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 Ten Thousand Affairs 12 - Being Aware of One's Frame of Mind 《人間萬事12-悟者的心境》
Chapter 1: Cultivation of Giving - The Value of Knowledge 卷一 給的修行 ■「知」的價值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給的修行 ■「知」的價值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有很多聖賢,我們稱他們為「先知」、「先覺」;反之,有的人不但「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假如是「無知」還好,有的人雖有「知識」,但知識生病了,那就是「愚癡」、「無明」了。所以做人除了要有「知識」,更要知財、知事、知情、知人、知心、知理。茲述如下:
一、知財者要善用:人在世間生活,先要研究與自己有關的問題,例如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金錢,對於金錢經濟,必須要有所知。一個人可以不貪財,但不能不知財的重要,即使現在的大學,都有專門研究與金錢、財務有關的經濟學、財政學。因為金錢不是只為了給我們花用、享受,金錢乃普天之下大眾所共有,有財的人應該要善於用財,所謂「有財是福報,用財是智慧」。善於使用財富的人,如布施、行善,依財成事,以財救苦,這才是財之價值也。
二、知事者要善做:吾人每日的生活,對於家庭的整理,三餐的飲食,健康的保護,朋友的交往,甚至一切事業的經營,都要能透澈的了然於心。甚至一切事不能只為自己做,要歡喜為人而做,為人服務。為己做,小事也;為人服務,大事也。當今社會人口老化,每一個年輕人都負擔二位至三位老人的膳養;其實真正有為的人生,應該樂為天下蒼生的滿足而做,所以「善做」者,則為知事矣!
三、知情者要善受:人是感情的動物,佛教把人類,乃至一切有生命的,都稱為「有情」。雖是牛馬,也有夫妻之情、子女之情,所以情有愛情、交情、恩情。我們享受人間多少的溫情,既然人間給我以情愛,我也要回報給人家以溫情,所以吾人在世間,什麼都可以缺少,就是對人的感恩之情,不可缺少也。
四、知人者要善使:知財、知事,都還容易;知人就很難了。因為事物任人安排,沒有意見,金錢任你使用,也不吭一聲;唯有人,他有意見、有分別,他對於自己喜好的人則愛之受之,對不喜歡的人則厭之棄之。可是人是群居的動物,自古以來多少的帝王,因為善於使用人民,國富民強;很多的團體,善於知人善用,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韓愈說得好:「世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知馬難,知人更難;如果知人更能善使,則又更難矣!所以吾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非得知人善使,否則不易為功也。
五、知理者要善說:「知理」者就是一些學者、教授,古來都稱為「士」。士農工商,把說理的「士」擺在前面,可見對說理者的尊重。在佛經裏,也讚嘆一些傳教士、法師們善說、樂說,提拔後進不遺餘力。現在舉世各國,對於教育的重視,超過往昔多矣,所以每一位學者教授,應該無私的,把知識、經驗、技術,傳授下一代,甚至讓下一代「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才是善說者的偉大之處。
六、知心者要善護:在很多的「知」當中,能知道自己的心,可以說最為重要了。我們的心如猿猴,跳躍不停;心如盜賊,作惡多端;心如烈火,可以燒壞事物;心如國王,能下達命令。但是心也能有善心、慈心;能有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也能有四弘誓願的大發心。如果透過信仰,而對自己的善心好好護持,則人間無有不善矣!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