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4 - Disciples 《佛教叢書4-弟子》
3. Tibet - Drogön Chögyal Phagpa, Mahāratna Dharma Prince of the Tibetan Esoteric Tradition 參、西藏 ■藏密奠基者大寶法王八思巴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參、西藏 ■藏密奠基者大寶法王八思巴「大寶法王」是元明兩朝對西藏高僧的封號。
元朝是中國武力強大的時代,對西藏採取懷柔政策,並對其宗教領袖招安之。當時西藏佛教有些儀式與苯教(或譯奔頗教、笨教)混合,所以與元室蒙古族的薩滿教氣息相通。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後,便以西藏佛教作為國教,迎請薩迦派五祖八思巴為國師,賜封為大寶法王,立為天下教主,兼掌西藏政權,此後,開西藏政教合一的基礎,直至元沒,帝師皆由藏僧嗣位。西藏佛教因八思巴而遍行中外,元之疆域,東至海,西及歐洲,南達南洋群島,北至西伯利亞,無不受西藏佛教所化。
出生薩迦 人尊聖童
八思巴(又作發思巴、帕思巴)(西元一二三五-一二八○),西藏薩迦族人。
西元十一世紀時,西藏王族袞曲爵保從釋迦智學習顯密教法,後來在衛州建薩迦寺(西元一○七三年),聚徒講學,逐漸形成了「薩迦派」。此派寺廟圍牆繪有象徵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紋,俗稱為「花教」。教主由袞曲爵保家族世代相承。
八思巴聰穎絕倫,自幼通曉群經,精通密法。傳說八思巴三歲時,便能講喜金剛修法,大眾歎為希有,遂稱他為「八思巴」,即「聖者」之意。八思巴四歲跟隨伯父薩迦派四祖班智達(班智達意為智慧)赴吉莊的帕巴瓦底寺(中尼邊境)參學;七歲能誦經數十萬言,通其大義;九歲時講喜金剛本續《二觀察》,因而聲名大著;十歲,在拉薩大昭寺受沙彌戒,從傑隆堪布聽受「三百學處」。
冊封國師 統領西藏
宋末元初,西藏佛教正是薩迦派的盛世。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西藏成為其領土的一部份,因之對西藏佛教表示尊重。元世祖忽必烈未登基前,曾率兵南征,他深知藏人勇猛善戰,不易以武力征服,欲借助宗教力量達到和平,下令禮遇薩迦四祖班智達,並展轉派遣駐守西涼的闊丹汗(成吉思汗的孫子)邀請他入宮。一二四四年,薩迦班智達與侄兒八思巴、恰那多傑啟程前往西涼,這是西藏宗教界領袖與蒙古王室建立聯繫的開端。
一二五一年,薩迦班智達病危,傳法與八思巴,是為薩迦派五祖。
一二五三年,經由闊丹汗的介紹,八思巴受請至忽必烈潛邸,回答有關藏族歷史及宗教的許多問題,忽必烈深為其年輕博學所折服,故與妃子相偕皈依,從其受喜金剛四種灌頂,並以西藏十三萬戶作為供養。此外,忽必烈更擬下令西藏各派教徒一律改從薩迦派,八思巴立時勸阻,免除了一場宗教專制危機。
二十一歲時,八思巴在聶塘從名稱獅子法師受具足戒。一二五八年,蒙古佛道二教舉行辯論,八思巴以佛教觀點批判《老子化胡經》,論破道士。依照約定,樊志應等十七位道士剃髮為僧,八思巴更加為忽必烈所尊崇。
忽必烈即位後(一二六○年),尊禮八思巴為國師,並授以玉印,令其主持宣政院,總攝天下佛教及康藏政務。從此國師與元帝的詔敕,在藏土同時並行,政教合一制由此開始。薩迦王朝統治西藏近百年,每一國師圓寂,即由同派繼承嗣位。朝廷內外,上自帝王,下至士庶,對於藏傳佛教莫不熱忱信仰。
西元一二六四年,忽必烈遷都燕京(北平),改年號為至元。同年,中央設總制院,執掌全國佛教和西藏地區事務,為全國最高僧官機構,八思巴再度以國師之位統領總制院,在鞏固中央及聯繫西藏地區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翌年,八思巴辭別忽必烈,回到西藏。
創造蒙文 撰著法要
蒙古立國之初,所用的文字係維吾爾文。一二六八年,忽必烈以遼、金諸國各有本國文字,下詔令八思巴制定蒙古文字。八思巴於是參考藏文及梵文,制定一套方形拼音文字,共千餘字,也就是後人所謂的「八思巴文」。翌年,八思巴回燕京進獻新創蒙古文字,忽必烈遂於同年頒布推行,並規定凡璽書及行省路縣公文,一律使用蒙古新字,各族文字為副。另一方面,忽必烈敕封八思巴為「大寶法王」,成為元、明兩代對西藏佛教領袖的最高稱號。
蒙古新字頒行天下,直到元順帝由內地退返漠北後,才漸漸停止流行。至今尚流傳不少刻有八思巴文的錢幣、碑刻、印刷品等文物(今蒙古所用仍為舊維吾爾文)。
八思巴停留燕京期間,與各族佛教界人士廣為接觸,因之受度化為比丘(尼)、沙彌(尼)者幾達四千餘人,在家信眾則不可計數,種族遍及印度、西夏、蒙古、高麗、大理、維吾爾、西域、西藏等地區。此外,在學術方面八思巴亦積極與許多漢族、印度學者校對佛經,他翻譯《根本有部出家羯磨儀軌》,撰著《彰所知論》、《有部苾芻習學略法》、《有部出家羯磨儀軌》凡三十餘種,皆收錄在《薩迦五祖集》傳世。其中,《彰所知論》是八思巴特為皇太子所寫的佛教綱要書。
一二七四年,八思巴讓帝師之位與其弟亦憐真,二年後返藏啟建法輪泉法會,元世祖為護法檀越,聚集七萬康藏僧眾在後藏的曲彌仁摩寺舉行。一二八○年,八思巴以四十六歲壯齡圓寂。元世祖在燕京為他興建一座雄偉的舍利塔,敕諡「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的稱號,並詔令各郡建立帝師八思巴殿。
元室對八思巴始終追念,元仁宗於大興教寺建帝師八思巴殿,又下詔各郡建帝師殿;元英宗即位,亦下令各郡建八思巴殿;元晉宗命人繪八思巴圖像十一幅,頒行各省,塑像供奉。元朝德輝重編的《百丈清規》中,載有八思巴涅槃日的法會儀式和誦文,足見八思巴受到元朝尊崇之一斑。
八思巴的貢獻並不止於佛學,他還致力於內地與西藏文化的交流,例如:將內地印刷術、戲劇藝術等傳至西藏;將藏族建築技巧、雕塑藝術等引至內地,北京妙應寺的白塔,就是經他設計並指揮建造的;他度化尼泊爾的雕塑師阿尼哥出家,並隨同入京,對中國的雕塑藝術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八思巴的應世,西藏佛教的勢力達到顛峰,為藏傳佛教寫下歷史的新頁。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