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4 - Disciples 《佛教叢書4-弟子》
1. China - Vinaya Teacher Cizhou, Maintainer of Monastic Discipline and Propagated the Teachings 壹、中國 ■持律弘教的慈舟律師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壹、中國 ■持律弘教的慈舟律師慈舟律師行解精進,弘傳華嚴而希心蓮宗,與弘一律師同為民國以來律宗兩大巨擘。慈舟往來南北各地,講經說論,隨處創辦佛教學院作育僧才,啟建共修念佛會及互助往生會等,皆規模昭卓,可謂置佛教於復興之地,救眾生於慈航之舟,影響所及,莫不深為所化。
佛化家庭 心懷出家
慈舟律師(西元一八七七-一九五七),俗姓梁,法名普海。別號慈舟。湖北省隨縣人。父親簡禮,母親黃氏,都是受持五戒的虔誠佛教徒。慈舟自幼耳濡目染,早具善根。
慈舟周歲時,母親依習俗為慈舟舉行「擇業試」,準備了書冊、算盤、小剪刀、小釘錘、念珠等。只見慈舟抓著一本書放到左手,右手又拿起一串念珠緊緊握住,令圍觀的家人嘖嘖稱異。
稍長,慈舟除習儒受教外,更常隨父母禮佛用功。及至弱冠之年,以飽讀儒家書籍,應試中了秀才。之後,便在家鄉設塾授徒,春風化雨歷經十年,其間仍不斷勤攻內典,研習佛經,漸漸而懷出家之志,但以雙親年邁,不克如願。
各地參學 遍師名匠
宣統二年春(西元一九一○),父親西歸,慈舟更覺悟人生無常,再求出家,母親悲泣地說:「汝父往生,汝姪林立,勿得更為老朽,使汝不遂所願,汝出家可也。」慈舟感恩拜別慈顏後,投隨縣佛垣寺,禮照元和尚剃度出家,其妻同時亦投尼庵出家。
是年冬,慈舟到漢陽歸元寺大綸心經律師座下受具足戒,專攻經籍並學戒律。次年回佛垣寺修習淨土法門。一九一二年,在天齊寺結夏安居。翌年夏,慈舟遠赴江蘇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法師,聽受《楞嚴經》。冬赴鎮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禪師參禪。一九一四年夏,復至揚州寶輪寺聽元藏老法師講法華。同年,月霞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慈舟考入,跟隨月霞法師研究《華嚴經》及《大乘起信論》,同學有戒塵、持松、常惺、智光等。一九一六年畢業後,慈舟開始南北參學,行腳朝禮普陀山、九華山等名山古剎。同年,隨侍月霞法師到湖北漢陽歸元寺講《楞嚴經》,及武昌中華大學講《大乘起信論》,首開武漢講經風氣。
慈舟自剃度拜師已來,學經習教,無有一刻懈怠;參訪各地,深修禪、淨、律諸法門,所做所行,皆一本初發心、精進心,耐勞忍苦而得道業成就。
南北弘法 創辦學院
一九一八年春,慈舟應河南信陽賢首山住持慕西法師之請,在信陽開講《大乘起信論》,為其一生弘法事業之開端。講經圓滿,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台山,歸途經北京,前往聆聽諦閑法師講《觀經疏鈔》。及秋,在漢口九華寺輔佐了塵、戒塵兩位法師,主持華嚴大學教務,專弘華嚴教義,這是他辦僧教育的開始。
一九二三年春,慈舟住持漢口棲隱寺。夏天,應杭州靈隱寺之請,開辦「明教學院」,但又因江浙戰事而中輟校務,展轉前往上海靈山寺開講〈普賢菩薩行願品〉,講經結束,又到常熟虞山興福寺協助惠宗和尚辦「法界學院」。一九二五年,到河南開封講《地藏經》,隔年,到安徽當塗講《大般若經》。三年後,應鎮江竹林寺之邀,創辦「竹林佛學院」。次年,印光、真達兩位法師邀請他接任蘇州靈巖山寺法席,成立念佛堂,更得兩位長老親自外護,於是該山成為江南一帶唯一的淨土道場。
一九三一年秋,應福州鼓山虛雲大師之邀,前往籌辦「法界學院」,二年後,在鼓山正式開課,慈舟主講《華嚴經》,一九三六年春講經圓滿,立刻又應邀在福州城內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不久,倓虛法師邀請他前往青島湛山寺,宣講比丘戒相,制定叢林規矩,如持午、誦戒、結夏安居等,使教風為之一振。
同年冬,慈舟受請膺任北平淨蓮寺住持,為了方便照應,於是將福州法界學院遷往北平。一九三七年二月初,在法界學院開講《華嚴經》,到一九三九年秋圓滿。這段時期,慈舟還常在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及天津、濟南等各處開講經論。一九四一年春,慈舟的弟子將歷年慈舟的開示,記錄成《慈舟大師開示錄》出版,為策勵後學之作。次年,慈舟結夏於安養精舍,為眾宣講〈普賢菩薩行願品〉,並記錄成冊,與《毗尼作持要錄》同時出版。
一九四七年夏,慈舟在極樂庵講《佛說盂蘭盆經》,與《佛說阿彌陀經講記》一同刊行問世。慈舟又發心到當地監獄講《地藏經》,不久,因赴福建陳大蓮居士之請,前往福建,路經上海,拜訪興慈、持松諸同學,駐錫在普濟寺。次年鼓山湧泉寺請他再恢復法界學院,而閩北的陳大蓮居士也一再催請,慈舟於是率領學僧數人赴閩北邵武縣,駐錫雙泉寺,並於此結夏,為寺眾及四方參學的人講《四分律戒本》及《四諦要義》。結夏期滿,又赴陳大蓮居士的家鄉泰寧縣,抵達之時,縣民手持香華,迎於郊外,人潮長達二里,所經之處,民眾瞻禮,萬人空巷,鞭炮聲不絕於耳,盛況空前。於是他在城內天王寺講〈普門品〉,又到城南「古台岩」,在岩洞中住洞四個月,講《大乘起信論》。
二十五年間,慈舟馬不停蹄地奔走大江南北,專志於教育、弘法、講學、著述,席不暇煖,造就許多青年學子,並提升佛學教育素質。
捨報辭世 法彙留傳
一九四九年春,應香港佛教界之請,慈舟欲赴港弘法,後因受戰事影響而未能成行,於是就在舍利院為四眾講《梵網經》及《四分律要義》。此時,北平信眾一再堅請,慈舟遂北返,抵北平後,駐錫安養精舍。一九五八年彌陀誕辰日,在安養精舍捨報西歸,世壽八十二歲,僧臘四十八年。
慈舟遺作有《大乘起信論述記》、《慈舟大師自修課簡錄》、《八大人覺經淺釋》、《金剛經中道了義疏》等多種,後人輯成《慈舟大師法彙》行世。
慈舟素有悲天憫人的胸懷,每逢開大座講經,說到一般人放逸犯戒時,不禁悲痛流淚,感人肺腑,因而度化許多冥頑劣根的眾生。慈舟畢生行願,教弘賢首,律持四分,行宗淨土,數十年南北弘化,澤被眾生,是位德、學、行兼備的高僧。又因其博學世典,精通儒理,而能宏傳一乘大教,是近代華嚴學的大師。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