本訂在八月四日至八月六日召開,得知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也將在八月四日在巴黎召開,因
有不少華商會會員,會參加佛光會的會議,如游象卿、嚴寬祜、張勝凱、劉招明、沈尤成等,特將華商大會開
會日期改為八月七日至九日。
◎洛杉磯有一個聯合國組織的聚會,主辦單位要求洛杉磯協會的會員能去擔任交通指揮的義工;也有不少交通
警察,對交通違規者開罰單,是到西來寺當義工,他們很相信寺院可以把違規者教育好;在臺北也有不少重
要機關的聚會,都向中華總會要求,能派佛光會員的師姊們去當義工。佛光會會員們所表現的風儀、談吐、
盡職、犧牲、奉獻等優良品性,實可以做為大家的模範。
◎雖然佛光會員們散居世界各地,但透過會議,可以分享彼此的成就,也是一種融合的方式。
◎佛光會員的特色之一是,只要有佛法,就可以克服很多困難,即使是沒有經費,也可以辦很多活動。因做事是
靠智慧、不是靠金錢。
四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上午七時,寶瓶星號郵輪行駛至檳城港口,大會的安排是今日下船,在檳城做半日遊,中午在妙香林接受廣餘長老的午餐宴請。
檳城(Penang),是馬來西亞的一洲,面積兩百八十五平方公里,有「東方花園」的美譽,人口約一百一十四萬,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也有不少是歐洲移民後裔。
辦好下船手續,一出碼頭,就看到廣餘長老及多位佛光會檳城分會的會員們,在碼頭歡迎我們,實在不敢當。
廣餘法師(一九二○年生)福建惠安人,十八歲時,於廈門金雞亭寺出家,二十二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曾就學於廈門南普陀佛教養正院,後任金雞寺住持,一九五○年到馬來西亞後,接掌檳城妙香林監院之職,一九六三年與熱心人士共同創辦佛教義學,又創會泉幼稚園,以紀念妙香林開山和尚會泉法師。
後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慈善主任一職,開辦星期日幼稚義學園、佛學院、佛學函授班、華文及英文佛學考試、教授佛學獎學金、成立弘法團、出版《無盡燈》、編印佛教兒童讀本及佛學入門手冊,施醫贈藥,不斷贊助佛教弘法事業,籌募慈善資金。
我和廣餘法師是四十多年的好友,相處如兄弟一般,馬來西亞佛教能在此弘揚,廣老的因緣不可少,他對佛教教育、文化出錢出力,熱心的推廣,我早年的著作《釋迦牟尼佛傳》,廣老就不知印了多少送人,弘揚佛教,愛護後學,不遺餘力。
和廣老相偕巡視佛光山在檳城的普門講堂,看到不少佛光會檳城分會的會員幹部、信徒,如邱寶光、梁國基、陳穎椿、黃增金等等,很讚歎他們為信仰而護持道場的長遠心。
勉檳城地區的信眾,要發揚普門講堂的「普門」精神,學習觀世音菩薩施無畏的悲心,普門大開,接引十方來的信眾。
中午,和廣老回妙香林,接受廣老美意,宴請與會全體理事。
妙香林位於檳城升旗山麓,是福建高僧會泉法師於一九四二年所創,為檳城大乘佛教道場之一。
檳州首席部長許子根博士,中午也到妙香林與我們會合。我早在一九八三年就和許博士熟識,許博士曾在一九八五年到過佛光山,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一九九二年我曾應邀來檳城,在東姑大禮堂講演。許博士邀我明年(一九九七)能到即將落成的檳城體育場弘法,我很高興能在此再結法緣。
今天廣老還送我一幅畫及弘一大師真跡墨寶,彌足珍貴,將帶回佛光山,把它陳列在「佛光山三十周年展」的展覽館內,供大眾欣賞。
餐後,在廣老的陪同下,前往三慧講堂拜訪竺摩長老。
竺摩長老,一九一四年生,浙江清縣人,於雁蕩山出家,自號「雁蕩山僧」。畢業於閩南、武昌等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為入室弟子。曾隨嶺南畫家高劍父習畫,遂善繪事,此外亦擅長詩詞散文,書法尤成一格,墨寶多為海內外各道場珍藏。抗日戰爭前,曾在香港弘法,一九五三年轉來馬來西亞檳城。有十餘種著作,曾辦澳門佛學社,其皈依弟子遍及星、馬、香港、東南亞等地。曾先後連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十餘年,並任馬來西亞佛教學院院長、檀香山檀華寺住持,致力於佛教教育及弘法人才之培養,對大乘佛法在馬來西亞的推廣貢獻很大。
三慧講堂則創建於一九五六年。竺摩長老現年八十三歲,愛護後學的風範,在言談舉止間自然流露。竺老是一位典型的歷史人物,其《維摩經》、《金剛經》的註解、寫的字、畫的畫、題的詩詞,多為世人肯定推崇。
要親近一位歷史人物,並不一定要天天跟在身旁接受耳提面命,只要將其風範,如道德、慈悲、智慧,移植到我們心中受用,就能依此接心溝通。
下午二時三十分,回到寶瓶星號郵輪上,繼續開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理事會議。
晚十一時在船上,是和馬來西亞各道場徒眾的「師徒時間」。
今天剛好是我心臟手術開刀後的一周年。
四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九時,開始這次會議的綜合討論。
十一時三十分,舉行閉幕典禮。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閉幕典禮中,我希望佛光會員們,一定要承擔起佛法本土化的責任,將佛法推展到世界各地。就像一棵移植的植物,一定要用心協助它,與當地的環境同化,才能生根發芽。希望大家多培植本土化的因緣。
佛法以法界眾生為所緣對象,所以宇宙大地都在我們心中,我們每一個佛光會員,都要主動去關心眾生的疾苦,並且要立足當地,胸懷法界。
「尊重與包容」是佛光會的主題,對人尊重與包容,事業一定會順利;對夫妻、子女尊重與包容,家庭一定會和諧;對朋友尊重與包容,一定會有很多善緣,我們一定要將「尊重與包容」落實在生活中!
下午三時三十分,「寶瓶星號郵輪」抵新加坡貿易中心碼頭時,圓滿了國際佛光會第三屆第一次理事會議。
晚六時五十六分搭機返臺。
據《聯合早報》的報導--
全世界華人約有十八億到二十億,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馬來西亞就占了兩億六千萬人。
馬來民族的分布非常廣,今天全球大約有兩億五千六百八十八萬馬來人,分布在十二個國家。
單單是大馬及印尼以馬來人為主的國家,就分別擁有一千萬及一億八千一百萬馬來人。菲律賓的馬來人有六千四百萬、泰國有兩百三十萬、新加坡有四十四萬人、汶萊有二十一萬三千七百人、臺灣一萬一千人、柬埔寨二十二萬人、南非六十萬人、斯里蘭卡五萬六千人、葉門兩萬八千人、馬達加斯加島一萬七千人,除此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馬來人,已經移居美國、澳洲、紐西蘭及其他國家。
雖然他們在異國已經入鄉隨俗,但仍以馬來族群自居,使散布在全世界的馬來人與日俱增。
大馬的馬來人,建國三十八年來,最近成立了「國際馬來人祕書處」,是雪蘭莪州政府支持的獨立團體,將可成為全世界馬來民族尋根的園地,加入這個組織的馬來人,擁有同樣的文化及語言,但是卻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政見,而馬來文化及馬來文,是團結他們的最大力量。
十一時十分抵桃園中正機埸,即開車南下,晚安單東海道場。
四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應埔里靈巖山寺住持妙蓮長老之邀,為靈巖山寺舉辦的三壇大戒擔任羯摩和尚。上午七時,由東海道場出發,九時三十分參加靈巖山寺初壇請戒,晚七時主持正授前的懺摩儀式。
妙蓮長老安徽巢縣人,民國十一年生(西元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九年出家,民國三十年於南京寶華山受戒後,即赴蘇州靈巖山寺參學。
民國三十八年避難至香港,在大嶼山及青山閉關潛修二十年,閉關期間,閱藏念佛,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日中一食。
民國七十年來臺定居後,即到各處弘揚淨土法門,勸人老實念佛。為秉承大陸靈巖山寺印光祖師道風,於民國七十三年在南投縣埔里鎮創建臺灣靈巖山寺。創寺宗旨為--
1.建十方叢林,供萬眾熏修。 2.育僧伽幹部,續正法慧命。
3.興靈巖道場,弘淨土宗風。 4.設慈善事業,利苦難有情。
5.度全民念佛,寶島成佛果。 6.化娑婆世界,為人間淨土。
平日靈巖山寺住眾之修行,乃遵循印光祖師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之道風,「解」則專宗淨土妙法,「行」則依念佛持戒,生活規律精進。每天作息從清晨二時五十分打板起床上殿,五時二十分下殿後,為練體魄則大眾排隊跑香,並以「阿彌陀佛」佛號答數。
上午八時至十一時,下午二時至五時,均以誦《淨土五經》及念佛為日課,其間下午一時,打精進板上殿禮佛,晚上從七時至九時三十分的「慧命香」結束後,十時,方才養息。
如此嚴謹的精進修持,實可謂「大眾薰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這也是靈巖山寺的道風。
下午五時,於淨宗講堂為戒子開示,勉大家--
1.對自己要有大願力 2.對做人要有忍耐力
3.對處世要有慈悲力 4.對佛法要有智慧力
這次三壇大戒法會,除我擔任羯摩和尚,妙蓮長老擔任得戒和尚,還有真華法師擔任教授和尚。真華法師見到我,一再為三月分在我日記上關於陳履安先生競選總統期間,「要陳先生不要老是以佛光山信徒總代表向外發言……」表明,他沒有打電話到陳履安先生的競選辦公室,說過這句話。
我也常常提醒陳履安先生,佛教教派很多,各有本位,希望陳先生在發言時,不要常以「佛光山信徒總代表」身分自居,而老提佛光山,如此才能廣為佛教信眾接受。
和真華法師的誤解,今天終於澄清。
四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這個月從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繞了一圈,下了飛機,又匆匆趕到臺中埔里靈巖山寺,擔任三壇大戒的羯摩和尚。初壇懺摩結束,利用短暫的時間,前往慈明寺為圓寂不久的聖印法師拈香,接著趕赴中正機場,搭機到洛杉磯西來寺。
一個月馬不停蹄的過程,深深感受到各地人士對佛教的渴求,例如香港對佛教的傳播力、新加坡青年學佛的蓬勃朝氣;馬來西亞則是天氣熱,人也熱,凡事皆可以一「熱」字形容。到了靈巖山寺,整潔、乾淨,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到了廚房,也是有條不紊,一點一滴、一物一事,都可看出他們內心的清淨。不管走到哪裡,都見到他們合掌恭敬,二十四小時念佛聲不斷,更表現了堅定信仰的精神力。我佛光人應當學之。
下午三時抵西來寺,與黃建南、夏鈴等人商榷明天美國副總統高爾先生來訪西來寺的事宜,程序內容大致如下--
1.中午十二時三十五分,高爾先生抵達西來寺。
2.威爾遜高中鼓樂隊於五聖殿前階梯奏樂歡迎,由我率領大眾迎接,小女孩獻花。
3.高爾先生於客廳稍作休息,然後與我一同踏上成佛大道,兩旁信眾手舉美國國旗與佛教教旗夾道歡迎。
4.到大雄寶殿前之階梯,與八十位法師合影。
5.進入大雄寶殿,向佛陀聖像獻花致意。
6.從法堂旁樓梯下樓到餐廳,享用素宴,並與一百五十位貴賓一一照相留念。
7.爾後,由我致歡迎辭,高爾先生致感謝辭。
8.餐後,高爾先生再回到大雄寶殿前與所有歡迎隊伍合照,並握手致謝。
9.高爾先生從五聖殿前坐車離去(時約下午兩點),逗留西來寺時間約一個小時三十分。
晚上七時,於會堂與北美洲回來的七十多位徒眾接心座談,我除了向大家講述這個月緊湊弘法行程中的所見所聞之外,也說明了高爾副總統來訪西來寺的兩大重要意義--
1.歷史意義︰從美國開國以來,華人不斷移民美國,這是美國國家副元首第一次到華人團體訪問,這表示美國承認了我們的佛教。漢明帝時,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中國也才有了佛教。而過去佛教的弘揚傳播,一般都由帝王而平民。由於受到國家重視,許多太子、公主亦紛紛出家傳教。在泰國,佛教也一直維持了全國宗教的領導地位,可見帝王對國家、對佛教的重大關係。佛法西來不到二十年,美國副總統能蒞臨佛教寺院訪問,意義非凡,這是慈容法師來美國拓展的力量,也是大家於西方努力的成果,應當好好珍惜。
2.促進中西文化融和︰《普門品》云︰「應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身而為說法」,同理應以副總統身得度者,即現副總統身而為說法。高爾副總統的訪問,讓華人受到更多的肯定,更是華人移民史上的一大盛事。從參訪一事,讓我想起因緣的不可思議,記得七年前,我在佛光山對高爾說了一句︰「你可以選總統」的話,造就了今日的因緣。今年四月,我與慈容、慧軍、夏鈴等人去白宮探望他,並邀請他到西來寺。此後,高爾副總統凡是看到華人便問︰「有西來寺的法師來嗎?」一看到出家人,便恭敬合掌,處處散發佛性的光輝。相信高爾副總統這次的來訪,不但提升了華人在美國的地位,更促進了中西文化的融和。
四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美國副總統高爾先生今天訪問西來寺。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在威爾遜高中一百五十名樂隊的演奏聲中,年輕有為並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副總統高爾先生的座車抵達五聖殿。接受獻花後,他虔誠地雙手合十,並對我及慈容、慈惠、依法等人一一問訊。
鐘鼓齊鳴,伴著歡迎的歌聲,我帶領高爾副總統前往大雄寶殿,夏鈴律師隨同翻譯。在大殿臺階前,和專程從多倫多、溫哥華、愛民頓、紐約、佛羅里達、丹佛、休士頓、拉斯維加斯、鳳凰城、三藩市、聖地牙哥、夏威夷、關島、聖保羅等地回來歡迎的八十位法師合影,再到大雄寶殿獻花。他一再誇讚西來寺「真是美極了!」隨後,進入齋堂,和與會人士照相,共進午餐。
除了副總統之外,其他與會貴賓有國會議員Bob Matsui、托瑞斯參議員(Senator Art Torres)、民主黨主席唐‧菲勒(Don Fow-ler)、縣委依凡、柏克(Yvonne Burke)、唐‧克那比先生(Chief of Staff Don Knabe)、柔斯密市長馬姬‧克拉克(Maggie Clark)、摩門教牧師詹姆士‧戴維斯(James Davis)、美以美教會李奧納‧傑克遜牧師(Reverend Leonard Jackson)等人,真是冠蓋雲集。
西來寺信徒陳居(洛杉磯協會會長)、陳正男、吳帥倫、陳毓侯、李錦興等多對夫婦和田迎秋、邱慧真、黃詹玉蓮、黃俊諺等人也參與此一盛會。而西來寺的義工菩薩們在林錫勇先生(洛杉磯協會理事)的帶領下,表現得可圈可點。
用餐時,高爾先生一再稱讚素食好吃,享用了桌上的每一道佳餚。我鼓勵他多吃素菜,因為素食動物都有極強的耐力,他們不但身強力壯而且能負重任。我希望他能素食強身,便於擔負白宮的重責大任。
致歡迎辭時,我提到常有人問我︰「為何喜歡待在美國?」我回答說︰「美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對各宗教、種族的包容性強,而且為促進世界和平不遺餘力,令人敬佩。」
也曾有人問我︰「為何如此尊重高爾副總統?」那是因為他曾到過佛光山,並且為人隨緣、包容、樂觀、進取,代表了美國人的精神。
一九八九年,他以參議員的身分訪問佛光山時,受到隆重熱烈的歡迎,對佛光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我當時曾經對他說︰「你可以當總統。」
他拍拍身體,說︰「我像嗎?」
我說︰「很像。」
今年三月十五日,我應副總統之邀到白宮與他會面,再敘情誼。我誠懇地邀請他到西來寺訪問,他也很豪爽地答應了,才有今日共聚一堂的盛會。我們彼此都很珍惜這段難得的因緣。
民主黨主席唐‧菲勒先生和國會議員Bob Matsui先生致辭後,由副總統高爾先生致辭,茲摘錄如下--
「大師,很感謝有這個機會拜訪西來寺,接受這麼多法師和信眾的歡迎。美國有一句名言︰『當某人發自內心真誠的言語,令我們感動肺腑時,就是一種祝福。』剛才,我就有這種感覺。這種感受和七年前拜訪佛光山的感覺是一樣的。
幾個星期前,當我在白宮與星雲大師見面時,承蒙大師的邀請,當下心中便決定要來西來寺。
我們美國人很歡迎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士。今天,當著大家的面我要說幾句話。
美國人有一句名言『許多就是一的集合』。這種感覺和我剛才受到的歡迎是一樣的。所有的人等,雖有宗教、種族、政治的不同,但是在精神上是合而為一的。兩百二十年前,我們的祖先為遠離宗教的迫害而到美國,因為美國包容不同的宗教。美國充滿著未來的希望,因為我們就是美國的一分子,我們有包容力。
有一位黑人種族專家Mr.John Hope Franklin曾說過︰世界上雖有種族的不同,但是要彼此尊重。只要大家相互尊重,所有的種族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亞太地區的人士已逐漸加入美國的核心。我們彼此之間有太多地方需要相互學習,我們應該尊重彼此的傳統。很榮幸在這裡受到中國人的歡迎。希望大家攜手合作,共同為美國奉獻我們的心力。」
之後,我們互贈禮物,我特地送他一尊檀香木的彌勒佛,祝他「歡喜」,他也回贈一尊玉佛,把「佛心」留給我們,高爾副總統是個充滿佛性的人,這也是美國人民的福報。
步出齋堂合影留念後,揮手告別西來寺。在威爾遜高中的鼓樂隊吹奏聲中,圓滿了此行。
威爾遜高中校長斯圖‧雷德(Stu Reeder)因該校鼓樂隊應邀來為副總統演奏,感到十分榮耀,請求西來寺把歡迎副總統的海報送給他們留作紀念,我們立刻將海報奉上,同時也感謝他們的熱心參與。
我聽說高爾先生到了西來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脫掉防彈衣,再和歡迎的大眾見面,他對佛教相當有信心。
另外,也聽說哈佛大學畢業的高爾副總統,當他獲得新聞碩士學位後,正值越戰期間,原本可以憑著父親是參議員的關係而不服兵役,但是他毅然前往越南,擔任戰地記者,真是精神可佩。
上次,我到白宮拜訪他時,他送我一本他在一九九三年出版的著作,書名是Earth in the Balance:Ecology and the Human Spirit(平衡中的地球︰環保和人類精神)。他在出書之前,特別找人詢問西來寺的法師有關佛教對環保的看法。出書之後,因為言之有物,成為暢銷排行榜的常客。
高爾先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蒞臨佛寺的副總統,他的來訪是華裔社區的光彩,肯定了佛教的重要性,而且對佛教在美國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希望佛教在美國,甚至於在世界各地的推展,能夠一日千里,讓每個人的心中免於恐懼和仇恨,均能受益於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
晚七時,開始了這次美加地區的徒眾講習會。
四月 三十日 星期二
一連兩天,每天七個小時為美加地區的徒眾授課講習。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多,我分別將之歸納為探討研究、建議、希望、佛光會、文教、醫療、弘法、修持、法會、金錢、人事等十一個單元進行解答。
有人形容我是時鐘的中心,不能動,一動時間就亂了。其實,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我的化身,弘法度眾。印順長老曾對我說過幾次,不做住持,不為事務忙碌,要能弘法、教書才是重要。由此讓我深深感受到英文弘法人才的重要性,我期盼大家都來發心,正面培養翻譯人才,推動佛教在西方的弘傳。
會中,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大家英文弘法的程度--
◎現在已能以英文弘法者︰滿亞、滿和、慧開、依法、依日、滿暘。
◎三年內可以英文弘法者︰依超、依宏、滿宜、滿冠、覺幻、覺凡、覺哲、覺法、覺瑞、妙觀。
◎十年內可以英文弘法者︰慧愷、滿兆、滿一、滿貫、滿圓、滿發、覺嚴、覺諭、覺揚。
◎一生沒辦法以英文弘法者︰本人、慈容、依住、依果、依勤、依宣、依松、慧光。
◎一小時不帶講稿、能以中文弘法者︰慧軍、慧濟、慧愷、依勤、依超、依通、依瑞、依宏、永固、永善、
永哲、滿亞、滿和、滿諭、滿兆、滿弘、滿冠、滿發、滿勤、覺幻、覺哲、覺法、覺深、覺懺、妙參。
這次我來美國仍然強調西來英語化,目前西來寺已落實以英文進行課誦,西方人士前來學佛的人數不斷增加,也是我最歡喜看到的一件事。
在自我進修方面,我建議徒眾每天花四小時來研讀一篇《佛教》,如此用功一年,弘法演講就不會覺得困難。讀書要學習思維和背誦,我常常在百忙中翻閱《胡適之全集》,覺得胡適之了不起,他有見解、思想、富有領袖氣質;另外,羅家倫的《新人生觀》也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古文觀止》到現在為止,我依然會背誦,而且非常熟悉。學習思考,要能有「思所成慧」,不光是讀才會進步,思想的同時就有進步。
談到教育學習,又讓我想到有三等的教育家--
上等的教育家,教導如何做人;
中等的教育家,教導做事求知識;
下等的教育家,什麼都教不會。
對於一個成功的人,我認為--
上等人經得起千錘,
中等人經得起打罵,
下等人顏色不對就完了。
一個人成功的條件,不外乎謙虛、忍耐、慈悲、勤勞,無限地奉獻。成功,並不是上帝賜予,完全要自己用功,一切靠自己努力,假以時日,必然成功。今天我悟到一個字--「敢」,過去只是懂得、明白,今天「敢」字都一直在我心中迴旋蕩漾,我們要敢,一個人有沒有作為就是看你敢不敢。大慈悲、大智慧,要敢;為善不落人後,也是敢,敢學習、敢疑惑、敢擔當、敢提起疑情,敢問、敢想、敢寫、敢說,只要意之所在,要敢,因為有「敢」,才能快速成長!
眾多問題中,最多最棘手的是人事方面,但我還是輕鬆地回答了大家--
◎如何對待例行工作無法處理好的組員?
還是關心他、愛護他、感化他,不然怎麼辦?
◎如何與只知鬼混的住眾相處?
還是要對他好。
◎工作勞逸不均,有的做得要死,有的閒得要命,如何處理?
做得要死也要死,閒得要命也要命;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工作如何相互協調配合?
看各人做人的藝術。
◎本位主義的問題。
彼此彼此,一般一般。
◎外地來的師兄弟如何接待?
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組長們意見不同,應聽取哪一人?
聽該聽的人。
◎法師與某一信徒來往過於密切,互相攀緣,如何開導?
死路一條。
◎如何面對外道?
我們是比佛法,並不是比人。
◎為何修行人修久了變成冷血動物?
至少我很熱,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如何鞏固道心?
與佛光山團結在一起,東南西北哪裡都好,師兄弟之間,每一個都好。
◎修行遇到瓶頸時,如何自我突破?
發心就不會有低潮,要發慈悲心、忍辱心、精進心、布施心。開發心田,心裡的世界,寶藏用不完。要求自己,適應大眾,改心、換性、回頭、轉身。
答案雖短,但是從大家的表情看來,應該是很滿意。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