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41 - What Samsara is Like: Principles of Using Money 星雲日記41~生死一如 用錢之道(1996/5/1~1996/5/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41~生死一如 ■用錢之道(1996/5/1~1996/5/15)錢,為人之所欲。用之得當,能做很多善事;
用之不當,則會造很多罪業。
心中不受金錢左右,也不貪心積聚,以無為有,
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
過著隨緣放曠的生活。
菁華語錄
◎信仰是我們的依怙,信仰是我們的根本,真實的信仰是沒有東西可以替代的。
◎在無量微塵中,體驗法界之大,以一顆佛心,享受無限光明與法喜。
◎寧可成為苦惱的善人,也不要成為風光的惡人。
◎化「緣」是無盡意,有緣才會結緣,但是要結善緣、好緣。
◎為做事必須忍耐,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為領導者必須學習低下、忍耐、吃虧。
◎能忍才能不受傷害,能忍才能興隆,能忍才能波羅蜜(通過)。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聲接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彌陀
佛來。
◎不怕你業障深重,但怕你不懺悔。洗浴,身即清淨;懺悔,心即安樂。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
◎一個人若無真心,做事易起煩惱,且浮而不實,是成不了事業的,一分「真心」,內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
謙虛等美德。
◎外在的環境沒有絕對的順遂,只要心平就會滿意,能接受多少無理的要求,就會有多少佛法的方便。
五月 一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繼續今天的徒眾講習會。談論的話題如下--
文教是佛法的慧命。佛光山以文教起家,創辦了許多佛學院、大學、出版社等,為續佛法慧命,投注許多人力和心力。為推動佛教國際化的工作,應該發展國際翻譯中心,做長遠的計畫,統一出版的規格和紙樣;設立外文圖書館和視聽中心,便利美籍人士來使用;統一編制英文教材,有系統地教授英文佛學課程;收集美國佛教發展的資訊,知己知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佛光山的徒眾要肯定文化傳播的價值。文化千古事,其影響力超越時空,無遠弗屆。對文化的傳播要有責任感、使命感,才能擔當弘法的重責大任。
許多徒眾為了常住的發展,喜歡報告,以便能改善情況,但常被誤解為「打小報告」。過去忠臣對皇上諫言,雖然忠言逆耳,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險,但是仍然直言不諱。希望佛光山好,要多提建議,貢獻智慧。
談到佛光會與佛光山的關係,有如人之手足,鳥之兩翼,相輔相成。指示徒眾以下注意事項--
1.多支持佛光會的活動。
2.客氣、尊重地輔導各協、分會的活動。
3.重視會長和幹部的重要性。
4.提供資源幫助佛光會務的推展。
5.和佛光會員的往來、應對要得體。
6.提供五部《佛教》叢書給各道場,給有潛力的檀講師。
7.幫助佛光會發展分會。
8.授權給佛光會,令其自立自強。
9.不可賺佛光會的錢,只可以接受捐款。
我特地要求輔導法師不可以有官僚的作風。有一則故事︰過去,有一位盛氣凌人的將軍。有一天,他氣焰高漲,要去見太虛大師。一到寺院,就大聲嚷嚷︰「太虛呢?太虛是哪一位?」當他遇見一位個子矮小,有點胖的法師,就問︰「請問太虛大師是哪一位?」法師答道︰「嗯--我就是。」輕輕的一句,卻震攝住那位將軍。只要自己有德有能,何患別人不尊重自己?
為了國際佛光會的發展,有必要成立國際佛教青年團,和舉辦檀講師的巡迴演講。我到各地講演或成立佛光會,都能看到一群活潑可愛的青年人到道場發心,如果能組織他們,結合他們的力量,必能帶給佛光會一股蓬勃的朝氣。檀講師的巡迴講座,讓檀講師加入弘法的行列,發揮所長,必能讓更多的人同霑法益。
接著,我們談到看病的分寸和醫療保險。在美國和臺灣等地,常住都為徒眾投保醫療保險。出了家,「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出家眾,全心全意的為佛法奉獻,常住有義務為住眾提供醫療保險。但是有些徒眾雖然保了險,卻喜歡去看推拿師、接骨師,讓常住額外付費,實在吃不消。出家眾應當具備醫務常識,自己做自己的醫師,才能當大眾的心理醫師,為眾生排難解紛。
一談到金錢的問題。錢,是人之所欲的,用之得當,則能做很多善事,用之不當,則會造很多的罪業。我主張出家眾不要擁有太多的金錢,才不會生起無明煩惱,也才能安心向道。心中不受金錢左右,也不貪心積聚,「以無為有」,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過著隨緣放曠的生活。
我想到過去,心平、慧龍到臺北學焰口,半個月後,他們就回來了,我以為他們偷懶,正想責怪時,他們說︰「師父,每放一堂焰口,就可以收入五百元,放了兩個月之後,就會不想回來了,真可怕,所以我們決定回來。」對於他們為道不為財的志氣,深為感佩。希望年輕一代的徒眾也能效法這兩位師兄的榜樣。
徒眾問我寺院的活動很多,如何向信徒化緣?
人與人來往有許多不同的情況--
1.有金錢的來往 2.有事務的來往
3.有感情的來往 4.有道業的來往
5.有超越的來往
希望徒眾都能提升自己,和信眾做超越的來往,而不是金錢的往來。
也有徒眾談到人事的問題,我認為師兄弟之間要相互「添油香」。「若要佛法興,必須僧讚僧。」大家要有「同體與共生」的共識,彼此相互「尊重與包容」,必能「歡喜與融和」。
講習會後看到報載《拍案集》,內容如下--
周世斌將軍任中央警官學校校長時,有某君以電話訪談︰
某君︰「請找周將軍。」
校長︰「我是世斌呀。」
某君︰「我不是找『士兵』,我要找將軍。」
校長︰「……」
想到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有一次,我到別分院,看到一位新出家的徒眾,因為記不得他的名字,就問旁邊的人︰
「他叫什麼名字?」
他以閩南語答道︰「依是法師(他是法師)。」
我說︰「我知道他是法師,他叫什麼名字?」
他一樣以閩南語答道︰「依是法師(他是法師)。」
我又說︰「我知道他是法師,到底他叫什麼名字?」
另一位徒眾開口道︰「師父,他已經回答了您的問題。他是『依是』法師。」我才恍然大悟。
五月 二日 星期四
在美居住一、二十年的知識青年隨我回臺出家的有好幾位,例如妙地、劉麗珍、李恆芬、胡佳君、張普慧、黃秋琳、陳月如等。
記得過去曾經讀過梁實秋的文章,上面提到︰一個青年在美國唸了兩年書之後,回新竹出家了,既然要選擇出家,從臺北到新竹只不過兩小時的路程,何必花幾年的時間跑到美國去?在我看來,覺得他們不走這段路,體會不到出家的可貴。雖然美國物質文明,但是人們往往生活在精神空虛當中,心靈上常常找不到安頓之所。因此,信仰是我們的依怙,信仰是我們的根本,真實的信仰是沒有東西可以替代的。
下午五時三十分,與慈容、陳居、蔡曉凌等人商討西來大學六月遷移至柔似蜜市新校址後的發展計畫。我打算除現有的宗教學系及佛學系之外,將增設語文學系和管理學系,並提供三年級以上的課程,每年級在開課時以招收三十名學生為限,下面是各學系大致招生內容--
1.為達到佛學系高水準素質,招生來源將是東南亞佛學院中最優秀的精英。該學生於馬來西亞東禪佛學院度過第一年,經過甄選再送往香港修讀第二年課程,成績優異者接著前往臺灣完成第三年學業,最後,前三十名學生可到西來大學完成第四年的學位。因為學生已經過最紮實的基礎教育,有宏闊的世界觀及多種語言能力,尤其是從一百多名的學生中篩選出三十人,定可在西來大學達到高學術成就,進而發揚校譽。
2.宗教哲學系學生來源將直接從臺灣佛學院選出成績優異的三十名,由西來大學給予最後一年的教育。這些學生由於佛學基礎穩固,接觸其他宗教哲學,定能做出具體之比較。
3.西來大學管理學系將著重於以佛教管理法來傳授教育。其他管理學系只偏重於理論方面的教育,西來大學將更重視管理學系的實用性,比如人我之間的互動關係,工作中的與人相處之道,學生畢業後還可加入佛教事業的管理工作,為新時代的佛教注入新血和動力。該項計畫將於日本著手招生,因應在佛教事業上的龐大規模及對該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
4.除一般學年度學位,西來大學將提供短期職業訓練課程,在職訓練乃針對當地公司的需要而設計,為建立互動合作關係而提供學生最實際的短期訓練。
晚七時三十分,看見白塔分會幹部二十餘人在海會堂開會,便主動上前與大家結緣。由於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從白塔寺到現在的老信徒,因此我特以四句話來作為勉勵--
1.一師一道︰在一個佛陀,一種信仰之下,弘法衛教,永不退轉。
2.一心一德︰為發揚道風,續佛慧命,一心恭敬,護持常住三寶。
3.一花一佛︰在無量微塵中,體驗法界之大,以一顆佛心,享受無限光明與法喜。
4.一念三千︰以一念淨心,化為千手千眼,聞聲救苦,普澤甘霖。
晚上十時,獨自於庭院跑香,天氣特別清爽,走起來全身輕飄飄的,這是我走得最輕鬆、最愉快的一次經驗。
前一陣子英國瘋牛病,大家聞「肉」色變,越來越多人轉向吃素。素食已經蔚然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食譜和餐廳裡的菜餚不加肉也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電視臺還專門開闢了一個名為「素食保健」的專欄來指導人們正確的飲食和生活。吃肉在以前是生活富足的一個標誌,是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象徵,但現在它像抽煙一樣被許多人看作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顧客在光顧超級市場時,對肉類食品不感興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醫務人員的警告,為了預防腸癌和心肌梗塞要少吃肉;其次是動物愛好者呼籲抵制肉類食品,他們抗議用不人道的方法飼養動物;加上是因為小牛肉激素的醜聞和有關屠宰廠缺少衛生檢查的報導使然;站在佛教徒的立場,則是以慈悲心為出發點不吃肉。
最近民意測驗顯示︰有二分之一的德國居民在吃肉的時候擔心自己的健康受損,這種擔心不斷增長,使素食主義者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如今德國堅持吃素的人數已有一百萬,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五月 三日 星期五
近日閱報,看到一則驚心動魄的新聞,有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瘋狂殺手,在澳洲的觀光勝地塔斯馬尼亞島,以高火力的自動步槍瘋狂大屠殺,造成三十三人死亡的慘案。本案是過去十年來全球最血腥的屠殺慘案之一。其他慘案包括--
◎一九八四年七月,美國加州聖希度,一名槍手向一家麥當勞餐廳開火,造成二十一人死亡、十九人受傷,槍手最
後被警方槍斃。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一名越南老兵屠殺二十九人,最後被警方槍斃。
◎一九八七年八月,英國亨格福,一名對武器著迷成癡的男子,以一把卡拉希尼可夫衝鋒槍和另一把左輪手槍,在
一個平靜的鄉間小鎮瘋狂掃射,造成十六名路人死亡,槍手最後自盡身亡。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美國阿肯色州魯斯維爾,一名瘋狂的男子開槍打死十四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和七名子女。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加拿大蒙特婁,一名著迷於戰爭電影的男子殺害十四名婦女,最後自盡殞命。
◎一九九一年十月,美國德州基林市,一名槍手向一家擠滿客人的餐廳開火,造成二十二人死亡、二十餘人輕
重傷。
◎一九九三年八月,肯亞基里費一名小巴士司機開車衝向一場婚禮現場,造成十八人死亡、二十五人受傷。
◎一九九四年二月,約旦河西岸希布倫市,一名猶太人以機槍瘋狂掃射一群在回教清真寺內禮拜的巴勒斯坦人,
造成二十九人死亡、八十多人輕重傷。
◎一九九六年三月,蘇格蘭丹布蘭一名男子持槍掃射當地一所學校,造成十六名學童和教師死亡,槍手最後飲彈
自盡。
◎一九九六年四月,印尼迪密卡,一名印尼特種部隊的中校軍官在一座機場內持槍瘋狂掃射,造成十九人死亡、
十三人受傷。
另外,報載︰南加州的華裔犯罪組織已由早年的街頭暴力犯罪,逐漸轉變為智慧型的白領犯罪活動;第十八屆國際防止亞裔有組織犯罪年會,於四月二十九日在安那罕市揭幕,共有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一千九百多位執法人員,出席為期五天的多項分組討論。這項每年一度的大會,是由國際防止亞裔有組織犯罪探員協會所召開的,目的是讓全世界偵辦亞裔犯罪集團的探員們齊聚一堂,交換最新的犯罪情報,吸收最新的犯罪防制科技知識。今年大會的主題為「建立二十一世紀的交流溝通網路」。
看到報章雜誌這些怵目驚心的消息,真是令人慨嘆。為何有人會做出傷天害理,危害人命的瘋狂行為?為何要浪費生命,從事非法的行為,而讓警方付出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防範犯罪?真是罪過,難道他們不害怕要承受自己的業報嗎?
有些人不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只見到世間上許多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報;一些做惡的壞人,卻過著富裕逍遙的生活,因此,便認為沒有因果業力的存在。
佛教講因果業報,有一首詩偈說︰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經云︰「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說為善為惡的種子,無論歷經多少年月,仍會埋在泥土裡滋長,一旦因緣聚合、時機成熟,有了陽光、空氣、水分,它便會立刻抽芽茁壯、開花結果,自受自報了。
世間善惡果報,皆是自作自受;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實在不能不自我警惕。如果把為惡的心思和精神都拿來做好事,不計較眼前的辛苦挫折,終有一天善果成熟,還能自摘自嚐。
奉勸世人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寧可成為苦惱的善人,也不要成為風光的惡人。
五月 四日 星期六
我今年七十歲了,究竟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呢?還是人生七十才開始?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問題已成為當前最令人關切的焦點。由於小家庭越來越多,家庭養老的功能亦漸漸弱化。居住在都市中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顧」,其次才是「經濟幫助」。在這裡,首先讓我們來談談老年人之「最」,藉此引領我們進入老年人的心靈生活,進而了解他們的確實需要︰
老年人最寶貴的--健康
老年人最希望的--家庭團聚
老年人最歡喜的--含飴弄孫
老年人最安全的--有退休金保障
老年人最顧忌的--談死
老年人最恐懼的--死亡
老年人最難受的--老病
老年人最愛講的話--回憶當年
老年人最喜歡的天氣--冬暖夏涼
老年人最喜歡的文字--報紙
老年人最愛吃的食物--稀飯牛奶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各種老年人的生活,問問自己到底要做哪一種的老人?
老人的生命--危脆不安
老人的日子--坐在街頭看鴿子覓食
老人的飲食--等待救濟金
老人的病苦--獨自進醫院
老人的夜晚--睡不安眠
老人的怨嘆--兒女不孝順
老人的苦惱--煮飯給兒女吃
老人的辛勞--帶兩代
老人的不幸--臥床不起
老人的哀痛--白髮送黑髮
老人的悲哀--想到死後沒人為他送葬
老人的憂慮--不知道棺木在哪裡
另外,又有一種愚癡的老人︰
愚癡的老人--有錢不用
愚癡的老人--有事放不下
愚癡的老人--不懂得交棒,更不願交棒
愚癡的老人--挑肥揀瘦,食不甘味
愚癡的老人--嘮叨不休
當然,最幸福的是灑脫的老人︰
灑脫的老人--不一定要有老伴,有書為伴
灑脫的老人--不一定要兒女照顧,自己去普愛天下的兒女
灑脫的老人--不壓迫子女,不執著子女;子女有所問,樂於開導指引,但子女怎樣做,不過問。
灑脫的老人--一杯茶,一份報紙
灑脫的老人--每個星期都有三五老友聚會談天
灑脫的老人--酸甜苦辣,皆能品嚐
灑脫的老人--南米北飯,皆能當飽
灑脫的老人--蒔花除草,逍遙自在
灑脫的老人--死後的地早就買好了
灑脫的老人--不聽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
灑脫的老人--心中有佛
其實,老年人知識豐富,見多識廣,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累積,考慮問題的角度較為全面,回首人類走向文明與進步的歷程,老年人的成就可見一斑。
如李時珍從六十歲開始,到七十四歲完成不朽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伽利略七十二歲時提出數學的無窮集合概念,七十四歲時完成「關於兩個世界體系的對話」,為近代自然科學基礎的奠定作出巨大貢獻;托爾斯泰七十一歲時完成長達二十萬字的著名小說《復活》;馬寅初寫《新人口論》時已是七十六歲高齡老人;費里希七十一歲時發現蜜蜂的舞蹈語言,獲得生物學、醫學諾貝爾獎。泰國一位僧王六十五歲開始學習英文單字,九十歲竟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可見「老年人最有智慧」這句話一點也不錯。
我笑著對身旁年長的弟子慈莊、慈惠、慈容等人說︰「鄧小平九十二歲依然老當益壯,李登輝七十三歲競選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看來我們還很年輕,不到八十歲還不能輕易說退休呢!」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五月 五日 星期日
今天收到黃美之女士送給我的著作《傷痕》。她以此書向世人昭告她和她姐姐受到政治迫害的真相。
黃美之女士,即鼎鼎大名的孫立人將軍的私人祕書,因孫案的影響而牽連受害,關在牢裡十年。一九五一年起孫將軍因為中央通訊社的資深記者,同時也是美國《時代週刊》的特派員李朋涉及通匪事件而被軟禁。這段期間,我曾探望他兩次,他也曾到佛光山小住一次。雖然大家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不過,我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故盡點心力,給他一點安慰。
黃美之和姐姐黃鈺都是南京金陵女大畢業的高材生,青春活潑、純潔愛國。案發時,她是中尉,姐姐是少校,正是編織人生美夢的當時,卻不明所以地鋃鐺入獄。在監牢中無事可做,白天做著白日夢,晚上更是夢中有夢,藉此打發無聊煩惱的歲月。
黃鈺是女生大隊兒童福利組少校組長,也是軍中托兒所的創辦人,那些到各處替軍眷辦托兒所,謀求兒童福利的女青年,都是黃鈺頗費心血教出來的學員。然而,一旦她身處險境,那些人不但不念她的功勞,反而利用匪諜的名義來打擊她,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世事險惡,人情澆薄,由此可見。
她們在保安司令部被問話。平日法官問過話,都會要她們把口供看過再簽字,但是最後一次,法官只給她們看最後一張紙上寫的兩行字。問︰「你上面所說全屬實嗎?」答︰「是的。」法官就指著旁邊的地方,要她在那裡簽字。後來到了保密局,發現被以過失洩露軍機為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隨後,被送至桃園縣長家的後院居住,那裡被稱為「天牢」,既陰暗又潮濕,因為坐天牢的人是不能被公開的,孫立人麾下的新一軍的幾位校級軍官都被關在此地。
最可憐的是她們的母親,到了晚年,還要替兒女送牢飯,這種難堪,非常人所能忍受。她們的母親,不但默默地承受喪夫之痛,還不斷地給予兒女精神與物質的支持,真是令人敬佩。
在獄中,其母和未來的姐夫徐嗣勳大夫不斷地為她們奔走。每年都有希望獲釋,但結果都是一樣,公文到了總統府資料室就沒有下文。但是,因為她們的心中都懷抱著「希望」,才能提起求生的鬥志,度過牢中的生活。
到了一九六○年初,經趙恆惕、曾寶蓀、黃少谷的作保,在保書上簽了字,這對姊妹花才能出獄,結束了十年又兩星期的牢獄生涯。
當年六、七月時,天氣很熱,有一天突然下大雨,雨點很大,聲音很響,真像老天爺在潑珠子似的,再細看,那雨點竟是白色的冰雹,一下子大地全白了,大家都很驚訝。真像竇娥冤中的六月雪,似乎在為這對姐妹花的冤獄抱不平,也似乎在慶幸這場冤獄能劃上休止符。
利劍斬斷了牢門的枷鎖,卻割不斷十年深沈的冤屈。
我從未見過這對姊妹花,直到數年前有一次接待黃女士,當時許多人在場,談起往事不堪回首,實在不便追問。
目前,黃美之女士擔任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最近獲得懷俄明州優科樂士(Ucross)基金會的邀請,將在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七日期間,進駐該基金會專設的寫作坊,專心寫作。
所謂優科樂士基金會,是一個專為全球語文及視聽覺藝術家所設立的著名公益團體,以提供文字及藝術工作者一個自然寧靜的創作環境。該基金會每次僅接受八人申請,所以由申請到獲得邀請並非易事。
跌倒後再爬起來,所要走的路比別人艱辛困苦。但是她不斷的努力,終於有所成就。在這個世紀中,受過傷的中國人很多很多,她希望這個國家能真正走上民主法治的康莊大道,以免別人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我為她的菩薩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祝福她有個美好如意的晚年。
五月 六日 星期一
中午,與大陸特異功能師陳竹、相聲家姜昆會面,用餐時,陳先生跟我談了許多為人治病及特異功能表演的心路歷程,我聞後,對他說︰「你用的是『功』,要有『道』才行啊。」
佛教非常重視「道」,開始學佛稱為「入道」,發心修行謂「修道」,覺悟真理是「悟道」,修行上證果叫「證道」。在佛教生活的體驗中,發心就有「道心」,正念就有「道念」,莊嚴威儀是「道人」,住持正法是「道場」,學佛路上有「道友」,升等評鑑依「道業」,與人相交首看是否有「道氣」,任何事情無不重視「道」,可見「道」對佛教徒的重要性。
一般社會上,以「道」見稱的詞句也很多,例如︰秉公執法是「公道」、扶危濟困是「仁道」,遵章守紀是「正道」,人品高尚是「厚道」,見義勇為是「人道」,尊敬長輩是「孝道」,兄弟友善是「悌道」,賢妻良母是「婦道」,對人熱腸是「古道」,誨人解惑是「師道」,評論民風是「世道」,忠誠老實是「地道」,分清是非是「說道」,前景美好之路是「康莊大道」。
如今,常感慨守「道」的人越來越少,說「理」的人卻越來越多。現在的年輕人不僅與「道」相距越來越遠,而且更背「道」而馳,真是不禁讓人慨嘆!記得宋朝惠南大師說︰「道,如山越升而越高,如地越行而越遠。學者卑淺,盡其力而止耳。惟有志於道者,乃能窮其高遠,其他孰與焉?」
我希望弟子們永懷「道心」,秉持「中道」的精神作風,實踐「八正道」,大家同以「菩薩道」的慈心悲願,將佛法弘傳全球。
離美將即,召集西來寺和佛光會住眾,與慈容等為大家的工作作了一點調整和指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將於八月在巴黎召開,我希望慧傳能早日前往,做好籌備工作。西來寺方面,徒眾要求常住委派一位當家,經過推薦,滿亞是適當人選,此外,我期盼滿亞能於西來寺推動文教工作,造就弘法人才,同時也請依超和宗元同去協助法務和成立寫作坊及翻譯中心。
下午,前往蒙地精舍,探望史國良,他為我一一展示近日的十幅畫作,其中一幅「老母親的心願」最令人動容。畫中的老母親白髮蒼蒼,一雙布滿皺紋的手小心翼翼地點亮了佛前的油燈,口中唸唸有詞,默默地祈禱,為遠方的兒子祝福。
五月 七日 星期二
徒眾對我的健康都非常關心,只要有關糖尿病的醫學常識,就會主動收集,最近他們從報上剪下一則吳豪生醫師的文章給我參考,感念他們的用心,也為備忘,特摘錄如下--
糖尿病常常會併發許多其他病症,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病變等,對人體有相當大的傷害。
糖尿病可算是遺傳性疾病,但單純因遺傳而發病的例子不多,大部分都是因後天因素而發病為多。所謂後天因素如年齡、肥胖、暴飲暴食、壓力過重等。目前並沒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若能依病情程度配合飲食及規律的生活,並定期接受檢查,就可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只要控制得當,可以過和健康人一樣的生活。
糖尿病的預防與病情控制、改善,最好的方法是從控制體重、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下手。在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醣類、脂肪、礦物質、維生素這五大營養素,仍是需要均衡攝取。
但是醣類(包括澱粉質物質)的攝取量則必須注意,最好由醫師或營養師依個人情況給予建議,一般來說,甜食及醣類因對血糖升降有直接影響,通常需要減少。
而改變飲食習慣,正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法。少油、少鹽、多食用天然食品及蔬菜,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各種蔬菜及纖維質較多的食物,較有利於患者,但如地瓜、馬鈴薯或甜度高的食物像蜂蜜、香蕉等,都應節制。
此外,水果也是很好的天然食品,但因水果中含有多量的果糖、澱粉和醣類等,所以較甜的水果,分量攝取少一點;不甜的水果、如番茄、番石榴就可以多吃。同時將新鮮水果打成果汁,會破壞維生素C,放置越久損失越多,所以最好還是吃新鮮水果。
糖尿病患者,對日常生活的飲食控制都需要相當注意,但一旦身體狀況較佳之後,便不再注意,也不保持運動,將會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持之以恆的日常飲食控制、運動、按時服藥,是糖尿病者必須要遵守的。
下午搭機回臺灣。
五月 八日 星期三
在飛機上,翻閱了好幾種雜誌,有幾篇報導值得了解,如︰
在國際場合有時不宜用手勢代替語言,因為在不同的國家,它們分別代表不同意義,像--
◎OK手勢
法國︰你是一無是處的人。
日本︰請找給我銅板。
巴西及地中海國家︰一種猥褻的手勢。
◎拇指與食指交疊
大多數國家︰錢。
法國︰某件事很完美。
地中海國家︰一個粗鄙手勢。
◎豎大拇指
澳洲︰把你的也立起來。
德國︰第一名。
日本︰第五名。
沙烏地阿拉伯︰我要贏了。
馬來西亞︰習慣用拇指指物而不用食指。
◎張開手掌
希臘︰打從遠古時代就是一種侮辱手勢。
西非︰你有五個父親,等於罵人是狗養的。
◎拇指朝下
大多數國家︰某事不對或不好。
根據一項國際反貪污聯盟國際透明度組織的報告,該組織以全世界五十四個國家為對象,針對企業界人士所作的國際性調查--
國際企業人士認為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肯亞是全世界貪污風氣最盛的國家;紐西蘭、丹麥、瑞典、芬蘭、加拿大的官員,是最不貪污的。
亞洲地區,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共被列為貪污風氣最盛的國家,其次是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臺灣、南韓、及馬來西亞。
新加坡、日本、香港,則是亞洲地區,最不貪污的國家。
在南美洲,智利的貪污風氣名列全球第二十一名,是該地區最無貪污之風的國家,其次是玻利維亞、墨西哥、厄瓜多爾、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是南美貪污最盛的國家。
南非官員貪污之風名列全球第二十三名,是該地區最少貪污的國家,其他依序,則為埃及、烏干達、喀麥隆、肯亞、奈及利亞等。
晚八時二十分,抵桃園中正機埸。
五月 九日 星期四
上午九時,參加臺北道場例行的工作會報,分別請慈莊、慈惠、慈容向大家報告,分享這一個月來從香港、曼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這一路上的弘法情況,以及美國副總統高爾先生訪問西來寺的經過。
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徒眾對在海外弘法的概念,知其不足,而懂得要自我充實。
下午,南下臺中,晚上在東海道場和中部地區的苗栗講堂、頭份禪淨中心、豐原禪淨中心、佛教光明學苑、彰化講堂、員林講堂等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講話,要多講「中性」的話,不要講「好」,也不要講「不好」;讚美的話多說,批評的話少說。
◎有所見就有所感,故有人有事的地方就有意見,有「意見」並不是不好,而是要懂得去「採納」、「過濾」。
◎化「緣」是無盡意,有緣才會結緣,但是要結善緣、好緣。
◎本身沒有佛法,自然說不出有佛法的話,慈悲、熱情肯為人服務,比講經說法更容易度人。
◎如何有佛法?慈悲、關心、祥和、真心、待人親切,清潔整齊等都是佛法。
◎要常檢點自己的心,如果不了解自己,如何去了解信徒的需要?
◎任何團體要健全必須靠青年,故培養青年是每一個團體的希望。
◎一個人若能在尊重與包容下,不比較、不計較、不傲慢,自能快樂。
◎為要做事必須忍耐,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為領導者必須要學習低下、忍耐、吃虧。
◎能忍才能不受傷害,能忍才能興隆,能忍才能波羅蜜(通過)。
◎對屬下要包容其缺失、不足,多關心、愛護,不要太認真,多一份體貼,自會少一分對立。
◎被人嫌沒有用的原因,不外是不會做人,或做事掌握不到重點。
◎每一件事要付諸行動時,要先想到做它的最初「動機」,才可以減少錯誤。
◎修行要「人性化」,不要標新立異或故做神祕;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非不食人間煙火。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弟子,我如何領導?徒弟在我心目中,我總是抱著「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
心態跟大家相處。
我待人用的是一顆心,所以人人與我接觸都會喜歡我。
年輕人對「老人」總是不太喜歡親近,怕嘮叨、怕代溝,但在我印象中,不曾感覺有人嫌我老或不喜歡我。
我的個性,不分年老、年輕、是男、是女,我都能跟他們相處。不僅可以打破年齡界限,且我雲遊到世界各地都很自在、安住,具有「地球人」的性格。
我不容易記得人家的錯誤,就算對方真的很壞,只要有一點好處,其他的壞,我也都忘記了。
過去有不少人欺侮我、傷害我,但現在有求於我時,我也會去幫助他,因我沒有仇恨的心。
人與人相處,貴在一顆心,我感到大家都不怕我,是我最快樂的事。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早期跟隨我的弟子,都沒有嫉妒心、比較心,有肚量肯提拔後學。現在徒眾儘管有千人之多,但對常住、對身為師父的我,都不曾有異議,這種印心的感覺,讓我發願來生還要當和尚。
五月 十日 星期五
今日前往埔里靈巖山寺,參加三壇大戒法會中的二壇請戒及懺摩儀式。
每次到靈巖山寺,妙老總是會到我的住處看單,今天我搶先一步,到他的寮房拜訪,並和他約法三章,今後彼此要「不來不去」,省掉這些客套。
妙蓮長老提倡的是淨土法門,在其寺院四周,都可以看到他對信眾開示的法語,如--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聲接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彌陀
佛來。
◎修淨土法門的原則,就是要持戒、要念佛,持戒才能老實念佛,老實念佛才能守戒清淨,一隻腳走不了路,一隻
翅膀飛不起來,都是有連帶關係,相互助長。
◎想健康,心性要安靜;心性不安靜就是一個病根。心有病,身就不會健康;身有病,心也不會安寧。身心互相協
助也互相殘害,但你要協助,萬不可殘害,要自求多福。
◎三寶不能沒有信眾,沒有信眾,佛法就沒人護持;信眾也不能沒有三寶,沒有三寶就沒有師父,沒有僧眾,那法
身慧命如何長養?所以在家、出家是互相依存、互為需要的。猶如兒女需依父母教養,父母更需要兒女孝敬。
◎有人才,國家一定強;有僧才,佛教必定興隆。人才要訓練,僧才要修持,如何訓練修持?為師者要慈悲培養,
徒弟者則要依教奉行。
◎想要面相好,不必花錢整容,只要修忍辱波羅蜜,見人就微笑,微笑的供養就會得到對方好相視我。看人家作好
事能歡喜讚歎,相馬上就會好看;妒忌人家好事,心生瞋恨,相馬上即成惡鬼。供養佛菩薩的像,這也是修相好
端正的最好因。也不能有壞性子,壞性子害人,怎麼會相好?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印光祖師自稱「常慚愧僧」,就是要常常生慚愧;我們一念忘了慚愧、懈怠,種種不良習氣就來,真可怕,要常
懷慚愧。
◎人要能在團體中受訓練,否則孤陋寡聞無智,容易懈怠不會進步。就算是有善根的人,環境太自由了也易墮落,
下根的人能守規則,住在好道場,都會改變下劣習氣轉成中、上根。所以想修道絕對要安住道場、親近良師、
依伴好友才有成就,慎勿依自煩惱而動,要自降心魔。自求安樂,自成人,自成佛。
◎修行用功要能動能靜,若只愛靜怕動,則如何能在動中作大佛事,普渡眾生?若只好動畏靜,則如何能入寂靜
三昧、求定慧解脫本?靜的時候不嫌寂寞,正好自修加功德;動的時候不嫌煩躁,正好利他求福慧。
◎依佛法修,舉步動念都含藏無量的好處,所謂好處就是能令你消業障、得福慧、度生順利,最後與一切眾生同等
離苦得樂,究竟圓滿佛果。這種好處哪裡找?只有在佛門才有。
◎想要千人頭上走,先在萬人腳下行。想在世間做個完美的人,先要經一番相當的學習磨練。木頭想做成器具,也
要經千刀萬斧地鑿鉋;若想刻成佛像更要施精細之工,不經刻磨永遠是個木頭。木頭做成器具只能供人使用,雕
出佛像來就受千萬人禮拜。所受的苦不同,得到的代價自然也不一樣,你要勇敢接受磨練,這就是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吃得菩薩苦,方能成佛道。
◎我們做事情總想要得大利益,那心就要發得充足,要精進無畏,不要太愛惜這身體,此臭皮囊生來就懶惰,怕勤
好放逸,無始以來身口所造的惡業太多了;要好好禮佛求懺悔,使身心清淨,還要多修苦行、行菩薩道,令它轉
成有大用,能圓滿福慧,加被眾生。
◎別人有好的事情,我就心生歡喜讚歎,希望他好事能成就,別人不好的事情,總要代他念佛回向,希望他壞事做
不成,這是保育你的善良心,長養陰德,否則萬事不關心,變成陰沈。
◎不怕你業障深重,但怕你不懺悔。洗浴,身即清淨;懺悔,心即安樂。千年暗室,一燈照明。所以古云︰天大的
罪業,禁不起一個「悔」字,但自今後,必須要改進行為,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吃虧、讓步,眼前看是輸了,但是最後的勝利、最後的安樂還是你。這種大利益你不要?要恭送別人?請學一分
「傻」,培三分「德」。那你就是勝利家、大贏家了。
◎別人對你不高興,要檢討、力戒,切勿怨人;別人對你恭敬,要真誠反省何德何能,切勿自傲驕慢,我們雖無福
慧利益人,但不能不努力增進德業以利將來。
◎我們有這個身體來用功,都是父母所賜,不能忘本,不能沒良心,父母健在者,要回向他們增福壽;父母過去
者,要回向他們生西方。這是學佛者最重要的孝道,世間孝道哪裡有如此的偉大真實?
五月 十一日 星期六
昨天才約法三章,彼此「不來不去」的妙老,一大早就來看單,並邊走邊說︰「我是不來而來。」真是一位性情中人。
上午,參加三壇大戒法會中的二壇正授。
妙老在提倡念佛之餘,對信眾的請法,每一個問題都以翻閱方式,張貼在走廊上,很富創意,也方便來往遊客信徒們翻閱,看答案。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給信眾參考--
◎如何使婆媳之間和睦相處?
媳婦要想︰丈夫是婆婆辛苦培養大的,現在將兒子交給我,我應該感謝她才對,要將婆婆當成親生母親來孝敬。做婆婆的也要想︰人家也是辛苦把女兒栽培成人,嫁到我家來,幫我照應兒子,我也要感謝媳婦才是,要愛媳婦像愛女兒一樣,大家互相感恩。
◎如何使相貌端正莊嚴?
想使相貌好,要修忍辱波羅蜜(不妒不瞋),見人要微笑,看人做善事能歡喜讚歎,乃至供養佛菩薩像及鮮花,也都是修相好端正的因,但不能有急性子,相隨心轉,要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如何才能得富貴?
想要富貴要隨力布施,今生「富」是前世修來的,想保持富有,就要繼續布施。想「貴」就要保持品格尊敬他人,你想貴卻把別人看得那樣賤,一個人心裡沒有貴的種子,怎能貴得起來?你尊敬人,人不就尊貴你了嗎?
◎你知道大福報不一定要花錢嗎?
只要用你的善口、說一句好話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心、令對方成就,都是修大福報,乃至勸導別人發心種福田,自己也同樣得福報。
◎要怎樣才會有人緣?
出錢出力、濟世利民、供養三寶能廣結善緣。能修忍辱波羅蜜--處處吃虧,同人家和合,得到人家讚歎欽佩,是結人緣最好的方法。
◎對人說話就發抖怎麼辦?
沒有福德智慧,業障又重的人,到臺上一站兩腳就發抖,話都講不出來,那就要多念觀音菩薩,業障消,福慧增,就能解脫「大眾威德畏」,說話就自如了。因為觀音菩薩號「施無畏者」。
◎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要多生慚愧,多多念佛、拜佛以消業障,進一步要廣修福報成就人。這樣就能處處自在、處處快樂,那不就事事如意,件件稱心了嗎?
◎消除煩惱有什麼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學忍辱,心量要大。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對方設想,順從人意,讚歎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說也不存於心。這樣不但沒煩惱,別人看到你還歡喜呢。這是消除煩惱的好良方。
◎如何化敵為友呢?
你的冤家就是沒智慧才惱害你,只要以虔誠心、慈悲心與他和合,有什麼人不能感化呢?化度冤家就如化度親人一樣,表示你凡夫心已去除,完全是佛心了。佛無敵人,佛魔一如。
◎人在世間上應該爭什麼?
要安住世間、與世無爭,一切是人家的好、人家的對,唯我慚愧。但在佛法上就要爭,對成佛要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要力爭上游。
◎你會看不起人、會恨人嗎?
把你那看不起人的心,轉來看不起自己無福無慧;把你那瞋恨人的心,轉來瞋恨自己太沒有道德。這樣就有智慧了,能做一切利人的事情,那誰不把你當佛一樣來恭敬?
◎為什麼利益人還要感謝人呢?
因為利益人就是利益自己,所以不但不要人家答謝,還要感謝他。如果沒有這位可憐人受你利益,你就沒有對象可修福、修慧,要想快樂,則要多做苦難中難做之事。
◎為什麼眾生難度仍要度?
度眾確實不容易,每個眾生都有無量無邊的業障,有時給他吃得好,睡得好,還不一定滿意;菜燒得那麼好,不但不理會你辛苦,還要嫌這不好,那不好。佛法說,一切眾生都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為了大家不要再受苦,還是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以結好果,還是要不捨每一位眾生,因為每一位都是過去、未來互為利益的人。
◎怎樣為自己爭口氣呢?
你行為好,人家自然敬重你,行為不好,人家就不把你看在眼裡,好壞全在於你自己,人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上進,發揮自己的才華,這樣才能福慧雙修,受他人尊敬。
◎你想開智慧嗎?
放下人我是非,聽從善人教導、耐心學習奉行,則你不單有智慧,還有大福報呢!不能從善如流的人,則你的智慧福報都必有限。
◎你知道世界上最補的補品王是什麼?
念佛就是最高的補品,因為一句「阿彌陀佛」具足萬德,念阿彌陀佛--有罪障消罪障,無罪障增福慧,有生死了生死,無生死得解脫,念阿彌陀佛,使你成佛道,這才是最高的補品王。
◎修行的功德也有倒閉的時候嗎?
我們修行的功德,只要一動瞋恨心--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那你的功德就倒閉了。所以要修忍辱波羅蜜,千萬不可動瞋心啊。
◎什麼是真正的不二價?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價,修善決定有樂報,造惡必定受痛苦,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五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昨晚,由靈巖山寺回佛光山。
一大早,得知榮獲今年「慈暉獎的十大愛心媽媽」在馬枝安領隊帶領下來訪。中午十一時,在如來殿會議室和這十位愛心媽媽及其家眷見面。
打從心裡表示對大家的尊敬和支持,更歡迎愛心媽媽到佛光山來。在世間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看好不看壞,身為殘障兒的母親,代表了一份包容與慈悲,不時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我出生時,有幾年的時間,臉一邊是白的,一邊是紅的,鄉民都說我是妖怪,母親仍然很悉心的照顧著我,有時還用繩子把我扣在家裡,怕我外出被人家欺侮。今日我略有力量貢獻給社會,完全是我母親的賜與。
佛教是很推崇孝親的宗教,佛陀的母親在生下佛陀七日就往生了。佛陀成道後,隨即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也曾到地獄去救母親。一部《父母恩重難報經》更是強調孝道的重要,僧眾雖然出家卻更懂得要孝順父母。
殘障兒的痛苦比一般人為多,碰到不如意就以哭、鬧來發洩,藉此引起他人重視。殘障兒的父母並不因此而捨棄孩子,反而更加倍珍惜這殘缺的生命,進而能夠開發深度的生命潛能,就如海倫凱勒、愛迪生……。所以有時殘缺是很美好的,可將其轉為長處。
一位信徒,生了一個不會走路的殘障兒,剛開始無法接受,也怕人家知道,覺得沒面子。但自從接觸佛法後,觀念大為改變,對這個殘障兒,已不再認為是包袱或是來討債的,她對我說︰「這個殘障兒是來教育我的,我今天在世上名位財勢都有了,所以觀音菩薩在考驗我,為人母親能付出多少愛心?我信仰觀世音菩薩,更應該實踐觀音的慈悲,將愛付出。是他在教育我,所以我更懂得珍惜。
在我的家庭中,其他健康的孩子都只知道自己的玩樂,反而忽視了我這個母親的感受,每當我情緒低落時,殘障的孩子,都會用真純無邪的神情說︰『媽媽今天沒有笑,不漂亮。』真正懂得我的感受,安慰我的卻是這一位殘障兒。讓我無怨無悔的對這一個孩子,付出全部的愛。」
臺灣社會的種種亂象,如果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有愛心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殘障子女的菩薩心腸,社會必定能成為淨土。
晚七時三十分,於東禪樓和職事們的「師徒時間」裡,對徒眾的問題,提出我的看法。
◎懂得做事的人,會越做越法喜,越有成就感。一個人若無真心,做事易起煩惱,且浮而不實,是成不了事業的,
一份「真心」,內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謙虛等美德。
◎我不懂得看帳,但卻懂得看因果,因我深信合乎因果比合法更重要。
◎一個人的威儀、精神、宗風,從「合掌」中可以看得出來,合掌又代表了真善美。「合掌」才能與佛心相應,
才能有正心,才會有倫理,才能做到尊重與包容。
佛光山的弟子,今後更應確實做到接物處世中,時時不忘合掌!
五月 十三日 星期一
應教育院院長慈惠之邀,上午九時,參加叢林學院的院務會議,和教育院的職事交換一些意見,如--
1.如何招生?
2.如何辦好研究部?
3.如何做一個好老師?
4.我對教育的看法?
5.我對學院的建議?
我對身負教育工作的徒眾,勉其--
◎對師資要全盤了解,教職要互相支援,故和眾很重要,當然還要注重現代管理。
◎對學生的問題,要評估整個因緣條件,不可做片面的決定,尤其在輔導時,更要了解對方的想法、興趣、需要,
給予協助。
◎從事研究工作者,要有基本著作或一系列的文章發表,這些比文憑更為重要。
◎教學方法要依學生的根器,不時調整更新,不可一成不變,要多用心觀摩他人的教學方法。
◎對學生不如法舉止,要耐煩諄諄善誘,多鼓勵多給予信心,傷害對方,只有使他變本加厲,要多付出愛心,不要
和學生對立。
◎老師的話,學生都很介意,故不要輕易一句話就否決,要在沒有傷到對方的尊嚴下教育,才能受用。
◎學生會提意見,比較好辦事,至少知道問題所在,沒有聲音,則無從下手,故要鼓勵學生多發言多表示意見,
並要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及表達能力。
◎真正高明的老師和學生是不講「道理」的,能依其意願,滿足他們的所求,並能大事化小事,用打罵方式是在
沒有能力下,才使出的下策。
◎每一班學生學習能力差距大,是很正常的,因人的資質、能力、根器不同,學習能力自然有差距。
◎「好」學生在榮耀、鼓勵中長大,「壞」的學生在鼓勵、讚美、輔導中可以成就。也就是說對成績差者,要多一
分鼓勵,成績優秀者,多給予讚美。
◎沒有事務的經驗做不好事情,也讀不好書。會做事的人,才會懂得如何讀書。工作中不要嫌苦、不要嫌累、不要
嫌忙,否則如何做事?
◎學生不安心,老師要負很大的責任,學生與學生間的問題,彼此可以交談;學生與老師間的問題,不外是老師
不公平,不平自然就鳴。要公平,就要讓學生服氣。對學生的天分要善加利用,因才施教,以愛心、真心、善
心對待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力、發揮力、辨別力。
◎在教學、輔導上,要自我要求比學生對我們的要求還要嚴格,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晚七時,在學生週會上,勉學院學生︰
◎每一個人要懂得自己,更要知道自己的前途,不看一時要看未來,不看自己要看大眾,不看一地要看世界。
◎對世界潮流訊息要知道吸收,才不會與社會脫節,儘管各人思想不同,但常住的宗風理念,則要去體會。
◎學生受教育,在教學上要求老師是權利,但不要太在意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在學習中,要發心照顧天下的芸芸
眾生,不要去計較是否有人關心,能如此即是表示有力量者。
◎外在的環境沒有絕對的順遂,只要心平就會滿意,能接受多少無理的要求,就會有多少佛法的方便。而「忍耐」
是解決問題的妙方。
◎弘法在於是否有願心,不在於國內或海外,一切皆要隨順因緣。出家人的生活,原本就要隨緣自在,隨遇而安。
五月 十四日 星期二
後天,五月十六日就是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紀念日,長達一年的系列慶祝活動,也將在後天正式展開。三十年來佛光山到底做了些什麼?如何認識佛光山?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報章上,有篇報導可以說明--
什麼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這是多麼親切而又現代的新理念。
人間佛教︰緊緊抓住了現代人的文明渴望--既要幸福美滿富貴,又要精神的開展與昇華。
人間佛教︰即挖掘了人們的青春活力,又釋放了內心的智慧與慈悲。
無論你是政農工商,還是影視傳播;是學術文化,還是自由事業;是男女老少,乃至動物、植物,頓時之間,紛紛在這人間的舞臺湧現……。
究竟,什麼是人間佛教呢?大師說︰
人間佛教,既不是新發明出來的,也不是新創造出來的。遠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三十五歲成佛之後,他沿著恆河流域走遍十六個王國,每日說法不倦,所教化的對象包括︰國王大臣、販夫走卒、學者專家,乃至妓女盜賊。
佛陀出生在人間,出家在人間,修道、弘法、度化眾生、成道、涅槃,都在人間,這說明了︰佛陀,他是人間的佛陀,而佛陀的教法,就是「人間佛教」。佛光山與人間佛教
佛光山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乃遵循佛陀的本懷,以合理的經濟生活,重視家庭和諧,開創幸福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實在人間,融入於生活,進一步開發內心能源的佛法教化。
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經提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主張;近代又有太虛大師提出︰「人成即佛成」的方向,佛光山星雲大師則以具體的行動落實了上述的理念。那就是︰不需離開世間另外去找尋修行的方法,在現實的人間,在當下的生活中,除了講經弘法是修行,舉凡︰服務大眾、福國利民、五戒十善、正見正信以及布施結緣、慈悲喜捨、四弘誓願、三皈五戒都是修行。
更近一點的說明︰行住坐臥、瞬目揚眉、起心動念,無一不是修行。
星雲大師為佛光山訂定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更是進一步的從自身的修行,擴大到菩薩道的利益他人。所以--
人間的佛陀,不會捨棄任何一位眾生;
人間的佛教,不會否定任何一種善法。
人間佛教所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及現實生活的美滿。
人間好的生活,就從道德思想的淨化、心靈的昇華開始,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心靈淨化了,亂相的世界,就能轉化成和平的世界。
回顧三十年前,佛光山星雲大師早已前瞻到世界的潮流,首先提出「人間佛教」的宗風,當時不僅不為人認同,甚至受到各種排斥、譏諷。到了三十年後的今天,臺灣佛教界紛紛加緊步伐,也提倡「人間佛教」,甚至從亞洲到歐、美、澳、非各洲。凡有佛教的地方,都慢慢覺醒,一致響應「人間佛教」。無形中,「人間佛教」就成了「現代」、「文明」、「進步」、「實用」的代名詞。
「平等」是民主自由國家努力以赴的目標,但是很少人知道,釋迦牟尼佛遠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發出「眾生佛性平等」的宣言,而佛光山可說是最能實踐「平等」教義的僧團。
由於自古以來的寺院僧團多半僻居山林,以致不能充分發揮佛陀慈悲濟世的本懷,有鑑於此,星雲大師率領弟子走入社會,辦理多種佛教事業,度人無數,就例如︰佛光山首創雲水醫院,出家人親自率領醫師、護士將醫藥送到窮鄉僻壤,並且為老病患者清理環境;提倡將道場寺院建於十字街頭,便利大眾,更於各個鄉鎮設立佈教所,方便信眾前往聽經禮佛。民國六十四年開始,佛教傳統的大座講經活動步入國家殿堂,座無虛席,星雲大師目睹後到的聽眾無法入座,索性邀請他們一齊坐在臺上,此舉讓信眾們感到無比溫馨。
多年來,星雲大師一直提倡「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這可不是一句口號而已,每當法會人多時,大師總是率先將自己的寮房讓出來給信眾休憩,功德主會期間,經濟部顧問高呈毅先生就曾經在他的房間安榻數日,自此感念不已。最了不起的是,他突破窠臼,以制度來保障緇素二眾平等的權益。凡是入室的在家弟子,男眾稱為「淨士」,女眾稱為「師姑」,大師不但手擬規章,讓他們與出家弟子擁有一樣的權益,更明訂「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必定要有在家徒眾參與其中,共同開會擬定各種決策。
大師退位以後更將全副精神放在信眾身上,民國八十一年起,他在全球遍設佛光會,並且極力推行「檀講師」制度,成立各種講習會,讓信眾能從弟子晉升到講師,從而擁有更多的空間提升自我,奉獻佛教服務大眾。
佛光山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國際化的追求,不遺餘力,除了成立國際佛光會外,還有國際佛教促進會,該會的工作包括國際間各教會、教派、教團的聯繫,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發展,加上編譯書刊、承辦國際會議,以及一年五百餘位國外重要貴賓的接待。
在海外創建道場,備極艱辛,佛光山寺目前在海外十九個國家共設有六十三座道場,其中,在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還被譽為「西半球第一大佛寺」、「西方的紫禁城」,澳洲的南天寺,則是「南半球的第一大佛寺」,南華寺為「非洲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寺並且和亞洲二所具有代表性的佛寺締盟為「兄弟寺」,其一是韓國的通度寺,另一所是泰國的法身寺。佛光山創辦的普門中學,也和美國、韓國結盟,另外在香港、馬來西亞、南非設立佛學院,在美國、大陸創設大學。
佛光山還舉辦過世界佛教史上首次的「顯密融合學術會議」,有來自世界十九個國家地區宗派領袖與高僧參加,另外承辦過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世界佛教青年學術會議」等國際性重要會議。
世界佛學會考,是佛光山寺推動國際弘法活動的重要里程碑,六年來,全世界總報考人數從當年的一萬餘人躍升至去年的一百萬人,預估今年的世界佛學會考,至少有二百萬人參加。這項數字,足以列入世界金氏紀錄。
為了推動佛教國際化,星雲大師風塵僕僕,不但成了空中飛人,奔馳於世界各國,還飽受舟車勞頓,泰北、印度、南非、中國大陸偏遠地區,以及先進的國家,都有他的蹤跡。
三十年來,大師在國外弘法超過一千場,並有一百萬人以上國內外信徒皈依在他的座下,今年在馬來西亞的一場演講,聽眾就高達八萬人,而香港紅磡體育場每年六萬人次的演講會,只能算是中等規模的弘法活動。
除了佛教的國際化,大師特別重視各種宗教的交流,佛光山去年就曾經和天主教合辦過世界性的「佛教與天主教對談」,羅馬教廷還派出樞機主教安澤霖與會。
推動佛教的國際化,讓世界政壇以及文壇巨擘讚譽有加,例如美國的副總統高爾、蘇聯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等都曾經到過佛光山寺或美國西來寺拜訪。
為了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大師舉重若輕,以「忙」為樂,身忙心不忙的步步生蓮花,一雙僧鞋踏遍了全球各角落。
星雲大師自佛光山住持退位以後,不但沒有清閒下來,反而加倍的忙碌起來。因為前面的二十年,佛光山已經率先改變佛教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走向城市,深入社會,關懷群眾,超越國界,弘化全球。
一九九○年,中華佛光協會首先在中華民國臺灣籌組,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假臺北國父紀念館召開成立大會。到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來自五大洲三十個國家,五十一個地區的代表四千餘人參加。大會由星雲大師主持,美國布希總統、中華民國李登輝總統等均派代表傳達祝賀。會上大師發表了「歡喜與融和」的主題演說,指出佛陀的「以宇宙為心」是佛光會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因此不分地域、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也不分階級。
國際佛光會根據宇宙心的基礎,發揚如來的精神,是以世界觀弘揚佛法,以人間性落實生活,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覺智辨別邪正。大會並議定每年五月十六日為「國際佛光日」。
國際佛光會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推動國際弘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在臺灣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有來自世界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地區代表兩萬多人出席。大師提出「同體與共生」的理念,將慈悲、平等、融和、包容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一九九四年大會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盛況如前。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舉辦的第三屆國際佛光會會員代表大會中,「尊重與包容」的大會主題延續一年,為任重道遠的佛光人規畫出尊重生命,重視人間,放眼未來,前瞻真理的方向。
今年將在巴黎舉行的大會,大師有鑑於全球社會動盪不安,亂象橫生,為佛光會樹立「慈育更新」的共識,認為只有慈悲的力量才能對目前亂象充斥的世界重新孕育更新。
五月 十五日 星期三
繼續昨日報上的報導如下--
佛光山的佛化事業,除了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外,更以佛教成為海峽兩岸的交流的最好溝通橋樑。
民國七十七年,當海峽兩岸還為了運動會上代表國名稱爭執不下時,星雲大師已在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所舉辦的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為海峽兩岸佛教會巧妙定名,使兩岸具代表性的佛教團體終於創紀錄地坐在同一個會議廳裡。此舉讓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八十幾個佛教團體代表一致稱道為︰比奧運模式更具意義的「星雲模式」,如此的誠意和具體效果,使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具函邀請大師造訪中國大陸,從此跨出兩岸交流的一大步。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大師率「國際佛教促進會弘法探親團」踏上神州,吹起了一陣「星雲旋風」,也為兩岸關係投下問路石。
此團成員包括學術顧問傅偉勳、唐德剛及作家、記者等七十多人。行程東自上海,西到敦煌,北至北京,南抵成都。期間大師應邀為北京、清華、人民大學講演,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佛學院、現代文學館、北京中國文化書院座談。一路上不斷布施結緣,贈出數百套《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及個人著作;捐贈聾啞學校交通車與醫院救護車、提供獎學金等。一趟大陸之行,不僅提升中國佛教的士氣,促進佛教文化、學術研究的交流,更超越海峽兩岸的政治現實。使得北京知識界回響頻頻,間接促使三十名博、碩士皈依佛教。名作家白樺更以「芬芳的餽贈」為文,感念大師這一大陸行,給中國大陸的正面影響。
此後,佛光山與大陸在學術方面交流,繼續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於七十九年八月主辦「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團」,為國內首次主動探訪之舉;派依淳、依昱法師於七十九年十月八日參加敦煌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八十二年四月三日,邀敦煌科學研究員寧強至佛光山講演;八十二年五月二日,招待上海復旦大學姜義華教授參觀文化事業;八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國人民、北京、南開、吉林等大陸二十多名教授學者至佛光山與大師座談;此後陸續有大陸學者來佛光山訪問。
在文化方面,八十年十二月八日「敦煌古展」在佛光山開幕,造成臺海轟動,不僅有當政者︰李登輝總統、行政院院長郝柏村、高雄市長吳敦義等多人參觀,各地中小學教師也來研習,中視「繞著地球跑」節目特別錄影報導,總計有十多萬人參觀,確實達到大師所言︰增進了兩岸文化交流,帶動佛教發展,提供彼此觀摩進步的機會。爾後,大陸名畫家范曾、李可染夫人、北京博物館前副館長于堅、大陸作家訪問團舒乙、鄧友梅等、新華社副總編朱承修等八位記者……,都相繼至佛光山交換心得。北京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節目還特地上佛光山拍攝,並深受「萬人上燈法會」的場面所感動。這些學者們紛紛表示,對佛光山融和現代與傳統的宗風,感受良深。
除了學術、文化、藝術,佛光山還與大陸學者合作出版《佛教百問系列叢書》、《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一百餘冊,並將獲得金鼎獎的《佛光大辭典》七鉅冊以不收版權費的方式,交由中國佛教協會在大陸發行。佛光山出版的《普門》雜誌、《覺世》月刊,在大陸均擁有相當的讀者。佛光文學獎、《傳燈》徵文比賽,皆有不少大陸人士參加並獲獎。
在武漢,佛光山還有一所大學。民國八十年,大陸的華東、華中大水災,去年的唐山地震,佛光山、佛光會皆發起全世界信徒會員捐款賑濟……。點點滴滴,不勝枚舉。由於,佛光山超越了政治立場,所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錢其琛、巴西大使沈尤熬等官員,也都造訪佛光山巴西如來寺。更因這分誠懇與積極,使人間佛教的思想播種於中國大陸十四億人心中,像經濟學家千家駒教授的皈依,新觀察報主編戈揚與許家屯、方勵之、陸鏗等人的親近佛光山美國西來寺,都說明也印證了大師的慈悲步履,佛光山的法水甘露,已使大陸人民對佛法越來越有信心了。
歸納出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貢獻有十二項︰
1.世界佛教人口增加。 2.青年學佛風氣日盛。
3.在家弟子弘揚佛法。 4.傳播媒體重視佛教。
5.佛教文物廣泛流通。 6.佛教梵唄受到重視。
7.佛光會蓬勃發展。 8.教育學界肯定佛教。
9.政黨人物實踐佛教。 10.演藝人員皈依佛教。
11.世界佛學會考成績輝煌。 12.弘法佈教跨國越洲。
從古至今,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我們很少見到一個宗教團體在短短三十年間,能夠有這樣一個全方位的成長,對於國家社會人類,又是這樣無遠弗屆全方位的關懷。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只要你立下如星雲大師一般恆久不變的大願、大力、大慈悲,就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有太多事情要成就,因為有太多人類眾生要關心,「心甘情願」的,從最初的「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進而「皆大歡喜」地開發出千手千眼的境界。
佛光山能夠成為今天這樣一個有傳承、有制度,具有多樣教化功能,又有獨特風格的道場,豈是偶然?親耳聽到今年七十歲的星雲大師豪氣干雲地說︰「我每天忙於弘法度眾,課徒著作,深感時間不夠用,所以最近倡導『人生三百歲』。」
「我十二歲出家,今年已七十歲,這期間不曾放過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二十歲任白塔國小校長起,再過十年,就八十歲,這期間我就工作了六十年。這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過五個人,這樣算起來,我的壽命就有三百歲了。」
「一個人如果怕做事,偷懶,如何會有成就?已出家,要將身心都奉獻給芸芸眾生及常住,應盡心盡力去工作,人之會起煩惱心不安,都是因為不懂得用功,時間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養劑。」
真是愧煞娑婆眾生。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