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ssary and Vocabulary for Buddhism Series 5 - Buddhist History 《佛教叢書5-教史》, Section 3 Worldwide - Chapter 5: 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m Australia 第三篇 世界篇 第五章 澳洲佛教簡史
Corpus Vocabulary Analysis
Contents
Frequencies of Lexical Words
|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Example Usage |
|---|---|---|---|---|---|
| 1 | 40 | 在 | zài | in; at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2 | 40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3 | 40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4 | 40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5 | 40 | 在 | zài | in; bhū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6 | 38 | 澳洲 | āozhōu | Australia | 澳洲佛教簡史 |
| 7 | 2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澳洲佛教簡史 |
| 8 | 2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澳洲佛教簡史 |
| 9 | 28 | 及 | jí | to reac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0 | 28 | 及 | jí | to attain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1 | 28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2 | 28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3 | 28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4 | 28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5 | 28 | 及 | jí | and; ca; api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6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普慧寺 |
| 17 | 22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普慧寺 |
| 18 | 22 | 寺 | sì | a eunuch | 普慧寺 |
| 19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普慧寺 |
| 20 | 15 | 中天 | zhōngtiān | Central North India | 中天調御釋迦文佛 |
| 21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to set up | 在墨爾本成立 |
| 22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succeed | 在墨爾本成立 |
| 23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an idea as correct | 在墨爾本成立 |
| 24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grow up to be self-supporting | 在墨爾本成立 |
| 25 | 15 | 地 | dì | soil; ground; land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26 | 15 | 地 | dì | floor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27 | 15 | 地 | dì | the earth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28 | 15 | 地 | dì | fields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29 | 15 | 地 | dì | a place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0 | 15 | 地 | dì | a situation; a positio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1 | 15 | 地 | dì | background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2 | 15 | 地 | dì | terrai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3 | 15 | 地 | dì | a territory; a regio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4 | 15 | 地 | dì | used after a distance measure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5 | 15 | 地 | dì | coming from the same cla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6 | 15 | 地 | dì | earth; prthivi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7 | 15 | 地 | dì | stage; ground; level; bhumi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8 | 15 | 蘭 | lán | La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39 | 15 | 蘭 | lán | orchi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0 | 15 | 蘭 | lán | thoroughwor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1 | 15 | 蘭 | lán | a magnolia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2 | 15 | 蘭 | lán | a hermitag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3 | 15 | 蘭 | lán | tired; fatigue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4 | 15 | 蘭 | lán | weapon rack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5 | 14 | 昆 | kūn | elder broth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6 | 14 | 昆 | kūn | descendant; elder broth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7 | 14 | 市 | shì | a city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48 | 14 | 市 | shì | a market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49 | 14 | 市 | shì | to buy; to bargain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0 | 14 | 市 | shì | to sell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1 | 14 | 市 | shì | administrative unit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2 | 14 | 市 | shì | market unit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3 | 14 | 市 | shì | Shi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4 | 14 | 市 | shì | market; vīthī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5 | 14 | 協會 | xié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澳洲首都佛教協會 |
| 56 | 14 | 協會 | xiéhuì | to meet | 澳洲首都佛教協會 |
| 57 | 14 | 佛學 | fóxué | academic study of Buddhism; Buddhist philosoph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58 | 14 | 佛學 | Fóxué | Buddholog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59 | 14 | 佛學 | fóxué | study from the Buddha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60 | 14 | 士 | shì | a gentleman; a knigh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1 | 14 | 士 | shì | Kangxi radical 33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2 | 14 | 士 | shì | a soldi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3 | 14 | 士 | shì | a social stratum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4 | 14 | 士 | shì | an unmarried man; a ma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5 | 14 | 士 | shì | somebody trained in a specialized fiel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6 | 14 | 士 | shì | a schola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7 | 14 | 士 | shì | a respectful term for a perso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8 | 14 | 士 | shì | corporal; sergean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69 | 14 | 士 | shì | Shi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0 | 14 | 士 | shì | gentleman; puruṣa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1 | 14 | 南天寺 | nántiān Sì | Nan Tien Temple | 南天寺 |
| 72 | 14 | 省 | shěng | provinc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3 | 14 | 省 | shěng | to save; to be frugal; to economiz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4 | 14 | 省 | xǐng | to introspect; to soul-search; to reflec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5 | 14 | 省 | shěng | to simplify; to reduce; to omi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6 | 14 | 省 | xǐng | to become aware; to realize; to understan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7 | 14 | 省 | xǐng | to become consciou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8 | 14 | 省 | xǐng | to visi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9 | 14 | 省 | shěng | provincial capital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0 | 14 | 省 | xǐng | to test; to take an examinatio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1 | 14 | 省 | xǐng | to rememb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2 | 14 | 省 | shěng | a department; a government body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3 | 14 | 省 | shěng | must not; do no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4 | 13 | 於 | yú | to go; to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85 | 13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86 | 13 | 於 | yú | Yu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87 | 13 | 於 | wū | a crow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88 | 13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89 | 13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90 | 13 | 為 | wéi | to be; is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91 | 13 | 為 | wéi | to do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92 | 13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93 | 13 | 為 | wéi | to govern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94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the glory of the Buddha | 雪梨佛光協會 |
| 95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uddha' halo | 雪梨佛光協會 |
| 96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rocken spectre | 雪梨佛光協會 |
| 97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uddha's Light | 雪梨佛光協會 |
| 98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Fo Guang | 雪梨佛光協會 |
| 99 | 13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0 | 13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1 | 13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2 | 13 | 人 | rén | everybody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3 | 13 | 人 | rén | adult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4 | 13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5 | 13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6 | 13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07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Venerabl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08 | 12 | 法師 | fǎshī | a Taoist priest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09 | 12 | 法師 | fǎshī | Venerable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10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Teacher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11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12 | 12 | 弘法 | hóngfǎ | Dharma Propagation | 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 |
| 113 | 12 | 弘法 | hóngfǎ | to propagate Buddhist teachings; to promote the Dharma | 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 |
| 114 | 12 | 星雲 | xīng Yún | Hsing Yu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 星雲率慈莊 |
| 115 | 12 | 澳 | ào | an inlet; a bay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16 | 12 | 澳 | ào | a dock; a bank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17 | 12 | 澳 | ào | deep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18 | 12 | 澳 | ào | Australia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19 | 12 | 澳 | ào | Macau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20 | 12 | 澳 | yù | shore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21 | 12 | 澳 | yù | a cove; a back-bay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22 | 12 | 澳 | ào | to wash; to scrub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23 | 11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24 | 11 | 等 | děng | to wait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25 | 11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26 | 11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27 | 11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28 | 11 | 雪梨 | xuělí | snow pear | 和北雪梨的 |
| 129 | 11 | 社會 | shèhuì | societ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30 | 10 | 之 | zhī | to go | 佛陀之家 |
| 131 | 10 | 之 | zhī | to arrive; to go | 佛陀之家 |
| 132 | 10 | 之 | zhī | is | 佛陀之家 |
| 133 | 10 | 之 | zhī | to use | 佛陀之家 |
| 134 | 10 | 之 | zhī | Zhi | 佛陀之家 |
| 135 | 10 | 西 | xī | The West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136 | 10 | 西 | xī | west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137 | 10 | 西 | xī | Kangxi radical 146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138 | 10 | 西 | Xī | Spain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139 | 10 | 西 | xī | foreign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140 | 10 | 舉辦 | jǔbàn | to conduct; to hold | 舉辦佛教活動 |
| 141 | 9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2 | 9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3 | 9 | 和 | hé | H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4 | 9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5 | 9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6 | 9 | 和 | hé | warm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7 | 9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8 | 9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49 | 9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0 | 9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1 | 9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2 | 9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3 | 9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4 | 9 | 和 | hé | compatibl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5 | 9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6 | 9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7 | 9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8 | 9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59 | 9 | 和 | hé | venerabl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160 | 9 | 當地 | dāngdì | local | 以提供當地華人子弟及澳洲人良好的中文學習環境 |
| 161 | 9 | 也 | yě | ya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162 | 9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Dhamma; Buddha-Dhárma; Buddhist doctrine | 弘揚佛法 |
| 163 | 9 | 佛法 | fófǎ |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 弘揚佛法 |
| 164 | 9 | 佛法 | fófǎ | Buddha's Teaching | 弘揚佛法 |
| 165 | 9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Buddha-Dhárma | 弘揚佛法 |
| 166 | 9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67 | 9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68 | 9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69 | 9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70 | 9 | 並 | bīng | Taiyuan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71 | 9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72 | 8 | 所 | suǒ | a few; various; som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3 | 8 | 所 | suǒ | a place; a location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4 | 8 | 所 | suǒ | indicates a passive voic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5 | 8 | 所 | suǒ | an ordinal number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6 | 8 | 所 | suǒ | meaning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7 | 8 | 所 | suǒ | garrison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8 | 8 | 所 | suǒ | place; pradeśa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179 | 8 | 人士 | rénshì | person; figure; public figure | 能夠將佛教的要旨傳達給澳洲的歐裔人士 |
| 180 | 8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1 | 8 | 以 | yǐ | to rely on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2 | 8 | 以 | yǐ | to regard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3 | 8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4 | 8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5 | 8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6 | 8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7 | 8 | 以 | yǐ | Israel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8 | 8 | 以 | yǐ | Yi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89 | 8 | 以 | yǐ | use; yogena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90 | 8 | 年 | nián | year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1 | 8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2 | 8 | 年 | nián | ag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3 | 8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4 | 8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5 | 8 | 年 | nián | a dat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6 | 8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7 | 8 | 年 | nián | harves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8 | 8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199 | 8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00 | 8 | 到 | dào | to arriv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01 | 8 | 到 | dào | to go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02 | 8 | 到 | dào | careful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03 | 8 | 到 | dào | Dao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04 | 8 | 到 | dào | approach; upagati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05 | 8 | 該 | gāi | should; ought to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06 | 8 | 該 | gāi | to owe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07 | 8 | 該 | gāi | to serve someone right; to deserve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08 | 8 | 該 | gāi | to be somebody's turn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09 | 8 | 該 | gāi | to possess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10 | 8 | 該 | gāi | to bring together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11 | 8 | 該 | gāi | to be doomed; to be destined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212 | 8 | 前往 | qiánwǎng | to go forward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13 | 8 | 一 | yī | one | 一八八二年 |
| 214 | 8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一八八二年 |
| 215 | 8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一八八二年 |
| 216 | 8 | 一 | yī | first | 一八八二年 |
| 217 | 8 | 一 | yī | the same | 一八八二年 |
| 218 | 8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一八八二年 |
| 219 | 8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一八八二年 |
| 220 | 8 | 一 | yī | Yi | 一八八二年 |
| 221 | 8 | 一 | yī | other | 一八八二年 |
| 222 | 8 | 一 | yī | to unify | 一八八二年 |
| 223 | 8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一八八二年 |
| 224 | 8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一八八二年 |
| 225 | 8 | 一 | yī | one; eka | 一八八二年 |
| 226 | 7 | 建 | jiàn | to build; to construc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27 | 7 | 建 | jiàn | to establish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28 | 7 | 建 | jiàn | to propose; to sugges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29 | 7 | 建 | jiàn | Jian River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30 | 7 | 建 | jiàn | Fujian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31 | 7 | 建 | jiàn | build; ucchrayaṇa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232 | 7 | 南天 | nán tiān | Southern India | 南天精舍 |
| 233 | 7 | 與 | yǔ | to give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4 | 7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5 | 7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6 | 7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7 | 7 | 與 | yù | to help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8 | 7 | 與 | yǔ | for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39 | 7 | 市長 | shìzhǎng | mayor | 總裁及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由中國鋼鐵所舉辦的國際鋼鐵學術會議 |
| 240 | 7 | 移民 | yímín | immigrant; emigrant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41 | 7 | 移民 | yímín | to immigrate; to migrat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42 | 7 | 臥龍崗 | wòlónggǎng | Wollongong | 總裁及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由中國鋼鐵所舉辦的國際鋼鐵學術會議 |
| 243 | 6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以耶穌教為主要宗教 |
| 244 | 6 | 建築 | jiànzhù | to build | 由於南天寺建築宏偉壯觀 |
| 245 | 6 | 建築 | jiànzhù |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 由於南天寺建築宏偉壯觀 |
| 246 | 6 | 多 | duō | over; indicates a number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preceding i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47 | 6 | 多 | duó | many; much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48 | 6 | 多 | duō | mor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49 | 6 | 多 | duō | excessiv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50 | 6 | 多 | duō | abundan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51 | 6 | 多 | duō | to multiply; to acru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52 | 6 | 多 | duō | Duo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53 | 6 | 多 | duō | ta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54 | 6 | 主持 | zhǔchí | to preside over (a meeting)/ to direct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255 | 6 | 主持 | zhǔchí | host; anchor; master of ceremonies (MC)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256 | 6 | 主持 | zhǔchí | administrator; manager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257 | 6 | 中 | zhōng | middl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58 | 6 | 中 | zhōng | medium; medium sized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59 | 6 | 中 | zhōng | China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0 | 6 | 中 | zhòng | to hit the mark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1 | 6 | 中 | zhōng | midday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2 | 6 | 中 | zhōng | insid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3 | 6 | 中 | zhōng | during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4 | 6 | 中 | zhōng | Zhong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5 | 6 | 中 | zhōng | intermediary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6 | 6 | 中 | zhōng | half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7 | 6 | 中 | zhòng | to reach; to attain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8 | 6 | 中 | zhòng | to suffer; to infect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69 | 6 | 中 | zhòng | to obtain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70 | 6 | 中 | zhòng | to pass an exam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71 | 6 | 中 | zhōng | middl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272 | 6 | 十月 | shíyuè | October; the Tenth Month | 年十月 |
| 273 | 6 | 十月 | shíyuè | tenth lunar month; pauṣa | 年十月 |
| 274 | 6 | 亞洲 | yàzhōu | Asia | 主要是隨著亞洲人旅居澳洲而帶入 |
| 275 | 6 | 舉行 | jǔxíng | to hold (a meeting, elections, etc)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276 | 6 | 又 | yòu | Kangxi radical 29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277 | 6 | 斯 | sī | to split; to tear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78 | 6 | 斯 | sī | to depart; to leav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79 | 6 | 斯 | sī | Si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0 | 6 | 政府 | zhèngfǔ | government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81 | 6 | 政府 | zhèngfǔ | chancellor's office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282 | 6 | 一九九六年 | yījiǔjiǔliù nián | 1996 | 自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間 |
| 283 | 6 | 威 | wēi | prestige; majesty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4 | 6 | 威 | wēi | to threaten; to compell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5 | 6 | 威 | wēi | a climbing vine; clematis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6 | 6 | 威 | wēi | to inspire aw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7 | 6 | 威 | wēi | power; migh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8 | 6 | 威 | wēi | Wei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89 | 6 | 威 | wēi | majesty; prabhāva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0 | 6 | 南 | nán | south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1 | 6 | 南 | nán | na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2 | 6 | 南 | nán | southern par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3 | 6 | 南 | nán | southward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4 | 6 | 南 | nán | south; dakṣiṇā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295 | 6 | 布 | bù |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296 | 6 | 布 | bù | to spread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297 | 6 | 布 | bù | to announc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298 | 6 | 布 | bù | to arrang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299 | 6 | 布 | bù | an ancient coin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0 | 6 | 布 | bù | to bestow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1 | 6 | 布 | bù | to publish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2 | 6 | 布 | bù | Bu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3 | 6 | 布 | bù | to state; to describ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4 | 6 | 布 | bù | cloth; vastra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05 | 6 | 很 | hěn | disobey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306 | 6 | 很 | hěn | a dispute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307 | 6 | 很 | hěn | violent; cruel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308 | 6 | 很 | hěn | very; atīva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309 | 6 | 文化 | wénhuà | culture | 觀音智慧文化學院 |
| 310 | 6 | 文化 | wénhuà | civilization | 觀音智慧文化學院 |
| 311 | 6 | 信徒 | xìntú | a disciple; a believer | 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 |
| 312 | 6 | 信徒 | xìntú | Devotee | 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 |
| 313 | 6 | 活動 | huódòng | activity; exerci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4 | 6 | 活動 | huódòng | to be active; to exerci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5 | 6 | 活動 | huódòng | unsteady; loo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6 | 6 | 活動 | huódòng | mobile; movabl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7 | 6 | 活動 | huódòng | a purposeful activity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8 | 6 | 活動 | huódòng | lively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319 | 6 | 日 | rì | day of the month; a certain 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0 | 6 | 日 | rì | Kangxi radical 72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1 | 6 | 日 | rì | a 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2 | 6 | 日 | rì | Japa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3 | 6 | 日 | rì | su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4 | 6 | 日 | rì | daytime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5 | 6 | 日 | rì | sunlight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6 | 6 | 日 | rì | every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7 | 6 | 日 | rì | seaso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8 | 6 | 日 | rì | available time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29 | 6 | 日 | rì | in the past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30 | 6 | 日 | mì | mi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31 | 6 | 日 | rì | sun; sūrya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32 | 6 | 日 | rì | a day; divasa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333 | 6 | 了 | liǎo | to know; to understand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4 | 6 | 了 | liǎo | to understand; to know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5 | 6 | 了 | liào | to look afar from a high place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6 | 6 | 了 | liǎo | to complete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7 | 6 | 了 | liǎo | clever; intelligent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8 | 6 | 了 | liǎo | to know; jñāta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339 | 6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 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 |
| 340 | 6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first | 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 |
| 341 | 6 | 第一 | dì yī | first; prathama | 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 |
| 342 | 6 | 第一 | dì yī | foremost; parama | 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 |
| 343 | 6 | 信眾 | xìnzhòng | devotees | 也有很多是民間拜佛燒香的信眾 |
| 344 | 5 | 根 | gēn | origin; cause; basis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45 | 5 | 根 | gēn | radical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46 | 5 | 根 | gēn | a plant root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47 | 5 | 根 | gēn | base; foot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48 | 5 | 根 | gēn | offspring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49 | 5 | 根 | gēn | a square root; to nth root; the solution of a mathematical equation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0 | 5 | 根 | gēn | according to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1 | 5 | 根 | gēn | gen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2 | 5 | 根 | gēn | an organ; a part of the body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3 | 5 | 根 | gēn | a sense; a faculty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4 | 5 | 根 | gēn | mūla; a root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55 | 5 | 一九九五年 | yījiǔjiǔwǔ nián | 1995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356 | 5 | 新 | xīn | new; fresh; moder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57 | 5 | 新 | xīn | xinjiang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58 | 5 | 新 | xīn | to renew; to refresh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59 | 5 | 新 | xīn | new people or things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0 | 5 | 新 | xīn | Xi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1 | 5 | 新 | xīn | Xi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2 | 5 | 新 | xīn | new; nava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3 | 5 | 里斯本 | lǐsīběn | Lisbon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364 | 5 | 德 | dé | Germany | 廖德培 |
| 365 | 5 | 德 | dé | virtue; morality; ethics; character | 廖德培 |
| 366 | 5 | 德 | dé | kindness; favor | 廖德培 |
| 367 | 5 | 德 | dé | conduct; behavior | 廖德培 |
| 368 | 5 | 德 | dé | to be grateful | 廖德培 |
| 369 | 5 | 德 | dé | heart; intention | 廖德培 |
| 370 | 5 | 德 | dé | De | 廖德培 |
| 371 | 5 | 德 | dé | potency; natural power | 廖德培 |
| 372 | 5 | 德 | dé | wholesome; good | 廖德培 |
| 373 | 5 | 德 | dé | Virtue | 廖德培 |
| 374 | 5 | 德 | dé | merit; puṇya; puñña | 廖德培 |
| 375 | 5 | 德 | dé | guṇa | 廖德培 |
| 376 | 5 | 中心 | zhōngxīn | center | 維多利亞省的阿底峽中心和度母學院 |
| 377 | 5 | 最 | zuì | superior | 使佛教成為澳洲發展最快的宗教 |
| 378 | 5 | 最 | zuì | top place | 使佛教成為澳洲發展最快的宗教 |
| 379 | 5 | 最 | zuì | to assemble together | 使佛教成為澳洲發展最快的宗教 |
| 380 | 5 | 邀請 | yāoqǐng | to invite | 紐卡素等大學的邀請 |
| 381 | 5 | 精舍 | jīngshè | vihara | 南天精舍 |
| 382 | 5 | 精舍 | jīngshè | vihara; hermitage | 南天精舍 |
| 383 | 5 | 洛 | luò | Luo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84 | 5 | 洛 | luò | Luo River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85 | 5 | 洛 | luò | ra | 慈莊法師覓得位於布里斯本及洛根市交界地 |
| 386 | 5 | 八 | bā | eight | 一八八二年 |
| 387 | 5 | 八 | bā | Kangxi radical 12 | 一八八二年 |
| 388 | 5 | 八 | bā | eighth | 一八八二年 |
| 389 | 5 | 八 | bā | all around; all sides | 一八八二年 |
| 390 | 5 | 八 | bā | eight; aṣṭa | 一八八二年 |
| 391 | 5 | 西方人 | Xīfāngrén | Westerner; European person | 西方人啟蒙奠基 |
| 392 | 5 | 當時 | dāngshí | then; at that time | 當時 |
| 393 | 5 | 會 | huì | can; be able to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4 | 5 | 會 | huì | able to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5 | 5 | 會 | huì | a meeting; a conference; an assembl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6 | 5 | 會 | kuài | to balance an account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7 | 5 | 會 | huì | to assemble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8 | 5 | 會 | huì | to meet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399 | 5 | 會 | huì | a temple fair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0 | 5 | 會 | huì | a religious assembl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1 | 5 | 會 | 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2 | 5 | 會 | huì | a national or provincial capital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3 | 5 | 會 | huì | an opportunit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4 | 5 | 會 | huì | to understand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5 | 5 | 會 | huì | to be familiar with; to know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6 | 5 | 會 | huì | to be possible; to be likel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7 | 5 | 會 | huì | to be good at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8 | 5 | 會 | huì | a moment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09 | 5 | 會 | huì | to happen to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0 | 5 | 會 | huì | to pa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1 | 5 | 會 | huì | a meeting place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2 | 5 | 會 | kuài | the seam of a cap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3 | 5 | 會 | huì | in accordance with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4 | 5 | 會 | huì |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5 | 5 | 會 | huì | 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6 | 5 | 會 | huì | Hui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7 | 5 | 會 | huì | combining; samsarga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418 | 5 | 研究 | yánjiū | to research | 研究佛教的西方人士日漸增多 |
| 419 | 5 | 研究 | yánjiū | to consider | 研究佛教的西方人士日漸增多 |
| 420 | 5 | 佛教徒 | fójiàotú | a Buddhist | 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 |
| 421 | 5 | 墨爾本 | Mò'ěrběn | Melbourne | 在墨爾本成立 |
| 422 | 5 | 講座 | jiǎngzuò | a course of lectures | 活動內容包括佛法講座 |
| 423 | 5 | 講座 | jiǎngzuò | a seat in a lecture hall | 活動內容包括佛法講座 |
| 424 | 5 | 講座 | jiǎngzuò | lecturership; professorship | 活動內容包括佛法講座 |
| 425 | 5 | 籌建 | chóujiàn | to prepare to build | 在籌建南天寺之初 |
| 426 | 4 | 獎 | jiǎng | a prize; an award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27 | 4 | 獎 | jiǎng | to give an award to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28 | 4 | 獎 | jiǎng | to advise; to urge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29 | 4 | 獎 | jiǎng | to praise; to commend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30 | 4 | 獎 | jiǎng | a lottery prize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31 | 4 | 獎 | jiǎng | to assist; to support | 在一九九五年榮獲政府頒發最佳建築設計獎 |
| 432 | 4 | 設立 | shèlì | to set up; to establish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433 | 4 | 除 | chú | to dispel; to eliminate; to remove; to get rid of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4 | 4 | 除 | chú | to divide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5 | 4 | 除 | chú | to put in order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6 | 4 | 除 | chú | to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7 | 4 | 除 | chú | door steps; stairs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8 | 4 | 除 | chú | to replace an official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39 | 4 | 除 | chú | to change; to replace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40 | 4 | 除 | chú | to renovate; to restore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41 | 4 | 除 | chú | division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42 | 4 | 除 | chú | except; without; anyatra | 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 |
| 443 | 4 | 永 | yǒng | long; distant | 永全 |
| 444 | 4 | 永 | yǒng | to extend; to lengthen | 永全 |
| 445 | 4 | 永 | yǒng | to sing; to chant | 永全 |
| 446 | 4 | 永 | yǒng | far-reaching; remote | 永全 |
| 447 | 4 | 永 | yǒng | eternal | 永全 |
| 448 | 4 | 會員 | huìyuán | member | 會員群策群力參與公益活動 |
| 449 | 4 | 因緣 | yīnyuán | chance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0 | 4 | 因緣 | yīnyuán | destiny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1 | 4 | 因緣 | yīnyuán | according to this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2 | 4 | 因緣 | yīnyuán | causes and conditions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3 | 4 | 因緣 | yīnyuán | cause and conditions; principal and secondary causes; chain of cause and effect; primary cause; nidāna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4 | 4 | 因緣 | yīnyuán | Nidana (expositions of causes); a story of an occasion in the Buddhha's life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5 | 4 | 因緣 | yīnyuán | a passage in a sūtra describing the setting | 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 |
| 456 | 4 | 時 | shí | time; a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57 | 4 | 時 | shí | a season; a quarter of a year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58 | 4 | 時 | shí | 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of the day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59 | 4 | 時 | shí | fashionable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0 | 4 | 時 | shí | fate; destiny; luck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1 | 4 | 時 | shí | occasion; opportunity; chance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2 | 4 | 時 | shí | tense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3 | 4 | 時 | shí | particular; special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4 | 4 | 時 | shí | to plant; to cultivate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5 | 4 | 時 | shí | an era; a dynasty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6 | 4 | 時 | shí | time [abstrac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7 | 4 | 時 | shí | seasonal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8 | 4 | 時 | shí | to wait upon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69 | 4 | 時 | shí | hour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0 | 4 | 時 | shí | appropriate; proper; timely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1 | 4 | 時 | shí | Shi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2 | 4 | 時 | shí | a present; currentl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3 | 4 | 時 | shí | time; kāla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4 | 4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samaya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475 | 4 | 提供 | tígōng | to supply; to provide | 提供禪坐及佛法課程 |
| 476 | 4 | 禪坐 | chánzuò | sitting meditation | 提供禪坐及佛法課程 |
| 477 | 4 | 禪坐 | chánzuò | to meditate | 提供禪坐及佛法課程 |
| 478 | 4 | 傳 | chuán | to transmit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79 | 4 | 傳 | zhuàn | a biography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0 | 4 | 傳 | chuán | to teach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1 | 4 | 傳 | chuán | to summon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2 | 4 | 傳 | chuán | to pass on to later generations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3 | 4 | 傳 | chuán | to spread; to propagate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4 | 4 | 傳 | chuán | to express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5 | 4 | 傳 | chuán | to conduct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6 | 4 | 傳 | zhuàn | a posthouse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7 | 4 | 傳 | zhuàn | a commentary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8 | 4 | 傳 | zhuàn | handed down and fixed by tradition; āgama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489 | 4 | 團體 | tuántǐ | group; organization; team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490 | 4 | 講堂 | jiǎng táng | a lecture hall | 南天講堂 |
| 491 | 4 | 講堂 | jiǎng táng | lecture hall | 南天講堂 |
| 492 | 4 | 一九九四年 | yījiǔjiǔsì nián | 1994 | 自一九九四年南天講堂的法師應新南威爾斯大學之請前往指導禪修之後 |
| 493 | 4 | 中華 | Zhōnghuá | China | 澳洲中華佛學研究社 |
| 494 | 4 | 一九 | yījiǔ | Amitābha | 一九八 |
| 495 | 4 | 對 | duì | to oppose; to face; to regard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 496 | 4 | 對 | duì | correct; right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 497 | 4 | 對 | duì | opposing; opposite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 498 | 4 | 對 | duì | duilian; couplet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 499 | 4 | 對 | duì | yes; affirmative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 500 | 4 | 對 | duì | to treat; to regard | 凡此均可看出當地政府及社會人士對南天寺的重視 |
Frequencies of all Words
Top 607
|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Usage |
|---|---|---|---|---|---|
| 1 | 122 | 的 | de | possessive particl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 | 122 | 的 | de | structural particl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3 | 122 | 的 | de | complement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4 | 122 | 的 | de | a substitute for something already referred to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5 | 40 | 在 | zài | in; at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6 | 40 | 在 | zài | at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7 | 40 | 在 | zài | when; indicates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something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8 | 40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9 | 40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10 | 40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11 | 40 | 在 | zài | in; bhū |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 |
| 12 | 38 | 澳洲 | āozhōu | Australia | 澳洲佛教簡史 |
| 13 | 2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澳洲佛教簡史 |
| 14 | 2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澳洲佛教簡史 |
| 15 | 28 | 及 | jí | to reac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6 | 28 | 及 | jí | and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7 | 28 | 及 | jí | coming to; when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8 | 28 | 及 | jí | to attain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19 | 28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20 | 28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21 | 28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22 | 28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23 | 28 | 及 | jí | and; ca; api | 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 |
| 24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普慧寺 |
| 25 | 22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普慧寺 |
| 26 | 22 | 寺 | sì | a eunuch | 普慧寺 |
| 27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普慧寺 |
| 28 | 15 | 中天 | zhōngtiān | Central North India | 中天調御釋迦文佛 |
| 29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to set up | 在墨爾本成立 |
| 30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succeed | 在墨爾本成立 |
| 31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establish an idea as correct | 在墨爾本成立 |
| 32 | 15 | 成立 | chénglì | to grow up to be self-supporting | 在墨爾本成立 |
| 33 | 15 | 地 | dì | soil; ground; land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4 | 15 | 地 | de | subordinate particle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5 | 15 | 地 | dì | floor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6 | 15 | 地 | dì | the earth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7 | 15 | 地 | dì | fields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8 | 15 | 地 | dì | a place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39 | 15 | 地 | dì | a situation; a positio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0 | 15 | 地 | dì | background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1 | 15 | 地 | dì | terrai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2 | 15 | 地 | dì | a territory; a regio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3 | 15 | 地 | dì | used after a distance measure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4 | 15 | 地 | dì | coming from the same clan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5 | 15 | 地 | dì | earth; prthivi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6 | 15 | 地 | dì | stage; ground; level; bhumi | 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 |
| 47 | 15 | 蘭 | lán | La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8 | 15 | 蘭 | lán | orchi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49 | 15 | 蘭 | lán | thoroughwor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0 | 15 | 蘭 | lán | a magnolia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1 | 15 | 蘭 | lán | a hermitag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2 | 15 | 蘭 | lán | tired; fatigue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3 | 15 | 蘭 | lán | weapon rack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4 | 14 | 昆 | kūn | elder broth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5 | 14 | 昆 | kūn | descendant; elder broth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56 | 14 | 市 | shì | a city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7 | 14 | 市 | shì | a market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8 | 14 | 市 | shì | to buy; to bargain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59 | 14 | 市 | shì | to sell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60 | 14 | 市 | shì | administrative unit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61 | 14 | 市 | shì | market unit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62 | 14 | 市 | shì | Shi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63 | 14 | 市 | shì | market; vīthī | 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 |
| 64 | 14 | 協會 | xié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澳洲首都佛教協會 |
| 65 | 14 | 協會 | xiéhuì | to meet | 澳洲首都佛教協會 |
| 66 | 14 | 佛學 | fóxué | academic study of Buddhism; Buddhist philosoph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67 | 14 | 佛學 | Fóxué | Buddhology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68 | 14 | 佛學 | fóxué | study from the Buddha | 維多利亞佛學會 |
| 69 | 14 | 士 | shì | a gentleman; a knigh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0 | 14 | 士 | shì | Kangxi radical 33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1 | 14 | 士 | shì | a soldi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2 | 14 | 士 | shì | a social stratum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3 | 14 | 士 | shì | an unmarried man; a ma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4 | 14 | 士 | shì | somebody trained in a specialized fiel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5 | 14 | 士 | shì | a schola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6 | 14 | 士 | shì | a respectful term for a perso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7 | 14 | 士 | shì | corporal; sergean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8 | 14 | 士 | shì | Shi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79 | 14 | 士 | shì | gentleman; puruṣa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0 | 14 | 南天寺 | nántiān Sì | Nan Tien Temple | 南天寺 |
| 81 | 14 | 省 | shěng | provinc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2 | 14 | 省 | shěng | to save; to be frugal; to economiz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3 | 14 | 省 | xǐng | to introspect; to soul-search; to reflec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4 | 14 | 省 | shěng | to simplify; to reduce; to omi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5 | 14 | 省 | xǐng | to become aware; to realize; to understand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6 | 14 | 省 | xǐng | to become consciou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7 | 14 | 省 | xǐng | to visi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8 | 14 | 省 | shěng | provincial capital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89 | 14 | 省 | xǐng | to test; to take an examination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90 | 14 | 省 | xǐng | to remember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91 | 14 | 省 | shěng | a department; a government body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92 | 14 | 省 | shěng | must not; do no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93 | 13 | 於 | yú | in; at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4 | 13 | 於 | yú | in; at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5 | 13 | 於 | yú | in; at; to; from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6 | 13 | 於 | yú | to go; to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7 | 13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8 | 13 | 於 | yú | to go to; to arrive at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99 | 13 | 於 | yú | from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0 | 13 | 於 | yú | give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1 | 13 | 於 | yú | oppposing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2 | 13 | 於 | yú | and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3 | 13 | 於 | yú | compared to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4 | 13 | 於 | yú | by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5 | 13 | 於 | yú | and; as well as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6 | 13 | 於 | yú | for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7 | 13 | 於 | yú | Yu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8 | 13 | 於 | wū | a crow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09 | 13 | 於 | wū | whew; wow | 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 |
| 110 | 13 | 為 | wèi | for; to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1 | 13 | 為 | wèi | because of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2 | 13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3 | 13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4 | 13 | 為 | wéi | to be; is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5 | 13 | 為 | wéi | to do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6 | 13 | 為 | wèi | for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7 | 13 | 為 | wèi | because of; for; to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8 | 13 | 為 | wèi | to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19 | 13 | 為 | wéi | in a passive construction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0 | 13 | 為 | wéi | forming a rehetorical question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1 | 13 | 為 | wéi | forming an adverb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2 | 13 | 為 | wéi | to add emphasis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3 | 13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4 | 13 | 為 | wéi | to govern | 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 |
| 125 | 13 | 是 | shì | is; are; am; to b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26 | 13 | 是 | shì | is exactly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27 | 13 | 是 | shì | is suitable; is in contrast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28 | 13 | 是 | shì | this; that; thos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29 | 13 | 是 | shì | really; certainly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0 | 13 | 是 | shì | correct; yes; affirmativ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1 | 13 | 是 | shì | tru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2 | 13 | 是 | shì | is; has; exists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3 | 13 | 是 | shì | used between repetitions of a word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4 | 13 | 是 | shì | a matter; an affair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5 | 13 | 是 | shì | Shi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6 | 13 | 是 | shì | is; bhū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7 | 13 | 是 | shì | this; idam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138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the glory of the Buddha | 雪梨佛光協會 |
| 139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uddha' halo | 雪梨佛光協會 |
| 140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rocken spectre | 雪梨佛光協會 |
| 141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Buddha's Light | 雪梨佛光協會 |
| 142 | 13 | 佛光 | Fó guāng | Fo Guang | 雪梨佛光協會 |
| 143 | 13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4 | 13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5 | 13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6 | 13 | 人 | rén | everybody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7 | 13 | 人 | rén | adult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8 | 13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49 | 13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50 | 13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錫蘭人初傳佛教 |
| 151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Venerabl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52 | 12 | 法師 | fǎshī | a Taoist priest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53 | 12 | 法師 | fǎshī | Venerable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54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Teacher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55 | 12 | 法師 | fǎshī | Dharma master | 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 |
| 156 | 12 | 弘法 | hóngfǎ | Dharma Propagation | 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 |
| 157 | 12 | 弘法 | hóngfǎ | to propagate Buddhist teachings; to promote the Dharma | 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 |
| 158 | 12 | 星雲 | xīng Yún | Hsing Yu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 星雲率慈莊 |
| 159 | 12 | 澳 | ào | an inlet; a bay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0 | 12 | 澳 | ào | a dock; a bank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1 | 12 | 澳 | ào | deep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2 | 12 | 澳 | ào | Australia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3 | 12 | 澳 | ào | Macau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4 | 12 | 澳 | yù | shore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5 | 12 | 澳 | yù | a cove; a back-bay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6 | 12 | 澳 | ào | to wash; to scrub | 達摩珍納離澳赴美 |
| 167 | 11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68 | 11 | 等 | děng | to wait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69 | 11 | 等 | děng | degree; kind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70 | 11 | 等 | děng | plural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71 | 11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72 | 11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73 | 11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 |
| 174 | 11 | 雪梨 | xuělí | snow pear | 和北雪梨的 |
| 175 | 11 | 有 | yǒu | is; are; to exis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76 | 11 | 有 | yǒu | to have; to posses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77 | 11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estimat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78 | 11 | 有 | yǒu | indicates a large quantity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79 | 11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affirmative respons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0 | 11 | 有 | yǒu | a certain; used before a person, time, or place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1 | 11 | 有 | yǒu | used to compare two thing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2 | 11 | 有 | yǒu | used in a polite formula before certain verb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3 | 11 | 有 | yǒu | used before the names of dynastie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4 | 11 | 有 | yǒu | a certain thing; what exists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5 | 11 | 有 | yǒu | multiple of ten and ...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6 | 11 | 有 | yǒu | abundant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7 | 11 | 有 | yǒu | purposeful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8 | 11 | 有 | yǒu | You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89 | 11 | 有 | yǒu | 1. existence; 2. becoming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90 | 11 | 有 | yǒu | becoming; bhava | 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 |
| 191 | 11 | 社會 | shèhuì | societ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192 | 10 | 之 | zhī | him; her; them; that | 佛陀之家 |
| 193 | 10 | 之 | zhī | used between a modifier and a word to form a word group | 佛陀之家 |
| 194 | 10 | 之 | zhī | to go | 佛陀之家 |
| 195 | 10 | 之 | zhī | this; that | 佛陀之家 |
| 196 | 10 | 之 | zhī | genetive marker | 佛陀之家 |
| 197 | 10 | 之 | zhī | it | 佛陀之家 |
| 198 | 10 | 之 | zhī | in | 佛陀之家 |
| 199 | 10 | 之 | zhī | all | 佛陀之家 |
| 200 | 10 | 之 | zhī | and | 佛陀之家 |
| 201 | 10 | 之 | zhī | however | 佛陀之家 |
| 202 | 10 | 之 | zhī | if | 佛陀之家 |
| 203 | 10 | 之 | zhī | then | 佛陀之家 |
| 204 | 10 | 之 | zhī | to arrive; to go | 佛陀之家 |
| 205 | 10 | 之 | zhī | is | 佛陀之家 |
| 206 | 10 | 之 | zhī | to use | 佛陀之家 |
| 207 | 10 | 之 | zhī | Zhi | 佛陀之家 |
| 208 | 10 | 西 | xī | The West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209 | 10 | 西 | xī | west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210 | 10 | 西 | xī | Kangxi radical 146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211 | 10 | 西 | Xī | Spain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212 | 10 | 西 | xī | foreign | 佛光山於墨爾本西區購置一處天主教女子學院的三層房舍 |
| 213 | 10 | 舉辦 | jǔbàn | to conduct; to hold | 舉辦佛教活動 |
| 214 | 9 | 和 | hé | and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15 | 9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16 | 9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17 | 9 | 和 | hé | H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18 | 9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19 | 9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0 | 9 | 和 | hé | warm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1 | 9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2 | 9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3 | 9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4 | 9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5 | 9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6 | 9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7 | 9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8 | 9 | 和 | hé | compatibl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29 | 9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0 | 9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1 | 9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2 | 9 | 和 | hé | Harmony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3 | 9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4 | 9 | 和 | hé | venerable | 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 |
| 235 | 9 | 當地 | dāngdì | local | 以提供當地華人子弟及澳洲人良好的中文學習環境 |
| 236 | 9 | 也 | yě | also; too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37 | 9 | 也 | yě | a final modal particle indicating certainy or decision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38 | 9 | 也 | yě | either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39 | 9 | 也 | yě | even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0 | 9 | 也 | yě | used to soften the tone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1 | 9 | 也 | yě | used for emphasis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2 | 9 | 也 | yě | used to mark contrast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3 | 9 | 也 | yě | used to mark compromise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4 | 9 | 也 | yě | ya | 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 |
| 245 | 9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Dhamma; Buddha-Dhárma; Buddhist doctrine | 弘揚佛法 |
| 246 | 9 | 佛法 | fófǎ |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 弘揚佛法 |
| 247 | 9 | 佛法 | fófǎ | Buddha's Teaching | 弘揚佛法 |
| 248 | 9 | 佛法 | fófǎ | Dharma; Buddha-Dhárma | 弘揚佛法 |
| 249 | 9 | 並 | bìng | and; furthermore; also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0 | 9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1 | 9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2 | 9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3 | 9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4 | 9 | 並 | bìng | both; equall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5 | 9 | 並 | bìng | both; side-by-side; equall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6 | 9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7 | 9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8 | 9 | 並 | bìng | definitely; absolutely; actually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59 | 9 | 並 | bīng | Taiyuan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60 | 9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61 | 9 | 並 | bìng | together; saha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262 | 8 | 所 | suǒ | measure word for houses, small buildings and institutions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3 | 8 | 所 | suǒ | an office; an institut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4 | 8 | 所 | suǒ | introduces a relative claus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5 | 8 | 所 | suǒ | it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6 | 8 | 所 | suǒ | if; supposing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7 | 8 | 所 | suǒ | a few; various; som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8 | 8 | 所 | suǒ | a place; a location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69 | 8 | 所 | suǒ | indicates a passive voice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0 | 8 | 所 | suǒ | that which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1 | 8 | 所 | suǒ | an ordinal number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2 | 8 | 所 | suǒ | meaning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3 | 8 | 所 | suǒ | garrison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4 | 8 | 所 | suǒ | place; pradeśa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5 | 8 | 所 | suǒ | that which; yad | 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 |
| 276 | 8 | 人士 | rénshì | person; figure; public figure | 能夠將佛教的要旨傳達給澳洲的歐裔人士 |
| 277 | 8 | 以 | yǐ | so as to; in order to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78 | 8 | 以 | yǐ | to use; to regard as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79 | 8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0 | 8 | 以 | yǐ | according to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1 | 8 | 以 | yǐ | because of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2 | 8 | 以 | yǐ | on a certain dat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3 | 8 | 以 | yǐ | and; as well as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4 | 8 | 以 | yǐ | to rely on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5 | 8 | 以 | yǐ | to regard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6 | 8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7 | 8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8 | 8 | 以 | yǐ | further; moreover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89 | 8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0 | 8 | 以 | yǐ | very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1 | 8 | 以 | yǐ | already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2 | 8 | 以 | yǐ | increasingly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3 | 8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4 | 8 | 以 | yǐ | Israel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5 | 8 | 以 | yǐ | Yi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6 | 8 | 以 | yǐ | use; yogena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297 | 8 | 年 | nián | year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98 | 8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299 | 8 | 年 | nián | ag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0 | 8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1 | 8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2 | 8 | 年 | nián | a dat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3 | 8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4 | 8 | 年 | nián | harves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5 | 8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6 | 8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07 | 8 | 到 | dào | to arriv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08 | 8 | 到 | dào | arrive; receive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09 | 8 | 到 | dào | to go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10 | 8 | 到 | dào | careful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11 | 8 | 到 | dào | Dao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12 | 8 | 到 | dào | approach; upagati | 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 |
| 313 | 8 | 該 | gāi | should; ought to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4 | 8 | 該 | gāi | most likely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5 | 8 | 該 | gāi | that; above-mentioned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6 | 8 | 該 | gāi | should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7 | 8 | 該 | gāi | to owe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8 | 8 | 該 | gāi | to serve someone right; to deserve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19 | 8 | 該 | gāi | wholly; completely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20 | 8 | 該 | gāi | to be somebody's turn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21 | 8 | 該 | gāi | to possess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22 | 8 | 該 | gāi | to bring together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23 | 8 | 該 | gāi | to be doomed; to be destined | 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 |
| 324 | 8 | 前往 | qiánwǎng | to go forward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25 | 8 | 一 | yī | one | 一八八二年 |
| 326 | 8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一八八二年 |
| 327 | 8 | 一 | yī | as soon as; all at once | 一八八二年 |
| 328 | 8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一八八二年 |
| 329 | 8 | 一 | yì | whole; all | 一八八二年 |
| 330 | 8 | 一 | yī | first | 一八八二年 |
| 331 | 8 | 一 | yī | the same | 一八八二年 |
| 332 | 8 | 一 | yī | each | 一八八二年 |
| 333 | 8 | 一 | yī | certain | 一八八二年 |
| 334 | 8 | 一 | yī | throughout | 一八八二年 |
| 335 | 8 | 一 | yī | used in between a reduplicated verb | 一八八二年 |
| 336 | 8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一八八二年 |
| 337 | 8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一八八二年 |
| 338 | 8 | 一 | yī | Yi | 一八八二年 |
| 339 | 8 | 一 | yī | other | 一八八二年 |
| 340 | 8 | 一 | yī | to unify | 一八八二年 |
| 341 | 8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一八八二年 |
| 342 | 8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一八八二年 |
| 343 | 8 | 一 | yī | or | 一八八二年 |
| 344 | 8 | 一 | yī | one; eka | 一八八二年 |
| 345 | 7 | 建 | jiàn | to build; to construc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46 | 7 | 建 | jiàn | to establish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47 | 7 | 建 | jiàn | to propose; to suggest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48 | 7 | 建 | jiàn | Jian River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49 | 7 | 建 | jiàn | Fujian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50 | 7 | 建 | jiàn | build; ucchrayaṇa | 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 |
| 351 | 7 | 南天 | nán tiān | Southern India | 南天精舍 |
| 352 | 7 | 與 | yǔ | and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3 | 7 | 與 | yǔ | to give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4 | 7 | 與 | yǔ | together with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5 | 7 | 與 | yú | interrogative particle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6 | 7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7 | 7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8 | 7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59 | 7 | 與 | yù | to help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60 | 7 | 與 | yǔ | for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361 | 7 | 市長 | shìzhǎng | mayor | 總裁及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由中國鋼鐵所舉辦的國際鋼鐵學術會議 |
| 362 | 7 | 移民 | yímín | immigrant; emigrant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363 | 7 | 移民 | yímín | to immigrate; to migrate |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 |
| 364 | 7 | 臥龍崗 | wòlónggǎng | Wollongong | 總裁及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由中國鋼鐵所舉辦的國際鋼鐵學術會議 |
| 365 | 7 | 爾 | ěr | thus; so; like tha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6 | 7 | 爾 | ěr | in a manner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7 | 7 | 爾 | ěr | final particle with no meaning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8 | 7 | 爾 | ěr | final particle marking a questio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69 | 7 | 爾 | ěr | you; thou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70 | 7 | 爾 | ěr | this; tha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71 | 7 | 爾 | ěr | thus; atha khalu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372 | 7 | 由於 | yóuyú | due to;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owing to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373 | 7 | 由於 | yóuyú | due to;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owing to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374 | 6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以耶穌教為主要宗教 |
| 375 | 6 | 建築 | jiànzhù | to build | 由於南天寺建築宏偉壯觀 |
| 376 | 6 | 建築 | jiànzhù |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 由於南天寺建築宏偉壯觀 |
| 377 | 6 | 多 | duō | over; indicates a number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preceding i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78 | 6 | 多 | duó | many; much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79 | 6 | 多 | duō | mor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0 | 6 | 多 | duō | an unspecified exten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1 | 6 | 多 | duō | used in exclamations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2 | 6 | 多 | duō | excessiv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3 | 6 | 多 | duō | to what exten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4 | 6 | 多 | duō | abundant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5 | 6 | 多 | duō | to multiply; to acrue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6 | 6 | 多 | duō | mostl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7 | 6 | 多 | duō | simply; merel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8 | 6 | 多 | duō | frequentl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89 | 6 | 多 | duō | very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90 | 6 | 多 | duō | Duo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91 | 6 | 多 | duō | ta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92 | 6 | 多 | duō | many; bahu | 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 393 | 6 | 主持 | zhǔchí | to preside over (a meeting)/ to direct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394 | 6 | 主持 | zhǔchí | host; anchor; master of ceremonies (MC)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395 | 6 | 主持 | zhǔchí | administrator; manager | 星雲至南天講堂主持佛學講座及 |
| 396 | 6 | 中 | zhōng | middl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397 | 6 | 中 | zhōng | medium; medium sized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398 | 6 | 中 | zhōng | China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399 | 6 | 中 | zhòng | to hit the mark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0 | 6 | 中 | zhōng | in; amongst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1 | 6 | 中 | zhōng | midday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2 | 6 | 中 | zhōng | insid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3 | 6 | 中 | zhōng | during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4 | 6 | 中 | zhōng | Zhong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5 | 6 | 中 | zhōng | intermediary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6 | 6 | 中 | zhōng | half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7 | 6 | 中 | zhōng | just right; suitably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8 | 6 | 中 | zhōng | whil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09 | 6 | 中 | zhòng | to reach; to attain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10 | 6 | 中 | zhòng | to suffer; to infect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11 | 6 | 中 | zhòng | to obtain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12 | 6 | 中 | zhòng | to pass an exam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13 | 6 | 中 | zhōng | middle | 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 |
| 414 | 6 | 十月 | shíyuè | October; the Tenth Month | 年十月 |
| 415 | 6 | 十月 | shíyuè | tenth lunar month; pauṣa | 年十月 |
| 416 | 6 | 亞洲 | yàzhōu | Asia | 主要是隨著亞洲人旅居澳洲而帶入 |
| 417 | 6 | 舉行 | jǔxíng | to hold (a meeting, elections, etc)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18 | 6 | 又 | yòu | again; also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19 | 6 | 又 | yòu | expresses the existence of simultaneous conditions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0 | 6 | 又 | yòu | Kangxi radical 29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1 | 6 | 又 | yòu | and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2 | 6 | 又 | yòu | furthermore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3 | 6 | 又 | yòu | in addition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4 | 6 | 又 | yòu | but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5 | 6 | 又 | yòu | again; also; punar | 所以佛光山又於交通便利的帕拉瑪區 |
| 426 | 6 | 斯 | sī | this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27 | 6 | 斯 | sī | to split; to tear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28 | 6 | 斯 | sī | thus; such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29 | 6 | 斯 | sī | to depart; to leav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0 | 6 | 斯 | sī | otherwise; but; however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1 | 6 | 斯 | sī | possessive particl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2 | 6 | 斯 | sī | question particl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3 | 6 | 斯 | sī | sigh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4 | 6 | 斯 | sī | is; ar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5 | 6 | 斯 | sī | all; every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6 | 6 | 斯 | sī | Si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37 | 6 | 政府 | zhèngfǔ | government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438 | 6 | 政府 | zhèngfǔ | chancellor's office | 與先前政府的獻地合計有百英畝建地 |
| 439 | 6 | 一九九六年 | yījiǔjiǔliù nián | 1996 | 自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間 |
| 440 | 6 | 威 | wēi | prestige; majesty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1 | 6 | 威 | wēi | to threaten; to compell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2 | 6 | 威 | wēi | a climbing vine; clematis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3 | 6 | 威 | wēi | to inspire awe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4 | 6 | 威 | wēi | power; migh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5 | 6 | 威 | wēi | Wei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6 | 6 | 威 | wēi | majesty; prabhāva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7 | 6 | 南 | nán | south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8 | 6 | 南 | nán | nan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49 | 6 | 南 | nán | southern part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50 | 6 | 南 | nán | southward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51 | 6 | 南 | nán | south; dakṣiṇā | 新南威爾斯佛學會 |
| 452 | 6 | 布 | bù |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3 | 6 | 布 | bù | to spread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4 | 6 | 布 | bù | to announc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5 | 6 | 布 | bù | to arrang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6 | 6 | 布 | bù | an ancient coin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7 | 6 | 布 | bù | to bestow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8 | 6 | 布 | bù | to publish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59 | 6 | 布 | bù | Bu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60 | 6 | 布 | bù | to state; to describe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61 | 6 | 布 | bù | cloth; vastra | 遠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 |
| 462 | 6 | 很 | hěn | very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463 | 6 | 很 | hěn | disobey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464 | 6 | 很 | hěn | a dispute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465 | 6 | 很 | hěn | violent; cruel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466 | 6 | 很 | hěn | very; atīva | 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 |
| 467 | 6 | 文化 | wénhuà | culture | 觀音智慧文化學院 |
| 468 | 6 | 文化 | wénhuà | civilization | 觀音智慧文化學院 |
| 469 | 6 | 信徒 | xìntú | a disciple; a believer | 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 |
| 470 | 6 | 信徒 | xìntú | Devotee | 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 |
| 471 | 6 | 活動 | huódòng | activity; exerci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2 | 6 | 活動 | huódòng | to be active; to exerci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3 | 6 | 活動 | huódòng | unsteady; loos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4 | 6 | 活動 | huódòng | mobile; movable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5 | 6 | 活動 | huódòng | a purposeful activity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6 | 6 | 活動 | huódòng | lively | 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 |
| 477 | 6 | 日 | rì | day of the month; a certain 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78 | 6 | 日 | rì | Kangxi radical 72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79 | 6 | 日 | rì | a 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0 | 6 | 日 | rì | Japa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1 | 6 | 日 | rì | su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2 | 6 | 日 | rì | daytime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3 | 6 | 日 | rì | sunlight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4 | 6 | 日 | rì | every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5 | 6 | 日 | rì | season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6 | 6 | 日 | rì | available time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7 | 6 | 日 | rì | a day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8 | 6 | 日 | rì | in the past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89 | 6 | 日 | mì | mi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90 | 6 | 日 | rì | sun; sūrya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91 | 6 | 日 | rì | a day; divasa | 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開光之日 |
| 492 | 6 | 了 | le | completion of an action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3 | 6 | 了 | liǎo | to know; to understand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4 | 6 | 了 | liǎo | to understand; to know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5 | 6 | 了 | liào | to look afar from a high place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6 | 6 | 了 | le | modal particle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7 | 6 | 了 | le | particle used in certain fixed expressions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8 | 6 | 了 | liǎo | to complete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499 | 6 | 了 | liǎo | completely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 500 | 6 | 了 | liǎo | clever; intelligent | 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 |
Keywords
Top keywords ordered by frequency in comparison to occurrence across the entire corpus
|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 在 | zài | in; bhū | |
| 及 | jí | and; ca; api | |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
| 地 |
|
|
|
| 兰 | 蘭 | lán | a hermitage |
| 市 | shì | market; vīthī | |
| 佛学 | 佛學 |
|
|
| 士 | shì | gentleman; puruṣa | |
| 南天寺 | nántiān Sì | Nan Tien Temple | |
| 是 |
|
|
People, places
and other proper nouns
|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 阿底峡 | 阿底峽 | 196 | Atisa; Atisha |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亞 | 195 | Australia |
| 澳洲 | 196 | Australia | |
| 巴利 | 98 | Pali; Pāli | |
| 八月 | 98 |
|
|
| 慈容 | 99 | Ci Rong | |
| 慈庄法师 | 慈莊法師 | 67 | Venerable Tzu Chuang |
| 达摩 | 達摩 | 68 | Bodhidharma |
| 等活 | 100 | Samjiva Hell | |
| 滴水坊 | 68 |
|
|
| 东南亚 | 東南亞 | 68 | Southeast Asia |
| 度母 | 100 | Tara | |
| 二十世纪 | 二十世紀 | 195 | 20th century |
| 二月 | 195 |
|
|
| 佛诞节 | 佛誕節 | 102 | Buddha's Birthday Celebration |
| 佛法 | 102 |
|
|
| 佛光会 | 佛光會 | 102 |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
| 佛陀 | 102 | Buddha; the all-enlightened one | |
| 观音 | 觀音 | 103 |
|
| 国际佛光会 | 國際佛光會 | 103 |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
| 黄金海岸 | 黃金海岸 | 104 | Gold Coast |
| 加盖 | 加蓋 | 106 | to seal (with official stamp); to stamp; fig. to ratify; to put lid on (cooking pot); to cap; to build an extension or additional storey |
| 加国 | 加國 | 106 | Canada |
| 今日佛教 | 106 |
|
|
| 九月 | 106 |
|
|
| 坎贝尔 | 坎貝爾 | 107 | Campbell (name) |
| 昆士兰州 | 昆士蘭州 | 107 | Queensland (Australia) |
| 拉玛 | 拉瑪 | 76 | Rama |
| 廖 | 108 | Liao | |
| 里斯本 | 108 | Lisbon | |
| 六月 | 108 |
|
|
| 洛 | 108 |
|
|
| 马凯 | 馬凱 | 77 | Ma Kai |
| 美国 | 美國 | 109 | United States |
| 墨尔本 | 墨爾本 | 77 | Melbourne |
| 南半球 | 78 | Southern Hemisphere | |
| 南天 | 110 | Southern India | |
| 南天寺 | 110 | Nan Tien Temple | |
| 纽卡素 | 紐卡素 | 110 | Newcastle |
| 纽西兰 | 紐西蘭 | 78 | New Zealand |
| 欧洲 | 歐洲 | 197 | Europe |
| 青年会 | 青年會 | 113 | YMCA |
| 仁波切 | 114 | Rinpoche | |
| 人间佛教 | 人間佛教 | 82 |
|
| 三皈五戒典礼 | 三皈五戒典禮 | 115 | Triple Gem Refuge and Five Precepts Ceremony |
| 三月 | 115 |
|
|
| 十二月 | 115 |
|
|
| 释迦文佛 | 釋迦文佛 | 115 | Sakyamuni Buddha |
| 十九世纪 | 十九世紀 | 115 | 19th century |
| 十一月 | 115 |
|
|
| 十月 | 115 |
|
|
| 四月 | 115 |
|
|
| 台湾 | 台灣 | 84 |
|
| 塔斯马尼亚 | 塔斯馬尼亞 | 116 | Tasmania |
| 天主教 | 116 | the Catholic church; Catholicism | |
| 维多利亚 | 維多利亞 | 119 | Victoria |
| 卧龙岗 | 臥龍崗 | 119 | Wollongong |
| 五月 | 119 | May; the Fifth Month | |
| 香港 | 120 | Hong Kong | |
| 锡兰 | 錫蘭 | 88 | Ceylon |
| 星云 | 星雲 | 120 | Hsing Yu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
| 薛 | 120 |
|
|
| 亚洲 | 亞洲 | 121 | Asia |
| 一九 | 121 | Amitābha | |
| 英国 | 英國 | 89 | England |
| 浴佛法会 | 浴佛法會 | 121 | Bathing the Buddha Celebration |
| 粤语 | 粵語 | 89 | Yue Dialect; Cantonese |
| 藏传佛教 | 藏傳佛教 | 122 | Tibetan Buddhism |
| 中华 | 中華 | 90 | China |
| 中天 | 122 | Central North India | |
| 邹 | 鄒 | 122 |
|
Glossary
Buddhist terminology, except the proper nouns listed above. Number of terms: 32.
|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 禅净 | 禪淨 | 99 | Chan and Pure Land Buddhism |
| 禅修 | 禪修 | 99 |
|
| 禅坐 | 禪坐 | 99 |
|
| 德号 | 德號 | 100 | an epithet |
| 都监院 | 都監院 | 100 | Executive Council |
| 发愿 | 發願 | 102 |
|
| 法会 | 法會 | 102 | a Dharma service; an assembly; dharma-saṃgīti |
| 佛光道场 | 佛光道場 | 102 | Fo Guang Shan temple |
| 佛光人 | 102 | Fo Guang member; Buddha's Light member | |
| 佛光文化 | 102 | Fo Guang Cultural Enterprise | |
| 佛光缘 | 佛光緣 | 102 | Fo Guang Affinities |
| 佛像开光法会 | 佛像開光法會 | 102 | Consecration Ceremony for the Buddha Statue |
| 佛学院 | 佛學院 | 70 |
|
| 副会长 | 副會長 | 102 | Vice President (of association, e.g. BLIA) |
| 共修 | 103 | Dharma service | |
| 共修法会 | 共修法會 | 103 | a regular Dharma service |
| 皈依 | 103 |
|
|
| 弘法活动 | 弘法活動 | 104 | Dharma propagation event |
| 弘法 | 104 |
|
|
| 监寺 | 監寺 | 106 |
|
| 家庭普照 | 106 | a family Dharma service | |
| 精舍 | 106 |
|
|
| 菩提种子 | 菩提種子 | 112 | bodhi seeds |
| 菩提树 | 菩提樹 | 80 |
|
| 僧众 | 僧眾 | 115 | the monastic community; the sangha |
| 受戒 | 115 |
|
|
| 闻法 | 聞法 | 119 | to hear the Dharma; to listen to the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
| 香客 | 120 |
|
|
| 信众 | 信眾 | 120 | devotees |
| 住众 | 住眾 | 122 | Community |
| 住持 | 122 |
|
|
| 宗教融和 | 122 | interfaith 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