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ssary and Vocabulary for 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4: Buddhist History - Class 17: History of Buddhism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第四冊 佛教史 第十七課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Corpus Vocabulary Analysis
Contents
Frequencies of Lexical Words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Example Usage |
---|---|---|---|---|---|
1 | 8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2 | 8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 | 30 | 錫蘭 | Xīlán | Ceylon | 錫蘭 |
4 | 24 | 派 | pài | school of thought; a sect; a faction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5 | 24 | 派 | pài | to dispatch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6 | 24 | 派 | pài | the circular ratio π (pi)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7 | 24 | 派 | pài | the Greek letter π (pi)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8 | 24 | 派 | pài | a tributary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9 | 24 | 派 | pài | bearing; manner; styl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10 | 24 | 派 | pài | pi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11 | 24 | 派 | pài | to distribute; to assign; to allocat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12 | 24 | 派 | pài | to arrang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13 | 24 | 派 | pài | to criticize; to denounc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14 | 24 | 在 | zài | in; at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15 | 24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16 | 24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17 | 24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18 | 24 | 在 | zài | in; bhū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19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0 | 22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1 | 22 | 寺 | sì | a eunuch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2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3 | 22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4 | 22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5 | 22 | 為 | wéi | to be; is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6 | 22 | 為 | wéi | to do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7 | 22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8 | 22 | 為 | wéi | to gover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9 | 20 | 大 | dà | big; huge; larg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0 | 20 | 大 | dà | Kangxi radical 37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1 | 20 | 大 | dà | great; major; importan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2 | 20 | 大 | dà | siz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3 | 20 | 大 | dà | old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4 | 20 | 大 | dà | oldest; earlies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5 | 20 | 大 | dà | adul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6 | 20 | 大 | dài | an important perso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7 | 20 | 大 | dà | senior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8 | 20 | 大 | dà | an elemen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9 | 20 | 大 | dà | great; mahā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0 | 18 | 時 | shí | time; a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1 | 18 | 時 | shí | a season; a quarter of a year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2 | 18 | 時 | shí | 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of the da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3 | 18 | 時 | shí | fashionabl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4 | 18 | 時 | shí | fate; destiny; luck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5 | 18 | 時 | shí | occasion; opportunity; chanc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6 | 18 | 時 | shí | tens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7 | 18 | 時 | shí | particular; special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8 | 18 | 時 | shí | to plant; to cultivat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49 | 18 | 時 | shí | an era; a dynast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0 | 18 | 時 | shí | time [abstrac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1 | 18 | 時 | shí | seasonal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2 | 18 | 時 | shí | to wait up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3 | 18 | 時 | shí | hour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4 | 18 | 時 | shí | appropriate; proper; timel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5 | 18 | 時 | shí | Shi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6 | 18 | 時 | shí | a present; currentl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7 | 18 | 時 | shí | time; kāl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8 | 18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samay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59 | 18 | 世紀 | shìjì | century | 十二世紀時 |
60 | 18 | 泰國 | tàiguó | Thailand | 直至十八世紀才由泰國長老優波離等人復興 |
61 | 16 | 國家 | guójiā | country; nation; stat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62 | 16 | 國家 | guójiā |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63 | 16 | 一 | yī | one | 一 |
64 | 16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一 |
65 | 16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一 |
66 | 16 | 一 | yī | first | 一 |
67 | 16 | 一 | yī | the same | 一 |
68 | 16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一 |
69 | 16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一 |
70 | 16 | 一 | yī | Yi | 一 |
71 | 16 | 一 | yī | other | 一 |
72 | 16 | 一 | yī | to unify | 一 |
73 | 16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一 |
74 | 16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一 |
75 | 16 | 一 | yī | one; eka | 一 |
76 | 15 | 所 | suǒ | a few; various; som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77 | 15 | 所 | suǒ | a place; a locati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78 | 15 | 所 | suǒ | indicates a passive voic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79 | 15 | 所 | suǒ | an ordinal number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80 | 15 | 所 | suǒ | meaning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81 | 15 | 所 | suǒ | garris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82 | 15 | 所 | suǒ | place; pradeśa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83 | 15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4 | 15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5 | 15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6 | 15 | 人 | rén | everybod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7 | 15 | 人 | rén | adul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8 | 15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9 | 15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0 | 15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1 | 14 | 與 | yǔ | to giv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2 | 14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3 | 14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4 | 14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5 | 14 | 與 | yù | to help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6 | 14 | 與 | yǔ | for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7 | 14 | 高棉 | Gāomián | Khmer | 高棉 |
98 | 14 | 上座部佛教 | Shàngzuòbù Fójiào | Theravāda Buddhism | 仍為上座部佛教的根據地 |
99 | 13 | 緬甸 | miǎndiàn | Myanmar | 而緬甸 |
100 | 13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1 | 13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2 | 13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3 | 13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4 | 13 | 並 | bīng | Taiyua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5 | 13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6 | 12 | 傳入 | chuánrù | to import [data]; to transmitted inwards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07 | 11 | 於 | yú | to go; to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8 | 11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09 | 11 | 於 | yú | Yu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10 | 11 | 於 | wū | a crow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11 | 11 | 佛教徒 | fójiàotú | a Buddhis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112 | 11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3 | 11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4 | 11 | 和 | hé | H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5 | 11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6 | 11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7 | 11 | 和 | hé | warm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8 | 11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19 | 11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0 | 11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1 | 11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2 | 11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3 | 11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4 | 11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5 | 11 | 和 | hé | compatibl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6 | 11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7 | 11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8 | 11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29 | 11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30 | 11 | 和 | hé | venerabl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131 | 11 | 成為 | chéngwéi | to become; to turn into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132 | 11 | 年 | nián | year | 年 |
133 | 11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年 |
134 | 11 | 年 | nián | age | 年 |
135 | 11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年 |
136 | 11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年 |
137 | 11 | 年 | nián | a date | 年 |
138 | 11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年 |
139 | 11 | 年 | nián | harvest | 年 |
140 | 11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年 |
141 | 11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年 |
142 | 10 | 斯里蘭卡 | sīlǐlánkǎ | Sri Lanka | 斯里蘭卡佛教 |
143 | 10 | 寮國 | liáoguó | Laos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144 | 10 | 不丹 | bùdān | Bhutan | 不丹佛教 |
145 | 10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荷蘭等國侵佔 |
146 | 10 | 等 | děng | to wait | 荷蘭等國侵佔 |
147 | 10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荷蘭等國侵佔 |
148 | 10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荷蘭等國侵佔 |
149 | 10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荷蘭等國侵佔 |
150 | 10 | 三 | sān | three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1 | 10 | 三 | sān | third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2 | 10 | 三 | sān | more than two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3 | 10 | 三 | sān | very few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4 | 10 | 三 | sān | San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5 | 10 | 三 | sān | three; tri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6 | 10 | 三 | sān | sa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157 | 9 | 安 | ān | calm; still; quiet; peaceful | 安哥王朝創立 |
158 | 9 | 安 | ān | to calm; to pacify | 安哥王朝創立 |
159 | 9 | 安 | ān | safe; secure | 安哥王朝創立 |
160 | 9 | 安 | ān | comfortable; happy | 安哥王朝創立 |
161 | 9 | 安 | ān | to find a place for | 安哥王朝創立 |
162 | 9 | 安 | ān | to install; to fix; to fit | 安哥王朝創立 |
163 | 9 | 安 | ān | to be content | 安哥王朝創立 |
164 | 9 | 安 | ān | to cherish | 安哥王朝創立 |
165 | 9 | 安 | ān | to bestow; to confer | 安哥王朝創立 |
166 | 9 | 安 | ān | amphetamine | 安哥王朝創立 |
167 | 9 | 安 | ān | ampere | 安哥王朝創立 |
168 | 9 | 安 | ān | to add; to submit | 安哥王朝創立 |
169 | 9 | 安 | ān | to reside; to live at | 安哥王朝創立 |
170 | 9 | 安 | ān | to be used to; to be familiar with | 安哥王朝創立 |
171 | 9 | 安 | ān | an | 安哥王朝創立 |
172 | 9 | 安 | ān | Ease | 安哥王朝創立 |
173 | 9 | 安 | ān | e | 安哥王朝創立 |
174 | 9 | 安 | ān | an | 安哥王朝創立 |
175 | 9 | 安 | ān | peace | 安哥王朝創立 |
176 | 9 | 王 | wáng | Wa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77 | 9 | 王 | wáng | a ki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78 | 9 | 王 | wáng | Kangxi radical 96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79 | 9 | 王 | wàng | to be king; to rule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0 | 9 | 王 | wáng | a prince; a duke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1 | 9 | 王 | wáng | grand; great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2 | 9 | 王 | wáng | to treat with the ceremony due to a ki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3 | 9 | 王 | wáng | a respectufl form of address for a grandfather or grandmother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4 | 9 | 王 | wáng | the head of a group or ga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5 | 9 | 王 | wáng | the biggest or best of a group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6 | 9 | 王 | wáng | king; best of a kind; rāja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187 | 9 | 印度 | yìndù | India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88 | 9 | 後 | hòu | after; later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89 | 9 | 後 | hòu | empress; quee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0 | 9 | 後 | hòu | sovereig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1 | 9 | 後 | hòu | the god of the earth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2 | 9 | 後 | hòu | late; later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3 | 9 | 後 | hòu | offspring; descendents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4 | 9 | 後 | hòu | to fall behind; to lag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5 | 9 | 後 | hòu | behind; back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6 | 9 | 後 | hòu | mother of the designated heir; mother of the crown princ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7 | 9 | 後 | hòu | Hou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8 | 9 | 後 | hòu | after; behin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199 | 9 | 後 | hòu | following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0 | 9 | 後 | hòu | to be delaye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1 | 9 | 後 | hòu | to abandon; to discar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2 | 9 | 後 | hòu | feudal lords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3 | 9 | 後 | hòu | Hou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4 | 9 | 後 | hòu | woman of high rank; female deity; mahiṣī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5 | 9 | 後 | hòu | rear; paścāt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06 | 9 | 發展 | fāzhǎn | to develop | 亦能傳揚發展 |
207 | 9 | 僧伽 | sēngqié | sangha | 完善的僧伽管理機構 |
208 | 9 | 僧伽 | sēngqié | Samgha; Sangha; Buddhist monastic community | 完善的僧伽管理機構 |
209 | 8 | 至 | zhì | Kangxi radical 133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210 | 8 | 至 | zhì | to arrive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211 | 8 | 結集 | jiéjí | to collect; to assemble; to compil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12 | 8 | 結集 | jiéjí | chant; recitatio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13 | 8 | 結集 | jiéjí | Buddhist council; saṃgīti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14 | 8 | 已 | yǐ | Kangxi radical 49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15 | 8 | 已 | yǐ | to bring to an end; to stop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16 | 8 | 已 | yǐ | to complete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17 | 8 | 已 | yǐ | to demote; to dismiss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18 | 8 | 已 | yǐ | to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19 | 8 | 已 | yǐ | former; pūrvaka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220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San Zang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21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Buddhist Cano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22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Tripitaka; Tripiṭaka; Tipitaka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23 | 8 | 全國 | quánguó | national; countrywide | 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 |
224 | 8 | 全國 | quánguó | whole country | 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 |
225 | 8 | 西元 | Xīyuán | Christian era (CE); Gregorian calendar; AD (Anno Domini) | 西元十世紀之後 |
226 | 8 | 上座部 | shàngzuòbù | Theravāda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227 | 8 | 上座部 | shàngzuòbù | Sthaviranikāya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228 | 8 | 史 | shǐ | history | 島史 |
229 | 8 | 史 | shǐ | Shi | 島史 |
230 | 8 | 史 | shǐ | a history; a chronicle; annals | 島史 |
231 | 8 | 史 | shǐ | a historian | 島史 |
232 | 8 | 史 | shǐ | diverse | 島史 |
233 | 8 | 使 | shǐ | to make; to caus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4 | 8 | 使 | shǐ | to make use of for labor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5 | 8 | 使 | shǐ | to indulg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6 | 8 | 使 | shǐ | an emissary; an envoy; ambassador; commissioner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7 | 8 | 使 | shǐ | to be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8 | 8 | 使 | shǐ | to dispatch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39 | 8 | 使 | shǐ | to us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40 | 8 | 使 | shǐ | to be able to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41 | 8 | 使 | shǐ | messenger; dūta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242 | 8 | 哥 | gē | elder brother | 安哥王朝創立 |
243 | 7 | 由 | yóu | Kangxi radical 102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244 | 7 | 由 | yóu | to follow along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245 | 7 | 由 | yóu | cause; reas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246 | 7 | 由 | yóu | You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247 | 7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則以大 |
248 | 7 | 以 | yǐ | to rely on | 則以大 |
249 | 7 | 以 | yǐ | to regard | 則以大 |
250 | 7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則以大 |
251 | 7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則以大 |
252 | 7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則以大 |
253 | 7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則以大 |
254 | 7 | 以 | yǐ | Israel | 則以大 |
255 | 7 | 以 | yǐ | Yi | 則以大 |
256 | 7 | 以 | yǐ | use; yogena | 則以大 |
257 | 7 | 稱 | chēng | to call; to address | 古稱 |
258 | 7 | 稱 | chèn | to suit; to match; to suit | 古稱 |
259 | 7 | 稱 | chēng | to say; to describe | 古稱 |
260 | 7 | 稱 | chēng | to weigh | 古稱 |
261 | 7 | 稱 | chèng | to weigh | 古稱 |
262 | 7 | 稱 | chēng | to praise; to commend | 古稱 |
263 | 7 | 稱 | chēng | to name; to designate | 古稱 |
264 | 7 | 稱 | chēng | a name; an appellation | 古稱 |
265 | 7 | 稱 | chēng | to claim to be; to proclaim oneself | 古稱 |
266 | 7 | 稱 | chēng | to raise; to lift up | 古稱 |
267 | 7 | 稱 | chèn | to pretend | 古稱 |
268 | 7 | 稱 | chēng | to consider; to evaluate | 古稱 |
269 | 7 | 稱 | chēng | to bow to; to defer to | 古稱 |
270 | 7 | 稱 | chèng | scales | 古稱 |
271 | 7 | 稱 | chèng | a standard weight | 古稱 |
272 | 7 | 稱 | chēng | reputation | 古稱 |
273 | 7 | 稱 | chèng | a steelyard | 古稱 |
274 | 7 | 泰 | tài | great; exalted; superior; extrem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75 | 7 | 泰 | tài | big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76 | 7 | 泰 | tài | peaceful; calm; saf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77 | 7 | 泰 | tài | sublime; majestic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78 | 7 | 泰 | tài | gen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79 | 7 | 泰 | tài | Tai; Contentment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0 | 7 | 泰 | tài | haughty; arrogant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1 | 7 | 泰 | tài | Mount Tai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2 | 7 | 泰 | tài | agreeabl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3 | 7 | 泰 | tài | extravagant; prosp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4 | 7 | 泰 | tài | unimpeded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5 | 7 | 泰 | tài | Thailand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6 | 7 | 泰 | tài | Prosp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287 | 7 | 大乘佛教 | dàshèng fójiào | Mahayana Buddhism | 大乘佛教 |
288 | 7 | 大乘佛教 | dàshèng fójiào | Mahayana Buddhism | 大乘佛教 |
289 | 7 | 當時 | dāngshí | then; at that tim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290 | 7 | 都 | dū | capital cit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1 | 7 | 都 | dū | a city; a metropolis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2 | 7 | 都 | dōu | all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3 | 7 | 都 | dū | elegant; refined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4 | 7 | 都 | dū | Du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5 | 7 | 都 | dū | to establish a capital cit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6 | 7 | 都 | dū | to reside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7 | 7 | 都 | dū | to total; to tall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298 | 7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佛教一直是斯里蘭卡的傳統宗教 |
299 | 7 | 南 | nán | south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300 | 7 | 南 | nán | nan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301 | 7 | 南 | nán | southern part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302 | 7 | 南 | nán | southward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303 | 7 | 南 | nán | south; dakṣiṇā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304 | 7 | 六 | liù | six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305 | 7 | 六 | liù | sixth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306 | 7 | 六 | liù | a note on the Gongche scale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307 | 7 | 六 | liù | six; ṣaṭ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308 | 7 | 更 | gēng | to change; to ammend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09 | 7 | 更 | gēng | a watch; a measure of tim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0 | 7 | 更 | gēng | to experien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1 | 7 | 更 | gēng | to improv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2 | 7 | 更 | gēng | to replace; to substitut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3 | 7 | 更 | gēng | to compensat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4 | 7 | 更 | gēng | contacts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5 | 7 | 更 | gèng | to increas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6 | 7 | 更 | gēng | forced military servi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7 | 7 | 更 | gēng | Geng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8 | 7 | 更 | jīng | to experien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319 | 7 | 及 | jí | to reach | 及錫蘭佛教 |
320 | 7 | 及 | jí | to attain | 及錫蘭佛教 |
321 | 7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及錫蘭佛教 |
322 | 7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及錫蘭佛教 |
323 | 7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及錫蘭佛教 |
324 | 7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及錫蘭佛教 |
325 | 7 | 及 | jí | and; ca; api | 及錫蘭佛教 |
326 | 6 | 傳 | chuán | to transmit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27 | 6 | 傳 | zhuàn | a biography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28 | 6 | 傳 | chuán | to teach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29 | 6 | 傳 | chuán | to summon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0 | 6 | 傳 | chuán | to pass on to later generations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1 | 6 | 傳 | chuán | to spread; to propagate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2 | 6 | 傳 | chuán | to express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3 | 6 | 傳 | chuán | to conduct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4 | 6 | 傳 | zhuàn | a posthouse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5 | 6 | 傳 | zhuàn | a commentary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6 | 6 | 傳 | zhuàn | handed down and fixed by tradition; āgama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337 | 6 | 孟加拉 | Mèngjiālā | Bangladesh | 孟加拉佛教 |
338 | 6 | 曾 | zēng | great-grand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339 | 6 | 曾 | zēng | Zeng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340 | 6 | 曾 | céng | layered; tiered; storied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341 | 6 | 曾 | zēng | to add to; to increase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342 | 6 | 曾 | céng | deep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343 | 6 | 十三 | shísān | thirteen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44 | 6 | 十三 | shísān | thirteen; trayodasa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45 | 6 | 即 | jí | to be near by; to be close to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46 | 6 | 即 | jí | at that time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47 | 6 | 即 | jí | to be exactly the same as; to be thus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48 | 6 | 即 | jí | supposed; so-called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49 | 6 | 即 | jí | to arrive at; to ascend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350 | 6 | 陀 | tuó | steep bank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51 | 6 | 陀 | tuó | dha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52 | 6 | 多 | duō | over; indicates a number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preceding it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3 | 6 | 多 | duó | many; much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4 | 6 | 多 | duō | more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5 | 6 | 多 | duō | excessive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6 | 6 | 多 | duō | abundant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7 | 6 | 多 | duō | to multiply; to acrue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8 | 6 | 多 | duō | Duo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59 | 6 | 多 | duō | ta | 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 |
360 | 6 | 南傳 | nán chuán | Theravāda Buddhism; South Asian Buddhism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61 | 6 | 二 | èr | two | 二 |
362 | 6 | 二 | èr | Kangxi radical 7 | 二 |
363 | 6 | 二 | èr | second | 二 |
364 | 6 | 二 | èr | twice; double; di- | 二 |
365 | 6 | 二 | èr | more than one kind | 二 |
366 | 6 | 二 | èr | two; dvā; dvi | 二 |
367 | 6 | 尼泊爾 | níbó'ěr | Nepal | 尼泊爾佛教 |
368 | 6 | 尼泊爾 | níbóěr | Nepal | 尼泊爾佛教 |
369 | 6 | 國王 | guówáng | king; monarch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70 | 6 | 國王 | guówáng | Prince of the Stat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371 | 6 | 仍 | réng | continuing | 但這些國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 |
372 | 6 | 會 | huì | can; be able to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3 | 6 | 會 | huì | able to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4 | 6 | 會 | huì | a meeting; a conference; an assembl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5 | 6 | 會 | kuài | to balance an accoun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6 | 6 | 會 | huì | to assemble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7 | 6 | 會 | huì | to mee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8 | 6 | 會 | huì | a temple fair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79 | 6 | 會 | huì | a religious assembl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0 | 6 | 會 | huì | an association; a societ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1 | 6 | 會 | huì | a national or provincial capital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2 | 6 | 會 | huì | an opportunit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3 | 6 | 會 | huì | to understand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4 | 6 | 會 | huì | to be familiar with; to know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5 | 6 | 會 | huì | to be possible; to be likel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6 | 6 | 會 | huì | to be good a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7 | 6 | 會 | huì | a momen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8 | 6 | 會 | huì | to happen to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89 | 6 | 會 | huì | to pay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0 | 6 | 會 | huì | a meeting place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1 | 6 | 會 | kuài | the seam of a cap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2 | 6 | 會 | huì | in accordance with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3 | 6 | 會 | huì |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4 | 6 | 會 | huì | 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5 | 6 | 會 | huì | Hui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6 | 6 | 會 | huì | combining; samsarga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397 | 6 | 七 | qī | seven | 一三一七 |
398 | 6 | 七 | qī | a genre of poetry | 一三一七 |
399 | 6 | 七 | qī | seventh day memorial ceremony | 一三一七 |
400 | 6 | 七 | qī | seven; sapta | 一三一七 |
401 | 6 | 國 | guó | a country; a natio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2 | 6 | 國 | guó | the capital of a stat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3 | 6 | 國 | guó | a feud; a vassal stat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4 | 6 | 國 | guó | a state; a kingdom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5 | 6 | 國 | guó | a place; a lan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6 | 6 | 國 | guó | domestic; Chines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7 | 6 | 國 | guó | national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8 | 6 | 國 | guó | top in the natio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09 | 6 | 國 | guó | Guo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10 | 6 | 國 | guó | community; nation; janapada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411 | 6 | 教育 | jiàoyù | education | 僧伽教育普及 |
412 | 6 | 教育 | jiàoyù | to educate; to teach | 僧伽教育普及 |
413 | 6 | 將 | jiàng | a general; a high ranking officer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4 | 6 | 將 | jiāng | to progress; to transmit; to convey; to send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5 | 6 | 將 | jiàng | to command; to lead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6 | 6 | 將 | qiāng | to request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7 | 6 | 將 | jiāng | to bring; to take; to use; to hold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8 | 6 | 將 | jiāng | to support; to wait upon; to take care of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19 | 6 | 將 | jiāng | to checkmate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0 | 6 | 將 | jiāng | to goad; to incite; to provoke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1 | 6 | 將 | jiāng | to do; to handle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2 | 6 | 將 | jiàng | backbone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3 | 6 | 將 | jiàng | king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4 | 6 | 將 | jiāng | to rest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5 | 6 | 將 | jiàng | a senior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6 | 6 | 將 | jiāng | large; great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27 | 5 | 也 | yě | ya | 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也前來建立比丘尼僧團 |
428 | 5 | 但 | dàn | Dan | 但這些國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 |
429 | 5 | 四 | sì | four |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 |
430 | 5 | 四 | sì | note a musical scale |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 |
431 | 5 | 四 | sì | fourth |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 |
432 | 5 | 四 | sì | Si |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 |
433 | 5 | 四 | sì | four; catur |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 |
434 | 5 | 世界 | shìjiè | the world; the universe; the cosmos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35 | 5 | 世界 | shìjiè | the earth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36 | 5 | 世界 | shìjiè | a domain; a realm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37 | 5 | 世界 | shìjiè | the human world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38 | 5 | 世界 | shìjiè | the conditions in the world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39 | 5 | 世界 | shìjiè | world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40 | 5 | 世界 | shìjiè | a world; lokadhatu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441 | 5 | 古 | gǔ | ancient; old; palaeo- | 古稱 |
442 | 5 | 古 | gǔ | ancient; old | 古稱 |
443 | 5 | 古 | gǔ | out of date | 古稱 |
444 | 5 | 古 | gǔ | former times | 古稱 |
445 | 5 | 古 | gǔ | events in former times | 古稱 |
446 | 5 | 古 | gǔ | sincere; unpretentious | 古稱 |
447 | 5 | 古 | gǔ | an ancient style of poetry | 古稱 |
448 | 5 | 古 | gǔ | Gu | 古稱 |
449 | 5 | 古 | gǔ | ancient; old; purāṇa | 古稱 |
450 | 5 | 巴利文 | bālìwén | Pāli | 覺音論師在大寺完成三藏的巴利文翻譯 |
451 | 5 | 弘法 | hóngfǎ | Dharma Propagation | 其中前二者致力於國際弘法上的卓越貢獻 |
452 | 5 | 弘法 | hóngfǎ | to propagate Buddhist teachings; to promote the Dharma | 其中前二者致力於國際弘法上的卓越貢獻 |
453 | 5 | 受 | shòu | to suffer; to be subjected to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454 | 5 | 受 | shòu | to transfer; to confer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455 | 5 | 受 | shòu | to receive; to accept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456 | 5 | 受 | shòu | to tolerate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457 | 5 | 受 | shòu | feelings; sensations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458 | 5 | 蒲甘 | púgān | Bagan | 蒲甘佛教 |
459 | 5 | 僧侶 | sēnglǚ | monastic | 僧侶地位的崇高 |
460 | 5 | 僧侶 | sēnglǚ | Saṅgha; Sangha; Buddhist monastic community | 僧侶地位的崇高 |
461 | 5 | 組織 | zǔzhī | to organize; to constitute; to form; to compose | 使得錫蘭擁有完整的僧伽組織 |
462 | 5 | 組織 | zǔzhī | organization | 使得錫蘭擁有完整的僧伽組織 |
463 | 5 | 組織 | zǔzhī | weave | 使得錫蘭擁有完整的僧伽組織 |
464 | 5 | 組織 | zǔzhī | tissue; nerve | 使得錫蘭擁有完整的僧伽組織 |
465 | 5 | 復興 | fùxīng | to revive; to rejuvenate | 而奠定大寺派的復興與教學基礎 |
466 | 5 | 復興 | fùxīng | Fuxing | 而奠定大寺派的復興與教學基礎 |
467 | 5 | 簡述 | jiǎnshù | to outline; to summarize; to sketch | 簡述斯里蘭卡佛教初傳的情形 |
468 | 5 | 又 | yòu | Kangxi radical 29 | 緬甸佛教又發生著衣論爭 |
469 | 5 | 到 | dào | to arrive | 建築到生活 |
470 | 5 | 到 | dào | to go | 建築到生活 |
471 | 5 | 到 | dào | careful | 建築到生活 |
472 | 5 | 到 | dào | Dao | 建築到生活 |
473 | 5 | 到 | dào | approach; upagati | 建築到生活 |
474 | 5 | 五 | wǔ | five | 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 |
475 | 5 | 五 | wǔ | fifth musical note | 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 |
476 | 5 | 五 | wǔ | Wu | 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 |
477 | 5 | 五 | wǔ | the five elements | 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 |
478 | 5 | 五 | wǔ | five; pañca | 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 |
479 | 5 | 信仰 | xìnyǎng | faith; belief | 民眾信仰的虔誠 |
480 | 5 | 信仰 | xìnyǎng | to have faith; to believe | 民眾信仰的虔誠 |
481 | 5 | 信仰 | xìnyǎng | faith | 民眾信仰的虔誠 |
482 | 5 | 阿育王 | Āyùwáng | King Aśoka; Asoka; Ashoka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483 | 5 | 中心 | zhōngxīn | center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84 | 5 | 國教 | guójiāo | state religion | 佛教是泰國國教 |
485 | 5 | 佛陀 | fótuó | Buddha; the all-enlightened one | 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 |
486 | 5 | 十二 | shí èr | twelve | 十二世紀時 |
487 | 5 | 十二 | shí èr | twelve; dvadasa | 十二世紀時 |
488 | 5 | 無畏山寺 | wúwèi shānsì | Abhayagiri | 一是無畏山寺派 |
489 | 5 | 之 | zhī | to go | 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 |
490 | 5 | 之 | zhī | to arrive; to go | 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 |
491 | 5 | 之 | zhī | is | 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 |
492 | 5 | 之 | zhī | to use | 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 |
493 | 5 | 之 | zhī | Zhi | 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 |
494 | 4 | 哂 | shěn | to smile; to sneer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495 | 4 | 南亞 | Nán Yà | South Asia | 南亞佛教史 |
496 | 4 | 摩 | mó | to rub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497 | 4 | 摩 | mó | to approach; to press i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498 | 4 | 摩 | mó | to sharpen; to grind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499 | 4 | 摩 | mó | to obliterate; to eras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500 | 4 | 摩 | mó | to compare notes; to learn by interacti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Frequencies of all Words
Top 683
Rank | Frequency | Chinese | Pinyin | English | Usage |
---|---|---|---|---|---|
1 | 135 | 的 | de | possessive particl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2 | 135 | 的 | de | structural particl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3 | 135 | 的 | de | complement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4 | 135 | 的 | de | a substitute for something already referred to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5 | 88 | 佛教 | fójiào | Buddhism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6 | 88 | 佛教 | fó jiào | the Buddha teachings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7 | 34 | 是 | shì | is; are; am; to b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8 | 34 | 是 | shì | is exactly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9 | 34 | 是 | shì | is suitable; is in contrast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0 | 34 | 是 | shì | this; that; thos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1 | 34 | 是 | shì | really; certainly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2 | 34 | 是 | shì | correct; yes; affirmativ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3 | 34 | 是 | shì | tru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4 | 34 | 是 | shì | is; has; exists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5 | 34 | 是 | shì | used between repetitions of a word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 | 34 | 是 | shì | a matter; an affair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7 | 34 | 是 | shì | Shi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8 | 34 | 是 | shì | is; bhū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9 | 34 | 是 | shì | this; idam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20 | 30 | 錫蘭 | Xīlán | Ceylon | 錫蘭 |
21 | 24 | 派 | pài | school of thought; a sect; a faction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2 | 24 | 派 | pài | to dispatch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3 | 24 | 派 | pài | the circular ratio π (pi)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4 | 24 | 派 | pài | the Greek letter π (pi)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5 | 24 | 派 | pài | a branch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6 | 24 | 派 | pài | a tributary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7 | 24 | 派 | pài | bearing; manner; styl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8 | 24 | 派 | pài | pi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29 | 24 | 派 | pài | to distribute; to assign; to allocat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30 | 24 | 派 | pài | to arrang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31 | 24 | 派 | pài | to criticize; to denounce | 佛教分化為兩派 |
32 | 24 | 在 | zài | in; at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3 | 24 | 在 | zài | at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4 | 24 | 在 | zài | when; indicates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something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5 | 24 | 在 | zài | to exist; to be living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6 | 24 | 在 | zài | to consist of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7 | 24 | 在 | zài | to be at a post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8 | 24 | 在 | zài | in; bhū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39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monastery; mosqu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0 | 22 | 寺 | sì | a government offic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1 | 22 | 寺 | sì | a eunuch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2 | 22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3 | 22 | 為 | wèi | for; to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4 | 22 | 為 | wèi | because of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5 | 22 | 為 | wéi | to act as; to serv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6 | 22 | 為 | wéi | to change into; to becom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7 | 22 | 為 | wéi | to be; is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8 | 22 | 為 | wéi | to do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9 | 22 | 為 | wèi | for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0 | 22 | 為 | wèi | because of; for; to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1 | 22 | 為 | wèi | to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2 | 22 | 為 | wéi | in a passive constructio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3 | 22 | 為 | wéi | forming a rehetorical questio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4 | 22 | 為 | wéi | forming an adverb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5 | 22 | 為 | wéi | to add emphasis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6 | 22 | 為 | wèi | to support; to help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7 | 22 | 為 | wéi | to gover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8 | 20 | 大 | dà | big; huge; larg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59 | 20 | 大 | dà | Kangxi radical 37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0 | 20 | 大 | dà | great; major; importan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1 | 20 | 大 | dà | siz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2 | 20 | 大 | dà | old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3 | 20 | 大 | dà | greatly; very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4 | 20 | 大 | dà | oldest; earlies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5 | 20 | 大 | dà | adul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6 | 20 | 大 | tài | greatest; grand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7 | 20 | 大 | dài | an important person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8 | 20 | 大 | dà | senior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69 | 20 | 大 | dà | approximately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70 | 20 | 大 | tài | greatest; grand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71 | 20 | 大 | dà | an element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72 | 20 | 大 | dà | great; mahā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73 | 18 | 時 | shí | time; a point or period of tim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4 | 18 | 時 | shí | a season; a quarter of a year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5 | 18 | 時 | shí | 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of the da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6 | 18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7 | 18 | 時 | shí | fashionabl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8 | 18 | 時 | shí | fate; destiny; luck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79 | 18 | 時 | shí | occasion; opportunity; chanc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0 | 18 | 時 | shí | tens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1 | 18 | 時 | shí | particular; special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2 | 18 | 時 | shí | to plant; to cultivat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3 | 18 | 時 | shí | hour (measure word)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4 | 18 | 時 | shí | an era; a dynast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5 | 18 | 時 | shí | time [abstrac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6 | 18 | 時 | shí | seasonal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7 | 18 | 時 | shí | frequently; ofte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8 | 18 | 時 | shí | occasionally; sometimes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89 | 18 | 時 | shí | on time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0 | 18 | 時 | shí | this; tha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1 | 18 | 時 | shí | to wait up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2 | 18 | 時 | shí | hour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3 | 18 | 時 | shí | appropriate; proper; timel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4 | 18 | 時 | shí | Shi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5 | 18 | 時 | shí | a present; currentl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6 | 18 | 時 | shí | time; kāl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7 | 18 | 時 | shí | at that time; samay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98 | 18 | 世紀 | shìjì | century | 十二世紀時 |
99 | 18 | 泰國 | tàiguó | Thailand | 直至十八世紀才由泰國長老優波離等人復興 |
100 | 17 | 有 | yǒu | is; are; to exist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1 | 17 | 有 | yǒu | to have; to possess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2 | 1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estimate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3 | 1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 large quantity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4 | 17 | 有 | yǒu | indicates an affirmative response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5 | 17 | 有 | yǒu | a certain; used before a person, time, or place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6 | 17 | 有 | yǒu | used to compare two things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7 | 17 | 有 | yǒu | used in a polite formula before certain verbs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8 | 17 | 有 | yǒu | used before the names of dynasties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09 | 17 | 有 | yǒu | a certain thing; what exists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0 | 17 | 有 | yǒu | multiple of ten and ...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1 | 17 | 有 | yǒu | abundant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2 | 17 | 有 | yǒu | purposeful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3 | 17 | 有 | yǒu | You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4 | 17 | 有 | yǒu | 1. existence; 2. becoming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5 | 17 | 有 | yǒu | becoming; bhava | 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 |
116 | 16 | 國家 | guójiā | country; nation; stat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17 | 16 | 國家 | guójiā |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18 | 16 | 一 | yī | one | 一 |
119 | 16 | 一 | yī | Kangxi radical 1 | 一 |
120 | 16 | 一 | yī | as soon as; all at once | 一 |
121 | 16 | 一 | yī | pure; concentrated | 一 |
122 | 16 | 一 | yì | whole; all | 一 |
123 | 16 | 一 | yī | first | 一 |
124 | 16 | 一 | yī | the same | 一 |
125 | 16 | 一 | yī | each | 一 |
126 | 16 | 一 | yī | certain | 一 |
127 | 16 | 一 | yī | throughout | 一 |
128 | 16 | 一 | yī | used in between a reduplicated verb | 一 |
129 | 16 | 一 | yī | sole; single | 一 |
130 | 16 | 一 | yī | a very small amount | 一 |
131 | 16 | 一 | yī | Yi | 一 |
132 | 16 | 一 | yī | other | 一 |
133 | 16 | 一 | yī | to unify | 一 |
134 | 16 | 一 | yī | accidentally; coincidentally | 一 |
135 | 16 | 一 | yī | abruptly; suddenly | 一 |
136 | 16 | 一 | yī | or | 一 |
137 | 16 | 一 | yī | one; eka | 一 |
138 | 15 | 所 | suǒ | measure word for houses, small buildings and institutions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39 | 15 | 所 | suǒ | an office; an institut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0 | 15 | 所 | suǒ | introduces a relative claus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1 | 15 | 所 | suǒ | it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2 | 15 | 所 | suǒ | if; supposing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3 | 15 | 所 | suǒ | a few; various; som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4 | 15 | 所 | suǒ | a place; a locati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5 | 15 | 所 | suǒ | indicates a passive voice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6 | 15 | 所 | suǒ | that which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7 | 15 | 所 | suǒ | an ordinal number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8 | 15 | 所 | suǒ | meaning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49 | 15 | 所 | suǒ | garris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50 | 15 | 所 | suǒ | place; pradeśa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51 | 15 | 所 | suǒ | that which; yad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52 | 15 | 人 | rén | person; people; a human being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3 | 15 | 人 | rén | Kangxi radical 9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4 | 15 | 人 | rén | a kind of pers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5 | 15 | 人 | rén | everybody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6 | 15 | 人 | rén | adult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7 | 15 | 人 | rén | somebody; others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8 | 15 | 人 | rén | an upright person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59 | 15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 |
160 | 14 | 與 | yǔ | and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1 | 14 | 與 | yǔ | to giv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2 | 14 | 與 | yǔ | together with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3 | 14 | 與 | yú | interrogative particle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4 | 14 | 與 | yǔ | to accompany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5 | 14 | 與 | yù | to particate in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6 | 14 | 與 | yù | of the same kind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7 | 14 | 與 | yù | to help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8 | 14 | 與 | yǔ | for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169 | 14 | 高棉 | Gāomián | Khmer | 高棉 |
170 | 14 | 上座部佛教 | Shàngzuòbù Fójiào | Theravāda Buddhism | 仍為上座部佛教的根據地 |
171 | 13 | 緬甸 | miǎndiàn | Myanmar | 而緬甸 |
172 | 13 | 並 | bìng | and; furthermore; also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3 | 13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4 | 13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to amalgamat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5 | 13 | 並 | bìng | to combin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6 | 13 | 並 | bìng | to resemble; to be lik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7 | 13 | 並 | bìng | both; equall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8 | 13 | 並 | bìng | both; side-by-side; equall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79 | 13 | 並 | bìng | completely; entirel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0 | 13 | 並 | bìng | to stand side-by-sid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1 | 13 | 並 | bìng | definitely; absolutely; actuall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2 | 13 | 並 | bīng | Taiyua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3 | 13 | 並 | bìng | equally; both; together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4 | 13 | 並 | bìng | together; saha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5 | 12 | 傳入 | chuánrù | to import [data]; to transmitted inwards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186 | 11 | 於 | yú | in; at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7 | 11 | 於 | yú | in; at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8 | 11 | 於 | yú | in; at; to; from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89 | 11 | 於 | yú | to go; to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0 | 11 | 於 | yú | to rely on; to depend o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1 | 11 | 於 | yú | to go to; to arrive at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2 | 11 | 於 | yú | from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3 | 11 | 於 | yú | giv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4 | 11 | 於 | yú | oppposing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5 | 11 | 於 | yú | and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6 | 11 | 於 | yú | compared to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7 | 11 | 於 | yú | b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8 | 11 | 於 | yú | and; as well as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199 | 11 | 於 | yú | for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00 | 11 | 於 | yú | Yu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01 | 11 | 於 | wū | a crow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02 | 11 | 於 | wū | whew; wow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203 | 11 | 佛教徒 | fójiàotú | a Buddhist |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
204 | 11 | 和 | hé | and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05 | 11 | 和 | hé | to join together; together with; to accompany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06 | 11 | 和 | hé | peace; harmony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07 | 11 | 和 | hé | H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08 | 11 | 和 | hé | harmonious [sound]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09 | 11 | 和 | hé | gentle; amiable; acquiesc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0 | 11 | 和 | hé | warm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1 | 11 | 和 | hé | to harmonize; to make peac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2 | 11 | 和 | hé | a transaction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3 | 11 | 和 | hé | a bell on a chario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4 | 11 | 和 | hé | a musical instrum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5 | 11 | 和 | hé | a military gat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6 | 11 | 和 | hé | a coffin headboard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7 | 11 | 和 | hé | a skilled worker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8 | 11 | 和 | hé | compatibl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19 | 11 | 和 | hé | calm; peaceful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0 | 11 | 和 | hè | to sing in accompaniment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1 | 11 | 和 | hè | to write a matching poem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2 | 11 | 和 | hé | Harmony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3 | 11 | 和 | hé | harmony; gentleness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4 | 11 | 和 | hé | venerable | 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 |
225 | 11 | 成為 | chéngwéi | to become; to turn into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226 | 11 | 年 | nián | year | 年 |
227 | 11 | 年 | nián | New Year festival | 年 |
228 | 11 | 年 | nián | age | 年 |
229 | 11 | 年 | nián | life span; life expectancy | 年 |
230 | 11 | 年 | nián | an era; a period | 年 |
231 | 11 | 年 | nián | a date | 年 |
232 | 11 | 年 | nián | time; years | 年 |
233 | 11 | 年 | nián | harvest | 年 |
234 | 11 | 年 | nián | annual; every year | 年 |
235 | 11 | 年 | nián | year; varṣa | 年 |
236 | 10 | 斯里蘭卡 | sīlǐlánkǎ | Sri Lanka | 斯里蘭卡佛教 |
237 | 10 | 寮國 | liáoguó | Laos | 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 |
238 | 10 | 不丹 | bùdān | Bhutan | 不丹佛教 |
239 | 10 | 等 | děng | et cetera; and so on | 荷蘭等國侵佔 |
240 | 10 | 等 | děng | to wait | 荷蘭等國侵佔 |
241 | 10 | 等 | děng | degree; kind | 荷蘭等國侵佔 |
242 | 10 | 等 | děng | plural | 荷蘭等國侵佔 |
243 | 10 | 等 | děng | to be equal | 荷蘭等國侵佔 |
244 | 10 | 等 | děng | degree; level | 荷蘭等國侵佔 |
245 | 10 | 等 | děng | to compare | 荷蘭等國侵佔 |
246 | 10 | 三 | sān | three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47 | 10 | 三 | sān | third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48 | 10 | 三 | sān | more than two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49 | 10 | 三 | sān | very few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50 | 10 | 三 | sān | repeatedly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51 | 10 | 三 | sān | San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52 | 10 | 三 | sān | three; tri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53 | 10 | 三 | sān | sa | 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
254 | 9 | 安 | ān | calm; still; quiet; peaceful | 安哥王朝創立 |
255 | 9 | 安 | ān | to calm; to pacify | 安哥王朝創立 |
256 | 9 | 安 | ān | where | 安哥王朝創立 |
257 | 9 | 安 | ān | safe; secure | 安哥王朝創立 |
258 | 9 | 安 | ān | comfortable; happy | 安哥王朝創立 |
259 | 9 | 安 | ān | to find a place for | 安哥王朝創立 |
260 | 9 | 安 | ān | to install; to fix; to fit | 安哥王朝創立 |
261 | 9 | 安 | ān | to be content | 安哥王朝創立 |
262 | 9 | 安 | ān | to cherish | 安哥王朝創立 |
263 | 9 | 安 | ān | to bestow; to confer | 安哥王朝創立 |
264 | 9 | 安 | ān | amphetamine | 安哥王朝創立 |
265 | 9 | 安 | ān | ampere | 安哥王朝創立 |
266 | 9 | 安 | ān | to add; to submit | 安哥王朝創立 |
267 | 9 | 安 | ān | to reside; to live at | 安哥王朝創立 |
268 | 9 | 安 | ān | to be used to; to be familiar with | 安哥王朝創立 |
269 | 9 | 安 | ān | how; why | 安哥王朝創立 |
270 | 9 | 安 | ān | thus; so; therefore | 安哥王朝創立 |
271 | 9 | 安 | ān | deliberately | 安哥王朝創立 |
272 | 9 | 安 | ān | naturally | 安哥王朝創立 |
273 | 9 | 安 | ān | an | 安哥王朝創立 |
274 | 9 | 安 | ān | Ease | 安哥王朝創立 |
275 | 9 | 安 | ān | e | 安哥王朝創立 |
276 | 9 | 安 | ān | an | 安哥王朝創立 |
277 | 9 | 安 | ān | peace | 安哥王朝創立 |
278 | 9 | 王 | wáng | Wa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79 | 9 | 王 | wáng | a ki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0 | 9 | 王 | wáng | Kangxi radical 96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1 | 9 | 王 | wàng | to be king; to rule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2 | 9 | 王 | wáng | a prince; a duke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3 | 9 | 王 | wáng | grand; great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4 | 9 | 王 | wáng | to treat with the ceremony due to a ki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5 | 9 | 王 | wáng | a respectufl form of address for a grandfather or grandmother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6 | 9 | 王 | wáng | the head of a group or gang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7 | 9 | 王 | wáng | the biggest or best of a group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8 | 9 | 王 | wáng | king; best of a kind; rāja | 素可泰王朝崑羅康恆王在位時期 |
289 | 9 | 印度 | yìndù | India | 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 |
290 | 9 | 後 | hòu | after; later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1 | 9 | 後 | hòu | empress; quee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2 | 9 | 後 | hòu | sovereig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3 | 9 | 後 | hòu | behin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4 | 9 | 後 | hòu | the god of the earth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5 | 9 | 後 | hòu | late; later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6 | 9 | 後 | hòu | arriving lat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7 | 9 | 後 | hòu | offspring; descendents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8 | 9 | 後 | hòu | to fall behind; to lag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299 | 9 | 後 | hòu | behind; back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0 | 9 | 後 | hòu | the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1 | 9 | 後 | hòu | mother of the designated heir; mother of the crown princ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2 | 9 | 後 | hòu | Hou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3 | 9 | 後 | hòu | after; behin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4 | 9 | 後 | hòu | following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5 | 9 | 後 | hòu | to be delaye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6 | 9 | 後 | hòu | to abandon; to discard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7 | 9 | 後 | hòu | feudal lords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8 | 9 | 後 | hòu | Hou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09 | 9 | 後 | hòu | woman of high rank; female deity; mahiṣī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10 | 9 | 後 | hòu | rear; paścāt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11 | 9 | 發展 | fāzhǎn | to develop | 亦能傳揚發展 |
312 | 9 | 僧伽 | sēngqié | sangha | 完善的僧伽管理機構 |
313 | 9 | 僧伽 | sēngqié | Samgha; Sangha; Buddhist monastic community | 完善的僧伽管理機構 |
314 | 8 | 至 | zhì | to; until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15 | 8 | 至 | zhì | Kangxi radical 133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16 | 8 | 至 | zhì | extremely; very; most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17 | 8 | 至 | zhì | to arrive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318 | 8 | 結集 | jiéjí | to collect; to assemble; to compile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19 | 8 | 結集 | jiéjí | chant; recitation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20 | 8 | 結集 | jiéjí | Buddhist council; saṃgīti | 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結集後 |
321 | 8 | 已 | yǐ | already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2 | 8 | 已 | yǐ | Kangxi radical 49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3 | 8 | 已 | yǐ | from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4 | 8 | 已 | yǐ | to bring to an end; to stop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5 | 8 | 已 | yǐ | final aspectual particle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6 | 8 | 已 | yǐ | afterwards; thereafter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7 | 8 | 已 | yǐ | too; very; excessively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8 | 8 | 已 | yǐ | to complete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29 | 8 | 已 | yǐ | to demote; to dismiss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0 | 8 | 已 | yǐ | to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1 | 8 | 已 | yǐ | certainly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2 | 8 | 已 | yǐ | an interjection of surprise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3 | 8 | 已 | yǐ | this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4 | 8 | 已 | yǐ | former; pūrvaka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5 | 8 | 已 | yǐ | former; pūrvaka | 佛教已盛行多時 |
336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San Zang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337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Buddhist Canon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338 | 8 | 三藏 | sān Zàng | Tripitaka; Tripiṭaka; Tipitaka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339 | 8 | 全國 | quánguó | national; countrywide | 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 |
340 | 8 | 全國 | quánguó | whole country | 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 |
341 | 8 | 西元 | Xīyuán | Christian era (CE); Gregorian calendar; AD (Anno Domini) | 西元十世紀之後 |
342 | 8 | 上座部 | shàngzuòbù | Theravāda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343 | 8 | 上座部 | shàngzuòbù | Sthaviranikāya | 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 |
344 | 8 | 史 | shǐ | history | 島史 |
345 | 8 | 史 | shǐ | Shi | 島史 |
346 | 8 | 史 | shǐ | a history; a chronicle; annals | 島史 |
347 | 8 | 史 | shǐ | a historian | 島史 |
348 | 8 | 史 | shǐ | diverse | 島史 |
349 | 8 | 使 | shǐ | to make; to caus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0 | 8 | 使 | shǐ | to make use of for labor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1 | 8 | 使 | shǐ | to indulg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2 | 8 | 使 | shǐ | an emissary; an envoy; ambassador; commissioner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3 | 8 | 使 | shǐ | to be sent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4 | 8 | 使 | shǐ | to dispatch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5 | 8 | 使 | shǐ | if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6 | 8 | 使 | shǐ | to use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7 | 8 | 使 | shǐ | to be able to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8 | 8 | 使 | shǐ | messenger; dūta | 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
359 | 8 | 哥 | gē | elder brother | 安哥王朝創立 |
360 | 7 | 由 | yóu | follow; from; it is for...to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1 | 7 | 由 | yóu | Kangxi radical 102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2 | 7 | 由 | yóu | to follow along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3 | 7 | 由 | yóu | cause; reason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4 | 7 | 由 | yóu | by somebody; up to somebody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5 | 7 | 由 | yóu | from a starting point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6 | 7 | 由 | yóu | You | 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 |
367 | 7 | 以 | yǐ | so as to; in order to | 則以大 |
368 | 7 | 以 | yǐ | to use; to regard as | 則以大 |
369 | 7 | 以 | yǐ | to use; to grasp | 則以大 |
370 | 7 | 以 | yǐ | according to | 則以大 |
371 | 7 | 以 | yǐ | because of | 則以大 |
372 | 7 | 以 | yǐ | on a certain date | 則以大 |
373 | 7 | 以 | yǐ | and; as well as | 則以大 |
374 | 7 | 以 | yǐ | to rely on | 則以大 |
375 | 7 | 以 | yǐ | to regard | 則以大 |
376 | 7 | 以 | yǐ | to be able to | 則以大 |
377 | 7 | 以 | yǐ | to order; to command | 則以大 |
378 | 7 | 以 | yǐ | further; moreover | 則以大 |
379 | 7 | 以 | yǐ | used after a verb | 則以大 |
380 | 7 | 以 | yǐ | very | 則以大 |
381 | 7 | 以 | yǐ | already | 則以大 |
382 | 7 | 以 | yǐ | increasingly | 則以大 |
383 | 7 | 以 | yǐ | a reason; a cause | 則以大 |
384 | 7 | 以 | yǐ | Israel | 則以大 |
385 | 7 | 以 | yǐ | Yi | 則以大 |
386 | 7 | 以 | yǐ | use; yogena | 則以大 |
387 | 7 | 稱 | chēng | to call; to address | 古稱 |
388 | 7 | 稱 | chèn | to suit; to match; to suit | 古稱 |
389 | 7 | 稱 | chēng | to say; to describe | 古稱 |
390 | 7 | 稱 | chēng | to weigh | 古稱 |
391 | 7 | 稱 | chèng | to weigh | 古稱 |
392 | 7 | 稱 | chēng | to praise; to commend | 古稱 |
393 | 7 | 稱 | chēng | to name; to designate | 古稱 |
394 | 7 | 稱 | chēng | a name; an appellation | 古稱 |
395 | 7 | 稱 | chēng | to claim to be; to proclaim oneself | 古稱 |
396 | 7 | 稱 | chēng | to raise; to lift up | 古稱 |
397 | 7 | 稱 | chèn | to pretend | 古稱 |
398 | 7 | 稱 | chēng | to consider; to evaluate | 古稱 |
399 | 7 | 稱 | chēng | to bow to; to defer to | 古稱 |
400 | 7 | 稱 | chèng | scales | 古稱 |
401 | 7 | 稱 | chèng | a standard weight | 古稱 |
402 | 7 | 稱 | chēng | reputation | 古稱 |
403 | 7 | 稱 | chèng | a steelyard | 古稱 |
404 | 7 | 泰 | tài | great; exalted; superior; extrem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05 | 7 | 泰 | tài | big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06 | 7 | 泰 | tài | peaceful; calm; saf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07 | 7 | 泰 | tài | sublime; majestic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08 | 7 | 泰 | tài | gen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09 | 7 | 泰 | tài | Tai; Contentment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0 | 7 | 泰 | tài | haughty; arrogant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1 | 7 | 泰 | tài | Mount Tai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2 | 7 | 泰 | tài | agreeable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3 | 7 | 泰 | tài | extravagant; prosp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4 | 7 | 泰 | tài | unimpeded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5 | 7 | 泰 | tài | Thailand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6 | 7 | 泰 | tài | Prosperous | 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 |
417 | 7 | 大乘佛教 | dàshèng fójiào | Mahayana Buddhism | 大乘佛教 |
418 | 7 | 大乘佛教 | dàshèng fójiào | Mahayana Buddhism | 大乘佛教 |
419 | 7 | 此 | cǐ | this; thes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420 | 7 | 此 | cǐ | in this way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421 | 7 | 此 | cǐ | otherwise; but; however; so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422 | 7 | 此 | cǐ | at this time; now; here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423 | 7 | 此 | cǐ | this; here; etad | 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 |
424 | 7 | 當時 | dāngshí | then; at that time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25 | 7 | 當時 | dāngshí | immediately | 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 |
426 | 7 | 都 | dōu | all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27 | 7 | 都 | dū | capital cit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28 | 7 | 都 | dū | a city; a metropolis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29 | 7 | 都 | dōu | all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0 | 7 | 都 | dū | elegant; refined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1 | 7 | 都 | dū | Du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2 | 7 | 都 | dōu | alread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3 | 7 | 都 | dū | to establish a capital cit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4 | 7 | 都 | dū | to reside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5 | 7 | 都 | dū | to total; to tally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6 | 7 | 都 | dōu | all; sarva | 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 |
437 | 7 | 宗教 | zōngjiào | religion | 佛教一直是斯里蘭卡的傳統宗教 |
438 | 7 | 南 | nán | south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439 | 7 | 南 | nán | nan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440 | 7 | 南 | nán | southern part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441 | 7 | 南 | nán | southward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442 | 7 | 南 | nán | south; dakṣiṇā | 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 |
443 | 7 | 六 | liù | six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444 | 7 | 六 | liù | sixth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445 | 7 | 六 | liù | a note on the Gongche scale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446 | 7 | 六 | liù | six; ṣaṭ | 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 |
447 | 7 | 更 | gèng | more; even mor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48 | 7 | 更 | gēng | to change; to ammend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49 | 7 | 更 | gēng | a watch; a measure of tim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0 | 7 | 更 | gèng | again; also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1 | 7 | 更 | gēng | to experien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2 | 7 | 更 | gēng | to improv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3 | 7 | 更 | gēng | to replace; to substitut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4 | 7 | 更 | gēng | to compensat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5 | 7 | 更 | gēng | contacts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6 | 7 | 更 | gèng | furthermore; even if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7 | 7 | 更 | gèng | other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8 | 7 | 更 | gèng | to increas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59 | 7 | 更 | gēng | forced military servi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60 | 7 | 更 | gēng | Geng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61 | 7 | 更 | gèng | finally; eventually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62 | 7 | 更 | jīng | to experience | 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 |
463 | 7 | 及 | jí | to reach | 及錫蘭佛教 |
464 | 7 | 及 | jí | and | 及錫蘭佛教 |
465 | 7 | 及 | jí | coming to; when | 及錫蘭佛教 |
466 | 7 | 及 | jí | to attain | 及錫蘭佛教 |
467 | 7 | 及 | jí | to understand | 及錫蘭佛教 |
468 | 7 | 及 | jí | able to be compared to; to catch up with | 及錫蘭佛教 |
469 | 7 | 及 | jí | to be involved with; to associate with | 及錫蘭佛教 |
470 | 7 | 及 | jí | passing of a feudal title from elder to younger brother | 及錫蘭佛教 |
471 | 7 | 及 | jí | and; ca; api | 及錫蘭佛教 |
472 | 6 | 傳 | chuán | to transmit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3 | 6 | 傳 | zhuàn | a biography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4 | 6 | 傳 | chuán | to teach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5 | 6 | 傳 | chuán | to summon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6 | 6 | 傳 | chuán | to pass on to later generations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7 | 6 | 傳 | chuán | to spread; to propagate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8 | 6 | 傳 | chuán | to express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79 | 6 | 傳 | chuán | to conduct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80 | 6 | 傳 | zhuàn | a posthouse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81 | 6 | 傳 | zhuàn | a commentary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82 | 6 | 傳 | zhuàn | handed down and fixed by tradition; āgama | 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 |
483 | 6 | 孟加拉 | Mèngjiālā | Bangladesh | 孟加拉佛教 |
484 | 6 | 曾 | céng | once; already; former; previously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85 | 6 | 曾 | zēng | great-grand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86 | 6 | 曾 | zēng | Zeng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87 | 6 | 曾 | céng | layered; tiered; storied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88 | 6 | 曾 | zēng | to add to; to increase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89 | 6 | 曾 | zēng | even more; still more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90 | 6 | 曾 | zēng | actually; in fact; after all; unexpectedly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91 | 6 | 曾 | céng | deep | 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 |
492 | 6 | 十三 | shísān | thirteen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493 | 6 | 十三 | shísān | thirteen; trayodasa | 十三至十七世紀 |
494 | 6 | 即 | jí | promptly; right away; immediately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495 | 6 | 即 | jí | to be near by; to be close to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496 | 6 | 即 | jí | at that time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497 | 6 | 即 | jí | to be exactly the same as; to be thus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498 | 6 | 即 | jí | supposed; so-called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499 | 6 | 即 | jí | if; but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500 | 6 | 即 | jí | to arrive at; to ascend | 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
Keywords
Top keywords ordered by frequency in comparison to occurrence across the entire corpus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是 |
|
|
|
在 | zài | in; bhū | |
寺 | sì | Buddhist temple; vihāra | |
大 |
|
|
|
时 | 時 |
|
|
有 |
|
|
|
一 | yī | one; eka | |
所 |
|
|
|
人 | rén | person; manuṣya; puruṣa; pudgala | |
上座部佛教 | Shàngzuòbù Fójiào | Theravāda Buddhism |
People, places
and other proper nouns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阿底峡 | 阿底峽 | 196 | Atisa; Atisha |
澳洲 | 196 | Australia | |
阿育王 | 196 | King Aśoka; Asoka; Ashoka | |
巴利 | 98 | Pali; Pāli | |
巴利语 | 巴利語 | 98 | Pali |
巴利文 | 98 | Pāli | |
不丹 | 98 | Bhutan | |
大乘佛教 | 100 |
|
|
典籍 | 100 | canonical text | |
东南亚 | 東南亞 | 68 | Southeast Asia |
东南亚国 | 東南亞國 | 68 | Southeast Asia |
法宗派 | 102 | Thammayut Nikai | |
法国 | 法國 | 70 | France |
梵文 | 102 | Sanskrit | |
法身寺 | 70 |
|
|
法王 | 102 |
|
|
佛法 | 102 |
|
|
佛教大学 | 佛教大學 | 102 | Bukkyo University |
佛陀 | 102 | Buddha; the all-enlightened one | |
扶南 | 102 | Kingdom of Funan | |
高棉 | 71 | Khmer | |
噶举派 | 噶舉派 | 103 | Geju School; Kagyu; Kagyu; Kagyupa; Kagyud |
观音菩萨 | 觀音菩薩 | 71 |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
海南 | 72 | Hainan | |
荷兰 | 荷蘭 | 104 | Holland |
回教 | 104 | Islam | |
柬埔寨 | 106 | Cambodia | |
戒贤 | 戒賢 | 106 | Śīlabhadra |
觉音 | 覺音 | 74 | Buddhaghoṣa; Buddhaghosa |
康泰 | 75 | Kang Tai | |
崑 | 107 |
|
|
拉玛 | 拉瑪 | 76 | Rama |
老挝 | 老撾 | 108 | Laos |
楞伽 | 楞伽 | 108 | Lankavatara |
梁书 | 梁書 | 76 |
|
莲花生 | 蓮花生 | 108 | Padmasambhava |
寮国 | 寮國 | 108 | Laos |
罗睺罗 | 羅睺羅 | 108 | Rahula |
曼谷王朝 | 77 | Chakri Dynasty | |
美国 | 美國 | 109 | United States |
孟加拉 | 77 | Bangladesh | |
缅甸 | 緬甸 | 109 | Myanmar |
摩诃迦叶 | 摩訶迦葉 | 109 |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kasyapa |
南传 | 南傳 | 110 | Theravāda Buddhism; South Asian Buddhism |
南传佛教 | 南傳佛教 | 78 | Theravāda Buddhism; South Asian Buddhism |
南亚 | 南亞 | 78 | South Asia |
南天寺 | 110 | Nan Tien Temple | |
尼泊尔 | 尼泊爾 | 110 |
|
涅槃 | 110 |
|
|
宁玛派 | 寧瑪派 | 110 | Nyingma School; Red Hat School |
皮尔 | 皮爾 | 112 | Pierre, capital of South Dakota |
婆罗门教 | 婆羅門教 | 112 | Brahmanism |
蒲甘 | 112 | Bagan | |
蒲甘王朝 | 112 | Bagan (Pagan) Dynasty of Myanmar (Burma) | |
葡萄牙 | 112 | Portugal | |
清净道论 | 清淨道論 | 113 | Visuddhimagga |
萨尔温江 | 薩爾溫江 | 83 | Salween River |
三藏 | 115 |
|
|
三国时代 | 三國時代 | 115 | Three Kingdoms period |
僧伽 | 115 |
|
|
上座部 | 115 |
|
|
上座部佛教 | 83 | Theravāda Buddhism | |
逝多林 | 115 | Jetavana | |
十九世纪 | 十九世紀 | 115 | 19th century |
师子国 | 師子國 | 115 | Simhala; Siṃhala |
斯里兰卡 | 斯里蘭卡 | 115 | Sri Lanka |
素可泰 | 83 | Sukhothai Province; Sukhothai Changwat | |
苏利耶跋摩二世 | 蘇利耶跋摩二世 | 83 | Suryavarman II |
泰国 | 泰國 | 116 | Thailand |
王建 | 119 | Wang Jian | |
吴国 | 吳國 | 87 |
|
无畏山寺 | 無畏山寺 | 119 | Abhayagiri |
五月 | 119 | May; the Fifth Month | |
西晋 | 西晉 | 120 | Western Jin Dynasty |
暹罗 | 暹羅 | 88 | Siam; Bangkok |
小乘 | 120 | Hinayana | |
西来寺 | 西來寺 | 120 | Hsilai Temple |
锡兰 | 錫蘭 | 88 | Ceylon |
西藏 | 88 | Tibet | |
宣化 | 120 |
|
|
一九 | 121 | Amitābha | |
印度 | 121 | India | |
印度教 | 121 | Hinduism | |
英国 | 英國 | 89 | England |
印尼 | 121 | Indonesia | |
永宁 | 永寧 | 121 | Yongning |
永珍 | 121 | Vientiane, capital of Laos | |
优波离 | 優波離 | 121 | Upāli; Upali |
藏传佛教 | 藏傳佛教 | 122 | Tibetan Buddhism |
中都 | 90 | Zhongdu; Dadu; Khanbaliq; Beijing | |
朱应 | 朱應 | 90 | Zhu Ying |
侏罗 | 侏羅 | 122 | Jura mountains of eastern France and extending into Switzerland |
宗教改革 | 122 | Protestant Reformation |
Glossary
Buddhist terminology, except the proper nouns listed above. Number of terms: 40.
Simplified | Traditional | Pinyin | English |
---|---|---|---|
北传佛教 | 北傳佛教 | 98 | northern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Northern Buddhism |
比丘尼僧 | 98 | bhikṣuni community | |
部派 | 98 | schools; branches | |
参学 | 參學 | 99 |
|
禅坐 | 禪坐 | 99 |
|
成道 | 99 | awakening; to become enlightened; to become a Buddha | |
传戒 | 傳戒 | 99 |
|
大教 | 100 | great teaching; Buddhadharma | |
东南亚佛教 | 東南亞佛教 | 100 | Buddhism in Southeast Asia |
方等 | 102 | vaipulya; vaidalya; vast; extended | |
佛教历史 | 佛教歷史 | 102 | history of Buddhism |
佛教派别 | 佛教派別 | 102 | Buddhist schools |
佛学院 | 佛學院 | 70 |
|
高僧 | 103 | an eminent monk; a senior monk | |
和社 | 104 | an abbot; a monk | |
弘法 | 104 |
|
|
弘教 | 104 | to propagate teachings | |
教诫 | 教誡 | 106 | instruction; teaching |
羯磨 | 106 | karma | |
金地 | 106 | Buddhist temple | |
金刚杵 | 金剛杵 | 106 | vajra; thunderbolt |
礼请 | 禮請 | 108 | Request for Teachings |
密教 | 109 | esoteric teachings; esoteric Buddhism | |
偏袒右肩 | 112 | bared his right shoulder | |
菩提树 | 菩提樹 | 80 |
|
如法 | 114 | In Accord With | |
僧团 | 僧團 | 115 | Sangha; Buddhist monastic community |
僧侣 | 僧侶 | 115 |
|
僧寺 | 115 | temple; monastery | |
僧院 | 115 | a monastery; a vihara | |
僧众 | 僧眾 | 115 | the monastic community; the sangha |
沙弥 | 沙彌 | 115 |
|
受戒 | 115 |
|
|
四一 | 115 | four ones | |
剃度出家 | 116 | renunciation | |
宣教 | 120 | to propagate teachings | |
学佛 | 學佛 | 120 | to learn from the Buddha |
迎请 | 迎請 | 121 | to invite |
有缘 | 有緣 | 121 |
|
郁多罗 | 鬱多羅 | 121 | uttara; upper; superior |