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3 - The Buddha 《佛教叢書3-佛陀》
What Path? (Cultivation) 什麼是道(修持)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什麼是道(修持)薩遮尼犍是婆羅門長老,有五百個弟子。此人平日自恃甚高,看不起天下人,經常以鐵葉護住胸腹,有人問他為什麼用鐵葉包著肚子,他說:「我怕我的聰明才智會流失掉。」
有一天,他聽說佛陀在各地教化,受到大家的護持、尊敬,心中不免生起妒意,因此帶著弟子直達祇園精舍,故意向佛陀問難:「佛陀!請問什麼叫做『道』?什麼叫做『智』?什麼叫『長老』?什麼叫『端正』?什麼叫『沙門』?什麼叫『比丘』?什麼叫『仁明』?什麼叫『有道』?什麼叫『奉戒』?如果你能一一回答出來,我就願意做你的弟子。」
佛陀明知薩遮尼犍是不懷好意而來,仍然慈和的一一答覆他:
「一、平時勤奮好學,為人正直,身心清淨,滿懷出世的最高智慧,這就稱之為佛『道』。
二、所謂智者,不逞口舌辯才,而能無恐無懼,心胸坦蕩,擇善固執,這就是『智』。
三、所謂長老,不以年高稱老,若能懷抱真理,仁慈愛物,明智通達,心如明鏡,此人可稱為『長老』。
四、所謂端正,並非貌美如花就是端正,如果能棄惡斷貪,明慧無瞋,此人可稱得上『端正』。
五、所謂沙門,不在剃除鬚髮,若能行善止惡,息心斷欲,發心弘道,始可稱為『沙門』。
六、所謂比丘,並非托缽乞食即名比丘;若能捨惡勤修淨行,明慧破諸惡,始可稱為『比丘』。
七、所謂仁明,空口吹噓,用心不誠的人不可稱為仁明,只是虛有其表而已。如果心地清淨,恬淡無欲,樂求寂靜,是名『仁明』。
八、所謂有道,並非救一物就是行道,如果能普濟天下眾生,怨親平等,是謂『有道』。
九、所謂奉戒,不在多言;如果所學不多,卻能依法實踐,終身守道不渝,便是『奉戒』。」
薩遮尼犍和他的五百弟子聽完佛陀開示後,慢心頓息,隨即遵照諾言,虔誠的禮拜佛陀為師。
從佛陀的回答,可以明白修行除了戒相的遵守不犯之外,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實實在在的奉行實踐。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