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2 - Canonical Texts 《佛教叢書2-經典》
A Record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As Practised in India and the Malay Archipelago 南海寄歸內法傳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祖師著作 ■南海寄歸內法傳《南海寄歸內法傳》,又稱《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略稱《南海寄歸傳》、《寄歸傳》、《南海傳》。四卷。唐代義淨(635-713)大師撰。師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山東歷城)人,俗姓張,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二師的西行求法壯舉,於咸亨二年(671),經由廣州取道海路,經尸利佛逝(蘇門答臘巴鄰旁)到印度,一路巡禮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園精舍等聖蹟後,往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又至蘇門答臘遊學七年。經二十五年,歷遊三十餘國,返國時,攜梵本經論約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陽,武后親至上東門外迎接,勅住佛授記寺。其後參與《華嚴經》的新譯,與戒律、唯識、密教等書籍的漢譯工作。自聖曆二年(699)迄景雲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經典五十六部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
本書是義淨大師至印度留學歸國途中,於南海尸利佛逝國所撰,托人齎送回國,內容敘述印度、南海諸國戒律實踐的情形,及寺院生活的狀況,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史料。序文載有當時部派佛教與大乘教團分布的情形。全書共分四卷,四十章,所論皆依根本說一切有部。內容分述如次:
一、破夏非小:一夏九旬的安居,不許外遊,如果中途退出而不能圓滿完成結夏的,稱為破夏。謂比丘破夏,只是不能獲得夏安居的十種利益,位次並不因此而變小。所以比丘受請,宜取受戒之日以論大小,不應依夏而論。如文所說:「即使失夏,不退下行。」
二、對尊之儀:說明(一)面對佛像及親近尊師的禮儀:
1.赤足而行,不容許穿著鞋履,患病除外。
2.偏露右肩,依掩左髆,頭上不戴巾帕。
(二)長途他處遊行,寒國允許穿著短靴,其餘履屣隨處應用。
(三)不得穿鞋旋繞佛塔。
(四)不得著富羅(靴)進香臺(佛殿)。
三、食坐小床:記載西方僧眾進食時所使用床座的高度,方長大小,及進食時應注意的事項。
四、餐分淨觸:說明西方噉食的方法。有淨觸(淨濁)的不同。
五、食罷去穢:記載食罷淨口洗手的方法。
六、水有二瓶:說明比丘常隨身攜帶的十八物之一--水瓶,也就是盛水的容器,有淨、觸二種,淨瓶(瓦、瓷製成)的水,供飲食用,淨手方能持之,必須安著於淨處;觸瓶(銅、鐵製成)的水,以洗觸手,為便利之所須,隨觸手執用,可放置於觸處。此外,並載有水瓶的製作法,及瓶袋的規格樣式。
七、晨旦觀蟲:說明每日早晨觀察水中有無小蟲的各種方法,及以水羅(比丘六物之一,濾水囊)濾水去蟲的方法。
八、朝嚼齒木:說明每日早晨咬嚼齒木(梵語憚哆家瑟詑)的必要,及齒木的大小、材質,並揩齒刮舌的方法。
九、受齋軌則:說明西方僧眾赴請之法,如施主請僧的儀式、供養的食物、使用的器皿、僧眾受供法式等。並述及供呵利底母因緣、大黑神因緣、進食法與南海十洲齋供殷厚的情形。
十、衣食所須:詳細說明出家僧眾的充身六物、十三資具、法服的製作方法、墾植的方式及各地僧伽著衣的差異。
十一、著衣法式:詳載穿著三衣及施紐的方法。
十二、尼衣喪制:記載尼眾五衣的穿著方式、尺寸的長短、製作的材料,以及僧尼死喪時的處理方式。
十三、結淨地法:說明五種淨地法,即:起心作、共印持、如牛臥、故廢處、秉法作。淨地是指比丘可居住而不犯戒的清淨地。
十四、五眾安居:說明出家五眾結夏安居的時間及其開遮。
十五、隨意成規:說明隨意的意義(是指在夏安居結束之日,隨他於三事之中任意舉發說罪除愆的意思。),並記載隨意的作法及懺悔與懺摩的差別。
十六、匙筯合否:說明匙筯可否使用的原則。
十七、知時而禮:說明禮敬的時機、場合。
十八、便利之事:記載處理大小便利的各種細節。
十九、受戒軌則:說明西國出家軌儀並中國出家的程序,及親教師所應具備的條件。
二十、洗浴隨時:記載那爛陀寺澡浴情況,西方洗浴時穿著浴裙的方法,及浴已方食的二種利益--身體清虛無垢穢、痰癊消散能飲食,並浴衣的大小。
廿一、坐具襯身:說明坐具在西國並非禮拜致敬時所用,而是眠臥時用以維護氈席。
廿二、臥息方法:說明西國床、褥席的安置、尺寸及枕囊的材質、長寬大小、樣式,並僧房內佛像安置、供養的方法。
廿三、經行少病:說明經行有二種利益--痊痾、銷食,及經行的時間、方法。
廿四、禮不相扶:說明禮拜的儀軌,如禮拜的對象,一為如來,二為大己比丘;禮拜的方式。
廿五、師資之道:詳載弟子事師之禮,如行止、坐臥、衣食,皆悉如儀;以及師教授弟子之道。
廿六、客舊相遇:記載師弟門徒客舊相遇逢迎應有的禮儀。
廿七、先體病源:說明由觀察身體四大的強弱,得知病源,配合飲食,而療身病;並論及東、西方用藥的不同。
廿八、進藥方法:說明四大不調時所產生的各種症狀,湯藥進食的方法,及以斷食、絕食療病的方法。
廿九、除其弊藥:說明各種不當療法。如服食大小便利、豬糞貓糞等污穢不淨之物,是鄙陋的惡俗,不應學習。
三十、旋右觀時:說明向右邊旋行是為聖制,及漏器觀時法,謂以漏器計時,可以分辨時、非時,而不受重雲暗晝,密雲連宵的影響。
卅一、灌沐尊儀:記載西國諸寺浴佛壇場的佈置、浴佛的方式及造佛形像與用以制底的材質。
卅二、讚詠之禮:記載西方寺院稱揚讚頌佛德的方式。讚誦有六意:能知佛德的深遠、體解制文的次第、令舌根清淨、得胸藏開通、處眾不惶、長命無病。又由於馬鳴、龍樹菩薩所造詩讚極美,而使讚詠在印度、南海廣為流布。
卅三、尊敬乖式:記載僧眾違反禮法的行為,如於大道中販賣佛像求利,以種種邪行活命等。
卅四、西方學法:詳載印度所學五明之一--聲明的內容。
卅五、長髮有無:記敘印度無有蓄長髮而受具足戒者,以其形同俗相,難為護罪。又依長髮有無,分為四類:1.必有淨心,須求剃髮染衣,潔念解脫為懷,奉持五戒十戒,圓具圓心,修律藏,學習經論,弘揚正理,廣化群物。這是最上等者。2.其次,若不出家,則雖處居家,不染私室,具出離心,守持八戒,盡形壽皈依三寶。3.再其次,若有家室,則養育妻子,恭心敬上,慈懷念下,受持五戒,恆作四齋,忠恕在人,克勤於己,作無罪事(經商),以奉官輸。4.至如俗徒,愚癡不識三歸,不持一戒,不解涅槃是寂滅,不悟生死是輪迴,因而常造罪業。這是最下等者。
卅六、亡財僧現:詳述亡僧財物的處理方法。
卅七、受用僧物:說明西方諸寺及中國道場受用僧物的處理方式,並論及應如法受用僧物。
卅八、燒身不合:敘說有初出家者,不明經義,以為燒身便登正覺,而輕棄十劫百劫難得的人身,實與聖教精神不符。
卅九、傍人獲罪:說明凡勸誘他人燒身,詳為勸死者,命終必招波羅夷罪。破戒求死者、傍人勸作者,宜戒慎之!
四十、古德不為:記述本文作者義淨大師的親教師善遇大師的七德及軌範師慧智禪師的德行,並說明親承師誨,燒指焚身不應為。
本書今收錄於《高麗藏》第三十三冊、《磧砂藏》第三十一冊、《龍藏》第一二六冊、《卍正藏》第五十六冊、《大正藏》第五十四冊。日本江戶時代飲光(慈雲尊者)著《南海寄歸內法傳解纜鈔》八卷,是本書的注解書。日人高楠順次郎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出版有本書的英譯本。
.....................................................................
一、說明禮拜的場合與時機。
二、讚頌佛德有什麼功德?
三、試述西方與中國出家儀軌的異同。
四、試述師資之道。
五、試列舉客舊相遇應有的禮儀。
六、本傳對佛教界有何影響、貢獻?
.....................................................................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